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
2022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答案】1. B 2. D 3. 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答案】4. D 5. C6. (1)家长要“加”,回归家庭责任。
家庭教育正确补位,让家长做好孩子的守护者、支持者、陪伴者。
(2)教师要“加”,落实课堂提质增效,探索作业管理创新增效。
(3)学校要“加”,在管理上加强统筹,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让教师安心、舒心、专心从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7. D 8. ①作者将想象的图书存放在想象中的书架上,然后在无聊时以其中一本为引子进行思维游戏,开始想象这本书的由来。
②化虚为实,“抽出一本”只是思维游戏设定的起点,“回忆”“阅读”实际是作者运用想象力进行的创造思维活动。
③承上启下,后文通过《平凡的世界》手稿背面的故事与《廷巴克图故事集》两个鲜活的故事演绎了何为“靠回忆来阅读”。
9. ①艺术源于生活,小说创作中想象(与虚构)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文中地铁上的外星少年、地铁下一站军事要塞、《平凡的世界》稿纸背后田晓霞的故事等,都是作者在现实基础上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②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但细节应该尽量真实。
(比如作者对“如果我在沙漠中发现十吨黄金”这个命题的处理,尽量让细节真实合理,“而且随时根据现实科技发展调整”。
又如“想象图书”游戏中作者对图书封面的想象,《平凡的世界》田晓霞版“书的封面是个巨大的漩涡”,“扉页还盖有临桂中学图书室藏的红章。
里面的借书卡只有一条借阅记录”。
)③小说创作中想象最终是为反映真实的生活、情感或者人性等服务的,合乎情理的细节赋予想象以艺术的真实感。
(如文中《廷巴克图故事集》,故事虽然离奇荒诞,作者却想象“该书中文版在1973年的台湾出版,但销路不佳,名人里只有邓丽君买过一本”,让读者差点相信这本书真实存在。
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谁制造了如此多的“短命”建筑物王立夫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建筑业迎来发展高峰期,与此同时,大多数堿市建设却陷入拆拆建建的怪圈。
为缓解堿市居民住房紧张状况而建造的许多建筑,因规划、设计时缺乏发展眼光,成为今天城市发展的障得物,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同时,大量有利用价值的市区珍贵土地被建筑垃圾侵占,使居民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然而,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并没有使相关政府部门、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师清醒。
在各方面利益的驱动下,体量庞大而寿命短暂的新建筑仍在不断建成。
伟大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说¨建筑是表现为空间的时代意志”。
也就是说,建筑应该体现一个时代的技术成就和精神特质,通过空间反映人们在一个时期的思想。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物质丰裕、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普遍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科学合理地规划、建造出宜居的建筑。
然而现实是建筑规划的合理性被商业利益改变。
今天的建筑没有反映人们的居住理想和现实需求,而成为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短视行为的见证。
城市建筑的设计师往往因开发商急于施工,没有时间去仔细观察项目所处地城的人们的生活现状,没有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安居理想,甚至连场地也来不及去考察,就匆匆拿出设计方案。
设计师常常粗暴地将流行的或所谓的成熟的模式引λ设计,而相似或雷同的设计使堿市建筑失去了个性。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夜里的流浪汉苍苍松柏灯光点亮了小镇,鞭炮声在除夕夜里迭起。
窗内,人们围坐推杯笑语;屋外,夜里寒风刺骨,偶有烟花起落。
小男孩隔着雾气迷蒙的窗户,觑见了一条熟悉的人影,又是那个流浪汉!他正在除夕的夜色中流浪!小男孩始见那个流浪汉是在春天。
那时的流浪汉干瘦,腰板还是直挺的,肩上摘着根系了两袋垃圾的扁担,身上裹着披散斑驳的棉袄,顶着鬈髭结块的及肩散发,走近了闲坐着的人们。
如果不是那一对灰蒙蒙的眼仁久久还会一转动,那扁担上的就不止是两袋垃圾了。
“嘿,老头要钱抽烟不?”小男孩循声看去,一个中年男人叫住了流浪汉,“我拿钱给你去买烟抽,要不要?”中年男人脸上泛起笑容。
“你给我烟抽嘛。
”流浪汉停在中年男人身边,像小孩索要糖果似的看着他。
中年男人稍稍离了流浪汉,继而笑道:“我这儿有五角和一块,你看哪张买得烟,说对咯,就拿钱给你买烟抽。
”围坐的人闻言大都忍着笑。
“我不晓得,一块买得烟抽不嘛。
”流浪汉问。
中年男人几乎遏制不住大笑:“一块囊个(怎么)买得到烟抽,五角要比一块大得多咯嘛,你真勒是捡渣渣(垃圾)脑壳捡搭铁(蠢笨)略!”流浪汉闻言憨笑,说:“他们都说我憨,你给我五角,买烟抽嘛。
”“给你给你,快去买烟,不耽误你捡渣渣略,你一天工务繁忙得很。
”中年男人搜索一阵丢给了流浪汉,或许这是他第一次笑着给别人钱。
流浪汉接过钱像孩童接过久望的糖果,嘴里嘟囔着:“谢谢咯,谢谢咯,买烟抽-…”然后笑着渐渐走远。
“你囊个骗人家憨包哦!”围坐的一个妇女眼角堆着笑意道。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统考试卷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统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惠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洞庭湖边的岳阳仓田村,据传是嫦娥的故乡。
《嫦娥赋》作者、湖南岳阳籍作家张一一从“地名说”“神话说”“歌谣说”三个角度以较为雄辩的论据旁征博引,考证出“嫦娥故乡在岳阳仓田村”。
这里迄今仍有“嫦娥故里”的大型雕像,而此处与后羿湾相距不过数公里。
()。
相传嫦娥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羿之妻,其美貌非凡。
据说“嫦娥”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忌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
作为“三界第一美女”的嫦娥,在历史上有其△ 已是不争的事实。
嫦娥的故乡在哪里?人们△。
说岳阳是嫦娥的故乡,有一个现象极其神秘,可辅证之,便是当地女孩很多都以“娥”字命名,有些姐妹仨均为同一“娥”字。
仰望月亮里嫦娥在洗澡、吃饭、劳作等想象,更是当地孩童儿时△ 的猜想。
甚至可以说,嫦娥是当地孩子们的第一个神仙,是当地人心中真正的女神。
由于嫦娥奔月成仙后日夜思念和悔恨,使眼泪滴落在人间,幻化成心形的一处湖泊。
这便是有名的“心湖”。
心湖也成为中国著名的爱情圣地和亲人团圆相聚之所。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至今后羿武馆、嫦娥花园仍在后羿湾边,记录了嫦娥奔月前与后羿幸福生活的日子。
B . 在后羿湾边,至今仍有后羿武馆、嫦娥花园,记录了嫦娥奔月前与后羿幸福生活的日子。
C . 至今后羿武馆、嫦娥花园仍在后羿湾边,嫦娥奔月前与后羿幸福生活的日子被记录下来。
D . 在后羿湾边,至今仍有后羿武馆、嫦娥花园,嫦娥奔月前与后羿幸福生活的日子被记录下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原形众说纷纭夸夸其谈深信不疑B . 原型各执一词津津乐道毋庸置疑C . 原型众说纷纭津津乐道深信不疑D . 原形各执一词夸夸其谈毋庸置疑(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嫦娥奔月成仙后,由于日夜思念和悔恨,使眼泪滴落在人间,幻化成一处心形的湖泊,这便是有名的“心湖”。
江西省新余市两重点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四中、上高二中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童庆炳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
”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
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
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
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
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
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无关。
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
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
有清一代所产生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很多,可并没有成为经典,只有《红楼梦》被后世建构为文学经典,这难道不是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吗?在作品艺术价值方面,还必须考虑到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
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如李煜的词(后期的词)也被列入文学经典,这是因为“作者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对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年华的易逝、命运的残酷……感到不可捉摸和无可奈何……这种相当错综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超出了狭小的个人的‘身世之戚’的范围,而使许多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到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实际上,许多描写山水、田园、乡土的诗词和其他作品虽历久而不衰,一直被当作文学经典来看待,其中主要涉及“共同美”的问题。
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探究存在之谜周国平所谓“昆徳拉热”是以误解为前提的。
人们误以为眼前正在上演的是一出政治剧,于是这位移居巴黎的捷克作家便被当做一个持不同政见的文学英雄受到了欢迎或者警惕。
昆德拉最欣赏的现代作家是卡夫卡。
当评论家们纷纷把卡夫卡小说解释为一种批评资本主义异化的政治寓言时,昆德拉却赞扬它们是“小说的彻底自主性的出色样板”,其政治批判具有超出政治的人生思考的意义。
鲁迅曾经谈到一种情况:呼唤革命的作家在革命到来时反而沉寂了。
比较起来,立足于人生层面的作家有更耐久的写作生命,因为政治淡化原本就是他们的一个心灵事实。
他们的使命不是捍卫或推翻某种教义,而是探究存在之谜。
教义会过时,而存在之谜的谜底是不可能有朝一日被穷尽的。
在《小说的艺术》中,昆德拉称小说家为“存在的勘探者”、昆徳拉所说的“存在”,直接引自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尽管这部巨著整个儿是在谈论“存在”,却始终不曾给“存在”下过一个定义,我们只能约略推断,它是一个关涉人和世界的本质的范畴。
按照尼采的说法,哲学家和诗人都是“猜谜者”,致力于探究存在之谜。
那么,小说的特点何在?在昆徳拉看来,小说的使命与哲学、诗并无二致,只是小说拥有更丰富的手段,它具有“非凡的合并能力”,能把哲学和诗包容在自身中,而哲学和诗却无能包容小说。
在勘探存在方面,哲学和诗的确各有自己的尴尬。
哲学的手段是概念和逻辑,但逻辑的绳索不能套住活的存在。
诗的手段是感觉和意象,但意象的碎片难以映显完整的存在。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洞语中,加点的亨的唉肯全邮ll确的一组址( )A.癸.(kuǐ)丑亲昵.(nì)憎.(zēng)恶茕茕孑.(jié)立B.女红.(gōng) 澄.(chéng)澈笑靥.(yè) 间.(jiān)不容发C.饯.(jiàn)别漂泊.(bó) 蕈菌.(jǚn) 力能扛.(gāng)鼎D.弱冠.(guàn) 当.(dāng)真愀.(qiǎo)然安土重.(zhòng)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甬道竹蒿姗姗迟气息惯然B.怄气收讫戮力同心得鱼忘荃C.蟠桃仓惶寥落晨星良莠不齐D.巨擘惺忪终南捷径以飧读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到新疆哈密去旅游,必定要亲口尝尝脍炙人口....的哈密瓜,才算得上是不虚此行。
B.蒋雯丽推掉了对自己说可以信手拈...的角色,以空杯的心态去创作一个新角色,这种勇气并非一般人所具有的。
C.提高教师的知识和人文素养,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提高教学质量休戚相关....的事。
D.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人际交往中,如果目不见睫,.....缺乏自律意识,就很容易受权、钱、色、欲的腐蚀,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酿成许多人生的苦果。
4.下列各句中,掣市语病的一项是(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正在将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上面,增加光合效率和产量;他还认为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论。
B.古希腊知以分了穷其一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对个性尊严重视的习性,正是当下的中国亟需建构的精神文明的核心理念。
C.主席吃包了,总理逛京东这两件事情,新的领导班了思路非常丌阔和超前,已经和最新的思潮模式进行接轨。
D.加入中国作协后,网络作家越越被主流文坛所接受,现在又有好消息传。
四中一中等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

江西省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字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本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
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字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本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
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
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
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用。
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
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髙,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C.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就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D.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
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
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
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要澄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
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C.在生态治理上,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
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八杂迟子建丢丢的水果铺,是老八杂的一叶肺。
而老八杂,却是哈尔滨的一截糜烂的盲肠,不切不行了。
老八杂不是街名,而是一处棚户区的名字。
这是一带狭长的房屋,有三十多座,住着百余户人家。
房子是青砖的平房和二层的木屋,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它们倚着南岗的马家沟河,错落着排布开来,远远一望,像是一缕飘拂在暮色中的炊烟。
这儿原来叫四辅里,只因它芜杂而喧闹,住的又多是引车卖浆之流,有阅历的人说它像“八杂市”。
因有过“八杂市”和“新八杂市”,人们就叫它“老八杂市”。
不过缀在后面的“市”字有些拗口,时间久了,它就像蝉身上的壳一样无声无息地蜕去了,演变成为“老八杂”。
别看老八杂是暗淡的,破败的,它的背后,却是近二十年城市建设中新起的幢幢高楼。
楼体外墙有粉有黄,有红有蓝,好像老八杂背后插着的五彩的翎毛。
老八杂的清晨比别处的来得要早。
无论冬夏,凌晨四、五点钟,那些卖早点的、扫大街的、开公交车的、卖报的、拾废品的、开烟铺的、修鞋的、打零工的,纷纷从家里出来了。
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打着呵欠,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到了夜晚,他们会带着一身的汗味,步态疲惫地回家。
别看他们辛劳,他们却是快乐的,这从入夜飘荡在老八杂的歌声中可以深切地感悟得到。
老八杂的人清贫而知足地活着,它背后那些高档住宅小区却把它当成了眼皮底下的一个乞丐,怎么看都不顺眼。
春天的哈尔滨风沙较大,大风往往把老八杂屋顶老化了的油毛毡和院落中的一些废品刮起,树静风止时,那些沿河而行的人,就会看见哈尔滨这条几近干涸的内河上,一带垃圾缓缓地穿城而过,确实大煞风景。
老八杂除了在风天会向城市飘散垃圾,它还会增加空气的污染度。
由于这里没有采暖设施,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烧煤取暖,烟囱里喷出一团团的煤烟,逢了气压低的日子,这些铅色的烟尘聚集在一起,呛得人直咳嗽,好像盘旋在空中的一群黑压压的乌鸦。
还有,由于电线的老化,这里火灾频仍,而老八杂的街巷大都逼仄,消防车出入困难,一旦大火连成一片,后果不堪设想。
改造老八杂,势在必行了。
政府经过多次论证,下决心要治理这处城市的病灶了。
工程立项后,实力雄厚的龙飘集团取得了对老八杂的开发权。
丁香花开的时节,他们就派人来对现有住户的住房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并将动迁补贴的标准公示出来。
如果不回迁,按照每平方米两千五百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如果回迁,每平方米要交纳四百元的小区“增容费”。
也就是说,将来你若想在老八杂生活,即便是住原有的房屋面积,每户至少也要交纳两到三万元,人们对此牢骚满腹。
卖烧饼的张老汉说:“我住旧房子住服帖了,不想挪窝!啊,我进了鸟笼子,被他们给吊在半空了,还得倒贴钱给他们,我疯了?”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在高层住宅的下面,有三层的会所和两层的游泳馆。
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
尚活泉说:“我天天在外出苦力,晚上回家时腿都软了,那些健身器材,谁他妈用啊!”王来贵说:“这地段的房价如今涨到四千块一个平方了,他们才给我们两千五,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有人嫌住在高楼里不接地气,人会生病;有人嫌自家赖以为生的架子车没处搁,耽误生计;还有人嫌坐电梯头晕,等于天天踩在云彩上,不会再有好胃口了。
动迁通知在六月份就张贴出来了,限老八杂的人在七月底以前,必须迁出。
但大家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过着日子。
老八杂的人,但凡遇见难事,都爱凑到丢丢那儿请她拿个主意,虽说她是个女人,但却是老八杂人的主心骨。
丢丢四十出头,长脖子,瓜子脸,细眯的小眼睛,喜欢戴耳环和梳发髻。
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女孩,大都有着高挑的身材,丢丢便是。
她有一米七,双腿修长。
她的小腿圆润,大腿结实却不乏柔美,似乎你摆到她面前一双舞鞋,她就能踮起脚尖,轻盈地起舞。
丢丢有着男人一样的剑眉,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凌厉和豪爽;她又有着敦厚的嘴唇,让人能感觉到她为人的厚道。
老八杂那些暗淡破旧的房子,据说是旧哈尔滨的“马市”。
那时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马市”也就兴起了。
“马市”在,就有养马人。
有了养马人,就要有娱乐。
老八杂现存的半座米黄色的小楼,过去就是舞场,是一个俄国商人开的。
它位于老八杂的腹地,主人就是丢丢。
(节选自中篇小说《起舞》)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篇把老八杂比成一截糜烂的盲肠,既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它的问题。
B.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八杂对城市风景和空气的污染情况,一方面突出了改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居民觉悟低下。
C.老八杂居民对开发商的意见很大,所以,虽然动迁通知早就张贴出来了,人们却不愿搬迁。
D.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就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作品语言方面的特点。
5.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5分)6.结合文本,请探究作品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的国家必须是全球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SDR货币代表性日益下降,扩大SDR篮子货币的呼声日渐高涨。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加入SDR势不可当。
人民币国际使用大幅增加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是一个长远的趋势。
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均支持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这在西方七国集团峰会上已释放出积极信号。
很多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之一就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适合全球经济发展。
新兴市场占据全球经济很大比例,但全球货币体系还是以美元为基础,新兴市场国家又以大量美元为外汇储备,所以美元的波动直接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澳大利亚华人金融专家协会理事长郭生祥说:“人民币不纳入这个篮子显然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