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环评报告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书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书一、选址条件及现状分析1.1选址条件分析根据工业园区规划的特点和要求,选址条件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土地面积、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1.2现状分析对选址区域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状况、资源状况、水土保持情况、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评估,并评估选址区域对环境的现状影响。
二、规划设计要求2.1规划原则园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功能布局根据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特点,合理确定各类功能区的布局,并确保各功能之间的协调和相互配合。
2.3空间布局确定园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包括主干道的设计和布置、绿化带的设置、建筑物和生产设施的位置等方面。
三、环境影响评价3.1影响评价范围和方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方法,包括环境噪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2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工业园区规划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预警分析和监测控制预案。
四、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4.1污染防治措施针对工业园区可能出现的污染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废气治理设备的设置等。
4.2生态恢复与保护对园区内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保护,建设湿地、绿化带等生态功能区,提高园区生态效益。
4.3资源利用与节约通过循环经济等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4.4交通与噪声控制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减少交通拥堵和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一份关于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可适当增加或减少相关的内容。
总之,环评报告书应全面评估工业园区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以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扬州产业园项目概况及项目经济测算

扬州产业园项目概况及项目经济测算概况:扬州产业园项目是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重点发展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能的产业园区,吸引各类企业和投资者入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000亩,规划有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多个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项目经济测算:1. 投资规模:根据初步规划,扬州产业园项目的总投资规模预计为10亿元人民币。
其中,包括土地购置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建筑物建设费、设备采购费等各项支出。
2. 经济效益:通过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测算,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根据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预计项目的年产值可达30亿元,年利润可达5亿元。
同时,项目还将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5000人。
3. 投资回报率: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和预计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计算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预计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为50%,即每年可回收投资额的50%作为利润。
4. 经济影响:扬州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项目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项目的建设将吸引大量的投资和资金流入,提升当地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此外,项目的运营将为当地创造税收收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5. 可持续发展:扬州产业园项目注重可持续发展,将采用环保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致力于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同时,项目还将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为当地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扬州产业园项目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项目,将为当地经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通过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同时,项目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为当地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化工园区环评报告

化工园区环评报告一、概述化工园区环评报告是针对某个具体化工园区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本报告旨在评估该化工园区建设和运营对环境所产生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以确保化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二、背景介绍1. 化工园区的基本信息- 位置:该化工园区位于XXXX地区,占地面积XXXX平方公里。
- 发展规划:该化工园区规划为集中建设化工企业和相关配套设施,以促进化工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 目标产值:预计在建设和运营阶段,该化工园区的目标产值将达到XXX亿元。
2.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公众关注:化工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影响,因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必要步骤。
- 风险管理:评估园区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和风险,有助于制定相关管理措施,降低环境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评估方法1.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了解化工园区内的环境状况、生态系统和地质条件等。
- 数据收集:收集化工园区的相关数据,包括企业排放情况、废水处理设施等。
- 专家咨询:请相关专家对化工园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2. 评估内容- 全面评估:评估化工园区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
- 风险评估:评估化工园区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和环境健康风险。
- 环境管理方案: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方案,以减轻化工园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评估结果与建议1. 环境影响评估结果- 大气污染:化工园区的排放物对周边大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加强排放控制和污染治理设施。
- 水体污染:部分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不到位,导致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建议加强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 土壤污染:化工园区内存在一些潜在的土壤污染风险源,建议进行土壤污染调查和治理。
2. 环境管理建议- 加强污染控制: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测机制,加强对化工企业的排污监管。
- 推动清洁生产:鼓励化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3003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各类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环境,促进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导则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提出,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导则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8月11日批准。
本导则为首次发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本导则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总则1.1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重点1.2.1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1.2.2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1.2.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1.2.4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1.3工作程序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2.1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开发区规划简介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2.2环境影响识别2.2.1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实施意见-扬府办发〔2018〕113号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实施意见正文:----------------------------------------------------------------------------------------------------------------------------------------------------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实施意见扬府办发〔2018〕1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工业用地供应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现就提高我市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意见。
一、精准调节土地投向,促进资源要素集中集聚(一)优化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布局。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的有机融合,通过“多规合一”引导各类产业科学布局,促进产业发展与资源供给的空间协同。
发挥开发园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载体作用,依据开发园区的产业集聚度、资源利用率和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明确各类开发园区的用地规模、开发边界,明晰产业功能定位,整合定位趋同、行业交叉的园区,适当增家国家、省、市开发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用地规模,促进产业串联式、组团式集聚发展。
(二)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
加大规划、计划、流量等各类指标的统筹配置,将指标安排与项目体量、环境容量、开发强度、产业布局等相挂钩,对市确定的基本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扶持的工业百强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等,优先安排土地计划指标;对其它一般项目用地限制新增土地供应,原则上通过内部挖潜优先使用存量土地;对省、市政府明令调整的落后产能及禁止供地目录内的项目一律停止供地。
扬州产业园项目概况与项目经济测算

扬州产业园项目概况与项目经济测算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扬州市位于长江沿岸,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水陆空运输条件,是江苏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扬州市政府决定建设扬州产业园,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项目规模:扬州产业园总占地面积为500平方公里,包括产业用地、生态绿地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
产业用地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科技研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服务业区等。
3.产业定位:扬州产业园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并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文化创意等。
同时,扬州产业园也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区。
项目经济测算:1.投资规模:扬州产业园项目的总投资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化等方面。
其中,政府出资50亿元,引入社会资本50亿元。
2.经济效益:扬州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和税收增长。
根据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纳税额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
3.政府支持:为了促进项目的发展,扬州市政府将提供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土地优惠、财税支持、科研创新等方面。
同时,政府还将设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4.风险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土地征收难度、资金筹措压力、市场需求不确定等。
为了降低风险,扬州市政府将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并与相关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减少市场风险。
总结:扬州产业园项目是扬州市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合作,扬州产业园将成为地方经济的新亮点,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项目也需要面对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评价报告信息公开表

2、园区在对落户企业的环保监管上还需下功夫。虽然近几年园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建 设,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在对落户企业的监管上还存在一定漏洞,辖区内存在 不少违法违规建设项目需通过建立巡查机制加以发现和管理。
2、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推进生态设施建设 每年投入约 2000 万元,进行水系调整、管网配套、景观绿化建设,环境整治,为企业的截 污纳管、清洁能源替代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 3、推进企业节能减排 3.1 能源梯级利用:推动园区企业开展高效电机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绿色 能源利用、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等七大工程,每年可实现节能 9237 吨标煤。 3.2 水资源循环利用:园区与落户企业共同推进中水回用、企业间水资源梯级利用、浓水回 用、冷凝水回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五大工程,每年节水近 10 万吨,依托于这一系列工程的 开展,园区于 2014 年 5 月成功创建成为了“节水型园区”。 3.3 污染物减排:推进 200t/d 污泥干化项目,所用蒸汽来源为青浦工业园区热电有限公司所 供蒸汽。喷淋水采用中水,利用青浦二污厂处理尾水,尾气冷凝水和喷淋水送入青浦第二污水厂 处理。干化后的污泥作为生物燃料,通过封闭式运输车送至上海青浦工业园区热电有限公司入炉 混合焚烧,实现协同发电。此外推动了先尼科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的 VOC 减排;以宏茂微电子、 伯乐电子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重金属减排;此外,园区通过热电厂提标改造,实现了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和粉尘减排,并已开始开展园区热电公司清洁能源替代工作。 4、建立生态管理制度 园区创建期间,建立了园区环保信息公开制度、生态环保宣传制度、专项资金制度、绿色招商 制度、园区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生态环境部关于盛虹炼化一体化配套商业油气储运基地项目填海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生态环境部关于盛虹炼化一体化配套商业油气储运基地项目填海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06.20•【文号】环审〔2024〕60号•【施行日期】2024.06.20•【效力等级】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盛虹炼化一体化配套商业油气储运基地项目填海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24〕60号江苏方洋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审批盛虹炼化一体化配套商业油气储运基地项目填海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申请函》(苏方洋实业函〔2023〕12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工程位于江苏省连云港港徐圩港区,用海面积为188.6276公顷,陆域形成面积为182.84公顷。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围堤工程和吹填工程,不包括成陆后地基处理及陆上建设项目。
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该工程可以满足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我部同意批准该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应严格落实报告书中的各项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工程填海所用物料应符合《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GB30736-2014)相关要求。
应进一步优化施工时序,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采取延长泥沙沉淀时间、优化溢流口设计、设置防污帘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悬浮泥沙扩散范围,尽可能减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施工期各类污染物处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收集后送污水处理厂处理。
施工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及固体废物等,全部分类收集后运回陆地处理。
(三)严格按照计划做好海洋生态环境及水文动力监测工作,并将有关数据和结果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东海局)和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负责该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最终稿)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日期:二OO六年七月目录1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1.1自然条件 (1)1.1.1地理位置 (1)1.1.2地形地貌 (1)1.1.3气候特征 (2)1.1.4水文特征 (2)1.1.5自然资源 (3)1.2 社会经济发展 (4)1.2.1 社会发展概况 (4)1.2.2 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构成 (5)1.2.3经济基础 (5)1.3生态环境 (6)1.3.1空气质量 (6)1.3.2水环境质量 (6)1.3.3声环境质量 (8)1.3.4固体废物 (9)2.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意义和有利条件 (10)2.1优势和有利条件 (10)2.1.1政策优势 (10)2.1.2区位优势 (10)2.1.3空间优势 (11)2.1.4产业优势 (11)2.2 制约因素 (12)2.2.1区域竞争激烈,核心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12)2.2.2企业规模小,产业分散,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12)2.2.3资源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13)2.2.4处于南水北调上游,限制产业发展 (13)2.3重要意义 (13)3. 总体设计 (16)3.1总体思路 (16)3.1.1 定位 (16)3.1.2 建设总体框架 (19)3.1.4 污染控制方案 (22)3.1.5 基础设施建设 (23)3.1.6 政策保障系统 (23)3.2 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 (24)3.2.1规划期限与分期 (24)3.2.2规划目标与具体指标 (24)3.2.3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26)3.3规划范围和依据 (30)3.3.1规划范围 (30)3.3.2规划依据 (34)3.4规划基本原则 (35)3.4.1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35)3.4.2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原则 (35)3.4.3 “3R”原则 (36)3.4.4 “四个结合”原则 (37)4行业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40)4.1纺织服装行业 (40)4.1.1现状分析 (40)4.1.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43)4.1.3生态工业系统设计 (44)4.2皮革加工行业 (46)4.2.1现状分析 (46)4.2.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近期、中期) (47)4.2.3清洁生产措施 (48)4.3集装箱制造行业 (49)4.3.1现状分析 (49)4.3.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51)4.3.3生态工业设计 (52)4.4热电能源行业 (52)4.4.1现状分析 (52)4.4.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53)4.4.3清洁生产措施 (55)4.4.4生态工业设计 (56)4.5电子加工行业 (58)4.5.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59)4.5.3生态工业系统设计 (61)4.6现代物流业 (62)4.6.1现状分析 (62)4.6.2发展目标和思路 (63)4.6.3发展措施 (64)4.7 造纸行业 (65)4.7.1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 (65)4.7.2 发展目标和指标 (66)4.7.3 清洁生产措施 (67)5主要污染物控制方案 (74)5.1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方案 (74)5.1.1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74)5.1.2发展目标和指标 (77)5.1.3控制方案 (78)5.2大气污染物治理方案 (82)5.2.1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82)5.2.2发展目标和指标 (83)5.2.3控制方案 (84)5.3固废循环控制方案 (85)5.3.1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85)5.3.2发展目标和指标 (87)5.3.3控制方案 (87)6重大项目及其投资与效益分析 (90)6.1入园条件 (90)6.2重点支撑项目 (91)6.3资金筹措渠道 (92)6.4重点项目介绍 (93)6.2效益分析 (95)6.2.1经济效益 (95)6.2.2生态环境效益 (95)6.2.3社会效益 (96)7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保障体系 (97)7.1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保障体系 (97)7.1.2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 (97)7.1.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98)7.2经济政策 (98)7.2.1改善投资环境 (98)7.2.2积极落实国家优惠政策 (99)7.2.3增加融资渠道 (100)7.3政策保障 (101)7.3.1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 (102)7.3.2加强执法力度 (102)7.4环境管理工具 (102)7.4.1废物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102)7.4.2清洁生产审核 (104)1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下游北岸,东靠京杭运河,北靠邵伯湖,地理位置为东经119°26',北纬32°24'。
宁通高等级公路、淮江高速公路交叉贯穿扬州,距离沪宁调整公路30km。
扬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以目前港口工业园的行政区划为基础:西起古运河,东至京杭运河以东夹江,南临长江,北界邗江河,总面积23km2。
具体位置见图1-1。
扬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图1-1 扬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位置图1.1.2地形地貌扬州市地貌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
蜀岗一线以南为长江的河漫滩地,标高5-10m。
扬州市境内分布的地层属第四纪地层。
市区内多为瓦砾土层,少部分地区有淤泥。
基岩深度南浅北深。
在河漫滩地区为56-64m,在一级阶地约为75m,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具有地形平坦开阔,地基稳定的优点。
扬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地台和地层的过渡带-扬子准地台中部。
扬州市附近断裂构造发育。
在地震的划分上属于扬州-铜陵地震中段,地震烈度为七级。
1.1.3气候特征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222天。
平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8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年平均降水量1030mm。
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mm。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新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1.1.4水文特征扬州市位于江淮两大水系的交汇处,长江通过古运河、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的邵伯湖、高邮湖等水体相通。
规划的生态工业园区范围内主要水体为长江、邗江河、古运河、京杭运河。
长江扬州段园区紧邻长江北岸,长江扬州段南岸为镇江市。
该江段距长江入海口约300km,多年平均径流量约8910亿m3,最大年径流量为13590亿m3(1954年),最小径流量为6760亿m3(1978年)。
历年最大流量为92600m3/s,最小流量为4620 m3/s,平均流量28700 m3/s。
长江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为:7-9月为一年中最大季节,三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40%;12月-2月是最小季节,三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10%。
扬州江段受潮汐的影响较明显,落潮历时长,涨潮历时短,有回流。
长江扬州段江岸弯曲,主流摆动,滩涂发育。
瓜洲镇附近上游有世业洲,瓜洲镇对面为征润州,六圩下游有江心洲。
河道宽窄不一,从1.5km到4.0km。
六圩口附近江面宽约4.0km。
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为凹岸带,北岸为深槽,水深流急,近岸带水文情势复杂。
京杭运河入江口(六圩口)上游约10km为瓜洲镇,古运河在此入江。
六圩口上游约1km为扬州港。
六圩口下游约30km处的三江营,为南水北调的取水口,江水经江都三江营抽水站进入京杭运河,供给苏北以至山东等。
洪水期江都抽水站用于排泄里下河地区的洪水。
⏹京杭运河扬州段及主要船闸京杭运河上游与邵伯湖相通,流经扬州市东郊,通过施桥船闸与长江相连。
从湾头扬州闸至入江口长约15.5km,其中湾头至施桥船闸段长约9km,施桥船闸至入江口长约6.5km,河面宽约185m,河底高程约0.5m。
⏹古运河及主要水利工程工业园区西以古运河为界。
古运河北经位于湾头附近的扬州闸与京杭运河相通,流经老城区东、南两侧,然后向西南经瓜洲闸入长江。
从扬州闸至瓜洲闸长约27.7km。
市区河道蜿蜒曲折,河面宽50m左右,水深2.0-2.4m。
扬州闸和瓜洲闸分别控制古运河上下游水位,以保证航运和上游蓄水灌溉。
除航运和灌溉外,古运河还具有提供工业辅助用水和排泄市区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多项功能。
扬州市区地下水分为四个含水层:潜水含水层、浅层(潜水承压)含水层、深层(承压)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水。
浅层含水层为上更新统(Q3)冲积层,岩性上段灰色粉矿,厚度一般为30m,下段为灰、灰黄色细砂、中砂、粗砂,局部含砾,松散饱水,顶板埋深40m,厚度15-20m。
在上段和下段之间夹有一层厚约5-12m左右分布稳定的亚砂土或亚粘土,隔水性不强。
1.1.5自然资源扬州市地处长江下游、江淮平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扬州市域地势较平坦,一般高程在2.4-4.5m之间,全部为长江新淤,土质肥活,均为圩田,土壤为淤泥中的江淤土、黄夹沙漏沙土等,水利、土质好,利于农业耕作和开发。
2)水资源:年均降水量为1030mm,市域水系发达,有长江、京杭运河、古运河等河流,还有高邮湖、邵伯湖等湖泊。
长江过境客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910亿m3,是扬州工农业生产重要的自然资源。
3)生物资源:根据《扬州市沿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调查资料,沿江区域内有藻类165种、浮游动物共91种、底栖动物共有75种、水生高等植物有81种。
乔木主要有柳、杨、槐、榆、桑、楝、枫、枫杨、水杉、构树、枸骨等。
人工栽培经济作物有水稻、麦、蚕豌豆、玉米、大豆、薯类、油菜、茶叶、棉花、甘蔗及瓜果、蔬菜等。
4)渔业资源:长江扬州段气候条件优越,一年中适宜鱼类生长的时间有八个多月,为各种鱼类资源的生长繁殖创造了相当优越的环境条件。
此外,扬州段长江水受潮汐作用明显,水体交换量大,溶解氧丰富,并带来众多的有机物和饵料资源,吸引了鱼类索饵、洄游。
长江共有鱼类270余种,扬州段108余种,占总数46%。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鳍豚、中华鲟、江豚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胭脂鱼等。
1.2 社会经济发展1.2.1 社会发展概况扬州市是一座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隋唐、明清曾两度繁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市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扩大投入、调整结构所形成的积极效应得到释放,全市国民经济继续沿着“十五”以来逐年提升的增长轨道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