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老虎中观念性造型符号的传承与塑造
中国传统虎图腾文化与民间布艺

96SHEJI设计在中国文化中,虎文化是起源较早的图腾文化之一,它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属于初民原始文化内容之一。
有人认为它有八九千年历史,从考古实物看,至少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就出现了虎文化,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的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发现的龙虎图案便是最好的说明。
一、 虎图腾文化的起源中国彝族的史诗中,有一首记载了天神造天地的创世神话传说,它即《梅葛》。
《梅葛》中说:“远古的时候没有天,远古时候没有地。
”天地是由格滋天神的五个儿子和四个女儿造的。
当天地刚产生时,“天地间的万物是虎尸所化生的”。
天神造好了天地却稳不住,无奈之下,造天的五个儿子得到天神的启示,找来世间最猛的老虎,用虎的“四根大骨作撑天的柱子”,用虎的“肩膀作东南西北方向,才把天撑起来了”,使天地稳定了。
天地造好后,却什么也没有,神又将剩下的虎继续尸解,虎的“左眼作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变雾气,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中国传统虎图腾文化与民间布艺文/王珍慧在中国文化中,虎文化是起源较早的图腾文化之一,民间布艺中涉及到虎图腾文化的种类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布老虎、虎头帽、虎头鞋、老虎枕、虎围嘴等等。
布艺品的艺术语言和神秘的民俗符号,充满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对研究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多种学科,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水,大肠变大江,小肠变成河,虎皮做地皮,排骨做道路,硬毛变树林,软毛变成草”。
从此才有天地万物、山川河流及矿物、动物和植物。
从这则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们在人类历史初创时期的创世的心理意识:虎是主宰万物之主,是创造万物之神。
有了虎,世间一切无法解决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而且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万物亦应运而生。
这就打上了彝族虎宇宙观的烙印,阐明了虎创造天地和诸物的起源学说,从而产生了朴素的虎图腾文化。
以上只是关于虎图腾文化起源的一种神话传说。
就实物而言, 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原始墓葬中发现的蚌塑龙虎图形,堪称为“天下第一龙虎”或“中华第一龙虎”,可视为第一代文化虎和虎文化始祖。
我国民间布老虎布艺装饰的艺术特征

我国民间布老虎布艺装饰的艺术特征作者:张惠来源:《设计》2015年第09期摘要:布老虎是一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它既能够用于玩乐,也可以作为装饰摆设,一直深受国人喜爱。
本文介绍了布老虎的表现形式与手法,指出了布老虎风格化的艺术特征,叉从布老虎的起源、发展及所代表的传统文化观念等角度分析了它的象征寓意,并重点由工艺、色彩和纹饰等三个方面解读了布老虎和谐丰富的装饰语言。
关键词:布老虎布艺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F7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094-02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长河中,虎文化长期伴随和影响着中华先民与当代国人。
人们对虎的喜爱与崇拜一直广泛地存在于中国民间,以布老虎为代表的各种“虎”主题工艺品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深受老百姓推崇。
布老虎是一种满含“真、善、美”的伟大艺术创造,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是华夏儿女智慧与精神的结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
一风格化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1.丰富的表现形式布老虎广泛存在于我国民间,在不同地区、不同省市中均能够看到布老虎的身影。
我国疆土广阔,丰富的地域文化造成了布老虎极其多样的艺术创造形式,不同地区的百姓在制作布老虎时会将各自地域的文化和审美习惯融入其中,从而创作出极具当地艺术风格特色的作品。
不过,在差异之外,不同地区的布老虎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最典型的就是“三大一小”造型特征。
所谓“三大一小”,说的是嘴巴大、脑袋大、眼睛大,再加上躯干小。
当然,不论在哪个地区,布老虎都是驱邪纳福的象征。
从色彩上说,北方大多喜欢将红黄两色作为布老虎制作的主色,再搭配上各种刺绣和布贴装饰,让布老虎总体呈现出一种大气、喜庆的格调;沿海各省多以蓝色印花布作为布老虎创作的主要原料,风格秀气,质感朴素、温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喜欢用蜡染布料制作布老虎,这让老虎具有浓烈的民族气息和别具一格的装饰趣味;河南、山西等中部省份的布老虎则多采用彩绘布制作,装饰绘画风格浓烈,有一种强烈的中土气息。
关于对布老虎非遗文化的介绍

关于对布老虎非遗文化的介绍英文版Introduction to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loth TigerThe Cloth Tiger, a vibrant and colorful folk art form, is a cherishe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Originating from the ancient times, this artisan craft represents a blend of artistry, folklore, and superstition. Often made of cloth, paper, or other lightweight materials, the Cloth Tiger is not just a decorative item but also carries significant cultural and symbolic meanings.The Cloth Tiger is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hinese zodiac sign of the Tiger and is often seen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especially in northern China.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Tiger, being a powerful and majestic creature, brings good luck and wards off evil spirits. Therefore, the Cloth Tiger is often placed in the home or carried during parades to symbolize protection and prosperity.The making of the Cloth Tiger involves intricate techniques and detailed craftsmanship. Each Cloth Tiger is unique, with intricate patterns and vibrant colors that reflect the artisan's creativity and skill. The use of symbols and motifs, often related to nature and mythology, further enhances the aesthetic valu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art pieces.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the Cloth Tiger has received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from various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Many artisans have been encouraged to continue their craft, ensuring that this beautiful and meaningful tradition is carried forward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appreciate and learn from.The Cloth Tiger, a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ot only represents the rich cultural traditions of China but also serves 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our shared human values and the need to preserve our cultural diversity.中文版关于对布老虎非遗文化的介绍布老虎,这一生动且色彩丰富的民间艺术,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布老虎

山西阳泉布老虎之欣赏与思考摘要:山西阳泉布老虎是山西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代表和传承了阳泉人民大众的心灵追求和信仰崇拜。
本文将采用追本溯源法、文化分析法等方法从山西阳泉布老虎的发生发展、特征用途、制作过程、审美民俗意义及其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对山西阳泉布老虎作一个相对理性的赏析与思考。
关键词:山西阳泉布老虎、审美民俗意义、布老虎文化产业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在广阔的地域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了华夏儿女朴实的情感。
根植于民间的艺术品,多以神巫灵感意念为题,以艺人自身的审美观为出发点,用极简单的布料,以单纯而又艳丽的色线装饰,逢制出布制工艺品。
十二属相是艺人常用的题材,其中,虎便是布工艺中艺人常选的形象并成为一种寓意极浓,流传甚远的民间工艺品。
虎,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图腾之一,在《周易·乾卦文》中说到:“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相合构成一个国家雄伟壮大的象征意义。
汉代,除夕画虎于门的风俗开了中国民间年画的先河,因为虎被赋予了驱邪镇宅、避灾避难的寓意,所以古人还用虎的兽面形装饰在各类器物上。
虎,有山中之王的雅号,小动物往往要远而避之。
在民间有许多写虎的诗句,讲虎的故事,演虎的戏剧。
正是由于对虎冠有的威名,按民间传说虎能驱邪却鬼,甚至加以神灵化。
所以,从古到今民间百姓对它特别崇拜。
几百年来就形成了一种习俗,每当妇女生儿育女之后,在婴儿满月或出世百天纪念日里,姥姥家必送一个布虎给孩子。
他们的想法是希望孩子从今以后能象虎一样活泼,体格象虎一样健壮,还希望孩子长大后出人头地,有一种望子成材的心愿。
在民间还有一层意思便是借虎的威名,作为孩子的守护神,把虎放在还孩子的身边,可以镇邪却恶,家人不在身边的时候让虎来看护孩子。
百姓更是把虎看作是儿童的保护神,平日里喜欢让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虎头枕,有些地区连小围嘴也绣成虎头形。
这些美好的愿望是人们将动物的能力加以神化,把自己对动物的一些宠拜心理以及虎为兽中之冠对人类起保护作用的美好愿望结合起来,创造出布老虎这种合乎和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形象,这种习俗已为民间百姓视为缝制布虎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小学美术课件《布老虎》

布老虎的最早形状已无从考究,但它的出现都是与我国民 间所流传的某些习俗紧密相联的。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 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 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 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
虎是健康的象征,人们用 “虎头虎脑”、“生龙活虎” 比喻身体的强健;
虎象征着权力,国家用兵 兵符,使节出国所持之节都以 虎字名称为“虎符”、“虎 节”。
虎更是赈灾辟邪的象征, 从皇帝时期就画虎贴于门上以 御凶护宅辟邪保平安了。
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 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情侣虎、布老 虎枕头、套虎等。
这些布虎,黄布包皮,人工缝制,扭曲了老虎原形,把其身躯和 尾巴都大幅度地收缩了,四肢也变短了。然而,老虎的主要特征却丝 毫没有忽略。而且,虎头更给予着意的刻划。它那又圆又大的眼睛和 龇牙咧嘴的形态,都十分地夸张。除了形象夸张之外,老虎的神态夸 张得更为准确生动。
布老虎
一、适合年龄
6-7岁
二、教具准备
镜面纸、牛皮纸 水粉颜料、水粉笔 马克笔
布老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点 A、重点:布老虎的寓意和象征 B、难点:布老虎的历史起源 (2)技能 A、基础线条的认识与绘制(云纹线、重复性装饰线、弧线) B、基础图形的认识与绘制(半圆形、圆形、椭圆形) C、色彩的认识:(对比色、叠加色、相间色)
看了这么多的布老虎,接下来我们自己 创作一幅布老虎吧?
拓展欣赏
创作步骤
创作步骤
01
1.揉皱的牛皮纸贴在镜面纸上做背景,红色颜料 勾出布老虎的外轮廓。
02 2. 不同的颜色画出布老虎的形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创作步骤
山西、陕西布老虎造型特征研究

CULTUREANDEXPLORATION文化与探索-104㊀-山西㊁陕西布老虎造型特征研究曾馨(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ꎬ北京100044)摘㊀要:文章以山西㊁陕西地区的布老虎为主要研究对象ꎬ对这两个地区民间布老虎的造型㊁装饰特点和吉祥寓意加以探寻与分析ꎬ并对布老虎脸部的眼睛和鼻子的造型进行探源ꎮ通过研究总结出山西陕西地区布老虎的造型程式和艺术形式ꎬ以此可以更好的指导布老虎的创作ꎬ使其在现代美学语境下的创新不偏离本源ꎮ关键词:民间工艺ꎻ布老虎ꎻ虎文化ꎻ祖型中图分类号:J528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2-0104-02㊀㊀布老虎是一种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ꎬ源自于对虎图腾的崇拜ꎬ是虎文化的一种载体ꎮ民间制作布老虎作为孩子的玩具ꎬ是寄托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ꎮ人们还认为虎食五毒ꎬ所以在端午节时也有送布老虎的习俗ꎬ表达了人们驱邪㊁祛病和祈福的愿望ꎮ山西陕西一带的布老虎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ꎬ反映出当地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ꎮ1㊀山西陕西布老虎造型特点1.1㊀多样造型中的设计程式山西陕西的民间布老虎造型多种多样ꎬ有装饰极为繁复的ꎬ有的简单抽象ꎬ主要颜色以红黄为主ꎬ另有黑白等其他类型ꎮ山西陕西的布老虎造型多种多样ꎬ呈现浓厚的地区特色ꎮ相对于山东等地区的布老虎ꎬ山西陕西一带体现出了一种纯朴㊁威风的特点ꎮ虽然造型变化多样ꎬ却也有很多相同之处ꎬ可以总结出其造型程式ꎮ从形态上来看ꎬ山西陕西的布老虎基本为短腿ꎬ姿态以站立或趴地为主ꎬ形似孩童爬行状态ꎮ身体圆润ꎬ无尖锐棱角ꎬ头身融于一体ꎮ尾巴细长ꎬ翘起或弯曲于背上ꎮ耳朵为柱状或片状ꎬ牙齿外漏ꎬ眼睛圆润ꎮ关于面部造型ꎬ各地的布老虎的形象虽有所差异ꎬ仍具有普遍程式ꎬ都以抽象㊁变形为基ꎬ将吉祥图案㊁生殖崇拜与老虎的面部五官结合是常用的造型手法ꎮ布老虎的眼睛圆形突出或者呈 凤眼 形状ꎻ眉毛多数是云纹ꎻ鼻子以长圆柱型和倒三角型为主ꎻ都会表现出牙齿和飘须ꎬ基本上都会在额头出现 王 字ꎮ1.2㊀装饰纹样类型和特点布老虎的装饰纹样类别可分为三类:驱灾辟邪㊁生命崇拜㊁迎祥纳福ꎬ主要使用吉祥纹样㊁植物图案㊁五毒图案ꎮ用植物图案来装饰工艺品是民间造物的常用手法ꎬ例如使用象征富贵荣华㊁婚姻㊁平安㊁长寿㊁生育等吉祥含义的牡丹纹样㊁莲花纹样和卷草纹样等ꎮ艾草和有护身㊁驱邪避灾的五毒纹样是常常使用的装饰ꎬ因为老虎被视作能驱赶五毒的神灵ꎬ是端午节中的时令玩具ꎮ还有表现视觉节奏美感的纯粹虎纹纹样甚至也会有吉祥文字图案和动物图案ꎮ1.3㊀使用复合造型为了表达更多的祈愿ꎬ通过民间艺人的丰富想象ꎬ布老虎还通过与其他吉祥动物结合来演变出许多复合造型ꎬ这种多重意向的重组造型的主题紧紧围绕着生命崇拜和辟邪纳福ꎮ表1㊀布老虎符合造型及其寓意布老虎图片重组元素寓意鱼+虎鱼谓阴性ꎬ虎谓阳性ꎬ阴阳相和ꎬ鱼又是多子的象征ꎬ且同 余 ꎬ所以鱼尾虎代表 子孙兴旺ꎬ平安长命 ꎮ双头虎双头虎在布老虎造型中很常见ꎬ双虎共用一身ꎮ在民俗观念中ꎬ 二 是赋有吉祥意义的ꎮ此类虎多用于婚俗礼仪中ꎬ有阴阳相交的隐喻ꎬ二虎相合ꎬ也表示旺盛的生命力ꎮ兔+虎楚人把老虎叫 於菟 ꎬ有信仰认为兔为母虎的演化ꎮ兔也有多子多福的寓意ꎮ蟹+虎螃蟹寓意富甲天下或八方招财ꎬ纵横天下蛇+虎夸张蛇尾的造型ꎬ直立冲天或者粗壮弯曲ꎬ强调蛇的灵性和虎的威猛ꎬ达到百毒不侵的寓意ꎮ㊀㊀(图片来源:源自网络)Vol 41/No 22/Westleather-105㊀-㊀㊀2㊀布老虎面部造型祖形探源学界认为布老虎的产生源自人们对虎的图腾崇拜ꎬ将古代兽纹和虎形青铜器与布老虎面部造型对比ꎬ可以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ꎬ这说明早期的虎纹和虎图腾对布老虎的造型起着指导意义ꎮ目前ꎬ专门针对布老虎面部的造型研究很少ꎬ面部各部位所使用的纹样符号的名称和象征意义说法不一ꎬ也欠缺造型来源考究ꎮ本文将针对布老虎的眼部和鼻部这两处造型来源存在研究分歧的部分进行分析ꎬ尝试寻找与之对应的祖型ꎮ2.1㊀布老虎眼睛造型山西㊁山西布老虎眼睛造型常见的有同心圆的造型和 臣 字形眼ꎮ«虎文化 论述篇»中认为ꎬ 臣 字型眼是 商周型 ꎬ是商周时期文化的遗存ꎬ桃形鼻子㊁圆眼是良渚文化的遗存①ꎮ在同心圆形的祖型基础上ꎬ布老虎的眼睛常常做成凸起状ꎬ绣上放射状的线条ꎬ使眼睛构成一种近似太阳的纹饰ꎮ对于这种造型有研究认为是乳钉纹ꎬ又有称其为 南瓜纹 ꎮ经过对比发现ꎬ这种纹样和青铜器中的鸮面纹鸱鸮的眼睛极其相似(图1)ꎮ鸱鸮在古人的信仰中被视为 夜间的太阳 ꎬ它的眼睛也被视为能够辟邪除妖的 太阳神眼 ꎮ这种纹样的挪用可以增添布老虎的庇佑寓意ꎬ做成凸起的形状也许是基于更进一步强化功能的创作目的ꎮ图1㊀鸱鸮纹与山西芮城布制品 鸮(图片来源:源自网络)臣 字形眼睛在布老虎的创作中被进一步强化ꎬ向上倾斜的更为明显ꎬ与飞起的眉角相似ꎬ但是相较于饕餮纹更加圆润ꎬ少了几分邪气ꎮ商代青铜器上的 臣 字眼寓为 佳目 ꎬ对于布老虎的神采与庇佑功能有助力作用ꎮ2.2㊀布老虎鼻部造型山西陕西的布老虎鼻子的造型通常为长圆柱型和倒三角型ꎮ崔臻在«山西民间传统虎符号研究»中根据«虎文化»的研究总结了山西地区民艺虎的造型祖型类型(图2)②ꎬ布老虎中的三角形鼻子属于 良渚型ꎮ图2㊀布老虎鼻部造型在 良渚型 的基础上还存在其他延展造型ꎮ如山西著名的黎侯虎的鼻子造型像蝉纹和树叶的结合ꎬ蝉纹也和老虎鼻子形象很吻合ꎮ侯马市的飞虎鼻部则是和眉毛连在一起ꎬ形成 鱼 的形态(图2)ꎮ布老虎中的长圆柱型鼻子则大概和古代饕餮纹中的额鼻间饰纹有所联系ꎬ是 通天柱 的意义ꎮ饕餮纹中的额鼻间饰纹或由 扉棱 演化而来ꎬ扉棱(纹)本来只是纯技术性的铸器的连接缝ꎬ为凸出的条状ꎬ后被渐渐改造为装饰元素ꎬ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ꎬ纯用于器物的装饰ꎮ靳之林先生认为ꎬ饕餮纹中的 鼻间纹 可能是 下接地ꎬ上接天 的 天柱 ꎬ可以看做是 鼻目形通天树 的变体③ꎮ陕西凤翔县的泥塑虎面挂片的造型ꎬ就把虎鼻视为 通天树 ꎮ另有一些布老虎的鼻部顶端绣有布穗ꎬ也可能是模拟 通天树 的造型ꎮ图3㊀扉棱㊁布老虎中的 通天树(图片来源:源自网络㊁«中国布艺»)布老虎的其他脸部造型ꎬ都可以在古代的雕塑器制中找到身影ꎬ例如突出的虎牙ꎬ夸张变形的耳饰ꎬ都与青铜兽面有继承关系(图3)ꎮ3㊀结语本文总结了山西陕西的布老虎造型特点ꎬ与山东㊁河南等地的布老虎相比更为纯朴㊁威风ꎬ其形式也变化多端ꎬ更多的使用富有寓意的吉祥图案ꎮ本文还尝试探寻山西陕西地区布老虎的面部造型祖形ꎬ发现其祖型存在良渚型和商周型ꎮ在此基础上ꎬ还提出了新的观点ꎬ认为布老虎中突出的眼部造型源于鸮面纹ꎬ鼻部造型源于青铜器中的扉棱纹和蝉纹ꎮ通过探寻布老虎的造型祖形ꎬ可以更好的指导布老虎的创作ꎬ使其在现代美学语境下的创新不偏离本源ꎮ注释:①㊀刘晓琰ꎬ张礼敏.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与内涵美的架构:民俗信仰 兼论民俗信仰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与审美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ꎬ2012(03):70-74ꎬ第73页ꎮ②㊀崔臻.山西民间传统虎符号研究[D].燕山大学.2015ꎬ第14页ꎮ③㊀萧兵.中国上古图饰的文化判读[M].湖北人民出版社ꎬ2011ꎬ第58页ꎮ参考文献:[1]㊀刘晓琰ꎬ张礼敏.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与内涵美的架构:民俗信仰 兼论民俗信仰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与审美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ꎬ2012(03):70-74.[2]㊀萧兵.中国上古图饰的文化判读[M].湖北人民出版社ꎬ2011.[3]㊀常航胜.浅谈晋南㊁晋东南布老虎的装饰形象与文化意蕴.山西师范大学ꎬ2015.[4]㊀宋敏.民间布艺中的虎形装饰艺术研究.苏州大学ꎬ2012.[5]㊀薄清江.山西布老虎:地域民间文化的寓意探析与传承保护[J].2009ꎬ(5).[6]㊀崔臻.山西民间传统虎符号研究[D].燕山大学.2015.[7]㊀李友华.虎图腾文化起源探析.«民族艺术研究».1992(4):65-69.[8]㊀马知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思考 中国北方民间布老虎现状反思[J].民俗研究ꎬ2012(4):23-29.[9]㊀曹振峰.虎文化[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ꎬ2009.[10]㊀赵少华.中国布艺[M].五洲传播出版社ꎬ2004.。
布老虎(黎侯虎)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黎侯虎2000年7月,黎侯虎在北京举办的国际礼品家用精品展览会中展出。 2010年4月,黎侯虎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展出。 2015年6月,黎侯虎在广西南宁举办的2015年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展出。 荣誉表彰 1997年,黎侯虎在中国众多“虎”的评比中技压群芳,被中国国家邮电部选为1998年寅年生肖邮票图案。 2010年,黎侯虎被上海世博会指定为馈赠贵宾礼品。
感谢观看
文化特征
色彩特征
造型特征
纹饰特点
黎侯虎肢体造型粗、短、胖,表现了敦厚、健壮的形态,四足微微外撇呈扎地生根状,头微昂,从态势上塑 造了虎虎生威的精神劲和孩子般的天真可爱味道。黎侯虎无尖角、硬刺,突出了团块美,符合民间玩具共有的造 型法则,显现出一种简约美和质朴美。
布艺黎侯虎色彩搭配生动鲜明,对比强烈,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吉祥喜庆之感。色彩以民间传统五色“黑、 赤、青、白、黄”为主。黄色布料,通常用来制作黎侯虎的虎身及头、脚等部位,表达吉祥之意;红色布料用来 制作腹部,洋溢着喜庆之感。眼睛呈桃形并由红、白、黑三种颜色剪裁后逐次叠加,以长平针法和盘针法装饰睫 毛,眉毛用群青和淡绿绸缎进行装饰,鼻子选用墨绿色布料进行立体的缝制和填充,再通过长平针法刺绣而成。 双耳由黄色的布料包裹呈喇叭形,并在中间绣上红色丝线。黎侯虎整体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和民族特色,充 满清新活泼、绚丽多姿和美观明快之感。
2008年6月7日,布老虎(黎侯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 产编号:Ⅶ-95。
历史渊源
黎侯虎黎侯虎发祥于黎城县,因黎城古称黎侯国而得名,黎侯虎流传于黎城的黎侯镇、停河铺乡、东阳关镇、 黄崖洞镇一带,世代传承不绝。
商周时期,黎城境域人们以“虎”为图腾,从黎城西关村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证实,虎形器在当时民众的日 常生活以及祭祀、军事活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当时社会风俗与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征。作为崇虎信仰相沿成 俗的表征,黎城民间使用木雕石刻、草编纸剪的虎形器物或图案已是普遍现象,黎侯虎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经过 3000多年的历史演变,逐步完善定型。
浅析民间色彩在布老虎中的艺术表现2

3、民间色彩中象征手法的表现布老虎也常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其色彩不仅是赏心悦目的审美对象,还是民众集体意识传达的方式。
先民根据自然的变化体验总结出阴阳、五行等观念,赋予了民间美术色彩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黄色的虎身,黄与五行中的土相连,表现土能生金的观念,表达了对财富的追求。
因虎与上古遗留下的虎崇拜意识有关,在民间象征健康,寓意驱灾辟邪、祛病及祝福。
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布老虎故事里,寄托着人们对梦想的期盼和希冀。
布老虎中大胆、明亮、鲜艳的色彩象征奋发向上的精神,蕴涵了吉祥、好运、健康等美好的祝愿。
美好祝愿、纳吉求福的文化心态根植于民间百姓的心中,孕育了这些质朴无华的艺术情感与作品,寄托了传统与风俗背后的精神需求。
民间美术的审美核心是吉祥、喜庆。
老百姓通过缤纷的色彩在布老虎中的表现,来宣泄情感、烘托气氛和表达自我趣味,使其蕴含了特定的生命含义,衍生出吉祥瑞庆的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固定的文化因子传承下来。
也正是其寓意象征改变了老虎的精髓气质,将儿童式的稚气赋予了老虎的形象。
布老虎上大胆、鲜艳的色彩表现,灵活、自由的搭配组合,呈现热烈的气氛,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其积极乐观向上的审美基调也正是民间布老虎能长久保存下来并兴盛不衰之所在。
二、民间色彩在布老虎中的表现载体民间色彩在布老虎中的表现不仅受艺术手法的影响,而且受载体材质的影响。
布老虎色彩的呈现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使用的材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材质上的色彩所呈现出的效果都会有所差异。
材质作为布老虎重要的视觉表现元素,是传达出美感与价值的媒介。
布老虎的色彩通常以布艺、纸艺、刺绣等为载体,一般是彩色丝绸、绢缎、绒布、皮毛、彩线、金银线、空心珠等,以棉布、绸缎、麻、绒等面料居多。
它们粗糙的材质表面,使色彩纯度看上去比原有的要低,明度偏暗,给人以沉重、笨拙、质朴的心理感受。
民间布老虎经过色彩与织布材质等的巧妙融合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其产品颜色有数十种:红,黄,蓝,绿,桃红,红花小花布,绿花小花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8I艺术设计研究丨Design Study布老虎中观念性造型符号的传承与塑造王小鸽摘要:布老虎作为中国民间美术中常见的玩具,“虎”的造型既是对虎图腾的崇拜,是千年来中国民族“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是底层百姓集体意识融汇建构的观念性造型符号。
通过对布老虎中造型符号、象征符号性、观念性造型符号图片和纹样的梳理与诠释,明晰布老虎传承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以使布老虎这一民间形式连绵不息。
关键词:布老虎图腾观念性造型符号对于民间美术的分法,众说纷纭,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张道一先生提出了“民间美术二分法”[1]。
第一种是把民间美术作为“美术学”的基础阶段,提出“民间美术一般分类”,把民间美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六类,其中玩具作为民间工艺中的一种又包括了泥玩具、陶玩具、布玩具、竹木玩具等。
而另一种是把民间美术作为“艺术学”的一个分支——“民艺学”,提出“民间美术应用分类”,这种分类下民间玩具布老虎等相关布制品就成为人生礼仪民俗之------生育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民间玩具布老虎布玩具,就是民间手工艺人用布材料作为外壳,进行形状塑造的软雕塑,造型上多选取虎、鸡、牛、羊、猴、兔、驴、狗及鱼、蛙等常见动物,上面装饰有布贴花、绣花、挑花或手绘花,布老虎造型在民间美术中广受欢迎。
现实物象中的森林之王经过民间艺人的精致塑造,造型上变得憨态可掬、虎虎而有生气,这种稚拙可亲、天真烂漫的虎造型,符合了稚童的审美心理与欣赏水平。
民间制作布老虎的具体时代已无从考证,但是布老虎这种民间美术工艺品与民间的生育习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了护佑幼儿、避邪祈福的象征寓意,据考察,在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份,仍留存幼儿出生、满月或周岁姥姥家送布老虎的习俗。
在华北、东北、中原等地,新生婴儿在出生三天后,姥姥家要携带礼物看望新生儿,并为新生儿洗浴,俗语称之为“洗儿会”。
在所带礼品中必有一只布老虎,既是新生儿的第一件玩具也是幼儿的保护神。
二、造型“虎”与虎图腾文化的渊源相较于百姓耳熟能详的龙文化,“虎文化”一度被大众忽略甚至感到陌生,相较于封建社会皇家对龙的专属崇拜,虎文化流落民间,在民间的日常生活、民间美术中得以延续传承,流传至今的布老虎这一造型符号可以看作是中国原始虎文化存留的活化石的体现。
“对虎文化追踪溯源的话,据考察在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出现的大约一万年前的岩石壁画中,虎的形象就已经出现了”⑵。
人文始伏羲氏族以虎为崇拜物,河南淮阳作为伏羲人祖的发源地,淮阳人自古以来把老虎视为伏羲和女姨的化身,淮阳流传的布老虎承载着人祖传说,它伴随人祖祭祀的活动传承和发展,成为原始文化繁衍崇拜的一个物化见证。
显而易见,民间美术布老虎的造型不仅仅是一件民间美术工艺品,更传承延续了远古以来华夏民族对虎文化的崇拜信仰。
民间文化中的“虎文化”观念决定了布老虎的造型,而“虎文化”也以民间玩具布老虎的造型形象绵延至今,它不仅是远古先民对“虎”宗教图腾崇拜的演化,更是广义上远古文化在新时代文化面貌背景下的传承与塑造。
三、千姿百态的民间玩具“虎”造型由于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差异,各地的布老虎都带上了地方特色,不仅发展了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还创新了子母虎、枕头虎、情侣虎、虎头鞋等。
布老虎的形式非常多,制作材料为棉布或丝绸,虎的造型也有很大的差距,有的稳重而宁和,有的俏皮而乖巧。
民间美术中的布老虎被赋予了“民间玩具”的新身份,揣摩儿童审美心理和接受程度,把现实生活中的原始物象凶猛之“虎”,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等夸张、变形的造型来突出虎的威猛神情,身躯收缩,四肢变短,虎头及五官重点装饰,以又圆又大的眼睛和锻牙咧嘴的神情动作显示出天真和稚气,塑造得如儿童般的娇憨可爱、稚拙可亲、天真烂漫、虎虎而有生气。
以北方三省:山东、山西、河南为例,布老虎在造型塑造方面都出现了差异性变化(表1)(图1弓)ODesign Study |艺术设计研究丨029表1注:此表内容参考马知遥等编著的《布老虎寻踪——北方三省布老虎活态调查和研究》一书省份造型生育/端午习俗山东临沂头略小,身子略长、翘尾巴、眼睛往上吊。
虎身一般用蓝、青或白色的粗布,虎肚用红粗布。
新生儿的餃头(送祝米)胶州身子略长、虎屁股略大,老虎五官表情可爱中透出一丝诡异,胶州的老虎屁眼不用铜钱,用布贴。
布老虎“越强而入”潍坊布贴图纹,鼻子的立体部分改成平面,圆眼。
“四套虎”“双头虎”。
过百岁送“虎头鞋帽”防掉魂山西晋北五官造型中出现“南瓜眼”"艾叶须”,红嘴猱牙,虎背用黄布,肚皮纯白与黄色。
百家衣、虎头鞋帽“赶嘴鞋”端午艾虎和细细晋中“潞王虎”“黎侯虎”“威风虎”,眼睛镶嵌镜片,没有下睫毛,吐舌,鼻子上有绣花。
满月送布老虎抵御邪祟,老虎围嘴,端午虎头荷包,镇宅辟邪,看守门户晋南一种立体的“南瓜眼” 一种是平面的三层布组合出来的眼睛,猱牙向下,嘴唇立体,吐舌均为红色,均绣花。
满月赠送布老虎和虎头帽,周岁送虎头鞋,贴虎画河南淮阳长方形,四肢简化,身躯尾巴收缩,形态粗犷,五官上眼睛多是“臣”字与圆眼,艾叶形鼻子,嘴为方形嘴,五官杂糅。
二月二风俗,祭祀伏羲陕县红色的布老虎,虎剪纸,虎枕,“红眼睛、绿鼻子”眉毛粗大。
母系血缘文化,娃娃、老虎、外婆灵宝色彩艳丽的手绘,造型多样,没有嘴巴,晕染效果。
满月送的虎娃枕,中央缝有红腰带表2符号(观念替代物)ii象征意义绵长不断祥云纹万寿纹如意纹双喜纹子孙繁盛四、“虎”造型所蕴含的象征符号性民间美术工艺制品布老虎中“虎”的造型不仅承载了千年来的民俗文化,也蕴含了深刻地象征意 义。
“象征”这一词的含义丰富而又复杂,台湾著名学者姚一苇先生曾把“象征”阐释为“符号性、 比喻性与暗示性,此三者构成了象征的三个最基本 的性能,也是构成象征的三个基本条件”[引,而布老虎中“虎”的造型就具有典型的“符号性”。
文艺符号学的奠基人苏珊•朗格也曾对“符号”作过释 义:“艺术符号是一种非理想的和只可意会的意象,一种直接感知到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 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感受的有生命的意象。
因此它也是理性认识的发源地。
”在中国民间美术 中,存在着一些已经约定俗成、深入人心的符号(如表2) o 这些通用的象征符号是由客观物质对象转 换成的主观观念替代物,而这些客观物质对象是人的吉祥观念的替代物,与人的自身利益关联。
而民 间美术布老虎中的“虎”在造型上与以上这些“观 念替代物”符号存在根本差异,“虎”这一原始文化作为民间美术的造型出现,在外观上已经脱离了 现实物象的原始面貌,在不断的流传演变进化中, 经过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塑造,“虎”这一现实事物逐渐丧失并模糊了原始物象意义,在创作意识 中形成了一种群体性的契约,演变成相对稳定的、约定俗成的观念性造型符号,赋予了 “虎”这一造 型符号传承性、历史性、集体性的含义。
虎作为民间百姓的图腾崇拜,其极具威慑力的形象被敬畏、被神化、被符号化。
在众多的民间文 化习俗中,“虎”被寓意为驱邪避凶、护佑新生。
在民间传统观念中,人们相信“虎虎生威”,勇猛威武的虎能抵御自然灾害、震慑毒物,“虎乃阳兽”,是力量、生命的象征,这一观念千百年来被百姓传承延续,所以,智慧灵巧的民间妇女把“虎”的造 型运用在各种工艺品中,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来寄托愿望,希望虎能够成为家庭的“保护神”、幼儿的“福瑞兽”(图4、5) o在民间“虎”还有“招财进宝”、“迎祥纳福”的象征意义。
在上古神话中,四大神兽中的“白虎” 代表方位西,而西在五行中属“金”,顺理成章地 “虎”就成了 “招财纳福” “吉祥福瑞”象征性符号,成为民间百姓手中“财富”的象征。
千年以来,“虎”的造型符号被广泛运用在各种民间工艺美术中,民间百姓对虎充满崇拜和敬畏, “虎”被视为不仅能喝退鬼祟、震慑毒害,还能佑 护儿孙、迎祥纳福,它所被赋予的这一系列象征符号意义,迎合了人们以物纳福、希冀平安、财运不 断的美好愿望。
被民间艺人构思巧妙、独具特色的 “虎”形工艺,既传承延续了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030I艺术设计研究丨Design Study图1图2图3也能体现特定区域的不同地域标签文化,折射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人民的相通的文化理念、相同的美好意念和一致的审美习惯。
五、布老虎“虎”观念性造型符号可以说布老虎的“虎”造型的选择与塑造,是群体意识建构成的观念性造型符号。
“虎”造型在创作者塑造前,本身物象就已经隐藏着某种先验性的、历史的观念意义,民间艺人在选用“虎”制作布老虎时,传承了先民“虎文化”中传统的象征意义,布老虎在成型之后结合民俗文化一起传达出强烈的传承性、程式化、集体性等特征。
布老虎“虎”的造型作为民间“虎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体现了民间艺人在创作布老虎时面对传统民间美术审美造型观念做出的选择,以及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自由的创造性(图6)。
在民众看来,布老虎中的“虎”与远古的“虎文化”之间存在特定关联,蕴含着特殊含义和象征性,这种关联传承自民间“虎文化”观念,并被赋予稳定的含义,“虎”这一现实事物也可以说“虎文化”的合目的性和感性特征在民间艺人制作布老虎过程中被重视并转变成饱含“民俗”生育习俗含义的审美心理。
在“虎”造型长期的流传演变的进化中,“虎”这一现实物象逐渐消亡了其原始实践意义,而演变成相对稳定的观念性造型符号。
六、结语总的来说,不断演化来的“虎”观念性造型符号,使民间布玩具布老虎的整体含义具有高度的可解读性,“虎”造型具有质朴的符号性特征,得以使布老虎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布老虎这一美术创作活动也伴随着民俗活动普及传播。
“虎”观念性造型符号,不仅使远古的虎文化一直传承传播,而且使民间美术布老虎借着民俗活动走进千家万户。
另一方面,民俗活动下的布老虎造型形式又具有强烈的个性化,每一个布老虎的气质、秉性、情感、愿望、审美感受、审美情趣都通过“虎”造型表现出来,使布老虎造型既有传统性又富有新意。
民间玩具布老虎的造型一方面传承了远古先民对虎图腾的崇拜,对虎文化的延续,历经千年的“虎”图腾在新时代仍散发出神秘、神圣、崇高的魅力;另一方面,民间艺人在塑造“虎”形象时吸收了千百年来民间美术家们对“虎”这一符号新的修改与创新,同时与民间民俗紧密结合,赋予“虎”造型传统的习俗文化,经过各个民间艺人主观的、合目的性的造型塑造,并遵循传统的象征含义,正是稳定的民俗活动和“虎文化”,使布老虎中的“虎”这一传统的观念性造型符号不断创新发展,在民间美术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散发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1]张道一•民间美术的二分法//冯骥才•鉴别草根——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D].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2]叶舒宪•中国虎文化图说[J].寻根-2010(03).[引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D].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218.[4]马知遥、唐娜、刘晓琰•布老虎寻踪.[D]•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邓福星主编,唐家路、潘鲁生著•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D]•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⑹倪宝诚•倪宝诚文集[D],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7]张道一•书门笺一张道一美术序跋集[D].重庆:重庆大学岀版社,2011.I此论文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般项目“河南民间美术课程开发和研究”(项目编号:2017SJGLX2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郑州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河南民间美术课程开发和研究”(编号:423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王小鸽,郑州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