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地理1.1《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口的变化》检测题一、单选题读中国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A.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B.增加人口合理容量C.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下表为我国某市1990~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1990~2010年青壮年比重持续上升B.1990~2015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减轻C.2010~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净迁入D.1990~2010年黄金年龄劳动力大量迁入4.据此推断,2010年后该城市( )A.基础设施改善B.生态环境趋好C.生活成本降低D.就业机会增多读浙江省某市某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有关该市迁人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男性迁人人口多于女性迁入人口B.老年迁人人口多于少年儿童迁人人口C.女性迁入人口多于男性迁入人口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6.关于大量人口迁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下图是四类国家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A.①B.②C.③D.④8.关于④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B.人口素质偏低C.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短缺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问题。
9.图中表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①B.②C.③D.④10.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2019年1月3日,《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 19》在北京发布,绿皮书根据调查数据称,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1.1人口的数量变化 -含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回答1~2题。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医疗卫生条件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只受自然条件的影响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政治变革2.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A.基本持平B.差距继续扩大C.差距有所减小D.变化不大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3~5题。
亚洲某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3.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4.图示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5.若该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是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6~7题。
6.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D.乙-丙-甲-丁7.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A.甲B.乙 C.丙D.丁8.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2006年2050年(预计)国家人口(百万) 国家人口(百万)中国 1 314 印度 1 628印度 1 122 中国 1 437美国299 美国420 印度尼西亚225 尼日利亚299巴西187 巴基斯坦295巴基斯坦166 印度尼西亚285孟加拉国147 巴西260俄罗斯142 孟加拉国231尼日利亚135 刚果(民) 183日本128 埃塞俄比亚145备注:横坐标为该年份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1)从表中预测可以看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前十位国家排位提升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其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2050年,新增的两个人口大国都在________洲,人口的增长对这两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至少答出2点)(3)2006年的人口大国在2050年排位将跌出前10名的两个国家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从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年龄构成较轻,_______________比重大,________________压力巨大,老龄化逐渐显现。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L曲线表示人口( D.迁移率 B.出生率 C.死亡率A.自然增长率) ( 2.坦桑尼亚目前处于图中四个阶段中的 D.Ⅳ.Ⅱ C.ⅢA.Ⅰ B)( 3.下列国家位于阶段Ⅳ水平的是.巴西 C.埃及 D BA.尼日利亚.德国)4.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科技条件 DB .矿产资源 C.消费水平A.水资源).世界人口由原始低增长阶段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开始于( 5 D.第二次世界大战 C.18世纪产业革命 BA.奴隶社会初期.封建社会初期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6.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B.科技水平.资源 A .对外开放程度C.消费水平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 A.区域内人口合理容量一般高于环境人口容量.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升B C.区域内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高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提升).从婚俗方面考虑,欧美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8.宗教因素的影响 BA.早婚早育现象普遍 C D.国家政策影响.婚姻关系不稳定9/ 1.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年.2012B年A.1958年. 2021DC.1994年 10.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加重社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A DC.加速城市化进程.拉动消费 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11. B.医疗条件改善A.经济迅速发展.人们观念更新DC.计划生育实行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2 ④地形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D.②④C A.①②B.①④.②③) 13.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水源充足B.地形平坦A .水陆交通枢纽D .陆路交通方便C.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册(必修2)(解析版)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测试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最新消息:二孩生育条件及登记指南。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认为,这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下图为“2010年及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我国正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下降B.人口老龄化严重C.就业压力大D.人口性别比大2.2030年比2010年()A.新增人口数量减少 B.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少儿人口比重上升 D.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答案】1.B 2.B【解析】1.由于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未来劳动人口数量增长缓慢,考虑二胎政策放开可缓解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趋势,所以人口老龄化是导致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
2.新增人口数量为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的乘积,因无法确定上述数值,故无法确定2030年与2010年新增人口数量的多少;对照两图可知,2030年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
读某国2010-2014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表,回答3-4题。
说明: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3.关于该国2010-2014年人口变化错误的是()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死亡率下降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机械增长率没有变化4.在2010-2014年期间该国人口数最少的年份是()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3年【答案】3.D 4.C【解析】3.从表中数据看,该国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但2010年到2012年间该国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人口总量减少。
2010年到2013年间,该国人口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为负且接近表中所给增长率,说明人口变化以自然增长为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人口的变化》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为2011年中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年龄比美国小与农村早婚有关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自南部向东北部D.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2.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出地今后应重点做好()A.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B.加强留守孩子的教育C.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D.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3.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对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B.环境污染完全是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造成的C.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D.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4.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春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有数亿人流动(或迁移),有近12亿人观看央视的春晚节目。
下表为2018年春节期间人口迁入迁出量排位居前十的城市。
结合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5.表中人口迁入量和迁出量的位次能够反映城市的活跃程度。
下列城市组合中,春节期间最活跃的一组是()A.北京、郑州 B.广州、长沙 C.武汉、南京 D.成都、杭州6.表中反映出,春节期间我国出行人数南北差异大,南方城市普遍比北方城市活跃程度高,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A.南方的气候条件比北方好 B.北方的地形条件比南方好C.南方比北方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D.北方的交通条件比南方好7.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在除夕准点开播。
为使全球华人华侨同一天能看到开播的第一个节目,下列开播时间应是北京时间()A.7 点 B.8 点 C.19 点 D.20 点8.当农历新年(狗年)的钟声敲响时,家住巴中的小满收到在美国“硅谷”(西八区)斯坦福大学留学的表哥用手机发来的信息,可信的是A.皓月当空,同看央视春晚直播 B.接近中午,空气干燥骄阳似火C.日没大洋,回家路上华灯初放 D.迎着朝阳,正在赶往学校上课9.上海的人口容量正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首要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B.地区开放程度C.人均资源消费水平D.科学技术水平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人口的变化》检测题一、单选题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市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五个省市。
2011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人数出现拐点,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就业人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是①沿海产业向内地迀移②农民工年龄偏高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A.使河南省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B.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C.减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D.缓解河南省农村人口与土地的压力下图是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呈现负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4.关于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形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
回答下题。
15.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A.1958年 B.1994年 C.2012年 D.2021年6.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重社会负担 B.促进经济增长 C.加速城市化进程D.拉动消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号报告,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死亡998万人。
中国早在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曾经专家预测每年出生人数突破3000万的高峰没有出现。
中国1963年的出生人口是2934万,是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此后几年一直维持在平均2500万上下,直到1976年出生人口降到2000万以下。
下图为2019年以后中国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文材推测,中国人口未来十年A.人口结构呈危险的金字塔结构 B.社会抚养比可能会呈不可逆的增长态势C.劳动力短缺比较严重 D.应取消计划生育政策8.近十年中国人口增加始终低于1900万的主要原因8A.老龄化导致的死亡率上升B.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C.年轻人生育观念的改变D.青年人基数下降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測,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第3题。
图1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第6题。
6.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
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7-8题。
7.2010年以来,我国的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C.结婚人数大幅减少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8.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产生的可能影响是A.劳动力数量减少B.人口死亡率上升C.孤儿的数量增加D.加快老龄化进程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D.2050年中国与印度的差异最大10.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11-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B.不随对外开放的程度而变化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是制约它的首要因素D.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需要计划生育的是( )A.①B.②C.③D.④3.图中标示的国家中,最需要鼓励生育的有( )A.①B.②C.③D.④“少子化”是指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儿童数量减少的现象。
0~14岁人口比重低于15%,标志着进入“超少子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且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7%。
“少子化”和“老龄化”合称“少子老龄化”。
读2011年世界部分国家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分布表。
完成下列小题。
4.据表可知,“少子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5.乙国A.目前为高高低模式B.与我国人口现状相似C.人口年龄结构合理D.面临就学就业压力大下图为我国两省区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柱状表示)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6.导致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地理位置B.气候C.水资源D.地形7.导致两省区人口老龄化差异的因素为( )A.计划生育政策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流动D.自然资源8.有关两省区人口流动趋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省区人口稀疏,为净流入区②甲省区劳动力富裕,为净流出区③乙省区人口稠密,为净流出区④乙省区劳动力短缺,为净流入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表2为我国北京、上海市区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统计表。
完成下列各题。
9.上海市区近十年常住人口总数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10.北京市区常住人口增速逐年递减,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外县(区)产业不断发展 B.交通拥堵日益严重C.环境质量下降 D.人口老龄化加剧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德国 B.b──肯尼亚 C.c──印度 D.b──日本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属于“高─高─低”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属于“高─低─高”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模式;c属于“低─低─低”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
c的低自然增长率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导致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慢。
答案:1.B 2.C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3~5题。
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A.1958年 B.1994年 C.2012年 D.2021年4.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重社会负担 B.促进经济增长 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拉动消费5.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A.经济迅速发展 B.医疗条件改善 C.计划生育实行 D.人们观念更新解析:第3题,2012年劳动人口比例将达到最大值,即我国人口红利最大。
第4题,人口红利期少儿和老龄人口少,社会负担会减轻。
第5题,我国在1976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逐渐降低,使得少儿扶养比逐渐降低。
答案:3.C 4.A 5.C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于2011年4月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
读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为102到107)变动情况图。
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2000年以来我国男女性别比都偏离正常水平B.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C.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D.近几年,男女性别比增速呈现减缓甚至减少的趋势7.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有()①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②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③现代胎儿鉴别技术的进步④由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所决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6题,根据题干及图形信息可知,2000年以来我国男女性别比都偏离正常水平,但近几年男女性别比增速呈现减缓甚至减少的趋势,性别比过高,导致男性人口比重较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第7题,我国男女性别比偏高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与自然环境无关。
答案:6.C 7.A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8~9题。
8.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9.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8题选C。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9题选择D项;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 A项错误;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B项判断依据不足。
答案:8.C 9.D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111.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图标的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得出,未标符号的曲线代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故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死亡率从28‰下降到12‰左右,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出生率从45‰下降到38‰左右,所以出生率的下降幅度小;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但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零,所以人口总数上升。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从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和欧洲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又低于北美洲,应为图中所列数据的最低的值,图中代表北美洲的应是③。
故本题C正确。
答案:10.D 11.C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0年、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的大致趋势是()A.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下降 B.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C.出生率升高死亡率升高 D.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13.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接近()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1982年到2050年(预计)15岁以下人口总体减少,说明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导致死亡率上升。
第13题,从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来看,符合该时期人口特征的金字塔图是A。
答案:12.D 13.A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15.图中②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60% 计划生育 B.30% 鼓励生育C.90% 计划生育 D.30% 引进外来移民解析:第14题,老龄化程度一般用老年人口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比重越大,老龄化问题越严重。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左右;②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左右;③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0%;④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左右,所以③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
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0%,比重远远超出了正常水平,由此可以判断该国家的人口增速过快,需要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
答案:14.C 15.A16.“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空巢家庭”多出现在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人口增长类型为“三低”型,人口老龄化明显。
答案:16.A读我国某省2011年与203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回答17~18题。
17.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与2011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A.人口出生率下降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人口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18.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A.就业压力大B.养老负担重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D.劳动力短缺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2011年相比,2030年的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减小而老年人口明显增加,由此可以判断2030年的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死亡率上升;2030年人口多于2011年,说明人口总数上升。
第17题,近几年,该省青年人口和中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以判断其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就业压力大。
答案:17.C 18.A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
据此回答19~20题。
19.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0.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解析:第19题,由图可以看出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大,A、C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大于0,所以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图中显示国际净迁移率为正略有下降,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下降较大,所以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20题,读图可知该城市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而国内迁移率为负,且90年代比80年代大幅下降,说明90年代该市国内迁出量较大;90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东北部城市环境质量较差,导致年轻人口出于经济就业因素和老年人口出于环境因素考虑,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故A项正确;而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
答案:19.D 20.A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岛屿及附近海域等高线图。
材料二:据统计,2010年该岛屿所在国家的人口已达2.35亿,成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该国的石油、锡、天然气、铀、镍、锰、铜、铬、铝土矿、金刚石的储量也较丰富。
(1)描述该岛屿的地形特征。
(2)据材料二,简述该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这种变化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解析:第(1)问,由等高线数值和分布可知其地形特征。
第(2)问,人口变化的特点可从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两方面分析。
人口增长的原因应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科技、经济等方面分析;新增人口会消耗更多的资源,从而导致植被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答案:(1)该岛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
(2)变化特点: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增大。
原因:资源丰富,科技进步,农业单位面积产值提高。
环境问题: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图甲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乙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图甲图乙(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