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两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他们还缺乏一定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情境,如购物、做饭等场景。

2.准备两步计算的加减法题目,用于学生练习。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购物、做饭等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香蕉,一共有几个水果?”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两步计算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如:“小明有3个橘子,小红给了他2个,小明现在有几个橘子?”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解题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两步计算的加减法题目,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下《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旅程中,二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它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的简单计算和一步问题解决的提升,更是为未来更复杂的数学思维打下基础。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通过一步运算直接得出答案,需要经过两个步骤的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商店里有15 个苹果,又运来8 个,卖出7 个,现在商店里有多少个苹果?”这就不是一步能算出来的,得先算出运来后一共的苹果数:15 + 8 = 23(个),然后再减去卖出的 7 个,23 7 = 16(个),最终得出现在商店里苹果的数量。

为什么要学习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呢?这对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帮助孩子们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一个复杂的情境时,孩子们需要先理清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种思维的训练对他们今后处理各种问题都非常有帮助。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掌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说,他们可能会在确定运算顺序上出现混淆,不知道该先算哪一步。

或者在理解问题的含义时出现偏差,导致计算错误。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问题。

比如,用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游戏等场景来引出问题。

同时,老师要耐心地引导孩子们分析问题,逐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些运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机会。

比如,一起去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算算买了几种商品一共花了多少钱;或者在做家务时,让孩子计算一下完成两项任务一共需要多长时间。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也要多练习。

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做题时,要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不要粗心大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是对于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和操作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借助图形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理解和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2.动手操作法:通过图形拼组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情境图和实际问题。

3.图形拼组材料。

4.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图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幅情境图,图中有一只小鸟和一只蝴蝶,问学生小鸟和蝴蝶一共有几只。

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计算。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的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用加法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系列的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两步计算的加减法来求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对于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和操练。

2.准备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让学生在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图片或者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水果摊的图片,问学生:“如果你有2元钱,你想买哪些水果?还剩多少钱?”2.呈现(10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两步计算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巩固对两步计算的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用两步计算的加减法来解决。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两步计算的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两步计算的加减法来解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内容。
教学目的:
1、掌握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2、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快乐,体会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及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练习。
(2)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呢?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谈话:今天,同学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吗?今天解决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两步计算,关键是要确定先算什么。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如果某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那就要把它先算出来。也可以从条件想起,根据已知的条件想一想能先求出什么,再接着往下算。
④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列式解答后再进行交流。
⑤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2×3=36(个)
36+6=42(个)
⑥回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了几步计算?
板书课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独自计算,再与同桌交流。
(2)反馈后教师板书:
12×3=36(个)
36-6=30(个)
强调:解决这个问题同样要先算出什么?
(3)比较:解答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小组讨论后在班上交流,讲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寻找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从条件想起确定先算什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02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两步 计算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
总结词
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含义。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使用实际物品、图片或故事来模拟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 问题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小组合作法
总结词
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评价
01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两步 计算实际问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是指在问 题解决过程中涉及两个连续的加 法或减法运算的问题。
特点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多个数量关系 ,需要学生理解并分析问题情境 ,通过两个连续的加法或减法运 算来解决问题。
重要性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作为实际问题 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 强数学应用意识。
202X-01-03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两步计 算实际问题
汇报人:
目 录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概述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
目 录
• 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应变能力
评价学生在面对不同题型和难度时 是否能灵活应对,能否在压力下保 持良好的表现。
解题速度
评价学生解题的速度,以及在规定 时间内完成题目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应用题理解困难问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学生在解决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时 ,对题目的理解存在困难。

二年级下册数学 3、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 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 3、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 苏教版
小贴士:
蓝色:设计一题 绿色:设计两题 红色:设计三题
①男生26人 ②女生24人
小贴士:
蓝色:根据所给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解答;
③会游泳的32人 ④会溜冰的29人 ⑤不会踢球的有30人
绿色和红色:自己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一个两 步计算的问题,然后进行解答。(所提问题不能和
黑板上一样)
问题: 他们班不会游泳的有多少人?
课后练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利用算式35-11=24,24+14=38,编一道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余明阳、刘苏婷、耿沁鑫、王姝垚、李妍希、陈诺轩)
练习一 1. 小华现在有多少张画片?你能算一算吗?
原有37张 又买了13张 送给小芳15张 还剩多少张
练习二
要求:
1、想一想 2、算一算 3、说一说
①桃树20棵
②梨树=30(棵)
练习三
丁丁在自己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课前整理反馈
有8人想到了1种方法; 有9人想到了2种方法; 有5人想到了3种方法。
小组合作
1、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的,每道算式算的 是什么; 2、小组按照蓝 绿 红的顺序进行; 3、如果你的方法和前一个人相同,不用重复说。
疑惑1: 为什么18要用加法算,15要用减法算?
(郑心润)
疑惑2: 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

3.小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两步计算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小华买了一支铅笔5元,一块橡皮3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两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几个典型的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3元,又买了1个香蕉2元,她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需要计算的两个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几个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例如:小猫有5条鱼,小狗有3条鱼,它们一共有多少条鱼?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例如:小明有2个橙子,妈妈给了他3个苹果,他一共有多少个水果?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如:小华买了4支铅笔和2块橡皮,一共花了15元,每支铅笔和每块橡皮各多少元?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强调找出需要计算的两个数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你是怎样想的?
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从 条 件 想
大猴:我采了3筐,每筐有12个 先算 大猴采了多少个?
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从 问 题 想
大猴采的桃 + 小猴采的桃
?个
先算
6个
大猴采了多少个?
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1)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 12×3=36(个) (2)再算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6+6=42(个)
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12×3=36(个) 36+6=42(个)
答:两只猴一共采了42个。
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12×3=36(个) 36-6=30(个)
答:大猴比小猴多采了30个。
观察与比较
走进生活
打开书第83页。
15×2=30(元) 30+5=35(元) 答:一共要35元。
14×4=56(棵) 56-38=18(棵) 答:还有18棵没有浇。
16×2=32(个)
32+19=51(个)
答:两只兔一共拔了51个。
32-19=13(个)
答:灰兔比白兔少拔13个。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 了什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用两步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
全课总结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 关键是什么?
答:买一个书包要用31元。
补充习题第46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列式靠左
分三行写


思维冲浪
白兔有10只,黑兔比白兔的2倍多6 只,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多少只?
10×2+6=26(只) 10+26=36(只) 答:白兔和黑兔一共有36只。
口算 13 ×2 2
×14
( 26 ) ( 28 ) ( 99 ) (96 )
+7 +6 -10 -8
33 ×3 3
×32
( 33) ( 34 ) (89 )
( 88)
奖励桃子图
你能提出哪些 数学问题?
小猴
大猴
独 立 思 考
任选一个或两个问题 试一试 在数学本上列式解答
讨 论 交 流
四人小组 说一说
确定先算什么
补充习题第46页。



2.
钢 笔 8元
练 习 本 2元


?元
(1)王老师要买1枝钢笔和16本练习本,一共需要 多少元? 16×2=32(元) 32+8=40(元)
答:一共需要用40元。
2.
钢 笔 8元
练 习 本 2元


?元
(2)一个书包的价钱比一枝钢笔价钱的3倍还 贵7元,买一个书包要用多少元? 8×3=24(元) 24+7=31(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
灌云实验小学 孙海涛
20×3= 60 8×11= 88 15×2= 30
口算 40×6= 240 2×14= 28
3×7+6= 27
21
4×9-8= 28 36 8×6+2=50 48 5×4-7= 13 20
9×20= 180 42×2= 84 31×3= 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