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转型的探讨--以新余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转型的探讨--以新余学院机械设计
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刘小虎
【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a number of common colleges will be transformed to technology—based colleges.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colleges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school positioning. Different positioning determines the target train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undergraduat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ma—jor and the cours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school.%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势在必行。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定位的综合反映,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以新余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人才培养目标转型的问题。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3页(P69-71)
【关键词】人才培养;技能教育;高校转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作者】刘小虎
【作者单位】新余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西新余 338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转型的意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新余学院开设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被评为江西省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被评为2009 年度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制造教学团队获得2010 年校级教学团队。

新余学院地处江西西部地区,是江西省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工业化率达到56.9%,工业支撑新余地方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钢铁、机械制造等各个行业飞速发展,这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担负着为相关行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重任。

教育部于2014 年启动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工程,目的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方向发展,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支撑地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促进高等学校特色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因此,以高校转型为契机,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抓住实践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这个核心,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型的思路
(一)以改革为切入点,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1.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改革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正在申报江西省本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以实际工程应用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工程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实践的培养方式展开。

企业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习、课程见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

通过企业深度参与,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与动手能力。

2.以机械工程专业为标准,调整学科专业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型要按通用机械行业标准来培养工程专业人才,因此调整学科专业方向要按照机械工程专业标准要求。

加强机械专业基础的同时,在机械工程学科专业下设置多个专业方向,实现选修课多模块组合,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强化机械基础知识,同时注意各个交叉专业方向的特点,按照机械工程标准改革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机械类专业的实际要求。

3.依托行业背景,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我国工科院校较早开设的传统专业,如何凸显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是转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可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机械学科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机械学科与其相互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二是新余学院在光伏与光热、材料物理、电子工程等学科领域具有特色,应该与其它特色学科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要充分发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行业背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二)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突出课程特色建设
1.以项目引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校企合作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工程实践中。

对于机械制造方向的几门主干课程,在已有的实验课基础上,开设相应的专业综合实验课,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从专业的基础绘图到制造工艺及设计加工的全过程都得到锻炼。

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设置模块化,突出课程群特点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设置模块化课程,突出专业课程群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机械课程体系的层次,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将原有的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和
特色专业课程,即以机械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群,以机械设计制造为主要内容的机械设计课程群。

考虑到不同专业方向知识点的连贯性,构建模块化主干课程群,以课程群的建设促进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以课程群的建设带动主干课程建设,这对于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转型目标的构建
(一)确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层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有其自身的专业特征,其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包含的创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他专业不同。

高等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确立了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

专科由专科学校及职业技术学院来完成;研究生指的是专业学位教育;而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是具有良好专业特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既区别于高职的一般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又区别于硕士专门人才的培养。

高职培养的学生大多是与岗位或职业对应的,硕士教育具有良好学术专业教育背景,属于人才的提升,而普通高校培养的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求有一定的行业实践经验。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的类型
应明确应用型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的不同及其具有的特质。

按照在实际工程中所发挥作用,可分为应用型和理论型两类人才。

理论型人才富有理论创新,主要承担发现规律与创新知识的重任,创新思维、研究能力、理论基础是理论型人才重要的素质,更注重学习能力,注重基础理论,注重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比而言,应用型人才是把理论转变为经济的发展,承担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综合应用能力是他们应具备的素质,更强调综合应用性知识,更强调创业精神及自信心。

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体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与专业知识构建,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实践知识及综
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潘世墨.适应多种类型人才需求改革教学管理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2,(21).
[2]陈航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福建高教研究,2005,(2).
[3]蒋占四,王衍学,杨连发.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为例[J].高教论坛,2013,(1).
[4]周志刚,张作前,王德心.任职教育院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探析[J].继续教育,2010,(1).
[5]胡舜.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原则与办学特色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5):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