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013学年高二政治精品学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新人教版4)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一、考点知识填空1.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A)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发展的实质(B)(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事物发展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②同时又要做好,不断克服,勇敢地接受与。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C)(1)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发展是从开始,量变是质变的,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
(2)方法论:①我们做任何事情要、,积极做好,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原有性质才能时,要果断,促成,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两个极端:和。
二、知识疑点解析1.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发展当然是一种运动变化,但绝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变化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倒退的、向下的.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和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2.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所谓旧事物是指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判断新、旧事物,不是看其形式的新旧、产生的先后、力量的强弱和打出的旗号,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3.不是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质变,因此并非任何量变都一定能引起质变.4.质变不一定就是发展。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量变引起质变中的前进性变化才是发展,而量变引起质变还包括倒退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发展。
三、课堂演练(一)判断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就是发展的观点。
()2.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 )3.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量变都会引起质变。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易错提示:误区: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发展中。
注意:发展的普遍性是指世界是普遍发展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
如果从事物整个存在的运动过程来看,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但是只有那些处于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的事物才是发展,而处于倒退的、落后的运动和变化的事物就不是发展了。
误区: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注意:发展是一种变化,但运动和变化并不一定都是发展。
倒退的、落后的运动和变化就不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误区: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注意: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判定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趋势相符合。
误区: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
注意: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违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2)区分的根本标准: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是否呈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看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
(3)批判错误的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是旧还是新、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或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而不从本质上、内容上去作深入具体的分析。
这些标准都是不正确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我国有古诗曰:“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据此回答“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高二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唯物论知识点是高二思想政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下面店铺为高二学生整理政治物论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辩证唯物论知识点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知识学习】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4、发展的实质(B)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5、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不是一蹴而就的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
2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c)(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①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指导意义: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错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附答案)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探究案。
2.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实质。
【学习目标】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预 习 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可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2.发展的意义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注: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三)原理总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知识准备: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途径是曲折的、3、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要求。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科学输血的历程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造血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从科学输血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模拟练习:伤痕累累的大船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上买下一艘船。
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来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以及在保费方面给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献给国家。
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
当时,他刚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
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
他不知道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行的人。
当他在萨伦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高二政治发展观知识点

高二政治发展观重要知识点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3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 嗨热线网
二温、家宝用在2发00展9年的的《观政府点工看作报问告》题中指
出: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 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 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 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 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为什么)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关系:
运动包含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 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 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 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前进 和上升);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 绝对静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重点知识解析:(1)运动、变化与发展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而变化则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单纯的数量增减、位置的变更、状态的重复和循环、进化和退化、上升和下降等,都是运动和变化。
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绝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质变和发展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但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
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3)事物的发展就是直线式前进吗?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但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4)对量变和质变的认识:并非先有量变,后有质变。
量变和质变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并非有了量变,就一定有质变的发生。
量变只有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二.能力训练(一)基础填空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食物的和,是的产生和灭亡。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的3. 和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和场所的,是一种、的变化。
量变是指事物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
4.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开始,量变是质变的,质变是量变的;质变又为开辟道路,是事物在的基本上开始新的量变。
5.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做起,要、,积极做好,为实现事物的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发展时,要,促成,实现事物的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判断位A,错误的判断位B)1.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2.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4.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5.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有量变必然发生质变(三)单项选择题:1.(2020·全国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地了解过去、全面地把握现在、正确地创造未来。
”这段话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A.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红军长征之初,队伍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
长征是播种机,它散播了许多革命的种子,在沿途11个省发芽、开花、结果。
这表明A.新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联系具有普遍性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
从哲学上看,革命前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因为他们①在困难和挫折中坚信革命前途是光明的②坚信精神力量对实践的重大作用③对待困难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④认识到实践活动受物质条件制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0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将使这一切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将开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繁荣之路。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B.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客观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D.事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7.2020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
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其间既有辽宁海域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我国防震减灾工作40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目。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②地震的发生规律是客观的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地震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8.(07·广东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9.(07·江苏卷)“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
”(《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10.(07·上海)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1.(08·海南)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12. 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启示我们A.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B.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C.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13.(2020·江苏)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也有类似提法。
2020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过程说明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C.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14.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B.客观事物是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C.龚自珍的观点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认识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6.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也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17.在各种比赛中,有人尽管具备争金夺银的能力,但在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缺乏信心,结果痛失良机。
这启示我们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18.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这是因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①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地、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②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③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④彻底否定了违背客观规律的旧事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19.“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这首诗体现的哲理是A. 自然界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20.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A. 事物的变化是前进还是后退B.事物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C.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21.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 防微杜渐C.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空前艰巨的历史任务,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这说明A.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必须重视量的积累23.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治理事业是长期的过程,一定要树立长期治理的理想,不要今年植树,明年就期望见效。
这一观点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A.树立正确的意识,让意识决定物质B.在前进中看到曲折,在曲折中看到光明C.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D.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24.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是①邯郸学步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③唇亡齿寒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5.由于短信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的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
这反映了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26.“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辨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的这段话说明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世界历史是不断循环往复的D.新事物也可能违背客观规律请将判断题和选择题答案写入下列表格内题号答案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四)简析题:27.有量变就有质变,有质变就有事物的发展。
28.(2020·北京)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称为“第一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