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地理高考热点问题
2008年高考地理试题广东卷

2008年高考地理试题广东卷一、单项选择题1、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
图5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
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A. ①——第30天B. ②——第75天C. ③——第100天D. ④——第130天2、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3、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4、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纬80°附近5、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草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6、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7、图4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 ①③⑤B. 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8、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9、“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
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A.饮用水质量好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10、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11、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2008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上海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地理卷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 (一)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
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1.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2.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
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3.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二)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4.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5.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6.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三)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
7.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8.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
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9.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人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
这样设计有利于: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台风侵袭(四)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
2008年南方雪灾地理试题

2008年南方雪灾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冰冻雨雪灾害。
这场灾害主要发生在哪一个地理区域?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甲。
2. 该场雪灾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冷空气大量南下造成的,具体是指哪种天气系统?
A. 暖锋
B. 热带气旋
C. 反气旋
D. 冷锋
答案:D. 冷锋。
二、简答题
1. 简述南方地区在这次雪灾中的受灾情况。
答案:2008年初,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冰冻雨雪灾害,导致了大面积的电力中断、交通受阻、农作物受损以及大量人员伤亡。
特别是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受灾尤为严重。
2. 分析这次雪灾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答案:这次雪灾对南方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中断,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
其次,大雪压垮了许多输电线路,导致大面积的停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此外,持续低温还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较大损失。
最后,雪灾还导致了一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
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2)含答案和详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解析读图l.完成1~2题图1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C③D.④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km2B0.5k m2C.5ki m2 D.50k m2[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考查,直接运用的知识是分析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缩小范围B、D中选择,但此题中问到了平均坡度最大的地区,需要考虑起止点的高差,运用原理,水平距离相同,相对高度越大,坡度越大。
故1题选D选项。
在图中找到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结合比例尺,估算出边长为2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最接近A选项[点评]此组题考查了等值线类型中最典型的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分析、判断、计算能力,在基础知识基础上,考查学生的能力又有所升华,起到了高考试题选拔人才的目的。
难度适中。
[参考答案]D A图2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目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完成3~5题。
3.图中a、b、c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D.盐场、化工厂、电厂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A.晋南B.粤北C.冀东D.闽西[解析]第3题中的a与图中各个产业都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肯定是电厂,再在A与C中衡量,考虑到太阳能的加入是晒盐的主要因素,答案即得。
结合第4题中的选项,去关注产业链中各个箭头的示意。
图示中反映该地临海、化工发达,盐业也很突出,这一点尤其重要,还要注意到闽西并不临海。
[点评]此组题考查了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的相关知识点,更要注意的是,考生要在图示中找到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必然与因果关系),试题较为简单。
[参考答案]C B C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2008年高考地理热点问题

2008年地理高考热点问题一、世界能源问题下图为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1—4题。
1.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a所在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 B.b所在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C.c所在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石油D.d所在国利用甘蔗做原料大量生产乙醇替代汽油2.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3.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A.资金来源充足B.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运输便利D.科学技术先进4.根据世界钢铁市场形势,c、d所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应该A.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提高产量 B.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提高质量C.分散布局、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D.缩小规模、从而适应世界市场形势需求下图为“各国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此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出①发展中国家的能耗强度都在逐年下降②1980年至1995年中国的能耗强度约下降了50% ③若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将达到美国的水平④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仍比美国的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①④6.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中国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①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②使用廉价、清洁燃料③加强管理、发展科技④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读图,回答7~题。
7.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探明蕴藏量大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甲>丁>乙 D.丁<乙<丙<甲8.丙城市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有:①发展地铁、轻轨②大力发展公交运输③多建方格状道路④以天然气替代汽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乙城市所在省区皔优势能源最具开发价值的是:A.太阳能B.地热能C.水能D.天然气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经济命脉”之称。
2008年地理高考八大热点最新预测题PPT精品文档18页

①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 发展②使用廉价、清洁燃料
③加强管理、发展科技④关、停高能耗企 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B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 境污染
5.图中反映出
①发展中国家的能耗强度都在逐年下降
②1980年至2019年中国的能耗强度约下降 了50%
③若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 度仍比美国的水平高 C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6.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中国应采取的 最根本措施是
9.中国最大的“煤变油”项目——神华集 团煤液化项目落户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 乌兰木伦镇,该地区发展该项目的有利区 位条件是 A
A.煤炭资源丰富
B.科学技术发达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市场前景广阔
谢谢!
4.根据世界钢铁市场形势,c、d所在国钢铁 工业的发展,应该 D A.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提高产量 B.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提高质量 C.分散布局、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缩小规模、从而适应世界市场形势需求
下图为“各国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 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此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A.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污染物排放总 量大,控制难
B.至2019年我国的已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 源消费结构
C.由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可知,在全球变暖 问题中我国应负主要责任
D.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的比重最 大
2008年高考地理热点问题管窥

热点问题
热点成因
2008年高考命题方向或角度前瞻
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
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于2007年4月18日零点起正式付诸实施。这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无论是广泛性还是先进性,都是以往历次提速调图所不可比拟的。
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的比较;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主要铁路枢纽的分布;铁路提速的原因及意义;
中日关系
中日第八轮东海问题磋商于2007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2007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日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团体在京共同举办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大型招待会。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日本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特征;日本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日本的资源分布特点;石油资源的地质分布规律;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2007年6月8日,为期3天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闭幕。继7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妥协后,8日在非洲发展问题上达成一致。
八国集团各成员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本次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召开地德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城市和人口分布等相关地理知识;应邀出席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五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007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2007年7月26日上午在广西南宁正式开幕。论坛的主题为“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新平台、新机遇、新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的组成(“4+2”的格局);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领海与专属经济区的含义;我国和越南在北部湾地区专属经济区的划分;
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2007年6月25日是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也是《土地管理法》颁布21周年纪念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历年解析2008年地理高考回顾及09年高考复习对策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2008年地理高考回顾及09年高考复习对策朱来军一、2008江苏高考地理卷回顾2008年的江苏高考地理卷是新课改后的第一卷,纵观试卷具有一下特点:1、注重地理计算的考核:试卷中涉及到等值线、经纬度、时间、太阳高度、比例尺、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几个方面。
地理计算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字说明地理事物,精确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进行准确的地理计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地理原理。
2、注重地理图表的判读:作为地理试题的背景载体,地理图表一直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
主要有:经纬网图、区域图、等值线图、剖面图、各种形式的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
3、注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运动规律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的考核:地球运动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大气运动与气候类型的分布;水循环、海水运动与水资源、洋流的分布;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地质灾害的分布;人口迁移与人口分布;自然带与地域分异规律。
4、注重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与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的考核: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是人地关系,如何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是高考对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这也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5、注重区域分析、国土整治和热点问题和区域的考核:区域性、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特征,以重点和热点区域考查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区域内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地理试题对热点的关注,既体现了地理的学科价值,也体现了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尝试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2009高考复习对策(一)一轮复习整个高三上学期,以3本教材为核心、夯实基础为目的进一步熟悉教材,以教材的章节为主要线索,让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脉络清晰、体系完整的联系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4页。
时量l50分钟,满分3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 ~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 .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 .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 .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 .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 .气旋缓慢过境
B .冷锋缓慢过境
C .反气旋缓慢过境
D .暖锋缓慢过境
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 .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 .2001年,2066年 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 .数量
B .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 .年龄构成
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84河流 湖泊
山峰 海拔/m
等高线/m 1500 图 1 劳动力人口 人口比值% 年龄/岁
50 0 80 图 2
6A.开拓国际市场 B .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 .降低生产成本 7.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 B .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 .便于原料运输 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 .市场
B .资金
C .原料
D .技术
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
增至500mm 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 左右。
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 .5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 .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 .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 须做答。
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 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
表明沿MN 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
于0℃的时间较短。
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
地)(东西高,中间低)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6分) 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充足。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8分)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
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 个月。
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
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
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
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ºN
0 60km
沙漠 季节性河流 图 3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8分) 答案要点一:
全国总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
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6分) 答案: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6分) 答案:赞成。
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
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1、42、43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1.(10分)旅游地理
分析图7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答案: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
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
为防止滚 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 进行了加固,还在L 坡面上打入“岩锚”。
以固定表层 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35°0035°30图 7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43.(10分)环境保护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
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答案:民勤地区沙漠广布(沙源丰富 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上),多大风天气。
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表土、风化壳
20
40m
图8
5808 山峰 海拔/m ºN
沙漠聚落等高线/m 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