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1.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稀缺性2.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3.选择包括: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如果生产,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大炮与黄油;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即大炮与黄油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阶段与各成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4.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定义注意事项: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5.基本假设条件: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6.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
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7.理解宏观经济学定义的注意事项: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8.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9.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10.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流量,存量。
11.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均衡分析;边际分析;归纳法和演绎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和一般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2.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注意事项:价值判断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的呢哦荣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尽管有差异,但是它们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13.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代表作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14.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国民财富如何增长.15.主观价值论引入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
16.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出现被作为经济学史上继亚当斯密革命之后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它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17.英国经济学家J。
微观经济学(全部)

第五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 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 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商 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的轨迹。 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的轨迹。 1.生产可能性表
各种可能性组合 A B C D E 棉衣(X商品) 产量 0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棉被(Y商品)产量 200 180 140 80 0
x年x月x日某商品的需求表 年 月 日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关系
价格(元)
A
B
C
D
EFG1Fra bibliotek2 600
3 500 P 7 6
4 400
5 300
6
7
需求量(单位数)700
200 100
2) 需求函数 Qd = f(p) ( ) Qd=800-100p 3) 需求曲线
A B C
Qd=800-100p D E F
1.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 ) 2.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 3.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全国二十所高校合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指南》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指南》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尹伯成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习题精编》陈恳 吴卫华 西方经济学习题精编》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N.Gregory Mankiw [美] 曼昆 著 梁小民 译 美 曼昆/著 梁小民/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
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
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扩展资料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4、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宏、微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但两者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
近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向于宏、微观融合,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也主张寻找微观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微观经济学百度百科——宏观经济学
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述)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通过个体经济单位经济⾏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和作⽤,以及改善这种运⾏的途径。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费者者、单个⽣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的层次上进⾏的。
第⼀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产者的经济⾏为。
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的效⽤,单个⽣产者如何进⾏最优的⽣产决策以获取最⼤的利润。
第⼆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这种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所有的⽣产者最优经济⾏为的相互作⽤的结果⽽出现的。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决定。
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的结果⽽出现的。
由此可以得出,微观经济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经济个量,因此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法也可以称之为个量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在经济学⾥,“合乎理性的⼈”的假设条件也被简称为“理性⼈”或者“经济⼈”的假设条件。
西⽅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或者“经济⼈”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的基本特征的⼀个⼀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都是利⼰的。
也可以说,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所采取的经济⾏为都是⼒图以⾃⼰的最⼩经济代价去获得⾃⼰的最⼤经济利益。
西⽅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才是“合乎理性的⼈”,否则,就是⾮理性的⼈。
“合乎理性的⼈”的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理论之中。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法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企图超脱或排斥⼀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们经济⾏为的效果。
它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对事物的好坏做出评价。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会发生变动,这种变 动可能由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引起。
03
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
01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
程度。
02
效用函数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
评价的函数。
03
边际效用是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所带来的
02
需求与供给
需求分析
定义与分类
对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 服务的数量的描述。
决定因素
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和预期等。
需求曲线
基于不同价格水平上的需求量绘制,反映需求量与价 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供给分析
01
定义与分类
对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 并能够供应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的描述。
微观经济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总结词:不同国家在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有着不同的实践和经验,通过比较和借 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微观经济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详细描述
1. 不同国家的政策比较:不同国家在 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有着不同的实践和 经验,例如美国的反垄断法、德国的 社会市场经济等。通过对这些政策的 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理念和 文化传统。
决定因素
02
03
供给曲线
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预 期等。
基于不同价格水平上的供给量绘 制,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正 相关关系。
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
市场均衡
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状态,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相应 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价格机制
通过价格的变动引导资源在市场中的分配,实现市场供求平衡的机 制。
微观经济学 概念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市场中的个体,如消费者、生产者和企业,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中做出决策和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解释市场如何运作以及个体经济单位如何在市场中做出决策。
它研究了供给和需求、价格形成、市场结构、竞争、垄断、生产成本、收益和效率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
1.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中最基本的力量,它们决定了市
场价格和产量。
2.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此时市场价格
和产量达到稳定。
3.弹性: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包括需求弹性和供
给弹性。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成本,
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5.收益:收益是指企业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获得的收入。
6.效率: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
市场机制实现效率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研究重点
03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宏观经济
学关注国民经济运行和政策效应。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个体经济单位及其行为。
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并运用数学模型和 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此外,微观经济学还运用规范分析方法,研 究经济行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长期生产函数:所有要素均可变
长期生产函数定义
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均可变动的生产函数。
规模报酬变化
描述生产规模变动时产量变动的规律,包括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三种情况 。
成本函数与收益函数
成本函数定义
描述企业生产过程中各 种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 的数学表达式。
成本类型
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 际成本等。
物品。
1.谢谢聆 听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 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 的反应程度。正常品的收入弹性大于 0,低档品的收入弹性小于0,奢侈品 的收入弹性大于1。
企业和政府可以利用弹性理论来制定 价格策略、税收政策等。例如,对于 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通过降价来增加 销售量;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可以通 过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同时政府也 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来改变商品的相对 价格从而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地租决定因素
土地肥力、位置、用途等,以及土地供求关系 。
地租类型
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等,反映土地不同等级和用途的价值差异。
资本市场及利息决定
利息决定因素
资本边际生产力、资本供求关系、预期通货 膨胀率等。
资本市场概述
资本供给来自储蓄,需求来自投资,利息是 使用资本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导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市场机制以及资源配置在个体层面上的经济学分支。
它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关注个体决策和行为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经济学领域。
定义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个体和家庭在市场中的行为,以及他们如何作出决策,面对稀缺性资源做出选择。
微观经济学通过分析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买卖决策等来研究个体行为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它也研究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目标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个体决策和行为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帮助个体、家庭、企业和政府做出更好的决策。
通过研究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微观经济学可以提供有关市场运作和资源配置的理论模型和分析工具。
它还可以帮助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如垄断、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等。
主要研究内容1. 个体决策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和家庭在经济环境中做出的决策。
个体决策涉及需求行为,即个体如何根据价格和自身的收入水平来选择购买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
此外,个体还需要考虑时间和风险的因素,这也将影响他们的决策。
个体决策研究还包括消费理论、效用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等方面。
2. 生产和成本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服务时如何做出决策。
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最大化利润。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通过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产出来帮助企业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
此外还研究了企业规模的经济学模型,如规模报酬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减等。
3. 市场和竞争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机制和竞争现象。
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决策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均衡条件,即市场出清的条件,以及价格如何通过供求关系决定。
竞争是市场机制的基础,微观经济学研究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市场形式的运作机制和效果。
4. 市场失灵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学科的由来与演变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世纪末以前 第二阶段 18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第三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后
1、18世纪末以前 重商主义
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大卫· 李嘉图、亚当· 斯密
劳动价值论、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市场机 制的完善、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
(2)经济学的成熟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 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 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 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 “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 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 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 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 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 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2(1)、18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和边际革命:
英国:杰文斯——英国学派
奥地利:门格尔——奥地利学派
瑞士:瓦尔拉斯——洛桑学派
用边际效用论替代了劳动价值论
2(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1890年,英国马歇尔折衷主义理论体系 边际效用论、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 的综合 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的新论点 以马歇尔、瓦尔拉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思想
P
S1
S2 D2
S、D同时增加 qe增加 ΔD>ΔS —— pe上升 ΔD<ΔS —— pe下降 ΔD=ΔS —— pe不变 S、D同时减少 qe减少 ΔD>ΔS —— pe下降 ΔD<ΔS —— pe上升 ΔD=ΔS —— pe不变
pe D1 0 Qe
Q
图2-5 均衡价格变动示意图
S减少、D增加 pe 上升 ΔD>ΔS —— Qe增加 ΔD<ΔS —— Qe减少 ΔD=ΔS —— Qe不变 S增加、D减少 pe下降 ΔD>ΔS —— Qe减少 ΔD<ΔS —— Qe增加 ΔD=ΔS —— Qe不变 供求规律 Pe、 Qe 与需求同方向变化 pe 与供给反方向变化,Qe与供给同方向变化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 只就行了,o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边上还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 “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者饿得飞不走的鸟?” “没有。”
不算。” “打鸟的人眼睛有没有花?保证是10只?” “没有花,就10只。” 老师已经满脑门是汗,且下课铃响,但小岚继续问:“有 没有傻的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小岚满怀信心地说,“打死 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 就一只不剩。” 老师当即晕倒。
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P A F C dQ P GB CG GB ed= = = dP Q CG OG OG Qd 0 G B Q = =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 比较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 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已知变量 常数——数值可以变动的常数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个概念
概念1—稀缺性---机会成本
概念2—经济物品---自由物品
经济学解决的4个基本问题(3W1H) 经济学定义
打鸟问题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智力题,请小岚回答,老师 的题目是这样的:“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 几只?” 于是小岚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的耳朵疼罗?”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1、经济学术语在西方的演变
(1)经济学的诞生过程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 oikonomia,原意是家计管理。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 1615年出现了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为名称的 第一本书,即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约1575~1621)的 《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到了重农主义和英国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生 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再生产。古典政治经济学已经同 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逐渐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其论述 范围包含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大部分领域。 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的理论科学的名称。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即古代经济思想 的发展,可以称为经济学前史。
第二章 供求论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与均衡价格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 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七节 供求曲线的运用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体系
30~40年代,有的经济学家在编写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著作时,则称为“政治经济学”或“新经济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经济学界大多数把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而对政 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则使用“经济 学”一词。 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 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
2、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 (1)“经济”的出现
在中国古汉语中,早有“经济”一词,是“经邦”和 “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 “经国济世”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 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 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 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ed =
-
ΔQ ΔP
P ·Q
点弹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度. ΔQ P = - dQ P ed = - Lim ΔP ·Q dP · Q ΔP→0
弧弹性的计算 ΔQ (P1+P2)/2 · ed = ΔQ
(Q1+Q2)/2
点弹性的计算 ed = - dQ ·P
dP Q
一次综合:
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 第一次和第三次修改和补充的经济学——微 观经济学:研究个量问题,以充分就业为前 提,分析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第二次修改和补充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宏 观经济学:考察总量问题,以资源有效配置 为前提,分析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 两种理论相辅相成, 可以纳入同一体系
Q
p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供给的定义 可供出售的当期生产的产品和存货; 与一定价格水平相对应的供给量
2层意义------
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
商品本身的价格 技术和管理水平 生产要素的价格 其他商品的价格 生产者预期 其他因素(气候、厂商数量等)
供给函数 Qs= f(p,A,Pj,E……) Qs=f(p)= -δ+γP
需求函数
Qd= f(T,I,p,E,……) Qd=f(p)= α-βP
需求规律
需求表 需求曲线
需求规律——3种情况的例外 某些低档商品 “吉芬商品”
某些炫耀性商品 某些特殊商品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本身价格变动——需求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变动——需求的变动
P
.
.
. .
.
Qd
0
图2-2 需求曲线
消费者:相 对效用决定 的无差异曲 线
生产要素的供给
生产要素市场
图2-1 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示意图
第二节 需求曲线
需求的定义
2层意义------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与一定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消费偏好 消费者收入 其他商品价格(替代商品、互补商品) 消费者预期 其他因素(气候、时间等)
包括在“经世济民”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 传到日本。
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中国的 严复则译为“生计学”。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 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經済。
(2)中国“经济学”的使用
到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这个学名。
均衡价格的决定
P
P1 Pe P2 0 E
Qs
Qd Qe
图2-4 均衡价格决定示意图
Q
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S不变,需求D变动
供给S变动,需求D不变
D增加 —— Qe增加,pe上升 D减少 —— Qe减少,pe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