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思考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困境与对策

3 . “ 花木兰》 、( ( 功夫熊猫》 等由外国人用中国题材
很少呈现” 。
尽管 我 国是 一 个 文化 大 国 , 但我 国文化产 业 占世 界文 化 市 场的 比重 却不足 4 %。 美 国利用 中国 的花 木兰 故事 拍
国家要做文化 自觉的推动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改编的电影在全球热映, 而我们 的文化精品在 国际上却 我们 一定 要 坚持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化 前 进 方 向, 树 立 高度
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 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
很 多学者 和 民众也 在 自我 调 侃 :“ 中国有 功 夫 , 中国有 熊 猫, 但 是 中国没有 功夫 熊猫 ” 。 说 到 中华文化 的影 响 ,
染力 。
一
国文化 走 向世界 的 深度 和 广度 取 决 于整 个 民族 的
文化 素 质 和 国 民对 本 国 文化 的价 值 认 同度 。 为促 进 全 民
符号, 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 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等核心 文化 自觉 , 国 家和 部 分 特 殊 群 体 首先 应 该发 挥 指 导 和 引
方面 , 我们 以真正 的文化产业 的形 式传播 中华文 明的成 功
精神是文化走出去面临的一个重要前提 。
2 . “ 外国人, 主要是西方人记住了熊猫、 中国结、 舞狮 例子 仍 不 多见 。 归结原 因, 主要还 是 国 内很 多文化 艺术 作
子、 气功武术等 中国符号, 却依然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存 品创 造 力不够 , 单纯 模 仿 和复 制居 多。 没有创 新 的文化 复
美国夏威 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 ( 右) 参加论坛 ,并做 主题报告。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几千年来,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哲学、音乐、戏剧等方面的瑰宝。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并不占主导地位。
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大量的古籍典籍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的绘画、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也被国际社会所推崇和欣赏,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技艺被广泛应用于世界艺术的创作中。
其次,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在海外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传播。
例如,春节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节日之一,红色的灯笼、舞龙舞狮和爆竹等元素都成为了国际社会熟悉的中国文化符号。
同时,中国的太极拳、京剧、书法、茶道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也在国际上得以传播和推广,成为了连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
此外,中国电影和电视剧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和关注。
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作品走出国门,影片如《霸王别姬》、《卧虎藏龙》等在国际上屡获殊荣,中国电影导演的才华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广泛赞赏。
同时,中国电视剧也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展现了中国优秀的叙事技巧和价值观。
另外,中国的传统医药和功夫也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国古代的中医药学经验被世界各国所借鉴和应用,例如针灸、拔罐、草药等疗法被广泛采用。
与此同时,中国的功夫也成为了国际影视作品中的一大亮点,如《功夫》、《卧虎藏龙》等电影里的武术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传统医药和功夫的国际传播不仅为中国文化树立了形象,也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总之,中国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特点,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和宣传中国优秀文化的价值。
关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收稿日期]2007205211[作者简介]骆玉安(1962-),男,河南新野县人,郑州大学出版社副教授。
关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思考骆玉安(郑州大学出版社,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三个基本内涵是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
中国在新时期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初步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处于初始阶段。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战略中图分类号:G 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238(2007)022******* 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不断发展,文化外贸的规模从小到大,文化外交方兴未艾,对外文化交流在中国文化崛起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一、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在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领导人便提出在经济建设中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
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在2000年。
当时,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中央在经济领域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不久,文化领域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2002年7月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
[1]2004年,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在《中国和平发展时代的文化使命》一文中也多次提到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2]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理论思考

、
中华文化走 向世 界的前提
我 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时也
是一个 开放的国家 。这种开 放不仅表现在经济
上 , 且也 表 现在 文 化 上 。开 放 的 经济 和 封 闭 的 而
[ 作者简介] 丹
增, , 男 藏族 ,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 、 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 、 中国文联副主席 。
世界所 了解 , 进一步焕发勃勃生机, 是建设中华文
化首当其冲的重任 。正如《 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 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提
出的 , 积极开拓 国际文化市场 , 要“ 推动 中华文化 走向世 界 。【[踟 ”] n 同时, 比较 中国对世界的了解而言 , 相 世界对 中国的了解更少 , 更有限。牛津大学教授雷蒙 ・
界, 进一步被世界所了解 , 设和弘扬 中华 文化首 当其冲 的重 任 。中华文化走 向世 界, 独特性和 不 是建 其
可替代性是历史前提 ; 全球化进程是发展前提 ; 世界对 中华文化 的需要是现实前提 。中华文化走 向世 界 有其必然性 。走 向世 界的途径应是全方位 的。
l 关键词] 中华文化; [ 走向世界; 前提; 必然性; 途径
道森在 16 年 出版的名著《 97 中国变色龙 : 对于欧
洲中国文明观的分析》常绍民、 ( 明毅译 , 北京时事 出版社 19 年出版) 99 中详尽而具体地介绍了西方 对中国的种种看法 , 并总结说 : 在西方人眼中 , 中 国的形象似乎在丽个极端间变化 : 或者是理想 的 王国, 或者是停滞与落后 的象征。中国时而被描 绘为富裕的、 先进的、 聪明的、 美好的、 强大的和诚 实的, 时而被描绘为贫穷的、 落后的、 愚蠢 的、 丑陋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力引发全球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力引发全球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走向世界,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和影响、具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以及其对全球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和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引领和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
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以下几个原因和影响: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底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在相互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色和魅力。
例如中国的传统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哲学理念,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东亚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儒家影响。
此外,中国的传统医药、农业技术等方面也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中国都在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推广,使其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世界离不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传统的媒体、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全球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成为近年来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中国文化也在逐渐走向世界。
本文将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现状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未来进行探讨。
一、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概念。
它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全球化使得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经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中国文化也随之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西方文化的入侵和中国文化的缺失使得一些中国人开始模仿西方人的行为和思想,并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
中国文化的一些优秀的方面也遭到了误解和质疑。
例如,中国的文化习惯中重视家庭、崇尚孝顺,但是这些特点在全球化的浮躁环境中并不能获得重视。
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现状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已经加快。
例如,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此外,中国武术、太极拳、中医等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在文化产品方面,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等也正在走向世界。
例如,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外票房超过1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一个里程碑。
同时,一些音乐家、作家也正在海外创作,例如王菲、韩寒等。
此外,中国的旅游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全民关注。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还拥有自然风光美丽的地方。
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未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文化也将逐渐被更多人所认知。
预测未来,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业无疑将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接触的重要方式之一,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文化领域的数字化也成为了当下的趋势之一。
中国的数字化文化发展迅速,微信、抖音等国内文化产品已逐渐走向世界。
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的建议

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的建议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的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的建议。
一、提升中文教育水平中文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需要提升中文教育的水平。
学校应该加大中文教育的力度,让学生学好中文。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移动教学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文和中华文化,提高中文受众的数量和质量。
二、丰富文化活动多元化、丰富的文化活动是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比如,可以组织传统文化展览、国际文化交流会、中外文化艺术大赛等活动,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在文化活动中要注重创新,和当今世界的文化相融合,传递出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的中华文化。
三、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途径之一。
当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我们可以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通过文化交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中华文化,进而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四、借助海外华人众所周知,海外华人是中华文化在海外推广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海外华人的作用,通过海外华人的帮助和支持,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
比如,可以组织国际性的华人文化团体,借助海外华人在当地的资源和人脉,拓展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五、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广中华文化的又一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广中华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需要通过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手段,做好中华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工作,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
汉学视角下的中 国文化传统如何走向世界

汉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传统如何走向世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传统走向世界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汉学作为一门研究中国文化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从汉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传统要走向世界,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和创新。
首先,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例如,“和而不同”的理念强调和谐共处但又尊重差异,这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又如“仁爱”思想,倡导关爱他人、友善互助,这种价值观对于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的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当通过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将这些核心价值进行深入的阐释和传播,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同时,创新传播方式是中国文化传统走向世界的关键。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影视制作等,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中国文化。
例如,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动画片,通过精彩的画面和故事讲述中国文化的魅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趣、易懂的文化内容,吸引全球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如线上讲座、论坛等,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汉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当积极与各国的汉学家、研究机构和文化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学术研究、文化项目和活动。
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需求和接受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传播。
同时,也能够借助国际平台和资源,提升中国文化传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至关重要。
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国文化,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高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思考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是愈来愈烈,但这种现代化的国际竞争,不仅仅只是经济实力即硬实力的竞争,软实力的较量也成为他们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硬实力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软实力的发展却相对比较滞后。
因此,要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就必须在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下大胆地使中国文化走出中国,迈向世界。
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1]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积极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实现中国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这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然而这种创新不仅仅只是指科学与技术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创新。
当今世界是开放性的世界,如果我们勇于积极地学习外来文化的精华,相互借鉴、相互包容,那我们的文化就一定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拼搏力。
因此,只有将中国的先进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在坚持自己基本原则、基本信念的前提下,积极地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文化才会有所创新,并不断地向前发展,才会更加的灿烂辉煌。
其次,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时间的沉淀,已经相当稳定并且被赋予深刻的内涵。
在社会历史不断更替和变迁的过程中,中国文化日益凝结成为一种极其伟大的精神力量,引领着时代的前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支撑和动力,它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思维模式以及道德水准等等,正如中国文化中所倡导的和平、和谐、包容、开放、创新等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因此也就无形中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安全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
最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
当前,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成为各国之间竞争必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只是一个国家在精神上的支撑,而且也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助推器。
毛泽东曾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2]不言而喻,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在其领域的体现和反映,因此在它的指导下也会对经济基础的东西产生强大的反作用。
所以,在中国文化走进世界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社会生产力作用,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潜在优势
1.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最本质也是最集中的体现。
事实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其民族精神为内在支撑和最强动力。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历久弥新,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不仅是中华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维护祖国统一的精神纽带,还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这样博大精神、根深蒂固的强大精神动力,会使我们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保持永久的民族自信心。
2.具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牢牢秉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不仅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而且为我国的综合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阶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软实力的提升。
因此,我们务必求实创新,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我们
优秀的中国文化也正是不断地进行创新,才使它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久不衰。
然而我们并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使中国文化永久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还必须继续坚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永葆生机和活力,也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3.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和胸怀
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是仅仅局限在自己的本土范围内,只是在一种封闭的自我状态下发展,那么它终有一天会被外来文化所吞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因为这样的文化是没有活力的。
而我们中国文化就是一种立足本国而同时又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文化,它与外来文化经历了一个相互吸引、相互融合而又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的发展过程,对于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我们积极地学习借鉴并吸纳融合,使其成为我们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反之,我们则要大胆地摒弃。
中国文化的这种积极容纳外来优秀文化的胸怀,是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优势,这就更有利于我们的中国文化具有世界性。
4.具有以人民群众为根基的根本特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我们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因为,人民群众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根基。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群众都是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力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文化是否把人民群众作为其根基,是决定它能否在本国和国际舞台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