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膏剂(膏滋)

合集下载

07-2-半固体制剂

07-2-半固体制剂

例 姜酊
Ch.P.(2010)
【制法】取姜流浸膏,加90%乙醇,混匀,
静置,滤过,制成1000ml,分装,即得。
例 刺五加片
Ch.P.(2010)
【制法】取刺五加浸膏,加辅料适量,混匀,
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
得。
糖浆剂 系指含有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例 消食退热糖浆
Ch.P.(2010)
煎膏剂 应无焦臭、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
(二)相对密度(糖浆剂、煎膏剂) 与制剂中含糖量和可溶性
物质的总量有关。 煎膏剂测定相对密度需先
经稀释。
注 凡加饮片细粉的煎膏剂,不检查相对密度
煎膏剂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适量,
精密称定,加水约2倍,精密称定, 混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照相对密 度测定法(附录Ⅶ A)测定,按下 式计算,即得。
死蜂 蜡质 淀粉
糖 系指蜜糖、蔗糖、红糖、冰糖和饴糖等。
适用于
蜂蜜
补益、润燥、解毒之膏剂
冰糖、蔗糖 滋阴清咽,祛风之膏剂
红糖
生血、祛寒的膏剂
饴糖
益脾、健胃之膏剂
煎膏剂因系经浓缩、并含有较多的糖或蜂 蜜等辅料而制成的,故具有浓度高,体积小, 保存性良好,便于服用的优点。
*饮片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煎煮,滤过,滤液 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清膏。
例 川贝枇杷糖浆
Ch.P.(2010)
【检查】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13(附录Ⅶ A)。
例 夏枯草膏(煎膏剂)
Ch.P.(2010)
【检查】相对密度 应为1.40~1.46 (附录Ⅶ
A) 。
(三)pH值(糖浆剂)
与制剂稳定性和防腐剂的抑 菌能力关系密切。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八章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第一节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一、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一)虫蛀虫蛀,是指饮片被虫蛀蚀,从而降低疗效或失去药用价值的现象。

虫蛀对中药的危害较为严重,是常见的一种质量异常现象。

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蛀虫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故含上述成分较多的饮片最易生虫,如白芷、北沙参、薏苡仁、柴胡、大黄、鸡内金等。

(二)霉变当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遇到适宜的温度(20℃~35C),即可萌发菌丝,并分泌酵素。

凡含有糖类、黏液质、淀粉、蛋白质及油类的饮片较易霉变,如牛膝、天冬、马齿苋、菊花、蕲蛇、五味子、人参、独活、紫菀等。

(三)泛油泛油习称“走油”。

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

外界作用下形成泛油变质,如当归、苍术等;含糖量多的饮片,常因受潮而造成返软而“走油”,如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等。

(四)变色由于保管不善,某些饮片的颜色由浅变深,如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等;有些饮片由深变浅,如黄芪、黄柏等;有些饮片由鲜艳变暗淡,如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等花类药。

(五)气味散失环境温度过高,使含挥发油的药物如肉桂、沉香等,温度越高挥发油挥发的越快;豆蔻、砂仁粉碎后气味会逐渐挥发散失。

(六)风化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无机盐类药物。

如胆矾、硼砂、芒硝等。

(七)潮解潮解,习称返潮、回潮,是指固体饮片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

如青盐、咸秋石、芒硝等。

(八)粘连粘连,如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天冬、熟地等。

(九)腐烂如鲜生姜、鲜生地、鲜芦根、鲜石斛等。

二、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常见的变质现象有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等。

(一)虫蛀易虫蛀的常见剂型有蜜丸、水丸、散剂、茶瞌剂等。

(二)霉变易霉变的常见的剂型有蜜丸、膏滋、片剂等。

(三)酸败易发生算呗的剂型有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等。

(四)挥发高温下中成药所含挥发油或乙醇的散失,如芳香水剂、酊剂等。

煎膏剂(膏滋)的检查法(二)

煎膏剂(膏滋)的检查法(二)

煎膏剂(膏滋)的检查法(二)3. 注重事项 (1)所用烧杯、玻璃棒、比重瓶必需洁净、干燥(比重瓶所附温度计不能采纳加温干燥),操作挨次为先称量空比重瓶重,再装满供试品称重,最后装水称重。

(2) 供试品取用量及加水量应按照所选用比重瓶的大小确定,确保供试品溶液的体积足够供相对密度测定用。

(3) 供试品中加约2倍的水,要用玻璃棒充分搅匀,使测定结果精确。

(4) 装过供试品的比重瓶必需冲洗整洁,如供试品为油剂,测定后应尽量倾去,连同瓶塞可先用和冲洗数次,再以、水冲洗整洁,再依法测定水重。

(5) 供试品及水装瓶时,应当心沿壁倒入比重瓶内,避开产愤怒泡,如有气泡,应稍放置待气泡消逝后再调温称重。

(6) 将比重瓶从水浴中取出时,应用手指拿住瓶颈,而不能拿瓶肚,以免液体因手温影响体积膨胀外溢。

(7) 操作时应注重调整温度,塞紧瓶塞,瓶塞毛细管应弥漫液体。

4. 结果与判定符合各品种项下所规定的相对密度的限度,应判为符合规定。

5. 记录与计算 (1) 记录天平型号、比重瓶类型及测定温度。

(2) 记录供试品、供试品加水的称量数据。

(3) 记录空比重瓶、比重瓶加供试品溶液、比重瓶加水的称量数据。

(4) 计算供试品的相对密度。

式中,W1为比重瓶内供试品溶液的分量(g);W2为比重瓶内水的分量(g); (二)不溶物检查法 1. 简述 (1) 本法适用于煎膏剂中焦屑等不溶性异物的检查。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制备过程中带入的焦屑等不溶性异物。

(2) 加饮片细粉的煎膏剂,应在未加入药粉前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加入药粉。

加入药粉后则应对其微粒粒度举行检查。

2. 操作办法取供试品5g,置250ml烧杯中,加入热水(70~80℃)200ml,用玻璃棒搅拌使融化,放置3分钟后观看结果。

3. 注重事项异物不包括微量细小纤维、颗粒。

4. 结果与判定 (1) 供试品所有融化或有微量细小纤维、颗粒判为符合规定。

(2) 烧杯底部有焦屑等不溶性异物,判为不符合规定。

中药滋膏方制作方法简介

中药滋膏方制作方法简介

中医药膏方制作简介膏方是一门学问,又属中华文化之遗泽,应当传承不息,发扬光大。

物质------油脂成膏形态-------凝而不固味道------甘美滑腴内容------物之精粹作用----滋养膏润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中医常用的剂型之一。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健身体与治疗疾病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膏类制剂。

按使用方法分类:1、内服膏方:成方膏滋药:选用一些疗效确切,组成简单的膏方方剂,由药厂成批生产加工成膏滋,作为中成药在药店销售,供患者对证选用,如:益母草膏、二仙膏等。

临床膏滋药:又称为定制膏方,是指经过医生针对患者身体状况辨证施治处方,一人一方,由药房或医院药房定制加工成膏方,每一剂膏方只适合患者本人服用。

2、外用膏方: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病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疾病中使用。

3、按添加辅料分类:素膏:指用砂糖或者蜂蜜所收的膏剂荤膏:指在素膏中再加入阿胶或者龟板胶等动物胶而制成的膏剂。

膏方起源1、起源于汉唐,《黄帝内经》所在十三方中就有两张膏方豚膏和马膏,主供外用。

《金匱要略》大乌头膏、猪膏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

《千金药方》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内服。

2、萌芽于宋朝内服膏已受到普遍重视,膏逐渐替代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应用日趋广泛;《洪氏集验方》琼玉膏沿用至今,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

《圣济总录》瓜蒌根膏,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3、发展于明朝膏方日趋完善和成熟,膏方命名逐渐正规,制作比较规范,膏和煎有了明确的区别,“膏”专制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膏方的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广为各类方书记载。

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

《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寿世保元》茯苓膏;《景岳全书》两仪膏。

4、兴盛于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载内服膏滋方近30首,《张氏医通》记载的二冬膏、集灵膏为后世医家所沿用。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知识点!中药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不够方便,每次服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煎煮,这对治疗疾病造成一定的烦恼。

但是,通过科学技术将中药制作成药剂使用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点,让中药更加的完美。

那么中药制剂的类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下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吧!中药制剂中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下,通过不断的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并且积累了非常方法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今天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的结果。

通常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酒、茶、锭、丸、散已经膏等,并且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1.丸剂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膏滋

膏滋

膏滋又称煎膏剂,为我国习用的一类膏状口服剂型。

它以滋补为主,兼有缓慢的治疗作用,且因含有蔗糖,蜂蜜而味美可口,为病者所乐用。

如枇杷膏,益母草膏等冬春季节进补膏滋,能使由优质药物、食物的营养成分转化的能量素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养肺、健脾、益肾、护心、保肝等为来年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推荐:养生话膏方>>膏滋是由中药煎熬去渣浓缩而成的稠粘药汁,具有滋补作用。

每到冬季,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服用膏滋,这就是传统的膏滋疗法。

在膏滋中多选用补益、理气、活血等类药物。

膏滋药当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比较齐全,且经过浓缩,故有药效持久、剂量适中、口感良好、服用方便等特色,很适合中老年保健养生的需要,尤其适合慢性病患者及年老体弱者调养之用。

即使是健康人服用膏滋后,也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不同的品种适应症也不尽相同,如面色少华,身倦乏力,自汗、食欲不振,肠鸣便溏等症者,可选用补气的参芪膏、人参滋补膏等;如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阳痿早泄等症,可选用补阳的参鹿补膏、鹿鞭膏等;如有手足心热、消瘦、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症,可选用补阴的琼玉膏、八仙长寿膏等。

如有面色萎黄、唇色淡白、头昏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等症,可选用补血的养血膏、当归补血膏等。

此外,还有调补气血阴阳的十全大补膏等。

在自己家制膏滋药,首先要把配好的中药饮片用清水浸渍5—6个小时,然后将药物放入锅内(以砂锅、铜锅或搪瓷锅为佳,不能用铁锅),加入清水以浸没全部药物并高出8公分左右,用文火煎熬4小时许。

煎毕,把药汁倒入容器,将药渣加水再煎,如此反复煎熬3次,合并3次煎出的药汁,过滤后再用文火慢熬浓缩,且要不时搅拌,防止变成“药锅巴”,同时要不断撇去浮沫。

当熬到用竹筷挑起药汁呈薄片状流下时,就达到了合适的浓缩程度。

这时,可放入预先炖烊化开的阿胶,再加入冰糖、炼蜜(每500克药料的用糖量约为100克左右),继续不断搅拌,再熬半个小时左右后,便能收膏。

-2-半固体制剂资料

-2-半固体制剂资料
效成分完全漉出,收集续漉液,在60℃以下浓缩
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合后滴加浓氨试液适
量使微显碱性,并有氨臭,用60%乙醇稀释使成
10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例 甘草浸膏
【制法】 取甘草,润透,切片,加水煎
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放置过夜
使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至稠膏状,取出适量,
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甘草酸含量,
调节使符合规定,即得。
糖浆剂
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
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例 消食退热糖浆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澄清液体。
例 杏仁止咳糖浆 (杏仁水40ml、百部流浸膏20ml、远志流浸膏 22.5ml、陈皮流浸膏15ml、桔梗流浸膏20ml、 甘草流浸膏15ml) 【制法】 以上六味,另取蔗糖244g加水加 热溶化,待冷,加入苯甲酸钠适量,依次加入 远志流浸膏、桔梗流浸膏、甘草流浸膏、百部
煎膏剂是中药传统的剂型之一,其药性滋 润,故名膏滋。适用于慢性疾病。 煎膏剂因系经浓缩、并含有较多的糖或蜂
蜜等辅料而制成的,故具有浓度高,体积小,
保存性良好,便于服用的优点。 煎膏剂含糖量高,此点与糖浆剂相似。
炼蜜
(嫩蜜、中蜜、老蜜)
系指蜂蜜经加热炼制,去除杂质和水分。 破坏酶 减少水分 杀死微生物 增加蜂蜜粘合力 死蜂 蜡质 淀粉
【检查】pH值 应为4.0~5.0(附录Ⅶ G)。
例 杏仁止咳糖浆 【检查】pH值 应为5.0~7.0(附录Ⅶ G)。
(四)装量 流浸膏剂、浸膏剂、多剂量灌装
糖浆剂、煎膏剂
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Ⅻ
C)检查。
单剂量灌装的糖浆剂
应作装量检查。
糖浆剂【装量】检查法

煎膏剂

煎膏剂
材处理 提取药液 制备清膏
炼糖
收膏 分装
煎膏剂概述
煎膏剂系指将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液浓缩后, 加入炼蜜或糖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制剂。
煎膏剂以滋补为主,药性滋润,兼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故俗称“膏滋”。适用于慢性疾病。 煎膏剂的特点:①含有大量的糖或蜂蜜,味甜可
口;②体积小,含药浓度高;③服用方便;④ 易于贮存;⑤患者乐于服用,尤其适用于小儿、 老人和长期服药的患者。但是,受热易破坏, 成分易挥发的中药不宜制成煎膏剂。
煎膏剂制备过程
提 取 药 液 制 备 清 膏
药 材 处 理
炼 糖
收 膏
分 装
制备清膏
提取过滤,合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浓缩至规定的 要求。
热测相对密度一般为1.21~1.25(80~85oc)或 1.35~1.40(50oc)。 经验法:
1、“不渗纸”,以玻璃棒或干净的木棍 趁热蘸取浓缩液滴于桑皮纸上,以液滴的 周围不渗出水迹为度; 2、“挂旗”,用玻璃棒或干净的木棍蘸 取药液,药液成片状流下,其形状如小旗。
炼 糖
煎膏剂中常加入蜂蜜、白糖、冰糖、红糖和饴糖等。 炼制的目的:①除去水分,净化杂质,杀灭微生物,防 止发酵变质;②促使蔗糖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增加成 品的甜味和稳定性;③熔融糖的晶粒,防止贮存过程中 出现“返砂”现象。 炼糖法:可按糖的质量和种类加水炼制。一般取蔗糖 100kg,加水约50kg,用直火或蒸汽加热至蔗糖全部 溶化,滤除杂质,加入糖量0.1~0.3%的酒石酸或枸橼 酸,不断搅拌,保持微沸(110~115oc)2小时,至糖 液开始显金黄色,见光亮发泡,糖的转化率40~50% 时,取出冷至70oc,加入糖量0.3%的碳酸氢钠中和后 备用。
收膏和分装
收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Ⅰ F 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 制剂。
煎膏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药材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煎煮,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清膏。 二、如需加入药粉,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加入细粉。 三、清膏按规定量加入炼蜜或糖(或转化糖)收膏;若需加药材细粉,待冷却后加入, 搅拌混匀。除另有规定外,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 3 倍。 四、煎膏剂应无焦臭、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 五、除另有规定外,煎膏剂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 煎膏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相对密度】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约 2 倍,精密称 定,混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附录Ⅶ A)测定,按下式计算,应符合 各品种项下的有关规定。
W1-W1×f 供试品相对密度=
W2-W1×f 式中 W1为比重瓶内供试品溶液的重量,g;
W2为比重瓶内水的重量,g; 加入供试品中的水重量
f= 供试品重量+加入供试品中的水重量
凡加药材细粉的煎膏剂,不检查相对密度。 【不溶物】 取供试品 5g,加热水 200ml,搅拌使溶化,放置 3 分钟后观察,不 得有焦屑等异物。 加药材细粉的煎膏剂,应在未加入药粉前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加入药粉。加入药 粉后不再检查不溶物。 【装量】 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