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来源三颗针药材的显微与薄层色谱鉴别_李路扬

合集下载

常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主要特征

常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主要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征锁阳:草酸钙结晶成片存在于灰绿色的中果皮碎片中,结晶长方形、长条形或呈骨状,长9-22μm,直径2-4μm。

肉苁蓉:叶表皮细胞壁深波状弯曲。

地黄: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补骨脂: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厚,胞腔含红棕色物。

菟丝子:种皮栅状细胞2列,内列较外列长,有光辉带。

五味子: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

山药: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80-240μm,直径2-8μm。

肉桂:石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一面菲薄。

车前子:种皮下皮细胞表面观狭长,壁稍波状,以数个细胞为一组,略作镶嵌状排列。

续断:草酸钙簇晶直径约至45μm,存在于淡黄棕色皱缩的薄壁细胞中,常数个排列成行。

覆盆子:非腺毛单细胞,壁厚,木化,脱落后残迹似石细胞状。

荆芥: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

羌活:油管含淡黄色棕色或黄棕色条状分泌物,直径8-25μm。

枳壳: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茯苓: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

甘草: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当归: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

白术: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陈皮:草酸钙方晶成束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白芍: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有数个簇晶,T字形毛弯曲,柄2-4细胞。

艾叶:T字形毛弯曲,柄2-4细胞。

王不留行:种皮表皮细胞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50-120μm,垂周壁增厚,星角状深波状弯曲。

漏芦:石细胞类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较厚,纹孔稀疏。

路路通:果皮石细胞类方形、梭形、不规则形或分枝状,直径53-398μm,壁极厚,孔沟分枝状。

葫芦巴:种皮支持细胞底面观呈类圆形或六角形,有密集的放射状纹增厚,似菊花纹状,胞腔明显。

三棵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三棵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Key words:Radix Berberidis;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TLC; HPLC
三棵针为小檗碱科植物拟猪犭豪刺Berberis soulieana Schneid、小黄连刺Berberis wilsonae Hemsl、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或匙叶小檗Berberis vernce Schneid等同属数种植物的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本品收录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Ⅰ部[1],是双黄消炎片[2]等产品的原料药材,但质量标准中只有性状描述,不利于药材质量的控制,笔者研究制定了三棵针的薄层色谱鉴别及其有效成份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2,3],并测定了不同产地三棵针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LC-10AT HPLC 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AY200型电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ZA-100 Column Heater(Zheng An Instruments);YOKO-ZF 三用紫外线分析仪(武汉药科新技术开发公司);YOKO-BF薄层电动涂敷器(武汉药科新技术开发公司);UV-12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丽分析仪器公司);B3500S-MT超声波清洗器(必能信超声上海有限公司)。
三棵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更新日期: 06-13 作者:刘鹏翰 , 韦庚龙, 陆来祥, 赵典丰, 潘声遣
【关键词】 三棵针;,,盐酸小檗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制定三棵针药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棵针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Vp-ODS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24:76);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346 nm;柱温:30℃。 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盐酸小檗碱在2.04~20.4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30%,RSD=0.53%。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线性好,可用于对三棵针药材的质量控制。

三七来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

三七来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

三七来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三七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Parmx notoginseng ( B u r k . )F . H . C h e n的干燥根和根茎。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

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三七性状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

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苦回甜。

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 ,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见下图三七主根三七剪口三七筋条粉末显微鉴别三七粉末灰黄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µm ;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

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

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µm 。

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µm 。

见下图1.淀粉粒2.树脂道3.导管4.草酸钙簇晶三七薄层色谱鉴别取三七粉末1g ,加水饱和的正丁醇20ml ,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40ml摇匀,放置使分层,取正丁醇层,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三七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人参皂苷Rg1对照品、人参皂苷Rb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取三七皂苷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三颗针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精制工艺的优化

三颗针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精制工艺的优化

三颗针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精制工艺的优化朱兰寸;李俊平;聂立勇;王林玲;何雪君;廖伊茜;马廷升【摘要】目的研究三颗针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最佳精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筛选精制工艺.结果优选得到最佳精制工艺条件为50倍样品纯化水用量、回流时间30 min、溶液pH为1~2、乙醇浓度70%.三颗针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精制提取率平均为值75.7%,RSD为2.65%(n=5).结论由L9(34)试验设计筛选得到三颗针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精制工艺条件可靠,为该原料药的生产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4(023)007【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三颗针;盐酸小檗碱;精制工艺【作者】朱兰寸;李俊平;聂立勇;王林玲;何雪君;廖伊茜;马廷升【作者单位】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湖南怀化418000;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湖南怀化418000;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湖南怀化418000;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湖南怀化418000;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湖南怀化418000;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湖南怀化418000;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湖南怀化4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1;R282.71三颗针为小檗科植物三棵针 Berberis pruinosa Fr.的干燥根茎,因其茎常生三叉状针刺而得名,含小檗碱、小檗红碱、小檗胺、药根碱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降压和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其主要成分小檗碱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副伤寒、支气管肺炎等,疗效确切[1]。

在药物生产中,原料药盐酸小檗碱的纯度是关键,是药物制剂的质量保证。

目前相关报道多为三棵针有效成分小檗碱提取、分离条件的优化,得到小檗碱粗品[2-4],但尚未见有关小檗碱粗品精制为盐酸小檗碱工艺优化的报道。

中药常用检验方法介绍-鉴别(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中药常用检验方法介绍-鉴别(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中药常用检验方法介绍-鉴别[鉴别]: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1.经验鉴别:用简便易行的传统方法观察样品的颜色变化、浮沉情况以及爆鸣、色焰等特征。

如:麝香中的鉴别(2)取麝香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轻柔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血竭的鉴别(1)取本品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

以火燃烧则产生呛鼻的烟气。

2.显微鉴别:显微镜观察药材切片、粉末或表面等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

有些药材既有横切面的显微特征,又有粉末的特征,如黄芪;有些药材则仅有横切面的特征,如黄连、麻黄等。

另外要注意多品种来源的药材,其显微上的差异,如黄连有味连、雅连、云连之分,味连在皮层、中柱鞘有石细胞,髓部无石细胞,雅连在皮层、中柱鞘、髓部均有石细胞,而云连在皮层、中柱鞘、髓部均无石细胞。

3.理化鉴别: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对药材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进行鉴别试验。

色谱鉴别都归于理化鉴别。

(1)用荧光法鉴别:将药材(包括断面、浸出物等)、制剂经酸、碱处理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所产生的荧光。

如芦荟,取粉末0.5g,加水5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硼砂0.2g,加热使溶解,取溶液数滴,加水30ml,摇匀,显绿色荧光,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

(2)用微量升华法鉴别:如大黄微量升华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针晶。

(3)显色、沉淀、泡沫反应等:比如黄酮类的盐酸镁粉反应,生物碱的沉淀反应,皂苷类的泡沫反应等。

(4)一般鉴别试验:指钙盐、钠盐等鉴别反应,此类鉴别一般列有一项以上的试验,应逐项进行试验,不得任选其中之一作为依据,如硫酸盐的鉴别共有3项,第一项为与氯化钡试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消酸中不溶解;第二项为与醋酸铅试液生成白色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不溶解;加盐酸不能生成白色沉淀。

最后一项是硫酸盐与硫代硫酸盐的区别,所以不能只做前1项或2项,否则不能下“硫酸盐呈正反应”的结论。

两面针药材薄层色谱分析

两面针药材薄层色谱分析

两面针药材薄层色谱分析两面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对其进行分析和定量,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其中薄层色谱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两面针的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比色法定量成分含量。

2. 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在薄层材料表面上分离化合物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固定在薄层材料表面的固定相和涂在薄层材料表面上的涂层,使样品中的化合物在这些相中发生分离。

薄层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手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中。

本实验中采用硅胶薄层色谱分离两面针中的化合物,并采用比色法对分离得到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比色法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在吸收电磁波时的颜色深浅程度,来推断物质的量,一般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3. 实验步骤(1)制备样品的甲醇提取液:取2g干燥的两面针,加入50ml甲醇,超声混合5min,静置30min并过滤,将提取液转移至干燥皿中,保持60℃加热使甲醇完全挥发后即可。

(2)检测试样:将1μl样品溶液均匀地点于硅胶薄层上,在20min至30min内待薄层完全干燥。

(3)薄层色谱分离:将硅胶薄层放置于走相槽中,走相液为正己烷-乙酸乙酯-醋酸(10:2:0.1),走相距离为10cm左右,待色谱结束后,视化;(4)比色法定量:将目标化合物从薄层中刮取下来,溶于甲醇,经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其含量。

4. 实验结果经过薄层色谱分离和比色法定量后,得到两面针样品中黄酮苷、异岩龙胆苦苷、青蒿素的含量分别为0.007mg/g、0.012mg/g、0.005mg/g。

5.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薄层色谱分离和比色法定量的方法,成功地分离和测定了两面针样品中的黄酮苷、异岩龙胆苦苷、青蒿素的含量。

由此可知,在有限的条件下,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对中药材进行快速分析和定量。

简述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时的对照物的种类

简述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时的对照物的种类

中药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鉴别方法,通过比较样品和对照物的色谱图谱,可以确定中药的成分和品质。

对照物的选择对于中药薄层色谱鉴别至关重要,不同的对照物可以用来确定中药的特征和成分。

在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时,常用的对照物包括色谱图谱对照物、化学试剂对照物和质谱对照物。

一、色谱图谱对照物1、相同中药不同产地的对照物2、相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的对照物3、相同部位不同处理方法的对照物4、相同部位不同种植年限的对照物二、化学试剂对照物1、氨酮酸对照2、硝基酚对照3、氯化铁对照4、碘化钾对照三、质谱对照物1、质谱图谱对照2、高效液相色谱对照3、气相色谱对照4、紫外-可见光谱对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所需鉴别的中药的特征和成分来选择对照物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中药的真伪和质量。

对照物的选取也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和可比性,以保证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时的对照物种类多样,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对照物,可以全面准确地鉴别中药的成分和品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对照物的选择也在不断拓展,为中药鉴别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

在我看来,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对照物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药的特性和质量,为中药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在选择中药时要谨慎,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到劣质或假冒伪劣产品。

希望随着中药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照物在中药鉴别中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为中药的发展和利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中药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在中药的研究和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样品和对照物的色谱图谱,可以准确地确定中药的成分和品质,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照物的选择是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关键步骤,不同类型的对照物可以用来确定中药的特征和成分。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所需鉴别的中药的特性和成分来选择对照物进行比对,从而保证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中药薄层色谱鉴别中,常用的对照物包括色谱图谱对照物、化学试剂对照物和质谱对照物。

中药显微鉴定 案例

中药显微鉴定 案例

中药显微鉴定案例
中药显微鉴定是一种利用显微镜技术对中药材进行微观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常用于鉴别中药的真伪和品质。

以下是几个中药显微鉴定的案例:
1. 冬虫夏草的显微鉴定: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补强身、止血化痰等功效。

显微鉴定可以通过观察冬虫夏草的细胞组织结构、菌丝体和子囊壳等特点,鉴别其真伪。

例如,真正的冬虫夏草菌核呈长条形或圆柱形,表面有明显的纵向纹理;而伪品则往往表面平滑或呈不规则形状。

2. 人参的显微鉴定:人参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等功效。

显微鉴定可以通过观察人参的根横切面、表面组织结构等特点,鉴别其品种和质量。

例如,真正的红参其横切面呈黄白色或淡棕色,有明显的菊花纹和裂隙;而伪品则往往颜色较深或纹路不清晰。

3. 鹿茸的显微鉴定:鹿茸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等功效。

显微鉴定可以通过观察鹿茸的茸毛、骨质和血管等特点,鉴别其品质。

例如,真正的梅花鹿茸其茸毛呈黄色或黄棕色,骨质呈海绵状;而伪品则往往茸毛颜色较浅或没有骨质结构。

以上案例仅是中药显微鉴定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中药材种类繁多,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显微特征。

因此,在进行中药显微鉴定时,需要充分了解各种药材的组织结构和显微特征,并结合实际样品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取拟豪猪刺、川鄂小檗、芒齿小檗、湖北小 檗、汉源小檗的根、茎的粉末各 1 g,加甲醇 20 mL, 超声处理 20 min,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分别取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对照品,加甲醇 制成每 1 mL 各含 0. 5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 12 种溶液各 3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 0. 4% 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 G 薄层板上,以三 氯甲烷-甲醇-水( 30∶ 15∶ 4) 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置 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 灯( 365 nm) 下检视,观察所显出的荧光色谱斑点。 见图 3。
5 种小檗属植物根的横切面具有很多显著的共 性显微特征,但在木栓层细胞列数的多少、皮层和韧 皮部的石细胞的多少及形态、纤维的多少及排列、韧 皮射线形状及内含方晶多少、导管的多少及排列等 方面有明显差异,利用显微特征能达到鉴别的目的。
5 种小檗属植物根的薄层色谱具有很好的一致 性,说明小檗属多种植物根的化学成分具有极大的 相似性,中国药典对三颗针基原的规定是合理的。
收稿日期: 2013-08-26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BAI27B06) 作者简介: 李路扬( 1989-)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 中药民族药资源与品质研究; Tel: 13016408450,E-mail: luckyliluyang@ 163. com。 * 通讯作者: 万定荣,E-mail: wandr666@ 163. com。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较 5 种小檗属植物( 拟豪猪刺、川鄂小檗、芒齿小檗、湖北小檗、汉源小檗) 根的显微特征及 根、茎( 非药用部位) 的薄层色谱,为三颗针药材的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对 5 种小檗属植物根的横切面进行显 微观察,对其根和茎进行薄层色谱研究,通过比较,确立不同来源的三颗针的鉴别特征。结果: 5 种小檗属植物根横 切面的显微特征明显; 5 种植物根的薄层色谱一致,并多与茎的薄层色谱有所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为三颗针药材 的鉴别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5 种植物茎与根的薄层色谱虽有较大的相似 性,但与根相比,茎的荧光斑点的数目通常略少、形 状较小且颜色较浅,利用薄层色谱方法基本可以区 分根与茎。
面显微观察研究,并对其根和茎进行薄层色谱比较
研究,以期为三颗针药材鉴定提供新的依据。
1 材料与仪器5 种基原的三 Nhomakorabea针药材样品采自湖北省建始县
和长阳县,经笔者万定荣教授鉴定,分别为拟豪猪刺
Berberis soulieana Schneid. 、川鄂小檗 Berberis henry-
ana Schneid. 、芒 齿 小 檗 Berberis triacanthophora
图 2 2 种来源( A. 川鄂小檗,B. 湖北小檗) 三颗针药材根横切面详图( × 200)
1. 木栓层 2. 皮层 3. 石细胞( 群) 4. 韧皮部 5. 纤维 ( 群) 6. 草酸钙方晶 7. 形成层 8. 射线 9. 木质部
2. 6 5 种小檗属植物根横切面显微构造的共性与 差异 5 种小檗属植物根的横切面有较多共性显微 特征: 皮层和韧皮部均有绿黄色的纤维( 群) 和石细 胞( 群) ; 韧皮射线中均有大量草酸钙方晶,有时还 有石细胞( 群) 和纤维( 群) ; 形成层明显。但 5 种同 属植物的根仍有一定的显微特征的差异。如川鄂小 檗的木栓层较宽,为 10 至 30 余列细胞,木质部导管 多呈较明显的切向排列; 芒齿小檗的皮层的石细胞 和纤维较少,多分布于近韧皮部处,韧皮部仅有少量
·418·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3 期 2014 年 3 月
5 种来源三颗针药材的显微与薄层色谱鉴别
李路扬1 ,万定荣1,2* ,张 飞1 ,丁 奇1 ,梅之南1 ( 1.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 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 室,湖北 武汉 430074)
·420·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3 期 2014 年 3 月
纤维和石 细 胞,皮 层 及 韧 皮 部 无 成 层 排 列 的 纤 维 ( 石细胞) 群; 湖北小檗的皮层及韧皮部的石细胞和 纤维众多,韧皮纤维有时呈切向延长的条状分布,形 成多层硬韧部,韧皮射线中有大量草酸钙方晶; 拟豪 猪刺的韧皮射线中密布或有大量草酸钙方晶; 汉源 小檗的皮层及韧皮部的石细胞和纤维相对较少,韧 皮射线方晶通常较少,导管较少,略呈径向排列。 3 薄层色谱鉴别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3 期 2014 年 3 月
·419·
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 木射线细胞 2 ~ 8 列 ( 图 1-B) 。上述根横切面中,较细根的木栓层细胞 列数较少; 皮层较宽,所含石细胞较少; 韧皮部较窄, 韧皮纤维较少; 韧皮射线中纤维、石细胞及草酸钙方 晶较少,有时甚至没有。 2. 3 湖北小檗( 直径 2 ~ 6 mm) 木栓层为数列至 10 余列细胞。皮层细胞 4 至 10 余列,其间分布有 大量石细胞及许多纤维。石细胞单个散在或 2 至数 个相聚,多呈长条形、长三角形、类三角形、椭圆形、 类圆形; 纤维单个散在或 2 至 10 数个相聚成群,多 分布于近韧皮部处。韧皮部有众多纤维和少量石细 胞,纤维单个散在或 2 至 10 余个相聚,有时较规则 而略呈切向延长的条状分布,形成多层硬韧部,与薄 壁性细胞构成的软韧部相间排列。韧皮射线较直, 有时近皮层时向一侧弯曲; 韧皮射线中有大量草酸 钙方晶,有时也有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的石细胞和 纤维。石细胞和纤维均呈绿黄色。形成层明显。木 质部主要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 导管较 多,分布不规则; 木射线细胞 1 ~ 4( 8) 列( 图 1-C,图 2-B) 。上述根横切面中,较细根的木栓层细胞列数 较少,皮层中石细胞分布较密,韧皮射线及木射线较 窄,木质部导管分布较稀。 2. 4 拟豪猪刺( 直径 2 ~ 7 mm) 木栓层为数列至 10 余列细胞。皮层细胞 3 至数列,其间分布有较少 ( 有时较多) 的石细胞和纤维,外侧韧皮部也有纤维 和石细胞。石细胞和纤维多单个散在,有时 2 至数 个相聚; 石细胞多呈椭圆形、类圆形、长条形。韧皮 射线较直或向一侧倾斜,其中密布或有大量草酸钙 方晶,有时也有少量石细胞和纤维。石细胞和纤维 均呈绿黄色。形成层明显。木质部主要由导管、木 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 导管较少,略呈径向排列; 木射线细胞 1 ~ 7 列( 图 1-D) 。上述根横切面中,较 细根的纤维和石细胞分布较稀疏,韧皮射线中草酸 钙方晶较少。 2. 5 汉源小檗( 直径 1. 8 ~ 5 mm) 木栓层为数列 至 10 余列细胞。皮层细胞数列,其间分布有相对较 少或较少的石细胞和纤维; 石细胞多呈椭圆形、类圆 形、长条形、类方形,单个散在或 2 至数个相聚; 纤维 单个散在或 2 至 10 余个( 有时达数十个) 相聚,多 分布于近韧皮部处。韧皮部有少量纤维和石细胞, 纤维单个散在或 2 至 10 余个相聚,多分布于外侧韧 皮部; 韧皮射线中方晶通常较少,有时也有单个散在 或 2 至数个相聚的纤维和石细胞,韧皮射线有时在 近皮层处向一侧弯曲。石细胞和纤维均呈绿黄色。 形成层明显。木质部主要由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
碱具有消炎抗菌、降血压、降血脂及抗肿瘤等药理活 性〔3-6〕。2010 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三颗针中,规定
其来源为拟豪猪刺 Berberis soulieana Schneid. 等小
檗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但据市场调查发现,商品
三颗针还混有大量的地上茎。为保证用药的有效性
与安全性,笔者对 5 种小檗属植物的根进行了横切
5 种小檗属植物的茎与根的薄层色谱也均非常 相似,均有小檗碱与药根碱 2 个主斑点,其余斑点也 绝大部分对应。其中,湖北小檗、汉源小檗的茎有 5 个相同的荧光斑点( 与根相对应) ,均无其根所具有 的 Rf 值约为 0. 98 的荧光斑点; 芒齿小檗、川鄂小檗 的茎均有 6 个与根相对应的荧光斑点,但芒齿小檗 的茎在 Rf 值约为 0. 40、0. 52 和 0. 98 处的荧光斑点 较弱; 拟豪猪刺的茎有 5 个与根相对应的荧光斑点, 但茎在 Rf 值约为 0. 40、0. 52 和 0. 98 处的斑点明显 较弱,且无其根所具有的 Rf 值约为 0. 23 的荧光斑 点。 4 小结与讨论
表1
三颗针药材样品来源
样品编号 1 2 3 4 5
基原
采集地
川鄂小檗 湖北建始茅田王家坦
芒齿小檗 湖北建始龙坪姜家坪
湖北小檗 湖北建始龙坪姜家坪
拟豪猪刺 湖北长阳榔平乡
汉源小檗 湖北长阳黄岩
凭证标本 1206001 1206002 1206003 120720LY002 1207010
硅胶 G( 青岛海浪硅胶干燥剂厂) 。盐酸小檗碱( 批 号: 1100713-200911 ) 、盐 酸 药 根 碱 ( 批 号: 110733201108) 对照品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化 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根横切面显微特征 2. 1 川鄂小檗( 直径 2. 5 ~ 7 mm) 木栓层为 10 ~ 30 余列细胞。皮层细胞 2 至数列,其间分布有少量 石细胞和较多纤维。韧皮部有大量韧皮纤维,单个 散在或 2 至 10 余个相聚。皮层及韧皮部的石细胞 和纤维均呈绿黄色,其中纤维群多略呈切向延长的 条状分布,与薄壁细胞略相间成层排列。韧皮部近 木质部侧通常无纤维; 韧皮射线较直,有时接近皮层 时略向一侧弯曲,射线中分布有大量的草酸钙方晶, 有时有少量石细胞和纤维。形成层明显。木质部主 要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 导管较多,单 个散在或 2 至数个相聚,呈较明显的切向排列或排 列不甚规则; 木射线细胞 1 ~ 4 列( 图 1-A,图 2-A) 。 上述根横切面中,较细的根的韧皮部中纤维较少,木 质部导管直径也较小。 2. 2 芒齿小檗( 直径 2. 5 ~ 6. 5 mm) 木栓层为数 列至 10 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细胞 2 至数列,其间散 有石细胞和纤维,单个散在或 2 至数个相聚,分布于 近韧皮部侧; 石细胞呈椭圆形、长条形、类圆形。韧 皮部有较多纤维及少量石细胞,纤维单个散在或 2 至 10 余个相聚成群,多分布于外侧韧皮部; 韧皮射 线较直,有时在近皮层处向一侧弯曲或向两侧略扩 大呈喇叭状,射线中多分布有较多的草酸钙方晶,有 时也有纤维、石细胞或纤维群及石细胞群。石细胞 和纤维均呈绿黄色。形成层明显。木质部主要由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