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高中生作文展及点评:《登山者的选择》
【高考作文】登山人的心灵选择

【高考作文】登山人的心灵选择登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户外运动,需要强壮的体魄、坚韧的毅力和精神上的承受能力。
登山人在攀登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
然而,对于许多登山人来说,攀登不仅仅是一项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内心的选择与决定。
首先,登山人需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攀登高山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冷静、谨慎和应变能力。
面对极端恶劣的天气和地形条件,登山人需要挑战自己的极限,尽最大努力克服难关,保证自己的安全。
即便面对风雪交加、险象环生的高山环境,登山人也绝不会轻易放弃,而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地向高峰攀登。
其次,登山人需要有一颗坚韧的心。
登山过程中,身体疲惫、心态疲倦是常有的事情,甚至还会出现身体机能失调等问题。
这时,坚韧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登山人需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疲劳和困难,永不言败,在一步步攀登过程中不断冲破自己的极限。
最后,登山人需要有一颗富有智慧的心。
登山并不只是一项单纯的体力活动,还需要充分发挥智慧。
在攀登过程中,登山人需要快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以应对突发状况。
同时,登山人还要学会防范风险,制定科学的攀登计划,合理调配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确保攀登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登山人需要具备一颗勇敢、坚韧、富有智慧的心,才能在攀登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攀登到高峰上,见证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登山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种种选择与决定,这些选择和决定,彰显了登山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登山的艰辛与挑战,更加烘托出了登山人的心灵选择。
高考经典满分作文 梦回唐朝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 选择永恒

“是的,”父亲遗憾地说,“孩子,你输掉了比赛……”
弟弟极目远方,脸上露出平和的微笑:“但,我赢得了人生!”
选择永恒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选择永恒--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人生的永恒呢?源于一次次选择。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
有人吗?从那紧闭的纱窗中的一点缝隙里窥探,有一长廊,而那长廊的尽头,正是这小屋,屋里走出一张缀满伤痕的脸,好像是被岁月的风雨镌成一曲悲凉的落寞!他看着我,一言不发,好像并不欢迎。
剑眉入鬓,目如朗星,嘴唇似一片花瓣,脸上仿佛挂着一丝浅笑。哦,李白,是你吗?挟三尺青锋,踏数朵流云,裹一身豪气,书剑飘零。钦慕壮士啸傲,骚人吟哦,是巴蜀的灵动山水赋予你潇洒风姿,还是古来燕赵悲歌之士自来桀骜不驯?朝别黄鹤,五岳寻仙,你的风姿给山水增添了几抹无奈;纵酒狂歌,散发弄舟,你的个性令青史汗颜,正如余光中所言:“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你胜过贞观,胜过杨贵妃,当之无愧地站到盛唐中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尊、坦荡,给了我许多人生启迪:我的人生也可以洒脱轻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也给了我许多激励:相信自己,我一定能成功。正如杜甫评价你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是在我细看时,你眸子里飞扬的神采中,竟隐隐有一股怅惘。
【优秀作文】高考优秀作文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

【优秀作文】高考优秀作文登山人的心灵选择登山人的心灵选择
登山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它需要人们超越心理和体力上的极限,才能达到揭示内心世界、升华精神的效果。
登山中随时面对着非常严峻的考验,有的人会因此而求生存,但有
的人会选择顺应自然在人生道路上追寻新的机会。
登山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而毅力和勇气都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和信念。
登山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健康和寿命有高度的自我管理,对风险有正确而明确的认识和评估。
同时,我们还需要有心理上的坚定和卓越,才能能面对一切发生的意外情况,从而继续前行。
当我们爬上山顶时,这些毅力和勇气就变成了谦逊,感悟和欣赏。
登山者在不停的艰
辛中,每一步都在感受自然之美。
当达到山顶,俯瞰群山峻秀,俯瞰山下的一切,我们会
觉得自己成功地突破了自己的极限,享受到了内心的深刻满足。
这个时候,台前幕后的人
为这股勇气和毅力而钦佩和敬仰。
登山是一场“理性的切磋和感性的炼狱”,也是心灵的修行,是反思自己、升华灵魂
的过程,需要内心的选择和坚持。
这个选择是人类文明的赞歌,是人类生命的价值,也是
暴露人类生命质量最原始深层的保障。
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选择,选择用毅力和
勇气去战胜恐惧,用感悟和欣赏去升华自己。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登山者说的是:要记住,人类壮志凌云,冒险与智慧同在。
志同者,上山一起,不怕路途艰险,不怕胜不利,无惧生死,用勇气和毅力追逐自由和梦想。
【高考作文】登山人的心灵选择

【高考作文】登山人的心灵选择登山是一项既刺激又充满挑战的运动,它需要登山者具备坚定的意志、良好的体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登山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风险,他们要克服自然环境的艰苦条件,战胜自身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和风险,登山人才会选择登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在挑战自我,更是在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升华。
登山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挑战。
在登山的过程中,登山者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他们需要面对高寒、缺氧、严寒等极端环境,需要忍受身心的痛苦和疲惫。
登山者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以确保自己和队友的安全。
这需要他们拥有良好的体能和专业知识,但更需要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在克服这些困难和风险的过程中,登山者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更提升了自己的心智和能力。
他们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登山是一种对心灵追求的升华。
在山顶俯瞰万物,登山者能够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宏伟和壮丽。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能够彻底融入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登山者深深体会到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和依存,这种体验让他们心灵得到了升华和释放。
他们逃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琐碎,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了真正的对话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感受到心灵的解放和快乐。
登山者通过挑战和征服自然,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觉醒和升华。
登山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问。
在登山的过程中,登山者会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他们在面临生死和极限的时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登山者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去冒险?他们逐渐明白,登山不仅是对自我的挑战和升华,更是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问。
通过挑战和征服山峰,登山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生活,从而找到生命的真正目标和价值。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挑战,一种对心灵追求的升华,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问。
在登山的过程中,登山者能够挑战自我、释放心灵、思考人生,从而得到真正的成长与满足。
【高考作文】登山人的心灵选择

【高考作文】登山人的心灵选择登山是一项高度危险的运动,但却吸引着无数勇敢的登山者。
登上高峰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身体的胜利,更是心灵的升华。
登山是一种对自我挑战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选择。
登山是对身体的极限挑战,要求登山者具备良好的体力和耐力。
登山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爬升和步行,不仅要面对陡峭的山路和变幻莫测的天气,还要克服高原反应和低温等物理困扰。
登山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过程中,保持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最终登上高峰。
登山是对意志力和决心的考验。
登山者需要具备极高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因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决心来解决问题。
他们要随时做好应对危险的准备,保持冷静、果断的处理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理素质。
这种意志力和决心使得登山者不仅在登顶时乐在在登山过程中也会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登山是对人性的考验。
当登山者面临风雪、寒冷等极端环境时,他们的团结合作和互相扶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团队精神和互助精神是登山者心灵选择的体现。
登山过程中,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同样的困难和挑战,大家之间要相互鼓励、支持,共同克服困难,达到最终的目标。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实现个人的成长。
登山是对内心的独立选择。
登山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运动,涉及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登山者需要经历孤独、不安和心理压力等种种情绪,他们必须面对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用坚定的意志来克服自己的内心困境。
登山者选择登山,就像是选择了面对自己的内心,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登山是一项需要勇气和决心的运动,也是一种对心灵选择的体现。
登山者通过登山过程中的物理挑战、意志挑战、人性挑战以及内心挑战,体验着成长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登山者选择登山,就选择了挑战自己、超越自我的人生。
无论是身体上的登上高峰,还是心灵上的升华,登山者都在选择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登山人的选择

登山人的选择作者:刘俞平等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4期有一座山,高耸入云,飞鸟难越,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高。
山前山后有两条路可供攀登,前山大路石级铺就,笔直坦荡;后山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
一天,父子三人来到山脚。
父亲说:“你俩比赛爬上这山;上山有两条路,大路平而近,小路险而远——选择哪条路,你们自己裁夺。
”哥俩思忖再三,各自凭着自己的选择,踏上征程。
时间过去了两个月,一个西装革履的身影出现在峰顶,哥哥走来了。
他面色潮红,略显发福。
他骄傲地掸了一下笔挺的襟袖,走向充满期待的父亲,说:“我赢了!这一路真是春风得意。
在坦荡的大路上,我只需向前,向前!没有岔道让我伤神,没有突出的山石让我绊脚。
只有傻瓜才会放弃平坦,选择崎岖。
”父亲慈祥地看着他:“你的确聪明,一路走得也十分风光。
”这之后不知过了多久,又一个身影出现了:他步伐稳健,全身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尽管瘦削,衣衫褴褛,但双目炯炯有神,透着聪慧与睿智。
弟弟微笑着走向父亲和哥哥,从从容容地讲起路上的故事:“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次旅程!一路上,陡峭的山崖阻挡着我攀爬的脚步,丛生荆棘刺破了我裸露的臂膊,疲惫的身心增添着孤独的酸楚。
但我坚持住了,终于我学会了灵活与选择,学会了机敏与自护,学会了独立与坚忍。
而路边美丽景色,使我放慢脚步享受自然的馈赠。
我感觉自己在成熟,一寸寸地成熟。
父亲,感谢您给我选择的权利,我从自己心灵的选择中懂得了很多很多……”哥哥眼中露出不解,但旋即消失,他不无轻蔑地说:“可是你输了!”“是的,”父亲遗憾地说,“孩子,你输掉了比赛……”弟弟极目远方,脸上露出平和的微笑:“但是,我赢得了人生!”人生就是这样,正是因为崎岖才更多了几分韵味,才更显得其丰富。
平坦纵然快捷,但却无法与崎岖之丰富相比。
人生之崎岖,往往于其崎岖之中包含智慧和成熟。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人生,没有任何过程是白费的,包括所有的辛苦、泪水、心酸,每一笔都会增加你未来成功的光彩。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作文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作文在遥远的天际,有一座巍峨的山峰,它高耸入云,飞鸟难以飞越。
山的两面各有一条通往顶峰的小径,从那里可以俯瞰整个世界的壮丽景象。
山前的大道由平整的石阶铺成,宽阔而直;而山后的羊肠小道则杂草丛生,弯弯曲曲。
一日,一家三口来到了山脚下。
父亲站在那儿,手搭凉棚望向高高的山顶,声音洪亮地对两个儿子说:“你们俩比赛看谁先登上山顶。
山前有宽阔的大路,山后有险峻的小径——你们自己决定走哪条路。
”两兄弟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开始了他们的征程。
两个月后,一个穿着西装的身影率先出现在山顶,那是哥哥。
他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步伐坚定。
他走到父亲面前,骄傲地宣布自己的胜利:“我赢了!这一路真是顺风顺水。
大路上的每一步都轻松愉快,没有岔路让我分心,只有绿荫为我遮阴。
我选择了最明智的道路,这让我赢得了比赛。
事实证明,明智的选择让我享受了一段愉快的旅程。
我的胜利是实至名归的!”父亲温柔地望着他,说:“你的选择确实明智,你的旅程也确实风光——我的好儿子。
”过了一段时间,又一个身影缓缓出现在山顶,那是弟弟。
他的步伐稳健,虽然衣衫破旧,但眼中闪烁着青春的光芒。
他带着微笑走向父亲和哥哥,平静地分享他的旅程:“这是一次充满意义的旅行。
感谢您,父亲,感谢您给予我选择的机会。
我在陡峭的山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荆棘划破了我的手臂,孤独和疲惫伴随着我。
但我没有放弃,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在困难中找到出路。
路途中,我也曾停下脚步欣赏美丽的风景,与山花共舞,与溪流和鸣。
在山顶,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和谐,体会到了生命的活力。
”哥哥不解地看着弟弟,但很快又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但你输掉了比赛。
”“是的,”父亲轻声说,“孩子,你输掉了比赛。
”弟弟望向远方,脸上浮现出平和的微笑:“但,我赢得了人生。
”。
【高考作文】登山人的心灵选择

【高考作文】登山人的心灵选择登山是一种危险而刺激的户外活动,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挑战和超越。
登山人选择攀登高山,并不仅仅是为了征服自然界的高峰,更是为了追寻内心深处的勇敢和坚毅。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首先体现在他们对自我挑战的勇气。
攀登高山并非易事,需要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
从攀爬陡峭的峭壁到征服恶劣的气候条件,无数的困难让登山人不断思考着是否要放弃前进。
正是寒冷的冰雪和险峻的悬崖让登山人更加勇敢,更加坚毅。
他们选择不屈不挠地继续攀登,证明自己的内心强大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还显示在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登山人深知高山的宝贵和脆弱,他们懂得只有爱护大自然,才能让下一代人继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他们承担着照顾山区环境的责任,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努力减少登山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表明他们不仅仅关注自己的登山体验,更关心大自然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还体现在他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尊重。
攀登高山是一项团队活动,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每一个队员都必须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整个团队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登山人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与他人相互尊重与合作的艺术。
他们学会了聆听他人的声音,学会了理解他人的困难和需要。
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这些都是他们心灵选择的体现。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还表现在他们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和成长。
攀登高山并不只是一种身体上的考验,更是一次对内心的冲击。
登山人通过攀登高山,了解自己的极限,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
每一次攀登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让登山人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
他们选择让登山成为自己成长的契机,通过努力和坚持,成为更加强大和完整的人。
登山人的心灵选择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选择。
他们通过攀登高山,挑战自我,寻找内心的勇敢与坚毅。
他们懂得尊重和保护大自然,关心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他们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与他人相互配合,塑造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山者的选择
北京八中高三年级甘达华
写作如登山。
多少登山者,他们踩着前人的脚步,流连于山中如火如荼的红叶胜景,臆想着坐拥广阔的市场,最后却于错综的红叶林中,于如织的游人中,迷失了自我,葬送了前程。
然而,也还有一些登山者,他们拨开红叶林前的喧嚣与纷扰,向着心中的信仰之峰执着进发。
依我看,前者不过是为了活着而写作;而后者,将写作真正融入了生活。
而恰恰是将写作真正融入生活,才遵从了写作的本意,才有价值成为登山者的选择。
要知道,写作的本意并不在于迎合,随流。
一部作品的价值,区别于一件普通商品的价值,在于无需满足所谓的市场效应——何为所需,则所供为何。
迎合与随流意识下的“前行者”,其“功绩”不止于在写作目的功利化、写作成果商品化上的推波助澜,甚至于会让一些初出茅庐的登山者误以为“生产”即“创作”,以至于让他们在内在涵养以及思考力度上面临可能无以复加的重创。
然而,有太多的写作者,面对文坛的种种所谓成功趋之若鹜。
在这里,郭敬明和韩寒屡屡问鼎青春文学销量榜榜首,一批批“后起之秀”却在模仿中将自己原本多样鲜活的创作力丧失殆尽;在那里,莫言刚刚登顶世界文坛勇捧诺奖,一群群写作者就在“莫言培训班”里学的如痴如醉,忙的不亦乐乎。
不管其中的“前行者”如何,这样的“后起之秀”与“莫言培训班”,都只能是红叶林中的一场场闹剧。
究其实,冰也好、火也好,不在于欣赏者之多,而在于内心之炽烈,而在于其本身的意蕴与内涵。
原来,写作的本意就在于自我完善。
如此看来,登山者只需追问自己的本心,不断寻找写作的本意,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满足。
应该说,这是一种苦行僧似的试炼,其过程必然艰辛,其姿态必然孤孑。
“布拉格之春”中囚于阴冷监狱的哈维尔,于无人的寂静中苦苦冥想,最终将自己对家国破败的感慨与哀愁,融入了话剧创作的血液;“十年流亡”、生死难卜的雨果,在破旧的木屋中独自一人,却能将对现实黑暗的批判,倾注于一行行墨迹。
《狱中书简》所蕴含的文化积淀与现实意义,《惩罚集》所抱有的批判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无一不在表明它们已然成为了那样一个时代的高峰。
这样一些登山者,成全了自己,亦影响了其后的每一个时代。
只是有时,作品在云端,人们难以留意罢了。
但他们,已经满足。
面对当初的选择以及所有为选择而作的付出,以情怀而论,他们当是无怨无悔。
惟其如此,我心以为——山巅,风景独好。
点评:
主题在“铺垫”和“勾连”中得以凸显。
命题方面给了简短的几句对话:
记者:如果将写作比作一种运动的话,你觉得它与哪个项目最相像?
作家:登山吧。
不过有的登山者是去看如火如荼的红叶的,那里游人如织;有的登山者则要一睹险峻的冰峰,那里人迹罕至。
记者:这二者谁更可贵呢?你自己又属于哪一类?
作家:每个登山者都有自己认为更可贵的答案。
我属于后一类人,也许各行各业都有像我这样的人。
写作要求是:表达考生自己的思考、想象。
就命题材料来说,语境是开阔的,就像对话中的作家所言:每个登山者都有自己认为更可贵的答案。
以此而言,“可贵”之处其实就在文章写作者的心里,是写作者内心思维品质的一种外显。
本文以“写作如登山”简洁铺垫,以对登山中所谓“前者”与“后者”的想象、描述紧相承接,并以其前的铺垫为基础来明确陈述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从阅读效果而言,这其中既有对文章写作语境
的必要关照,又有以文字跟进从而正面深入立意的显著功效。
本文的可贵,还在于其能够注意到在对比中立意,不忘对所关涉双方的分析或批判。
其中“这样的‘后起之秀’与‘莫言培训班’,都只能是红叶林中的一场场闹剧”的概括与分析,在尽显凌厉与深入的针砭风格的同时,也使正面引入哈维尔、雨果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生发。
不仅如此,“登山”中的误区多反观自现实,而出路恰蕴藉于历史经典。
这表明文章在例举的策略以及价值彰显的路径方面都有相当的考虑。
在切题的背景之下,有效选择并运用材料,显示出作者在主旨表达上的驾驭与控制。
当然,在肯定之余,如果文章给予“冰”与“火”的观照和分析能够稍微明确、深入一些,其立意的整体效果会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