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课后练习及答案
《背越式跳高》教案

《背越式跳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品质,提高跳跃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运动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教学。
2. 跳跃能力训练。
3. 团队合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背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动作。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慢跑、关节活动、拉伸。
2. 技术教学:(1)讲解背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
(2)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跳跃能力训练:(1)进行弹跳力训练,如跳绳、深蹲跳等。
(2)进行障碍物跳跃训练,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4. 团队合作练习:(1)进行接力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进行集体跳跃比赛,增加学生的运动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评价,关注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和协调性。
2. 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如勇敢、顽强、自信等品质。
3.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配合度、沟通能力等。
4. 收集学生和同班同学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体育场地一块,要求平坦、宽敞。
2. 背越式跳高架一副。
3. 跳绳若干条。
4. 障碍物若干。
5. 秒表一个。
七、教学步骤:1. 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确保身体处于活跃状态。
2.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强调动作要领。
3. 分组进行技术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进行跳跃能力训练,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出指导建议。
5. 组织团队合作练习,如接力比赛、集体跳跃比赛等。
八、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确保安全。
2. 提醒学生注意跳跃时的落地姿势,避免受伤。
3. 检查跳高架的稳定性,确保学生在练习时不会发生意外。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器材,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人教版高中全一册体育与健康:第三节 跳跃_背越式跳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能说出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和安全练习的方 法,能正确做出背越式跳高动作。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自主体验以及对同伴练 习的观察与讨论,能进一步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动作 要领。
情感态 度和价 值观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协作精神和安全地进行体 育运动的意识,体验运动的喜悦。
起跳
助跑倒数第二步时,支撑腿以全脚掌着地,步幅稍大,重 心稍下降,同时摆动腿积极擦地面前迈,向前上方推送髋 关节,上体稍后仰,保持内倾;起跳腿踏上起跳点时,摆动 腿顺势上摆,同时摆臂向上;起跳腿迅速蹬伸髋、膝、踝关 节,起跳腿的异侧臂上伸,躯干充分伸展,整个身体几乎 与地面垂直。
腾空 过杆 与落
Thank you!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难点
腾空过杆技术。
一、动作要领
助跑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包括直线助跑和弧线助跑两段。 左脚起跳的人在右侧助跑,右脚起跳的人在左侧助跑。 直线助跑段,一般跑4~5步,动作轻松、自然、有弹 性,重心较高,后蹬、前摆的幅度较大;弧线助跑段, 一般也是跑4~5步,身体稍内倾,以前脚掌着地,节 奏鲜明,摆臂与弯道途中跑相似;倒数第二步,步幅稍 大,用全脚掌着地,最后一步稍小,速度要快,两臂 配合积极摆动,准备起跳;起跳点距横杆垂直面约70~ 100厘米。
高中背越式跳高
教材分析
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和落 地组成的,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了跨越式跳高, 他们已经掌握了跳高的一般技术。而高中阶段 学习的背越式跳高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改 变了跳高姿势,最大的区别就是助跑起跳技术 和空中的过杆技术。学习背越式跳高这个技术, 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跳跃能力,感受成功过杆带 来的快乐。助跑与起跳结合是教学的重点,过 竿动作是教学的难点。
体育高三下学期《田径-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案

首页中间页第五节 膝、踝关节补充练习组织:两路纵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绕田径场成逆时针方向慢跑。
图二要求:队形保持一定间距,行进中呼吸均匀。
组织:四列横队成广播体操队行站立。
图三教法:教师讲解示范,给予口令带领学生练习。
要求:动作规范有力,节奏清晰合理,表现活泼有度 一、过杆技术(一)垫上挺髋练习(如下图)仰卧挺髋,明确用力部位。
练习(一)每横排为一小组,在体操垫上完成。
要求:有序的进行,相互帮助和提示。
(二)原地向后倒垫挺髋练习。
要领:着垫时低头,肩背着垫,挺髋,身体成反弓。
让学生感受倒垫挺髋的动作,突破心理恐惧,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练习(二)练习小组同上,在海绵垫上完成。
3 41 2首 页每横排为一小组,在体操垫上完成。
要求:帮助者站在练习者的体侧,用单手托练习者的腰部,帮助练习者倒垫,挺髋。
挺髋主动,积极、充分。
(三)原地跳起后倒垫练习要领:充分起跳,起跳后积极倒肩,顶髋,做到肩—背—臀着垫的顺序。
练习(三)组织:1、2小组为一大组,3、4小组为一大组,两组海绵垫重叠进行练习。
☆(四)成果展示—原地背越橡皮筋要领:向上跳起,积极倒肩,挺髋,肩背着垫 练习(四) 组织形式同上:要求:积极参与,战胜自我。
明确动作方法和要领。
有序进行,注意安全。
34 121 2 3 4集体备课内容(打印)个体备课内容(红笔)二、速度素质练习(30米加速跑)二、组织队形:——————————————↑↑↑——————————————○○○○○○○○○○○○○○○○○○二.太极放松操三.小结组织:四列横队成广播体操队行站立。
图九教法:带领学生一同在太极的境界中尽情放松肢体。
要求:全身心放松,动作协调,深呼吸。
教法:师生共同评价本课所学成果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下一步改进方法,多给予积极性的鼓励语言。
要求: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并敢于剖析自身的不足。
四.布置课外作业:1. 阅读高一体育课本中有关跳高基本技术原理内容。
背越式跳高

通过练习和比赛,使学生在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 的快乐,在游戏和比赛中与同伴友好相处,协同配合,培养团 队精神和遵守规则意识,发展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和勇于 拼搏的精神。
15
整理放松
● 整队集合 ● 放松练习 1.慢走抖腿。 2.原地坐下拍、揉腿,并播放音乐。 ● 课堂总结 ● 收器材 ● 下课
16
课后小结
平均心率: 90~130次/分
心理负荷:中等
练习密度: 40~45%
运动强度:大
17
课后小结
预计 脉搏 曲线
18
教材分析
背越式跳高是田径运动跳跃项目之一,由弧线助跑、单脚起跳、
1 腾空过杆与落地动作组成;它能够充分利用助跑的速度来提高 跳跃的效果。
2 随着跳高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已经一致认为背越式跳高是取 得优异成绩的最先进方法。
3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对腾空动作的 控制能力、发展跳跃能力练习三个方面是主要教学内容。
(5)体转运动
(6)前后弓步压腿
(7)绕膝运动
(8)手腕、踝关节运动
6
背越式跳高
1.跳高
7
背越式跳高
2.助跑技术
8
背越式跳高
3.起跳技术
9
背越式跳高
4.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10
背越式跳高
5.过杆技术
11
背越式跳高
6.跳高背越式跳高动作
12
背越式跳高
13
背越式跳高
14
游戏:“单脚跳、助跑摸高”比赛
体育教案-背越式跳高

体育教案-背越式跳高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的背越式跳高的基本姿势;
2.练习并提高跳高的高度和技术水平;
3.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柔韧性和爆发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基本动作;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跳高高度和技术水平。
教学准备:
1.足够的教学空间;
2.跳高杆;
3.训练垫。
教学过程:
步骤一:热身运动(5分钟)
通过热身运动,如跑步、拉伸等,准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步骤二:介绍背越式跳高动作(5分钟)
介绍背越式跳高的基本动作,包括起跳准备姿势、起跳动作、越过杆的动作以及落地动作。
步骤三:实施跳高训练(25分钟)
1.根据学生基本水平设置跳高杆的高度;
2.学生轮流进行跳高训练,每个学生有多次机会提高自己的跳高高度;
3.教师要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纠正学生动作不正确的地方;
4.鼓励学生相互观摩和互相学习。
步骤四:总结和评价(5分钟)
1.请学生回顾整个训练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跳高水平。
步骤五:放松活动(5分钟)
通过放松运动,如拉伸、深呼吸等,缓解学生的疲劳和肌肉紧张。
教学注意事项:
1.确保教学环境安全;
2.在学生跳高时要有专人负责保护和监管;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4.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九年级《背越式跳高》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运动成绩、心理素质、竞技道德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介绍背越式跳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田径运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背越式跳高的起源、世界纪录演变以及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背越式跳高项目上的成就,引发学生对背越式跳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集体中共同进步,为团队荣誉而努力。
4.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树立良好的竞技道德风尚。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体育对于个人成长、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具有一定的力量、速度、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基础,对于背越式跳高这项运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浓厚,尤其对具有挑战性、技巧性的项目充满好奇心。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运动技能、体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生对背越式跳高动作技术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此外,学生在面对挑战时,可能存在恐惧、紧张等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总体而言,九年级学生具备学习背越式跳高的基本条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背越式跳高:
1.示范法:教师进行标准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背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
2.演练法:学生分组进行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动作的练习,相互观摩、交流,提高动作质量。
《背越式跳高》答辩题目与解析

《背越式跳高》答辩题目与解析第一题请简述一下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点。
【参考答案】开始采用直线助跑,双肩要下垂,用脚前掌着地,跑时具有弹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匀,不断加速;进入弧线跑时,外侧摆动腿富有弹性地蹬地。
整个过程要有节奏和富有弹性,起跳点合理准确。
起跳时,外侧脚为起跳脚,蹬地有力,垂直向上,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起跳时离横杆较远的一臂使颈地向上摆动,摆动腿的摆动应从屈膝的起跳腿旁开始,以膝盖领先,先屈膝折叠,后跳高架的远端支柱上方用力摆出。
当摆动腿摆到起跳腿前方之后应向里转,而小腿和脚要稍许外展。
这样的积极动作,有助于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线上,围绕纵轴产生转身动作。
此时,头应补偿性地转向横杆。
过杆时,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
应注意,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
为了控制腾越方向,头部不能后仰,要注意在落垫过程中,眼睛始终要注视着横杆方向。
第二题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如何设置教学重难点?【参考答案】教学重点:助跑和起跳的衔接,过杆的技术动作。
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以及克服心理恐惧。
重点:在一个技术动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动作,关系整个技术动作成败的关键技术。
难点:学生在动作技术与技能学习中,感到接受起来有困难的,不容易理解的环节、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需要学生下气力去学,学不会或学得不好就难以完成学习目标。
第三题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参考答案】依据最新课程标准,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思路大概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设计:确定学时教学目标;排列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安排各项内容教学时间和各个练习的次数;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计划本课所需的场地器材和用具;课后小结。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四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抛体运动课后提升训练粤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第四节A 组·基础达标1.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距离长,速度快,动作舒展大方.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过程的分解图,由图可估算出运动员在跃起过程中起跳的竖直速度大约为( )A .2 m/sB .5 m/sC .8 m/sD .11 m/s【答案】B 【解析】运动员跳高过程可以看作竖直上抛运动,当重心达到横杆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员重心升高高度约为h ≈1.3 m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解得v =2gh =26 m/s≈5 m/s.故B 正确,A 、C 、D 错误.2.某学校体育选修课开设飞镖投掷项目,在竖直墙壁上悬挂一镖靶,一学生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的某处,先后将两枚飞镖A 、B 由同一位置水平掷出,落在靶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侧视图).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镖B 的运动时间与飞镖A 的运动时间相同 B .掷出飞镖B 时的初速度比掷出飞镖A 时的初速度大C .飞镖A 、B 的速度变化方向一定相同D .飞镖B 的质量一定比飞镖A 的质量大【答案】C 【解析】两只飞镖由同一位置水平抛出,由飞镖落在靶上的位置可知,飞镖B 竖直下落的高度h 大于飞镖A 竖直下落的高度,由h =12gt 2,解得t =2hg,所以飞镖B 的运动时间大于飞镖A 的运动时间,A 错误;由x =v 0t 可知,掷出飞镖B 时的初速度小于掷出飞镖A 时的初速度,B 错误;由于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其加速度g 的方向竖直向下,由g =ΔvΔt 可知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所以飞镖A 、B 的速度变化方向一定相同,C 正确;根据题中信息,不能判断出飞镖A 、B 的质量大小关系,D 错误.3.(多选)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和谷物混在一起,另外谷粒中也有瘪粒.为了将它们分离,可用扬场机分选,如图所示,它的分离原理是( )A .小石子质量最大,空气阻力最小,飞得最远B .空气阻力对质量不同的物体影响不同C .瘪谷粒和草屑质量最小,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加速度最大,飞得最远D .空气阻力使它们的速度变化不同【答案】BD 【解析】扬场机将小石子、实谷粒、瘪谷粒和草屑以相同的初速度斜向上抛出,但由于质量不同,在空气阻力作用下,获得的加速度不同,由于小石子质量大,加速度小,所以射程最远,而瘪谷粒及草屑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射程最近,因此B 、D 正确,A 、C 错误.4.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 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15 m 之间,忽略空气阻力,g 取10 m/s 2.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范围是( )A .0.8~1.8 mB .0.8~1.6 mC .1.0~1.6 mD .1.0~1.8 m【答案】A 【解析】网球反弹后做平抛运动,则h =12gt 2,s =vt ,得h =gs22v 2.将v =25 m/s ,g =10 m/s 2,s 1=10 m ,s 2=15 m 代入可求得h 1=0.8 m ,h 2=1.8 m ,从而A 正确.5.(多选)(2023年汕头一中月考)如图所示为某喷灌机的喷头正在进行农田喷灌,喷头出水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调节,已知图示出水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θ=30°,假设喷头贴近农作物表面,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哪种调整方式会使水喷得更远( )A .减小出水速度B .增大出水速度C .适当减小θ角D .适当增大θ角【答案】BD 【解析】设出水速度为v ,根据斜抛运动规律可得水在空中做斜抛运动的时间为t =2v sin θg ,则喷水距离为x =(v cos θ)t =v 2sin 2θg,45度时射程最远,由于此时2θ=60°,根据上式可知若要使水喷得更远,即增大x ,可以增大出水速度、适当增大θ角,故B 、D 正确.6.(多选)(2023年厦门一中期中)某城市边缘的一小山岗,在干燥的春季发生了山顶局部火灾,消防员及时赶到,用高压水枪同时启动了多个喷水口进行围堵式灭火.靠在一起的甲、乙高压水枪,它们的喷水口径相同,所喷出的水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几乎在同一竖直面内,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 )A.甲水枪喷出水的速度较大B.乙水枪喷出的水在最高点的速度一定较大C.甲水枪喷水的功率一定较小D.乙水枪喷出的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一定较长【答案】BC 【解析】由图可知,两水枪喷出的水到达高度相同,说明竖直分速度相同,而甲水枪喷出水的水平位移较小,说明甲的水平分速度较小,到达最高点时只有水平分速度,所以乙水枪喷出的水在最高点的速度一定较大,B正确;乙水枪喷出的水在最高点的速度较大,根据抛出时竖直速度相等,则乙水枪喷出水的速度较大,A错误;乙水枪喷出水的速度较大,则乙水枪喷水的功率较大,C正确;两水枪喷出的水到达高度相同,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一样长,D错误.7.如图所示,从水平地面上不同位置斜向上抛出的三个小球沿三条不同的路径运动,最终落在同一点,三条路径的最高点是等高的.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路径1抛出的小球落地的速率最小B.沿路径3抛出的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最长C.三个小球抛出的初速度的竖直分量相等D.三个小球抛出的初速度的水平分量相等【答案】C 【解析】将斜抛运动分解到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竖直方向上,根据h=12gt2,且v y=gt,由于三个小球竖直上升的高度相同,因此运动时间相同,并且抛出的初速度的竖直分量相等,B错误,C正确;由于在相等的时间内,球1的水平位移最大,因此抛出时,球1的初速度的水平分量最大,而落地时竖直分量相等,因此落地时,球1的速率最大,A、D错误.8.(2023年湛江阶段检测)如图所示,飞机距离地面高为H,水平飞行速度为v1,一辆汽车以速度v2行驶在地面上,且v2与v1平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从飞机上投一枚炸弹,欲炸毁汽车,则飞机投弹时距离汽车的水平距离为( )A .v2HgB .2Hv 21g+H 2C .(v 1-v 2)2πgD .(v 1+v 2)2H g【答案】D 【解析】炸弹做平抛运动,其下落的时间取决于竖直高度,由H =12gt 2,可得t =2Hg.设距汽车水平距离为s 处飞机投弹,则有s =(v 1+v 2)t =(v 1+v 2)2H g,故选D .B 组·能力提升9.(2022年河北学业考试)滹沱河生态区的水景喷泉和灯光秀美丽壮观,如图所示,水流从喷嘴喷出,其初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现制作一个大小为实际尺寸的164的模型展示效果,若模型中水流由喷嘴喷出的初速度为1 m/s ,则水流实际的初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A .4 m/sB .8 m/sC .10 m/sD .12 m/s【答案】B 【解析】水流从喷嘴喷出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竖直方向上有h =12gt 2,解得t =2hg.由h 实际=64h 模型,可得t 实际=8t 模型.根据g =v 0cos 30°t 模型=v 实际cos 30°t 实际,可知v 实际=8v 0=8 m/s .10.(2023年中山一中月考)如图所示,排球比赛中,某队员在距网水平距离为4.8 m 、距地面3.2 m 高处将排球沿垂直网的方向以16 m/s 的速度水平击出.已知网高2.24 m ,排球场地长18 m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可将排球视为质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球不能过网B .球落在对方场地内C .球落在对方场地底线上D .球落在对方场地底线之外【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排球恰好到达网正上方的时间为t =x v =4.816s =0.3s ,此时间内排球下降的高度为h =12gt 2=0.45 m ,因为Δh =3.2 m -2.24 m =0.96 m>0.45m ,所以球越过了网,且落地时间为t ′=2h ′g=2×3.210s =0.8 s ,则落地的水平位移为x ′=vt ′=16×0.8 m=12.8 m ,因为击球点到对方底线的距离为x ″=4.8 m +9 m =13.8 m>12.8 m ,即球落在对方场地内,故B 正确.11.某音乐喷泉中有一个刚露出水面的喷管,其横截面积为80 cm 2,竖直向上喷水时,水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80 m .若不计空气阻力,求此时喷出管口的水的速度和此管喷水时留在空中水的体积.(g 取10 m/s 2)【答案】40 m/s 2.56 m 3【解析】由v 2=2gh ,解得此时喷出管口的水的速度v =2gh =40 m/s , 水从喷出到落地的时间t =2vg=8 s .此管喷水时,留在空中水的体积V =Svt =80×10-4×40×8 m 3=2.56 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高习题作业
一、是非题:(本题共10个小题,判断每小题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号,错误的在括号内填“-”号。
)
1、1968年,苏联运动员首先采用背越式跳高技术,获得本届奥运会金牌。
()
2、1970年,我国选手倪志钦采用俯卧式跳高技术,以2.29米的成绩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
3、背越式跳高在技术方面,主要是根据个人特点,不断完善各个技术环节,形成个人技术风格。
()
4、跳高身体腾空之后,任何自身动作都可以改变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
()
5、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
()
6、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腾起初速度由水平速度的快慢决定。
()
7、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可以自然降低身体重心,可以减小支撑点的压力,增加
起跳效果。
()
8、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是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快速过杆。
()
9、跳高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取决于身高、体重和起跳离地瞬间的身体姿
势。
()10、跳高起跳时要尽量降低身体,增加起跳时的工作距离。
()
二、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把所选项前字母填在括号内。
)
1、跳高首次在英国被列入田径比赛,是在()
A 1860年。
B 1864年。
C 1867年。
2、男、女跳高被列为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分别是第届和第届。
()
A 1、5
B 1、9
C 2、5
3、1957年,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世界跳高纪录。
()
A 郑凤荣
B 郑达真
C 金玲
4、背越式跳高直线段助跑,是为了便于()
A 提高身体重心。
B 调整助跑节奏。
C 加速和发挥速度。
5、背越式跳高的腾起角度一般为()
A 45—50度。
B 50—55度。
C 55—60度。
6、跳高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取决于身高、和起跳离地瞬间的身体姿势。
()
A 体重
B 腿长
C 踝关节蹬伸力量
7、跳高起跳中的摆动腿动作与的用力是紧密配合的。
()
A 起跳腿
B 摆臂
C 摆腿
8、跳高起跳中的制动力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大的制动力会导致与能量的大量的消耗,影响起跳效果。
()
A 垂直速度
B 水平速度
C 加速度
9、跳高过杆的全过程,应使躯干和肢体尽可能靠近的运动轨迹。
()
A 横杆
B 身体运动
C 身体重心
10、跳高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为起跳创造有利条件。
()
A 水平速度
B 垂直速度
C 加速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
1、年,美国运动员首先采用背越式跳高技术,获得第届奥运会金牌。
2、1983年至1984年,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 3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3、男子世界跳高纪录为米,由创造;女子世界跳高纪录为米,由创造。
4、跳高的完整技术过程可分为、、、四个技术阶段。
5、人体重心腾起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和。
6、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前段为,后段为。
7、跳高助跑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必要的,为创造有利条件。
8、跳高起跳的摆臂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
1、跳高运动过程包括哪几个部分?
2、现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3、跳高起跳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取决于什么?
4、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的意义是什么?
5、跳高起跳的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
1、阐述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步骤。
2、试述背越式跳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试述背越式跳高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
1、B;
2、B;
3、A;
4、C;
5、B;
6、B;
7、A;
8、B;
9、C; 10、A
三、填空题
1、1968,福斯贝里,19
2、朱建华
3、2.45米,索托马约尔;2.09米,科斯塔迪诺娃
4、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5、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
6、直线,弧线
7、水平速度,起跳
8、双臂摆动,单臂摆动
四、问答题
1、答题要点:
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2、答题要点:
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快速过杆。
3、答题要点:
跳高起跳的腾起初速度取决于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水平分速度和垂直分速度,腾起角由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水平分速度和垂直分速度的比值决定。
4、答题要点:
自然降低身体重心,起跳时身体由内倾向垂直的运动可以加大支撑点的压力,增加腾起效果。
5、答题要点:
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
五、论述题
1、答题要点:
(1)建立正确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概念。
(2)学习起跳技术。
(3)学习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4)学习过杆技术。
(5)改进和提高完整技术。
2、答题要点: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
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3、答题要点:
背越式跳高技术现阶段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更为优越的跳高技术尚未出现,挖掘人体极限运动能力和心理潜力成为提高运动水平的主要途径。
技术上,主要是根据个人特点,不断完善各技术环节,形成个人技术风格。
(1)助跑与起跳环节:
主要是适当延长助跑距离,改进助跑节奏,提高助跑速度;改进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在保持高速助跑的同时有效降低身体重心,使速度与力量更加完美的结合,通过适当延长起跳时的工作距离和缩短工作时间,努力增大起跳功率,增加腾起高度。
(2)过杆与落地环节:
主要是根据补偿原理进一步完善杆上技术,充分利用已获得的腾起高度来提高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