陈共财政学(第5版)第六章

合集下载

学生版财政学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 (1)

学生版财政学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 (1)

本章内容第六章财政支出增长 (公共支出概论 )Public Expenditure1、公共支出分类 2、公共支出的增长及其解释2.1 2.2 2.3 2.4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宏观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微观分析3、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4、购买性支出简介1、公共支出分类公共支出定义:公共支出,即财政支出,政府支出, 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 和。

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1、公共支出分类1.1按财政功能分类1.经济建设费 基本建设拨款、国企挖潜改造、科技,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支援农村生产,城市维护费、国家物质储 备,城镇青年就业,抚恤和社会福利等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公共支出分类国家侧重于 哪些职能? 这些职能发 生了怎样的 演变?2.社会文教费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

3.国防费武器与军事设备、人员给养、军事科研、民兵、公 安、武警、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经费、防空等4.行政管理费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司法、检察机关。

5.其他支出陈共 财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7419551965197519801985 国防费1990199520002005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1各国行政管理费(公务支出) 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德国(1998年) 埃及(1997年) 英国(1999年) 韩国(1997年) 泰国(2000年) 印度(2000年) 2.7% 3.1% 4.2% 5.1% 5.2% 6.3%1、公共支出分类1.2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静态上可分为: 1.补偿性支出 2.积累性支出挖潜改造 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国家物质储备以及新 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 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 的部分 科教文卫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行政管 理、国防战备等。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复习与思考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

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课件(陈共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课件(陈共第五版)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概念

一、财政及其基本特征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概念

财政的基本含义

1.“财政”一词的来源 2.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3.简略的财政概念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概念

财政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概念



二、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建设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 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 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三节 财政职能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机制和主要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 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三节
财政职能
洛仑兹曲线
收 入 比 例
x
y
洛仑兹曲线:(图1-2 )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辑课后答案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辑课后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复习与思考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力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有些公共物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他性,但有时排除成本太高,因而经济上不可行。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

10.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资源配置从广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从狭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

如前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具备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最佳状态。

西方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标准”就是论证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状态,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

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财政学(详细版)

财政学(详细版)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十八周周末之前2.财政学选题论文于1月3号之前交齐(纸质+电子版)3.试卷题型:一、不定项选择题 15*2′二、辨析题 3*6′先判断对错在做解释。

三、计算题 2*10′四、论述题 3题 10′+ 10′+ 12′4.财政学作业是达到良的硬性指标。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复习范围(未做特别说明的均为潘邦贵版教材页码)导论1、财政的产生p6 选择/辨析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财政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产生以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基础,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

(原始社会初期,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和国家,也没有财政。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的产生、发展,在原始公社内部出现了财产的私人占有。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分配关系发生变化→国家产生→财政分配。

)财政的本质财政是国家主导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行为,国家主导企业,商家,百姓的利益分配的关系,国家把握重大的问题财政的属性1)公共性;2)利益集团性;3)协调性(平衡性)。

财政的构成要素1)2)3)4)2、西方学者财政学说p8-111)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1776年-20世纪30年代)亚当·斯密2)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凯恩斯,萨缪尔森3)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①货币学派弗里德曼;②供给学派阿瑟·拉弗;③公共选择学派詹姆斯·布坎南 & 戈登·图洛克4)新凯恩斯主义(1993年克林顿入住白宫后)马克思主义学说陈共p49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学说、再生产理论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继承与发展。

财政学(第五版)课件: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学(第五版)课件: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methods of public goods provision/)
二、公共生产
(public production )
三、公共定价
(public pricing )
《财政学》(第五版)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财政学》(第五版)
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
1.财政监督流程:检查、调查、建议与反映 2.财政监督方式: (1)日常监督检查 (2)专项监督检查 (3)个案检查
《财政学》(第五版)
专栏:政府决 策失败原因及 其对策
政府决策程序、选举制度和政府失败
集中体现
《财政学》(第五版)
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Y
B
30%
A
25%
C
20%
0
70% 75% 80%
z
X
图2-3 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财政学》(第五版)
第二节 政府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效益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
《财政学》(第五版)
第二节 政府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三个层次:
1.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 (1)财政支出总量效益 (2)财政支出结构效益 (3)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2.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 3.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
《财政学》(第五版)
第二节 政府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陈共版财政学》课件

《陈共版财政学》课件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效益分析可以优化财政支 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CHAPTER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功能
国家预算的体系
国家预算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 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 险基金预算等构成。
国家预算的功能
转移性支出的特点是财政资金的无偿性和直接性,即政府在转移性支出 过程中只是单方面提供无偿资金或服务,而不需要从受益对象那里直接 获取相应的物质交换。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是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确定最优化的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和公共劳 务收费法等。
02
CHAPTER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构成
财政收入的分类
根据收入来源,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和其他 收入等。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国有资产收益包括国有企业利润、土地出让金等;专项收入包括排污费、水资 源费等;其他收入包括罚没收入等。
非税收入的用途
非税收入主要用于弥补财政支出 不足,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 务提供等。
公产收入
公产收入的种类
公产收入包括国有企业利润、土地出 让金等。
公产收入的用途
公产收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 共服务提供等方面,以促进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
03
CHAPTER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构成
按照支出用途分类:包括经济 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 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 支出。

财政学(第五版)课件: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五版)课件: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五版)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财政学》(第五版)
税率的划分--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累进
比例 定额
税基
0 图8-1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
嫁。 4.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
较难转嫁 5.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财政学》(第五版)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S’
D P
P
D
S’
P2
《财政学》(第五版)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equity and efficiency for tax )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equity criterion and efficiency criterion )
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
(tax neutrality )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财政学》(第五版)
The principles of taxation
8.1 The definition of taxation 8.2 The terminology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财政学》(第五版)
本章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三节 税收支出
税收支出分类
1.照顾性税收支出 2.刺激性税收支出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1.税收豁免 3 3.税收抵免 5.延期纳税 7.加速折旧 2.纳税扣除 4 4.优惠税率 6.盈亏相抵 8. 退税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第二节 财政补贴 第三节 税收支出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Chapter 6
Transfer payments
6.1 Expenditures on social security 6.3 Tax expenditure 6.2 Subsidization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different tax expenditure categories )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the budgetary control of the tax expenditure )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 (二)税收支出分类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 2.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
项目年份 基金收入 1990年 年 1995年 年 2000年 年 2005年 年 基金支出 1990年 年 1995年 年 2000年 年 2005年 年 累计结余 1990年 年 1995年 年 2000年 年 2005年 年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
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 政策。 政策。 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 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消除“排挤效应” 4.消除“排挤效应”。 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二、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和财政补贴效应
(adjusting economy principle and effect of subsidization )
三、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improvements in subsidization)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 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
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2.保险费用筹集 失业保险金的发放 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1.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2.保险费用筹集 运行模式 3.运行模式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1.工伤保险 2.生育保险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1.社会救济 (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农村“五保户” (3)农村“五保户”救济 (4)灾民救济 2.社会福利项目
(1)社会保险型 ) (2)社会救济型 ) (3)普遍津贴型 ) (4)节俭基金型 )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共同的特点: 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共同的特点:
(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 (2)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源 (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三、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一)从制度创新入手,提高财政补贴支出效益 从制度创新入手, (二)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改革补贴 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 方式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方式的改革
1.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2.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 3.改革公用事业补贴 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 4.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调动企业研究开发 的积极性。 的积极性。 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5.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6.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专栏:WTO 一定排斥财政 补贴?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非专项性补贴” 绿箱补贴
“专项性补贴” 红箱补贴 黄箱补贴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ax expenditure )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复习与思考】
1.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2.简述市场经济调整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简述市场经济调整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4.试述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试述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5.试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试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6.试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试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7.试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试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8.试述我国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试述我国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9.试述税收支出概念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 .试述税收支出概念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 10.如何控制税收支出 .如何控制税收支出?
企业亏损补贴(亿元) 企业亏损补贴(亿元) / / 507 578.9 327.8 278.8 300.0 259.6 226.4 217.9 193.3
合计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 合计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1.0 9.6 30.6 26.2 9.7 8.2 5.4 4.2 3.4 3.5 3.5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 (二)财政补贴的分类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我国财政补贴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物价补贴(亿元 物价补贴 亿元) 亿元 11.1 117.7 261.8 380.8 364.9 1042.3 741.5 645.1 617.3 795.8 998.5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和问 题
(一)进一步完善的目标 (二)养老基金的筹资模式问题 (三)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 (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the n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subsidization )
马来西亚
社会保障税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31.917.2ຫໍສະໝຸດ 26.526.59.3
1.2
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
28.8
31.1
36.8
30.4
10.8
7.2
表6-1
若干国家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expenditures on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二、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developed country )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税收支出预算控制常用的三种类型: 税收支出预算控制常用的三种类型:
1.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 2.建立统一的税收支出帐户 3.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本章小结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现收现付制 财政补贴 节俭基金型社会保障制度 财政贴息 税收支出 税收豁免 纳税扣除 税收抵免 优惠税率 延期纳税 盈亏相抵 加速折旧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 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
1.现收现付式 2.基金式 (1)完全基金式 (2)部分基金式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养老保险 (三)失业保险 (四)医疗保险 (五)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六)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合计 186.8 1006.0 2644.5 6968.6
基本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9.3 35.3 160.4 333.0
医疗保险 / 9.7 170.0 1405.3
工伤保险 / 8.1 24.8 93.0
生育保险 / 2.9 11.2 4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