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镇江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镇江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镇江市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5.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

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6.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C.+2D.+5

7.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8.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11.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4H——4个氢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12.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13.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1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甲739

乙649

丙X Y6

丁55Z

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

D.乙不是化合物

16.实验室用装有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的试管a和b分别加热制取氧气过程中,某同学误把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b试管,下面是试管a、b中产生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B.

C.

D.

17.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 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 5﹕3

1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

19.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

H2O=X+HClO。则X的化学式为

A.H2B.ClH C.HCl D.ClO2

20.“”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B.

C .

D .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 )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有关化学方程式为:2424FeS+H SO =H S +FeSO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的气体,能溶于水,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为_____(用字母序号填空),收集装置为_____(用字母序号填空)。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 2。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 2?

(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 2,你认为原因是a :_____;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 实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A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气泡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不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

乎停止。

无法持续产生CO2,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产生气泡,速率适中速率适中持续产生CO2,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第C组药品,该药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b: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_____;验满方法是d:_____;检验方法是e:_____。

(3)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等。请你再写出一种需要考虑的因素:_____。

(4)如图: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现取用三朵紫色石蕊染成的干花进行实验。

现象:第一朵紫色干花喷上水,紫花不变色;第二朵紫色干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紫花也不变色;第三朵紫色干花先喷上水,再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紫花_____(填写关于颜色的现象)。结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测定室温下氧气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实验装置。

②_____。

③把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称量试管与高锰酸钾粉末的质量为 m g。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⑦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 n 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a 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_____。

(3)写出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选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_____。

(5)该方法能测量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是依据氧气_____的性质。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 V 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氧气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

(6)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3.实验室常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G___________ ,H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装配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小明同学想把制取二氧化碳结束后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写一条)。

(4)如何检验已集满一瓶CO2气体_____________。

24.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装置如下,请回答:

(1)写出编号I仪器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并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4)实验室如果用过氧化氢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药品用______(A.6%的过氧化氢溶液 B.20%的过氧化氢溶液)比较合适。

(5)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料是空气。步骤:首先将空气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然后在低温下加压使空气液化,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

25.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1)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一所示的实验:

①将图B中灼烧后的薄铜片马上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_________.

②实验室一般将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导出点燃来消除污染,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2)实验二的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其中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小球是指在水泥球表面粘附着一层二氧化锰粉末,便于实施固液分离.

③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中____________,实验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的作用不同:

若Z为水,做铁丝在瓶中燃烧时,水的一个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若为了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则Z应为_______(填名称).

26.学习了铁在空气中生锈条件后,小明和小红对铜在空气中生锈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铜锈是绿色的,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绿加热能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

(猜测)小红猜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有关:

小明认为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几天后观察到,A试管中铜片在水面附近有绿色物质,B、C、D试管中铜片均无明显现象。请帮助分析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相关物质有______;

(2)上述实验______用序号表示可以证明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

(3)上述实验______用序号表示说明铜生锈与氧气一定有关。

(实验反思)通过学习,他们认为铁和铜在空气中更易生锈的是______。

(探究拓展)设计实验探究铜绿受热分解的生成物是什么:

(1)若有生成,检验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生成物中有氧化铜,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请猜测另一种生成物应该是______。

27.(1)利用传感器实将化学实验的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极大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实验”。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室,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进行了探究活动,请回答: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方案一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①如图方案一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方案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_______(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2)黄石八中刘德苹老师在今年十一月和实验中学901班的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研究,请你帮忙完成以下探究内容

药品组合现象(是否有气泡、速率快还是慢)结论(是否适合实验室制CO2)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

石灰石和稀硫酸_________否

石灰石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上述第二种药品组合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班课代表伍俊杰等同学还想进一步探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盐酸的浓度(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与盐酸的质量比)也能影响反应的速度,碳酸钙颗粒的大小也能影响反应的速度。以下实验探究是利用传感器将块状碳酸钙、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过程中气压随时间变化关系以图像的形式呈现,请你帮忙完成探究内容。

方案一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①图方案一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________________。

②按图方案二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______选填(a ~ 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28.下图是初中常见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a管中中气体为_________,试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2)B试验中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若玻璃管中气体为50mL,要使实验成功注射器中气体至少需要_________mL。

(3)C中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D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通过实验E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综合分析上述五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实验A中的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实验B中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质量约为五分之一

③实验C中现象: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④实验D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⑤实验E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⑥实验E中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反应前的物质是HgO,反应后的物质是Hg、O2和剩余的Hg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2Hg+O2。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错误;

B、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错误;

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错误。

故选C。

2.B

解析: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故选B。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详解】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不能做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其它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据图可知,甲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乙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即该反应是丁=丙+甲。

【详解】

A.丁发生分解反应,故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8:16=1:2,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查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5.C

解析:C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氢气是单质,该反应中四种物质不是均为化合物,错误;B、反应前的H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亚硝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0,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金属x比金属Y和Z活泼;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金属Y比Z 活泼。A、X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只能表示为XO,故A错误;B、Y不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错误;C、Z在自然界中不一定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C错误;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故D正确。

点睛∶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Mg2+ ;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9.C

解析: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故选C。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故选C。

11.D

解析:D

【解析】A、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4H表示4个氢原子,故B错误;C、1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Ca2+,故C错误;D、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由实验可知,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但不能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

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a管收集的气体为氢气,能燃烧,b管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类别。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属于稳定结构进行;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详解】

A、④是11号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个,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阴离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④和②的质子数相同,所以④和②是同种元素。图中共有三中元素,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②属于稳定结构,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并应用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甲同学的反应不是恰好反应,如果A剩余,则B完全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3g,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9g-3g=6g,即A、B、C三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3:9,乙同学的反应中有1gB剩余。

【详解】

A. 根据A、B、C三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3:9,Y=36

9

=2,此选项错误;

B. X=6-2=4,此选项错误;

C. X=4,此选项错误;

D. A、B两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是6:3,5gX与2.5g的B恰好反应,生成Z的质量为5g+2.5g=7.5g,故Z一定等于7.5,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甲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12g=8g ,反应后丁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20g-18g=2g ,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后乙质量增大,乙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2g+8g=10g ,该反应是:甲+丁==乙。

A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B 、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C 、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g :2g=5:1,此选项正确;

D 、甲和丁反应生成乙,乙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故选C 。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 和b ,b 中再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到完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b 产生的氧气比a 多,且生成的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反应时间短;且均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观察图象,C 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C 。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为22

22CH O+O CO +H O 催化剂,据此分析。

【详解】

A、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B、乙为氧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改变,故错误;

??,故正确。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301):(181)=5:3

故选D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操作不正确,因为给是观众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

B、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是正确的操作;

C、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是正确的操作;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平放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A

19.C

解析:C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Cl、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1,1、1、1。反应前后氯原子和氢原子各相差1个,故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书写的时候正价的写在前面,负价的写在后,故X的化学式为HCl。故选C。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题关键。

20.C

解析:C

【解析】

A、图A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B、图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C、图C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正确;

D、图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故选C。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B D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CO2↑+H2O

用一根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

解析:B D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用一根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向收集的二氧化碳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是否变浑浊是否连续产生气体等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因此发生装置选B,故填写:B;

(2)硫化氢能溶于水,硫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空气的平均分子质量为:29,硫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因此硫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收集装置应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D;故填写为:D;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二氧化碳不纯,故填写: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4)石灰石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故填写:CaCO3+2HCl=CaCl2+CO2↑+H2O;

(6)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验满方法是:用一根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故填写:用一根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是否变浑浊,故填写:向收集的二氧化碳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是否变浑浊;

(8)碳酸钠是白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时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药品的性质、是否连续产生气体等,故填写:是否连续产生气体等;

(9)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喷有紫色石蕊的纸花变红色,故填写:变红色;

(10)该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填写: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1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故填写:CO2+H2O=H2CO3。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实验室制气体的依据以及气体的检验、干燥和除杂,综合性比较强。本题型要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本考点还考查了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浓盐酸的挥发性、物质的溶解性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药品的选择也与药品的状态和性质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2.铁架台检查装置气密性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条件

不易溶于水偏小

【解析】

【详解】

解:实验步骤如下:①组装实验装置。②

解析:铁架台 检查装置气密性 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反应条件 不易溶于水 mg-ng VL

偏小 【解析】

【详解】

解:实验步骤如下:①组装实验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1)图中的 a 仪器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试管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4)选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5)该方法能测量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是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 V L ,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氧气密度的计算式为:mg-ng VL

。 (6)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会导致氧气体积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23.集气瓶 长颈漏斗 ABCEGJ DGH 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水源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了

解析:集气瓶 长颈漏斗 ABCEGJ 424222KMnO K MnO + MnO + O ?↑= DGH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 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水源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了

【解析】

【分析】

(1)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书写方程式;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的特点及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需要的仪器选择;

(3)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发生装置,选择合适的仪器;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盐酸及产物分析危害; (4)根据CO 2气体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分析。

【详解】

(1)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G 是集气瓶;H 是长颈漏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