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队建设现状
浅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新的专业设 置模 式在实施 过程 中必然会碰 到诸 多困难和 问题 , 如 制订教学计划的 困难 , 管理上的困难 , 毕业生就业上的困难以及传统习 惯势力的阻力等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目前刚刚成功申办民族传统 体育专业 , 由于刚开设这个 专业 , 在人才培养 内涵 、 培养 目标等方 面的 研究 尚不够深入 , 师资队伍 的建设还不够充分。所以在教学方式 、 教师 培训 、 评价 标准 、 管理制 度等问题上都要采取相 应措施 , 广西 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现开设 的课程主要 以武术为主 , 形式 比较单一 , 培养的学生主 要 以体育教育专业方 向为主 , 毕业之后志愿要做一名教师 , 这就限制了 民族体育 专业 人才就业方 向 , 就业压力就会增 大。要根据学校 的实际 情况合理的定位 , 培养出不 同层次 的人才 ,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 争力 。 3 . 1 民族传统体 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3 . 1 . 1 培养 目标 本专业培 养具备有 民族传 统体育教学 、 体 育训 练和有关科学研 究 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 并能从事武术 、 体育养生 以及一些相关民族民间集 体体育等知识和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 。 3 . 1 - 2 课程设 置 民族传统体 育专业教育课 程方案的总体发展 趋势是 : 要设置 一些 这个专业 的主要课程 , 尽量提高和精简专业必修的课程的质量 , 要体现 出学 院的特点和它 的办学特 色 , 注重和加强选 修课程 。由此 建议 广西 师大体育学院在修订 民族传统专业教育课程方案时要注意开设必要的 公共必修课程 , 提高和精简必修课程 , 设置专业的主要课程并注重和加 强选修课程。 要根据学 校的特点 , 如 师资队伍 、 办学条件 、 环境 、 气候 、 民族 的种 类、 民族特点针对性 的开设一些有特色的教学 内容 , 通过特色课程扩大 影响 , 寻求发展 。使学生理解 民族传统体育的性质与特点 , 了解 民族传 统体育运动 的教育价值 , 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 适应能力及竞技水平 ; 使学生掌握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技术 、 技能。 根据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 向, 专业课程可开设 以下课程 : 主要 有武术 、 民族 民间体 育 、 传统体育养生 。其 中武术包括基础部 分 、 长拳 类拳械 、 南拳类拳械 、 太极拳 、 传统类拳械 、 中学武术教材 、 散打 ; 传统体 育养生包括保健气功 、 五禽戏 ( 介绍课程 ) 、 瑜伽 、 易筋经 ; 民族 民间体育 包括打陀螺 、 板鞋 、 围棋 、 珍珠球 、 花样踢毽等 。 3 . 2 教 育 实 习 根据 丰富深奥 的传 统文化和高难度 的社会技术系统 , 学校制定 了 针 对未来 的社会挑 战所具备 的教育 实习 , 因此要做好教育 实习的安排 设计 , 在上课前要做好上课 的准备 , 上好一节课必须 以“ 健康第一” 为指 导思想, 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的需 要, 上课 的内容选择要适合学生身 心发展特征 , 确定 教学 目标 。教育实 习分为两个步骤 : 一是课堂教学 , 二是指 导课外体育 的各项活动和教育研习。 3 . 2 . 1 课 堂 教 学 以理论课 的形式来介绍体育在 生活当中的作用 以及 它给人们带来 的好处 , 如果每天坚持做适量的体育运动 , 对人体及 健康 生活是有 帮助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科建设的探索——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M E G u . AN G e g e N ln W Ch n -k
( p r n f h s a a d Hel d c t n Gu n x No m l ies yfr t n l i , a g i o g u , 3 2 0 De at t P yi 1 n at E u a o a g i r a Unv r t o i a t s Gu n x me o c h i i Na o i e Ch n z o 5 2 0 )
对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项 目学 科 建 设 的 探 索
— —
以广 西 民族 师 范 学 院为 例
蒙 军 ,王成科
520 ) 3 2 0 体育与健康教 育系,广西 崇左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摘 要 :立足 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项 目 特点及在 高校普及 开展 的基础上 ,利 用文献 资料 、总结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在广 西民族 师范学院实 施民族传统体 育项 目学科 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思路等进行探 索研 究 ,以期 为少数 民族传 统体 育的发展与广西民族 师范学院体 育学科 建设提 供 新 的 发展 思 路 和 对 策 :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学科 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 5 5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7 — 8 1( 0 1) 6 0 2 一) 6 4 8 9 2 1 0 — 0 7 ( 3
一
学科建设是实施 “ 科教兴 国”战略 的重要举措之 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造 良好的学 术环境 ,发挥学科 的优势是学校科技进步的关键。实 践证 明学科建设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 。
广西体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
通过推广全民健身理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意 识和健康水平,为广西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 市场和更多的机会。
04
结论与建议
结论回顾
体育服务业在体育 产业中的比重逐渐 上升。
体育消费水平不断 提高,消费结构逐 渐优化。
广西体育产业总规 模逐渐扩大,发展 迅速。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完善,人均体 育场地面积持续增 加。
VS
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广西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 力。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不 断提高,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广西积 极引导和开发体育市场,吸引更多的社会 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03
广西体育未来趋势分析Leabharlann 政策与规划引导政策推动
广西政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其发展,如增加体育设施投入、 鼓励体育旅游等。
意义
通过对广西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制定未来发展策略提供依据,促 进广西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广西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总结其发展经验,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广西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参考。
规划引导
广西政府正在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几年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重点发展体育旅 游、体育健康等新兴产业。
体育科技创新与发展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也在不断创 新,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 、智能健身设备等。
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体育产业需要不 断升级,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体育赛事 的在线直播、在线报名等。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其价值分析

如 � 飞刀 � 砍旗 � 吹芦 � 笙踩 堂等 . 每 年农 历正 月十 六举行 的坡 会中 还 有舞 狮 赛马 斗 鸟 摔跤 斗 牛等 . 在每 年
� � 六月 � 初六 � 的" 新禾 节"里 还有 射击 拔河 节 假日 里还有 拉鼓 舞 踢杆 舞 卜 鼓 砍鼓 捞虫 等. 侗 族� 仫佬族 的传 统体 育现 状 � 广 西侗 族有 1 万多 人口 主 要 聚居 在桂 北一 带 分布 在 三江 侗族 自治 县 融 水苗 族自 治县 及 龙胜 各 族 � 自 治县 居 住 地以 高 山 � 和丘 陵 为 主. 高 山 峰 峦 起伏 靠近 云 贵 高原 一 带 因 落 差 较大 河 流 剥蚀 形 成许 多 峡
韶关 学院学 报
自然 科学
201 0 年
� 苗族 是一 个有 着悠 久历 史的 民族 它的 历史 可追 溯到 曾逐 鹿海 河 流域 黄 河中 下游 的 尤九 黎. 广 西苗 族 人 口约 有 万多 他们 多 居 住 在山 � 区. 芦 笙是 苗 族 之魂 所以 他 们 的 体育 活 动 也和 芦 笙 有着 密 切 的 关系
20 1 0 年 6 月 � � � 韶关 学院学 报 自然 科学 .201 0 � � � � � � � � 第3 1 卷 � 第 � � 6期 � � . 31 .6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其价值分析
李荣娟
( 广西 民族 师范 学院 体 育与 健康 教育系 , 广西 龙 州 5 3 240 0 )
环境 ,孕 育了 许许 多多具 有广 西少 数民 族特 色的 民族 传统 体育 运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
壮 族传 统体 育现 状 壮族 是我 国人 口最 多的 少数 民族 ,也是 广西 少数 民族 中 人口 最多 的一 个 民族 . 据 2 000 年 第 五次 全国 人
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社会价值的初步研究

搏击武术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社会价值的初步研究温学书杨永亮许中华(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社会价值进行了研究。
认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具备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的社会价值。
当前需要在构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独特体育文化、完善规则制定方法、加强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其社会价值作相应的提升。
关键词:全国民族运动会社会价值对策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l㈣76卅31引言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全国民族运动会”)已经举办了8届。
全国民族运动会为何能够得到如此的关注和霞视,它究竟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一问题还没有专门的研究。
本文试图对民族运动会的社会价值进行研究,为正确把握这一特殊体育赛事的未来发展方向,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民族事业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2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概况全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伞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j’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
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经闰务院批准,全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同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南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
从1953年至今。
已经分别在天津、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北京市与西藏、宁夏、广州等省区举办了8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目前该项赛事南15个竞赛项目和148个表演项目组成。
由于国家的支持和各省区市的共f司努力.该项赛事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在发掘整理各民族民I'日】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表 3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兴趣调查
兴趣程度
A B C D E
选择人数
非常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太喜欢
不喜欢
4 9 2 蹦 8 6 6 2 6 3
比例( 写)
20。 6
44
排位
‘ . 几 , 曰
24 。 5 9。 4
1。 5
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
[ 收稿日期〕 2007一11一10 [ 作者简介〕 周华(1969一) , 广西南宁人, 男,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别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 教学与运动训练;唐拥军( 1971一) , 广西灌阳人, 男,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 与运动训练;谷礼燕( 197 一) , 湖能幸感人, 4 女,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 练;唐健云( 196 一) , 广西柳城人, 0 男,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讲师, 研究 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 【 甚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 .规划课题《 民族地区离校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00 0 一 十五’ 少 【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比例( %)
川9 46。 7
2. 2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了解程度及 学习兴趁的调查 表 2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认识及 了解情况
了解程度
A B C D
选择人数
以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等8 所高校 在校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人数为 240 人, 0 其中男生 1250 人, 占55. 3%;女生 1120 人, 占46. 7写。
周 华 唐拥军 谷礼燕 唐健云
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LU C a meg Q N Mi u I h o— n I n—l
( . u n x r lU iest o ain lis h n z o5 2 0; 1 G a g i ma nv ri frN t aie ;C o gu 3 2 No y o t
第3 1卷 第 3期
21 0 2年 7月
军 事 体 育 进
修 学 院 学 报
V0 . No 3 1 31 .
J u a fP A n t u e o h s a E u ain o r l L I s t t fP y i l d c t n o i c o
J1 0 2 u .2 1
数 民族传 统体 育提 出建议 ,推 动本 地 区少 数 民族传 “ 盟 大 陆 桥 ” 东 。崇 左 市 是 一 个 少 数 民族 聚 集 地 ,
统体 育与 全 民健 身 事业结 合发 展 ,以 提高 人 民身 体 整个 辖 区 内有 壮 、汉 、瑶 、苗 、仫佬 等 1 9个 民族 ,
广 西 中越 边 境 少数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的 发 展 现 状 与对 策研 究
刘 朝猛 覃 明路
( .广 西 民族 师范学 院 ,广 西 崇左 5 2 0 1 3 2 0; 2 .广 西 民族大 学 体 育 与健康 科 学学 院 ,广 西 南 宁 5 0 0 ) 306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科研方法,对中越边境 ( 广西崇左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群
a d p o o e o o n e me s rs S s t r vd ee e c r p o e t g a d i h r i g mio t r dt n l n r p s d s me c u tr a u e , O a o p o i e rf r n e f r tc i n n e i n n 6 y ta i o a o n t i
在高校中建立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可行性研究

在高校中建立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可行性研究摘要:我国有56个民族,有近千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数量丰富、形式多样,堪称世界之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积极倡导,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前进”的民族体育方针,为各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高校体育作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突破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机制创新发展为出发点,重点对在高校中建立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前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由各个民族创造的,逐渐融合发展的,在某一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内所开展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传统体育活动的总称。
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纵向继承关系和横向融合关系,是该民族的教育手段,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及丰富的娱乐、竞技功能。
1、研究方法1.1文献研究法查阅、收集了国内外一些体育训练基地的资料。
1.2调查访问法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局、教育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及部分高校,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建设等问题对相关人士进行访问、座谈和调研。
2、结果与分析2.1在高校中建立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目的和意义2.1.1校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党和国家高重视少数民族体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年一度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已成为国内少数民族体育的盛会,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极为重视这一运动会。
但客观上各地还存在临时集训,赛前突击的短期行为,与相对完善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比赛制度和网络相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的抽调、集训和比赛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队建设现状
作者:陈钦英蒙军
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10期
摘要:作为边疆国门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推动广西少数民族运动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队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主要开展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主要有陀螺、板鞋、绣球、珍珠球、花炮等。
学校训练场地完善、教练训练科学、后勤保障充足等,这些为运动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体育开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a)-0237-02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崇左市唯一的一所民族类本科院校,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学校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开展成为了学校体育学科的亮点和优势,学校少数民族体育代表队多次在全国民族运动员、全国邀请赛以及省、市民族运动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较大的荣誉,且较大的推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运动的发展。
高校体育运动代表队作为学校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民族院校[1-3]。
民族院校除了拥有一般项目的运动队,同时还会建设相应的民族体育运动队,且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在运动队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目前广西民族学院已经建立了多支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队,运动队在近年来的各层次的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而这与运动员科学训练体系、充足的后勤保障等密切相关。
1 开设的项目
少数民族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种族特色,少数民族体育不仅丰富了我国体育运动的种类,且对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诞生了种类极为繁杂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比如赛马、射箭、划龙舟、抢花炮、陀螺、板鞋、绣球等,这些运动项目不仅起到了良好的健身作用,且有力的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但由于项目的地域特点,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目前在广西主要开展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主要有陀螺、板鞋、绣球、珍珠球、花炮、毽球、武术、射弩、独竹漂等[4-6]。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优势,目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主要开展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主要有陀螺、板鞋、绣球、珍珠球、花炮等。
从项目的种类而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体育竞技代表队种类较为齐全,反映出了学校对民族体育全面发展的长远战略。
2 训练场地
作为运动训练最为关键的硬件设施,场地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备受关注的事件,为此学校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用于场地的建设。
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的训练场地基本课满足日常训练。
目前,学校主要有标准化陀螺训练场地2块、绣球场地2块、标准的塑胶田径场1块以及标准化蹴球等。
场地的建设反应了学校领导对少数民族运动发展的重视,同时也彰显出了少数民族运动在学校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训练场地会更加的完善,为项目的训练提高更高质量的保障。
3 运动队训练时间和频率
学校少数民族运动队的选拔主要以体育学院各年级的学生为主,其他学院学生参与的较少。
学生自愿参加运动队,然后教练通过各项测试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为运动队队员,并进行科学的训练。
对于竞技体育运动而言,科学的运动训练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保障,而对科学训练的把控主要表现为训练的各要素,如训练强度、训练时间、训练频率、疲劳的消除以及机能的恢复等。
经过实地的考察与跟踪,各代表队的日常训练主要以围绕各类比赛为主。
在有明确比赛任务的情况下,学校训练队将进行严格的训练。
训练的时间一般集中在上午和下午进行,每周的训练时间4~5d,每次训练时长约60~90min,而训练的内容则是依据教练事先制定好的训练内容。
在频率上,周一到周五几乎每天都训练,而周末休息,这种安排对提高运动员机能状态及疲劳消除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运动队的训练高度重视每次训练的质量,确保每次训练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通过调查发现,每次训练过程中每个项目都有1~2名教练员进行指导训练,且教练员态度认真,对训练极为负责,而这与教练的思想认识息息相关。
从训练的时间和频率上而言,笔者认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体育代表队的训练是科学、合理的。
科学训练计划的制定彰显出学校体育教师以及教练员较高的业务水平,而这也是学校少数民族运动队能在大赛上多次获奖的关键保障。
虽然从训练的角度而言,目前的训练体系可基本满足运动队日常训练的需求,但笔者认为训练是一个复杂、精细化的体系,包括了诸多的层面;除了科学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案,科学的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也至关重要,但可能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学校还无法对运动员进行系统、全面的身体监控。
4 运动队竞赛情况
各类体育竞赛是检验训练水平、训练效果以及突显学校普及体育教育程度的平台,它也是提高学校整体运动水平的杠杆,因此学校也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运动队外出参加各种比赛。
如同奥运会、全国运动会等重大赛事体系的建立,我国少数民族也建立起了相应的赛事体系,如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以及各种邀请赛等。
赛事体系的建立不仅为不同地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且有利于运动项目的长效发展。
在学校的支持下,学校运动队经常外出参加各类比赛。
通过外出比赛不仅可以为学校获得荣誉,同时也对日常训练的检验,对完善后期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广西教育厅和广西民族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调查了解到,广
西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队在全国民族运动会、全国邀请赛、省民族运动会等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尤其是学校的陀螺训练队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全国和区级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5 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是运动员日常训练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学校对学校后勤的有力保障,那么运动队的训练也将无法有效的开展,而运动员之所以能在许多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与学校在后勤上给予的充分保障息息相关。
除了在场地的建设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学校也给予运动员一定的物质补偿。
虽然给予的补偿有限,但对于学生而言却能起到较大的作用,同时也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虽然学校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队的建设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目前运动队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体育运动队的建设会逐渐完善化、制度化,在各类比赛中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吴健,翟星辰,郭尔妮.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效应分析[J].运动,2013(22):57-59.
[2] 刘炜.对高校学生体育代表队管理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4(3):13-14.
[3] 罗艳春,邓小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1):107-124.
[4] 韦雅青.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5] 许中华.广西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
[6] 刘燏,宁业梅.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探索[J].体育科技,2010,31(1):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