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三角函数基础题(6) 同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cos
解题技巧 : 把角看成锐角,利用直角三角形中边的关系求解, 但最后结果还要根据角所在的象限确定符号。
例3.已知 tan 2,求下列各式的值:
(3)可以实现同角不同名三角函数之间的转化.
知其一, 可以求其它.
例1.已知sin 3 , 且是第三象限角,求 cos, tan的值 .
5 变题1 :已知sin 3 , 求 cos , tan的值 .
5
变题2 : 若sin m (| m | 1). 求 cos和tan的值.
例2. 已知tan 2, 求sin与cos的值 .
为sin和 cos, 且 (0,2 ).
(1)求m的 值 ; ( 2)求 方 程 的 两 根 及 此 时的 值.
3
练习: 2
3 ,1 22
或
63
1.已知sin cos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3 cos3 ;2 (2)sin4 cos4 ;1 (3)sin cos .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或三角函数线得: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三 角
①平方关系:sin2 cos2 1
恒
等 式
②商数关系:tan sin ( k , k Z )
cos
2
注意:(1)关系式是对于同角而言的.
(2“) sin2 ”读作“sin的平方”,不能将sin2 写成sin 2 .
(1) 4sin 2cos 3cos 3sin
2 3
2sin2 3cos 2 (2) 4sin2 9cos 2
5 7
(3) 1 sin2 2 cos2 sin cos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_基础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22sincos 1αα+= (2)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αα= (3)倒数关系:tan cot 1⋅=αα,sin csc 1αα⋅=,cos sec 1αα⋅=要点诠释:(1)这里“同角”有两层含义,一是“角相同”,二是对“任意”一个角(使得函数有意义的前提下)关系式都成立;(2)2sin α是2(sin )α的简写;(3)在应用平方关系时,常用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绝对值的概念,应注意“±”的选取。
要点二: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变形1.平方关系式的变形: 2222sin 1cos cos 1sin αααα=-=-,,212sin cos (sin cos )αααα±⋅=±2.商数关系式的变形sin sin cos tan cos tan αααααα=⋅=,。
【典型例题】 类型一:已知某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余的三角函数值例1.若4sin 5α=-,且α是第三象限角,求cos α,tan α的值。
【总结升华】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充分借助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
在解答过程中如果角α所在象限已知,则另两个三角函数值结果唯一;若角α所在象限不确定,则应分类讨论,有两种结果,需特别注意:若已知三角函数值以字母a 给出,应就α所在象限讨论。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3sin 5α=-,求cos α,tan α的值。
类型二:利用同角关系求值例2.已知:tan cot 2,θθ+=求:(1)sin cos ⋅θθ的值;(2)sin cos θθ+的值;(3)sin cos θθ-的值;(4)sin θ及cos θ的值【变式1】已知sin cos αα-=(1)tan α+cot α;(2)sin 3α-cos 3α。
例3.已知:1tan 2θ=-,求: (1)sin cos sin 3cos θθθθ+-; (2)2212sin cos sin cos θθθθ+-; (3)222sin 3sin cos 5cos θθθθ--。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证法二:因为
(1 sin )(1 sin ) 1 sin cos
2 2
由原题可知 1 - sin 0, cos 0, cos 1 sin 所以 1 sin cos
证法三:
cos 0,1 sin 0 cos cos (1 sin ) 原式左边 2 1 sin cos cos (1 sin ) cos (1 sin ) 2 2 1 sin cos 1 sin 右边 cos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1.求值题型
已知某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 值,求这个角的其余三角函数值.
3 例6 已知 sin , 求 cos ,tan 的值. 5
注意开方运算时根号前正、负号的选取, 即根据角所在的象限讨论正负号。
课本P23 练习 1,2,3
2.化简三角函数式. 函数种类要最少,项数要最少,函数 次数尽量低,能求出值的要求出数值,尽 量使分母不含三角形式和根式。
主客呀."能给咱壹千斤吗?"根汉问道."壹千斤..."在场の十几人都张大了嘴巴,这还是人吗,这小子也太能吃了,买壹千斤腌牛肉吃?(正文贰叁贰7壹千斤)贰叁贰捌赚钱"有!"中年老板立即拍板道:"小老弟呀,给你算便宜壹些吧,你给二十二壹斤就好了,壹共是二万二...""好, 谢谢了..."根汉立即就掏出了二万五千星海币,厚厚の壹大叠放在桌上,又说道:"再给咱准备十几缸红米酒吧,这里剩下の钱能装多少装多少吧...""好の..."中年老板笑得合不拢嘴,赶紧将这壹大叠钱给收好了,开什么玩笑,这壹天の功夫,就做了两个月の生意.今天真得烧香 拜拜财神了,壹斤少说也得赚个八到十块星海币
高一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则角的终边在第()象限A.一B.二C.三D.四【答案】B【解析】由题意,确定的象限,然后取得结果 .由,得在第二、四象限,由,得在第二、三象限,所以在第二象限.,故选B【考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已知,则= ;【答案】【解析】分子分母同除,便会出现,【考点】三角函数的计算3.已知,且为第三象限角,(1)求的值;(2)求的值。
【答案】(1)(2)【解析】(1)由,再结合第三象限,余弦值为负,算出结果(2)先化简上式,根据,再结合(1)算出结果。
试题解析:(1)且(2分)为第三象限角(4分)(2)==(7分)=(8分)【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以及三角函数的化简.4.已知,那么角是()A.第一或第二象限角B.第二或第三象限角C.第三或第四象限角D.第一或第四象限角【答案】B【解析】要,即,因此角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故选择B.【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及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确定.5.已知.【答案】.【解析】对式子两边平方,得,从而.【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平方关系),注意通过平方可与联系.6.已知是第三象限角,且.(1)求的值;(2)求的值【答案】(1);(2).【解析】解题思路:(1)先求,再求,进而求;(2)联立方程组,解得,进而求所求值.规律总结:涉及“”的“知一求二”问题,要利用以下关系式:;.注意点:由的值,求的值,要注意结合角的范围确定符号.试题解析:,是第三象限角,由得.【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7.设函数(1)求;(2)若,且,求的值.(3)画出函数在区间上的图像(完成列表并作图)。
(1)列表(2)描点,连线【答案】(1)2;(2);(3)见解析【解析】(1)由正弦函数周期公式得,=,即可求得;(2)将代入的解析式,得到关于的方程,结合诱导公式即可求出,再利用平方关系结合的范围,求出,再利用商关系求出;(3)先由为0和算出分别等于,,在(,)分别令取,0,,求出相应的值和值,在给定的坐标系中描出点,再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就得到所要作的图像.试题解析:(1),2分(2)由(1)知由得:, 4分∵∴ 6分∴. 8分(其他写法参照给分)(3)由(1)知,于是有(1)列表11分(2)描点,连线函数 14分【考点】正弦函数周期公式;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五点法作图8.已知且是第四象限角,则A.B.C.D.【答案】A【解析】∵=,∴,又∵是第四象限角,∴==,故选A.由诱导公式知,=,∴,由是第四象限角知,,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中的平方关系得==.【考点】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9.已知,.(1)求;(2)求的值.【答案】(1);(2).【解析】(1)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结合条件,可得,再由可知,从而;(2)由(1)可知,可将欲求值的表达式化为与只有关的,根据齐次的数学思想,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从而可得:.试题解析:(1)∵,,∴, 2分又∵,∴, 4分∴; 6分(2) 9分12分.【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10.已知为锐角,则 .【答案】.【解析】∵为锐角,,∴,,∴.【考点】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2.两角和的正切公式.11.已知x,y均为正数,,且满足,,则的值为.【答案】【解析】因为,所以而所以由得,因此或∵x、y为正数,∴【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消参数12.已知的值为()A.-2B.2C.D.-【答案】D【解析】由原式可得,解得.【考点】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13.已知,则的值为 .【答案】【解析】,即,又,故.【考点】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4.已知:,其中,则=【答案】【解析】因为,所以,又因,所以,.【考点】诱导公式.15.已知角的终边过点.(1)求的值;(2)若为第三象限角,且,求的值.【答案】;【解析】(1)由角的终边过点求出,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即可;(2)由为第三象限角,,可求出,结合(1)求出,利用展开式即可(1)因为的终边过点,所以,而;(2)因为为第三象限角,且,,故【考点】三角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16.已知是第四象限的角,则= .【答案】【解析】是第四象限的角,则,而.【考点】二倍角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7.已知()A.B.C.D.【答案】A【解析】由即①由即②所以①+②可得即即,选A.【考点】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18.已知(1)化简;(2)若是第三象限角,且,求的值.【答案】(1) ;(2) .【解析】(1)根据诱导公式进行化简;(2)首先化简,根据第三象限角,同角基本关系式求,确定的值.试题解析:解:(1);. (6)(2),又是第三象限角,,.. (6)【考点】1.诱导公式;2同角基本关系式.19.比较大小:(用“”,“”或“”连接).【答案】>.【解析】在单位圆中,做出锐角1的正切线、正弦线、余弦线,观察他们的长度,发现正切线最长,余弦线最短,故有 tan1>sin1>cos1>0.【考点】三角函数线.20.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则实数的值为( )A.或B.C.D.或【答案】A【解析】因为,令,故,当时,在单调递减所以,此时,符合要求;当时,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故,解得舍去当时,在单调递增所以,解得,符合要求;综上可知或,故选A.【考点】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3.分类讨论的思想.21.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及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若,求的值.【答案】(1)(2)【解析】(1)先利用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化一公式将此函数化简为的形式,利用周期公式,求周期,用x的范围求出整体角的范围,结合三角函数图像求其最值。
高中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练习

高中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练习34,选D. 答案:D5.已知θ∈(0,2π),且sin θ,cos θ是方程x 2-kx +k +1=0的两个实根,求k ,θ的值.解析:依题意有sin θ+cos θ=k ,① sin θcos θ=k +1,②又(sin θ+cos θ)2=1+2sin θcos θ, 所以k 2-2k -3=0,解得k =3或k =-1, 显然|sin θcos θ|=|k +1|≤1,因此k =-1,代入①②得⎩⎪⎨⎪⎧sin θ+cos θ=-1,sin θcos θ=0,从而⎩⎪⎨⎪⎧sin θ=0,cos θ=-1或⎩⎪⎨⎪⎧sin θ=-1,cos θ=0.又θ∈(0,2π),所以θ=π或3π2.(限时:30分钟)1.已知α是第四象限角,cos α=1213,则sin α等于( )A.513 B .-513 C.512 D .-512解析:∵α是第四象限角, ∴sin α=-1-cos 2α=-1-⎝ ⎛⎭⎪⎫12132=-513.答案:B2.已知tan α=-12,则2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的值是( ) A.43 B .3 C .-43D .-3解析:2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2tan αtan 2α-1,将tan α=-12代入得: 2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2×⎝ ⎛⎭⎪⎫-1214-1=43,故选A. 答案:A 3.化简⎝⎛⎭⎪⎫1sin α+1tan α(1-cos α)的结果是( )A .sin αB .cos αC .1+sin αD .1+cos α解析:原式=⎝ ⎛⎭⎪⎫1sin α+cos αsin α(1-cos α)=1+cos α1-cos αsin α=sin 2αsin α=sin α. 答案:A4.已知sin αcos α=18,且π<α<5π4,则cos α-sin α的值为( )A.32 B .-32C.34 D .-34解析:∵(cos α-sin α)2=1-2sin αcos α=1-2×18=34,且π<α<5π4,∴cos α<sin α,∴cos α-sin α<0,∴cos α-sin α=-34=-32. 答案:B5.已知sin α-cos α=-52,则tan α+1tan α的值为( ) A .-4 B .4 C .-8 D .8解析:tan α+1ta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sin 2α+cos 2αsin αcos α=1sin αcos α.∵sin α-cos α=-52,∴1-2sin αcos α=54, ∴sin αcos α=-18,∴1sin αcos α=-8.答案:C6.已知1+sin x cos x =-13,则cos xsin x -1的值等于( )。
高一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并且是第二象限的角,那么的值等于()A.B.C.D.【答案】A【解析】由,又为第二象限角,,则.故选A.【考点】三角函数的平方公式.2.己知a为锐角,且,,则sina的值是( ). A.B.C.D.【答案】C.【解析】根据诱导公式,已知条件的两个式子可化为如下关系:,解得,又本题要求的是,因此由前述可知有,解得(a为锐角).【考点】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3.已知,则的值为.【答案】-11【解析】【考点】弦化切4.求的值域.【解析】可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将函数化为利用换元法令原函数变为一元二次函数,可用一元二次函数求值域的方法解,注意的取值范围.解:原函数可化为令可得则【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一元二次函数求值域.5.已知(1)化简;(2)若是第三象限角,且,求的值.【答案】(1);(2).【解析】(1)根据诱导公式,将中的三角函数都转化为的三角函数,即可得到;(2)由,可得,又由条件是第三象限角及(1)中得到的的表达式,即可得到.(1);(2)由得,,因为是第三象限角,所以,∴.【考点】1.诱导公式;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6.已知 .【答案】【解析】∵,∴,∴原式=.【考点】1.诱导公式;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7.已知,则tanα的值是()A.±B.C.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即.【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8.( )A.B.C.D.【答案】D【解析】.【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9.已知,则 ( )A.B.C.D.【答案】A【解析】由【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10. sin的值是()A.B.-C.D.-【答案】B【解析】.【考点】诱导公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1.已知,则的值为()A.B.C.D.【答案】A【解析】由条件,得,整理得:,即①,代入中,得,整理得:,即,解得(舍)或,把,代入①,得,所以,故选A.【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12.若,的化简结果为()A.B.C.D.【答案】D【解析】,=.【考点】同角的基本关系.13.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答案】(1);(2).【解析】(1)因为,可得=−2,α为钝角且cosα<0.再由sin2α+cos2α=1,求得cosα的值.(2)原式=,把tanα=-2代入运算求得结果.试题解析:解:(1)因为,所以cosa=(2)原式=【考点】1.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2.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14.若,则计算所得的结果为()A.B.C.D.【答案】A【解析】先根据诱导公式化简,原式=,再将代入即得答案为A.【考点】诱导公式.15.已知=,则的值等于( )A.B.-C.D.±【答案】A【解析】诱导公式,注意,,所以选A【考点】诱导公式16.已知,则的值是( )A.B.C.D.【答案】C【解析】由与可得,而,选C.【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7.已知为第三象限角,.(1)化简;(2)若,求的值.【答案】(1);(2).【解析】(1)应用三角诱导公式进行化简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出,由求出,最后由正切的二倍角公式可计算得结果.试题解析:(1) 6分(结果为酌情给3分)(2)由,得. 又已知为第三象限角所以,所以 8分所以 10分故 12分.【考点】1.诱导公式;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二倍角公式.18.已知tanα,是关于x的方程x2-kx+k2-3=0的两实根,且3π<α<π,求cos(3π+α)-sin(π+α)的值.【解析】关于方程两根的问题可用韦达定理解决,,从而求出k =±2,再根据角的范围可知为正,从而求得。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

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一
诱导公式的应用
应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或证明时, 首先根据题意选准公式再用,一般是负 变正、大变小的思想.
在使用诱导公式时,α可为任意角, 并不一定要为锐角,只不过是在运用的 过程中把它“看作”是锐角而已.“奇 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同样适用于正 切和余切.如tan(270°-α)=cotα等.
cos2x-1 sin2x=
cos2x+sin2x cos2x-sin2x
,想法
使分
子分
母都出现 tanx 即可.
课堂互动讲练
【解】 (1)法一:联立方程:
sinx+cosx=15, sin2x+cos2x=1.
① 2分
②
①式两边平方得:sin2x+cos2x+2sinxcosx
=215,
∴2sinxcosx=-2245.4 分 ∵-π2<x<0,∴sinx<0,cosx>0. ∴sinx-cosx=- sin2x-2sinxcosx+cos2x
三基能力强化
5.已知scions2θθ++14=2,那么(cosθ + 3)(sinθ+1)的值为________.
解析:∵scions2θθ++14=2,∴sin2θ+4= 2cosθ+2,
∴cos2θ+2cosθ-3=0,解得 cosθ= 1 或 cosθ=-3(舍去),由 cosθ=1 得 sinθ =0,∴(cosθ+3)(sinθ+1)=4.
规律方法总结
公式中 k·π2+α 的整数 k 来讲的.“象
限”指在 k·π2+α 中,将 α 看作锐角时 k·π2+
α
所在的象限,如将
cos(32π+α)写成
π cos(3·2
高一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则= ;【答案】【解析】分子分母同除,便会出现,【考点】三角函数的计算2.已知,则( )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3.化简的结果 .【答案】【解析】,当为奇数时,,原式;当为偶数时,,原式;综上原式【考点】三角函数化简.4.已知,且∥.求值:(1);(2).【答案】(1);(2) .【解析】解题思路:(1)由得出关于的关系,利用求得;(2)利用,分子、父母同除以,得到的式子,再代入求值.规律总结: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结合是命题热点,主要借助平面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推得关于的关系式,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或性质进行变换.试题解析:(1),,.(2).【考点】平面向量平行的判定、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5.已知且是第四象限角,则A.B.C.D.【答案】A【解析】∵=,∴,又∵是第四象限角,∴==,故选A.由诱导公式知,=,∴,由是第四象限角知,,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中的平方关系得==.【考点】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6.若则.【答案】【解析】由故【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7.已知,则的值为.【答案】-11【解析】【考点】弦化切8.化简:.【答案】【解析】此类化简题的关键在于诱导公式的使用,要能够理解诱导公式口决“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意义,奇偶指的是的倍数如,中是的偶数倍,4倍,中是的奇数倍,11倍;符号看象限,指的是使用诱导公式时,将看成锐角时的所在的象限,不管题中的范围,如中,为锐角时,为第四象限角,则符号为负,故可知.当然也可用诱导公式层层推进.本题由诱导公式易化简.解:原式=.【考点】诱导公式.9.已知,则=()A.B.C.D.【答案】C【解析】∵,∴,∴.【考点】1.诱导公式;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10.的值等于()A.B.C.D.【答案】C【解析】,故选C.【考点】诱导公式11.已知是第二象限角,()A.B.C.D.【答案】A【解析】由是第二象限角,则.【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的符号.12.的化简结果是()A.B.C.D.【答案】D【解析】是第二限角,则,所以==.【考点】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3.已知角的终边过点.(1)求的值;(2)若为第三象限角,且,求的值.【答案】;【解析】(1)由角的终边过点求出,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即可;(2)由为第三象限角,,可求出,结合(1)求出,利用展开式即可(1)因为的终边过点,所以,而;(2)因为为第三象限角,且,,故【考点】三角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14.已知sinθ=,sin2θ<0,则tanθ等于 ( )A.-B.C.-或D.【答案】A【解析】由题意,∵sinθ=,sin2θ<0,∴cosθ<0∴cosθ=−=−∴tanθ==−,故选A.【考点】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15.已知是第二象限角,()A.B.C.D.-【答案】D【解析】∵是第二象限角,∴,故选D.【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16.知为锐角,且2,=1,则=()A.B.C.D.【答案】C【解析】诱导公式化简为,解得:,得,故选C.【考点】1.诱导公式;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17.化简:.【答案】.【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辅助角公式,属于容易题.根据诱导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商数关系:进行展开运算得到,再运用辅助角公式(其中)或运用两角和差公式进行化简即可.试题解析: 4分8分10分.【考点】1.诱导公式;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辅助角公式(两角和差公式);4.三角恒等变换.18.已知,则()A.B.C.D.【答案】A【解析】法一:由,而,故,;法二:.【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9.已知向量与,其中.(1)问向量能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若,求和的值;(3)在(2)的条件下,若,求的值.【答案】(1)不能平行;(2),;(3).【解析】(1)先假设,列方程得,然后利用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化简得,再判断此方程是否有解,若有解,可判断、可能平行;若无解,则可判断、不可能平行;(2)将向量的垂直问题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问题,得到,联立方程,并结合,即可求出;(3)先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计算出,然后再根据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展开计算得的值,最后结合的取值范围确定的值即可.试题解析:解:(1)向量不能平行若平行,需,即,而则向量不能平行 4分(2)因为,所以 5分即又 6分,即,又 8分(3)由(2)知,得 9分则 11分又,则 12分.【考点】1.向量平行、垂直的判定与应用;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20.函数的值域是__ ____.【答案】【解析】正切函数在是单调递增的,所以在处取得最小值,在处取得最大值.【考点】正切函数图像及性质.21.的值为________.【答案】【解析】,故.【考点】1.诱导公式;2.三角恒等变换.22.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1);(2).【答案】(1)(2)【解析】(1)利用,对原式分子分母同除以得关于的解析式,代入就可求出代数式的值,(2) 利用分母,将原式化为关于二次齐次式,再利用,对原式分子分母同除以得关于的解析式,代入就可求出代数式的值,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弦化切"方法求值.本题也可从出发得代入(1)立得,但代入(2)后只得到,还需结合得出,才可最终求值.试题解析:(1)原式(2)原式12分【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弦化切.23.已知,则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利用公式,把平方得,从而,由于,则,这类问题中确定它们的正负是我们解题时要特别注意的,于是.【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平方关系).24.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与函数的图象重合,则___ .【答案】【解析】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得到函数的图象,所以,,即,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同步测试(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请将所选答案填在括号内) 2.若θθθ则角且,02sin ,0cos <>的终边所在象限是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已知αα
αα
αtan ,5cos 5sin 3cos 2sin 那么-=+-的值为
( )
A .-2
B .2
C .
16
23 D .-16
23 5.已知锐角α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3cos 2,3sin 2-则α= ( )
A .3-π
B .3
C .3-
2π D .
2
π-3 6.若角α终边上有一点P (-3,0),则下列函数值不正确的是
( )
A .si n α=0
B .cos α=-1
C .ta n α=0
D .cot α=0
7.若α是第三象限角,则下列四个三角函数式中一定为正数的是
( )
A .sin α+cos α
B .tan α+sin α
C .sin α·sec α
D .cot α·sec α 8.1sin 、1cos 、1tan 的大小关系为
( )
A .1tan 1cos 1sin >>
B .1cos 1tan 1sin >>
C .1cos 1sin 1tan >>
D .1sin 1cos 1tan >>
9.已知α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3
2
cos sin =+αα,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不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10.若α是第一象限角,则αα
α
α
α2cos ,2
tan
,2
cos
,2
sin ,2sin 中能确定为正值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2个以上
11.式子sin 4θ+cos 2θ+sin 2θcos 2θ的结果是
( )
A .
4
1
B .
2
1 C .
2
3 D .1
12.若f (cos x )=cos2x ,则f (sin15°)的值等于
( )
A .2
1 B .-
2
1 C .-
2
3 D .
2
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3.已知,2
4,81cos sin π
απαα<<=⋅且则=-ααsin cos . 14.函数y=ta n (x -4
π
)的定义域是 . 15.已知2
1tan -
=x ,则1cos sin 3sin 2
-+x x x =___ 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4分,17—21题每题12分,22题14分) 17.已知sin θ+cos θ=5
1
,θ∈(0,π),求co t θ的值.
18.在Δ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3
1cos =A . (Ⅰ)求A C
B 2cos 2
sin 2
++的值;(Ⅱ)若3=a ,求bc 的最大值.
21.若β∈[0,2π),且ββ2
2sin 1cos 1-+-=sin β-cos β,求β的取值范围.
1.C 2.D3.D4.C 5.C 6.D7.C 8.C9.B 10.C 11.D12.C 17. -0.75 18. 91- .49≤bc 21 . 2
π
≤β≤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