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多路遥控发射

合集下载

红外多路控制文献综述

红外多路控制文献综述

浅析红外多路控制摘要在现代电子工程应用中,红外线常常被用做近距离视线范围内的通讯载波,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家电遥控器。

使用红外线做信号载波的优点很多:成本低、传播范围和方向可以控制、不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也不受干扰等等。

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技术领域中。

在红外装置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4],它利用红外遥控系统可进行单路或多路系统进行控制,通过脉冲、电平、自锁、互锁、数据五种形式来进行信号的输出,而且同类产品的红外线遥控器,可以有相同的遥控频率或编码,而不会出现遥控信号“串门”的情况。

所以既不会影响其他家用电器,也不会影响临近的无线电设备,适合于广泛应用。

关键词:红外通讯,红外系统,红外线,红外遥控系统1 前言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至1mm之间的电磁波,它的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可见光,是一种人的眼睛看不到的光线。

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更适合应用在需要短距离无线通讯的场合,进行点对点的直线数据传输。

红外数据协会(IRDA)将红外数据通讯所采用的光波波长的范围限定在850nm至900nm之内。

红外通讯以红外线作为通讯载体,通过红外光在空中的传播来传输数据,它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来完成。

在发射端,发送的数字信号经过适当的调制编码后,送入电光变换电路,经红外发射管转变为红外光脉冲发射到空中;在接收端,红外接收器对接收到的红外光脉冲进行光电变换,解调译码后恢复出原信号。

红外通讯作为一种数据传输手段,可以在很多场合应用,如家电产品、娱乐设施的红外遥控,水、电、煤气耗能计量的自动抄表等。

红外通讯有着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简单易用和结构紧凑的特点,因此在小型的移动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红外接口,各类移动设备可以自由进行数据交换。

红外接口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连接技术,被众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所支持;通过数据电脉冲和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无线的数据收发[5]。

多路红外遥控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多路红外遥控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h
1
• 下图是一个4路红外遥控装置的红外发射电路。
h
2
下图是其接收电路
h
3
下图是接收电路的稳压电源
h
4
• (二)4路红外遥控装置的工作原理
• 发射电路采用8位地址编码,共4路数据输出。开 关S1~S8可设置地址码,每个开关可分别接电源、 地和悬空,共有种状态。K1~K4为4路输出的控制 按钮,分别控制4个不同的被控对象。当按钮按下, 对应的数据输入端为高电平,同时电源接通,此 时电路产生编码,经集成电路内部的调制电路生 产频率约为38kHz的ASK信号,由17脚输出并通过 由BG3、BG4和红外发光二极管D2组成的驱动电路 将红外线发射出来。
h
5
• 接收电路使用的解码芯片PT2272为非锁存形式。为 了便于制作,本电路仅仅接了一个负载:灯泡。其 余3路均用一个发光二极管演示。接收电路采用频率 为38kHz的微型红外接收头(Receiver),当接收到 发射端发射的载频为38kHz的红外信号后,接收头完 成放大、解调等过程,输出数字编码信号,经BG5放 大后输出至PT2272的14脚,在集成电路内部进行对 码。当接收电路的地址编码(通过设置S9~S16的位 置实现)与发射电路地址码一致时,17脚电位由低 变高,发光二极管D7亮,表明对码成功。9~13脚为 数据输出端,当发射端的K1~K4中任一按钮按下(即 PT2262的10~13脚中某一脚为高电平时),PT2272的 10~13对应脚也为高电平,其余引脚为低电平,此高 电平可用于驱动负载。本电路中,第10脚驱动集成 电路74LS74,进而控制继电器J。相应地,该负载受 发射器的K4按钮控制。
RT14-10KΩ
W
3362-1 KΩ
C1

(整理)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

(整理)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

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专业学号:指导教师:李天超(来自互联网)摘要:简述了以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的数据通信的工作原理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给出了多路红外线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电路。

该设计以VD5026、VD5027专用编码解码芯片为核心器件,来实现以红外线为传送信息媒介的短距离无线遥控控制电路,具有准确度高、速度快的特点,本设计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控制。

因为可以扩展1万多个编码状态,所以也可用于手机、计算机、PDA等的信息传输和对多种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因而有很大的推广、实用价值。

关键词:红外通信;调制;编码;解码Infrared Multi-channel Remote Send and Receive System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Tutor: LI Tian-chaoAbstract: Has summarized the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data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of work and it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has produced the multi-channel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launch, the receiving system structure principle and the application electric circuit.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hips VD5026 designed for modulation and VD5027 designed for demodulation are used in the design as the corecomponent, which take the infrared as the pass-along message medium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circuit, which has the accuracy to be high, the speed quick characteristic. This design widely applies in equipment and so on industry, medical service, domestic electric appliances opening with the closure control. Because more than one million code pattern can be extended based on it, it can be use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mobile telephone, PC, PDA etc, and control for many work pattern. Thus has the very big promotion, the use value.Key words: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modulation; Code; Decode目录摘要 (1)1 引言 (4)2 红外多路遥控系统 (4)2.1 红外线数据通信的工作原理 (4)2.1.1 红外线的定义 (4)2.1.2 红外通信定义 (4)2.1.3红外遥控原理 (4)2.1.4红外通信优点 (5)2.2系统方案论证 (5)2.2.1方案一 (5)2.2.2 方案二 (5)2.3 系统总体原理框图 (6)2.4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7)2.4.1 键盘及代码产生电路 (7)2.4.2 编码电路设计 (7)2.4.3脉冲码调制振荡电路设计 (9)2.4.3.1 门电路构成时钟源 (9)2.4.3.2 脉冲调制器 (10)2.4.4 红外发射电路设计 (10)2.4.5 红外接收电路设计 (11)2.4.6 解码电路设计 (12)2.4.7 译码与控制电路设计 (13)2.4.8 系统电路原理图 (17)3 实物制作 (17)4 系统调试与技术指标测量 (17)4.1 测试仪器 (17)4.2 红外发射机的调试 (18)4.3红外接收机的调试 (18)4.4 系统联调 (18)4.5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9)4.6 改进措施 (19)5 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19)附页 1 (21)附页2 (22)附页3 (23)附页 4 (24)附页 5 (25)附页 6 (26)附页7 (27)附页8 (28)1引言红外通信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地球空间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红外线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范围更广泛,尤其是在红外遥感技术和红外通信技术领域里,数字锁相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加速了这个进程,目前无线产品在商业销售中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但大多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电路繁杂,计算难度大且多为模拟电路,抗干扰能力差,准确度底,电路的维护调试很不方便。

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

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

XXXXXX毕业设计(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XXXXXX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毕业设计(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毕业设计(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毕业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XXXXXX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毕业设计(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1章绪论 (3)1.1 引言 (3)1.2 红外遥控的发展概况 (3)第2章理论分析 (4)2.1 红外通信原理 (4)2.2 方案论证与比较 (6)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8)3.1 系统整体框架 (8)3.2 主要元器件介绍 (8)3.3 红外发射系统设计 (12)3.4 红外接收系统设计 (14)第4章软件程序设计 (18)4.1 红外发射软件设计 (18)4.2 红外接收软件设计 (20)第5章使用软件介绍 (23)5.1 Proteus (23)5.2 Keil (25)5.3 Altium Designer (27)参考文献 (29)致谢 (30)附录一电路原理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探析单片机多路红外遥控电路

探析单片机多路红外遥控电路

探析单片机多路红外遥控电路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同时随着单片机技术发展,利用编程技术可以完成编码和解码功能,而目前使用的红外遥控设备主要由遥控器和接收控制电路组成,遥控器功能是编码、红外发送数据,接收控制电路的作用是解码、输出控制信号。

由于生产厂家有着自己规定编码方式,因此需用专用的编码芯片和规定的解码方式,单片机技术可以有效替代专用编码芯片功能。

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利用单片机技术进行红外编码和解码,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一、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及接收电路介绍1.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简介红外接收解码电路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由红外接收管加解调电路构成,一种是采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内含接收管、解码电路)。

红外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如我们在工作中常遇到的型号VS1838B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其内含高速灵敏度PIN光电二极管和低功耗、高增益前置放大IC,采用环氧树脂封装外加外屏蔽抗干扰设计。

工作电压为2.7~5.5V,载波频率38KHz,输出匹配TTL、CMOS电平,低电平有效。

当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接收到一个载波为38KHz的调制波,经过内部电路解调从OUT引脚输出调制信号。

为了能得到连续的输出信号,调制信号的周期最好大于108ms。

2.红外接收多路控制电路接收电路由一体化接收头、单片机最小系统、控制显示电路构成,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出的信号由OUT输出送入单片机外部中断0,发光二极管D1~D5作为多路控制的显示,实际应用中可以更换为其他驱动电路。

接收电路将发射器发出的已调制的编码指令信号接收下来,并进行放大后送解调电路,解调电路将已调制的指令编码信号解调出来,即还原为编码信号。

指令译码器将编码指令信号进行译码,最后由驱动电路来驱动执行电路实现各种指令的操作控制二、红外线发送电路由于一体化接收头只能对载波38KHz的信号解调,因此发送电路要产生38KHz的载波信号,本电路利用与非门振荡产生,这时,RP1可以调节振荡频率,用示波器进行调节测试。

红外多路遥控发射

红外多路遥控发射

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一、学习要求:掌握红外多路发射、接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是以红外线为传送信息媒体的短距离无线控制系统,可对8个受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遥控,适用于工业,型疗、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开启或关闭控制,也可用于对一种设备的8种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或两种设备的4种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二、实验仪器1.数字万用表1台2.双踪示波器 1台3.直流稳压电源 1台三、系统组成框图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2.18所示,各部分功能是:●键盘及其代码产生电路产生表示控制信号的BCD代码。

●编码电路对控制信号代码和地址代码进行编码,并转换成串行发送数据。

●调制振荡电路产生频率约为40kHz的振荡信号,由发送的数据对其进行脉冲调制,形成发射信号。

●红外发射电路将发射信号放大,并转换成红外光信号。

●红外接收电路将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解调出串行数据。

●解码电路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成控制代码。

●译码电路将控制代码译成控制信号。

●控制电路、对受控设备进行开/关控制。

四、主要技术指标●遥控距离不小于3m,即红外遥控发射机与红外接收机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m,●遥控路数 8路,即可对8个受控设备进行开关控制。

●工作频率 40kHz,即红外发射和接收的载频为40kHz。

●功能要求由一台红外发射机和一台红外接收机实现对8个受控设备的控制;每次发射只控制1个设备的开、关状态;用发光二极管的亮、暗表示设备的开、关状态。

五、电路设计1.键盘及其代码产生电路设计键盘及其代码产生电路的功能是产生8个控制信号,并将这8个控制信号进行BCD编码,形成控制代码,其电路如图2.19所示。

图中S1~S8是按压式键盘开关,依次代表1~8路控制信号,开关按下有效。

74HCl47与74LS04组成代码产生电路。

若开关没被按下,则电阻R1~R8与Rlo~R17形成高电平。

应大于3.5V。

若某路开关被按下时,则该开关所连接的代码产生电路的输入端为低电平,并由电阻R9与二极管D1~D8形成的发射控制电平为低电平(0.7V),送至编码电路,作为传输启动信号。

VD5026组成的红外线多路遥控器发射电路

VD5026组成的红外线多路遥控器发射电路

图1为发射电路部分。

图中门电路F2、F3构成中心频率为40KHz的方波振荡频率,用于调制从VD5026第17脚输出的编码信号及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数据)由D1-D4提供,调制的信号由红外发射管发射出去。

编码译码集成电路VD5026/VD5027VD5026,VD5027是CMOS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见图1)。

前者是编码器,后者是译码器。

他们组合应用起来构成一个发射—接收数字编译码系统。

VD5026编码器是一种8位编码发射器。

它的第1~8脚是编码的输入端,每个输入端可以有3种状态,即“0”、“1”或“开路”,其中“0”表示为低电平,“1”表示为高电平,因此8个脚可以组成38=6561个不同的编码。

如果需要更多的编码,可将输入端改为4态连接方式,这时第1脚是第4种状态的公共连接脚,第2脚~第8脚与第1脚连接时为第4种状态。

所以第2脚~第8脚都可以有4种状态,即“0”、“1”、“开路”、“接1脚”。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成47=16384个编码。

第10脚~第13脚也可作为编码地址线,与第1~第8脚联合起来组成12位编码地址线,这时编码数可高达411=4194304个。

本文要介绍的是VD5026与VD5027配合应用,VD5026的第10~第13脚用作数据输入线,根据需要这几个脚可以置“0”或置“1”。

第14脚是发射指令端,当此脚接地时,VD5026输出端则发出一组编码脉冲。

第15脚、第16脚是一个内置振荡器,外接几十到几百千欧的电阻即可产生振荡,振荡频率为fosc=1600/R(KHz),式中R为外接电阻,单位为千欧。

第17脚是编码输出端,第18脚、第9脚分别是电源的正、负极。

图1VD5027接收解码器有相应于VD5026的12位信息。

第1脚~第8脚是地址线。

当VD5026发出的地址编码与VD5027预置的编码相同时,则在VD5027的第10脚~13脚有数据输出,该输出信息与VD5026的第10~第13脚所置的数据相同。

红外多路遥控设备的设计【共11页】

红外多路遥控设备的设计【共11页】

红外多路遥控设备的设计----------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第一章绪论1、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单片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微控制器中。

特别是在远程应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许多单片机应用中,通常是通过非电的信号(例如,光信号,电磁信号,超声波信号等)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检测功能。

在上述的各种信号,红外光信号是现在最为广泛作用的信号。

红外通信应用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尤其是电视,DVD和空调,以及其他短距离遥控设备上的应用已经成熟。

因为红外线是不可见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这使得它的安全性,警戒区域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红外遥控距离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它不会通过障碍物,可以通过无线电遥控控制对象。

基于这个特点,红外遥控家电在家电领域的具有先天的优势。

这是很容易实现的红外通信,成本低,易于使用和很强的抗干扰功能,它已经在小型移动设备被广泛使用。

如果没有红外通信系统,每个连接的两个设备需要一条线,如果你想22种设备实现相互的连接,红外通信系统可以很简单很方便的完成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1、2红外通信系统原理红外线,波长为0、70μm〜1mm的范围内,以300μm〜1mm的区域也被称为亚毫米波。

大气红外辐射传输的影响主要是吸收和散射。

使用红外线通信模式来传输信号的方式,称为红外线通信。

红外通信是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输信息的媒体,即通信信道。

发送端的基带信号调制成一系列的二进制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的红外线信号。

接收的接收到的光脉冲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被放大,滤波后,解调电路进行解调,由脉冲宽度调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和通过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实现减少了常用的二进制实现信号调制的脉冲调制(PPM)这两种方法。

总的来说,红外通信的本质是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和解调,利用红外线传输信道;红外通讯接口是一个通道的红外调制解调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一、学习要求:掌握红外多路发射、接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是以红外线为传送信息媒体的短距离无线控制系统,可对8个受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遥控,适用于工业,型疗、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开启或关闭控制,也可用于对一种设备的8种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或两种设备的4种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二、实验仪器1.数字万用表1台2.双踪示波器 1台3.直流稳压电源 1台三、系统组成框图红外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2.18所示,各部分功能是:●键盘及其代码产生电路产生表示控制信号的BCD代码。

●编码电路对控制信号代码和地址代码进行编码,并转换成串行发送数据。

●调制振荡电路产生频率约为40kHz的振荡信号,由发送的数据对其进行脉冲调制,形成发射信号。

●红外发射电路将发射信号放大,并转换成红外光信号。

●红外接收电路将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解调出串行数据。

●解码电路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成控制代码。

●译码电路将控制代码译成控制信号。

●控制电路、对受控设备进行开/关控制。

四、主要技术指标●遥控距离不小于3m,即红外遥控发射机与红外接收机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m,●遥控路数 8路,即可对8个受控设备进行开关控制。

●工作频率 40kHz,即红外发射和接收的载频为40kHz。

●功能要求由一台红外发射机和一台红外接收机实现对8个受控设备的控制;每次发射只控制1个设备的开、关状态;用发光二极管的亮、暗表示设备的开、关状态。

五、电路设计1.键盘及其代码产生电路设计键盘及其代码产生电路的功能是产生8个控制信号,并将这8个控制信号进行BCD编码,形成控制代码,其电路如图2.19所示。

图中S1~S8是按压式键盘开关,依次代表1~8路控制信号,开关按下有效。

74HCl47与74LS04组成代码产生电路。

若开关没被按下,则电阻R1~R8与Rlo~R17形成高电平。

应大于3.5V。

若某路开关被按下时,则该开关所连接的代码产生电路的输入端为低电平,并由电阻R9与二极管D1~D8形成的发射控制电平为低电平(0.7V),送至编码电路,作为传输启动信号。

74HCl47是10-4线优先编码器,其功能是将这10个输入信号分别编成10个BCD码。

在这10个输入信号中优先级最高,的优先级最低。

编码器的输出Yo—Y3是反码形式的BCD码,74LS04对Yo~Y3取反后,则可得到BCD码。

2、编码电路设计由集成电路MCl45026组成的编码电路如图2.20所示,虚线框内是MCl45026的内部框图,外围器件RS、CTC、RTC决定编码器的时钟频率。

图中,●A1~A5是地址线,A6/D6 ~ A9/D9是地址数据复用线,即MCl45026可对9位并行输入数据进行编码,并在收到传输启动信号( )时,输出串行数据。

● 是传输启动信号输入端。

当为低电平时,器件开始启动传输过程;为高电平时,器件完全被阻塞,无信号输出。

●Dout是数据输出端,依次送出经过编码的数据。

●RS、CTC、RTC是内部振荡器的外接元件,其参数决定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通常CTC、Rs、RTC的取值为400pF< CTC <15μF,Rs =2RTC,Rs >20kΩ,RTC>10kΩ,振荡器的频率ƒ=1/(2.3RTC CTC),其取值范围为1kHz--40kHz。

若频率超出此范围,精度将降低。

设振荡器频率为1.6 kHz, Rs=100 kΩ,则CTC=2700PF, RTC=50 kΩ振荡器输出经4分频电路送至并/串转换电路作为时钟,将输入代码按A1~A5、A6/D6 ~ A9/D9的顺序移至三态编码器,对输入信号进行编码。

编码器输出波形如图2.21所示,从图可知,编码器的输入为逻辑“0”(低电平)时,输出为两个窄脉冲;输入为逻辑“1”时,输出为两个宽脉冲;当输入为开路(高阻)时,输出为一个宽脉冲和一个窄脉冲。

当为低电平时,MCl45026按以上编码规律将输入A1~A5、A6/D6 ~ A9/D9进行编码并输出串行数据。

只要保持低电平,MCl45026可以连续不断地输出串行数据。

图2.22是编码顺序图,两次.编码之间的间隙为24个振荡周期。

为了红外接收机能可靠地接收信息(见解码电路设计),每个数据字至少应发送两次。

因此,图中启动信号的脉宽PWmin应大于两次发射所需的时间。

课题要求由1部接收机控制8个受控设备,即只需一个固定的地址码,因此将A1~A5接低电平。

3、脉码调制振荡电路设计为了提高传输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还需将编码信号调制在较高频率的载波上发射,本课题要求载波频率为40kHz,故可采用CMOS门电路构成的脉冲调制振荡电路。

当编码信号A为高电平时,振荡器工作,输出为载频信号;当编码信号为低电平时,振荡器不工作,输出为低电平。

输出的编码调制信号波形如图2.23中的B所示。

脉码调制振荡电路参见脉冲调制/解调电路。

课题要求载频为40kHz,取Ct = 680pF,则Rt = 16.7 kΩ,可将1个10 kΩ的电阻和1个10 kΩ的电位器串联使用。

RS=10Rt =167 kΩ,取标称值Rs =160 kΩ。

4.红外发射电路设计图2.24是红外发射电路,由放大电路和红外发射管组成。

图中,G3、G4为隔离级,其作用是减小发射时的大电流对振荡级的影响;T1、T2组成复合三级管,对发射信号进行电流放大,红外管MLED81的工作电流为(200~300)mA。

流经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当G4输出为高电平VoH.时,T1、T2导通,红外管工作,当G4输出为低电平VoL时,T1、T2截止,红外管不工作。

5、红外接收电路设计红外接收电路通常由一片专用集成电路和少量外围器件组成。

目前此类专用集成电路很多,如NEC公司生产的9C1373、9C1490HA,夏普公司生产的IX0614CE、IX0986CE,索尼公司生产的BXl323、CX20106等。

其中,CX20106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芯片之一,图2.25是由CX20106组成的红外接收电路。

红外接收管PH3028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CX20106的①脚输入,经前置放大器、限幅放大器放大后送至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与红外发射载波频率相同。

检波器、积分器组成解调电路,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

施密特触发器对解调输出信号进行整形,从⑦脚输出,该输出为集电极开路电路,因此要接上拉电阻R3。

外围器件R1、C1的参数决定放大器的增益,当R1 = 4.7Ω,C1=IμF时,电压增益约为79dB,R1增大C1减小则会使增益降低。

R2确定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调节R2、使的变化范围为30kHz,~ 40kHz。

C3是检波电容,一般取值为2.2μF~4.7μF。

R3是上拉电阻,一般取值为lkΩ~3kΩ。

图2.25是设计举例中调试完成后的红外接收实验电路。

其各引脚对地的静态工作电压如下:引脚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电压/V 2.5 2.5 1.5 0 1.4 1.0 0.2 5各点波形如图2.26所示。

6.解码电路设计解码电路的功能是将解调后的串行数据进行解码,使其成为BCD控制代码,并使控制代码并行输出。

MCl45027是与MCl45026配对使用的通用接收解码器,MCl45027的内部结构及其组成的解码电路如图2.27所示。

图中数据提取电路的作用是判别和检测输入数据的特性;其外围电路中R1C1,组成的电路用来判定接收到的脉冲是窄脉冲还是宽脉冲,时间常数R1C1,应调整为1.72 编码器时钟周期,即 R1C1=3.95RTcCTcR2、C2组成的电路用来检测按接收到的末位信号,时间常数R2C2应等于33.5 编码器时钟周期,即 R2C2=77 RTcCTc这个时间常数用来判定输入Din保留低电平的时间是否已达到4个数据周期,达到了则数据提取电路将提取到的低电平信号送到控制逻辑电路,控制逻辑电路使有效传输输出端VT为低电平,此时传输终止。

收到的串行数据从MCl45027的第⑨脚输入,经数据提取电路判别后与序列发生器产生的本地地址码一比特(bit)一比特地进行校验。

如果第一次收到的地址码和本地地址码相符,则将紧接着收到的4位数据码储存在内部4bit移位寄存器中(不移到输出锁存器)。

当第二次收到的地址码仍与本地地址码相符,则将新收到的数据码与上一次储存的数据码以比较,若两次相同则控制逻辑电路使有效传输输出端VT为高电平,4bit移位寄存中的数据码转移到输出锁存器,并且在输出锁存器保留,直到新的数据代替它。

保留在锁存器的数据经缓冲器后输出,同时有效传输输出端VT保持高电平。

若两次不相同或4个数据周期内没收到信号,则VT为低电平。

注意在发送端,MCl45026的地址信息和数据信息均可用三态码来表示,但在接收端,地址可置成三态地址,而数据中的“开路”将被译为1。

因此数据信息必须是1或0。

7.译码与控制电路设计译码电路是将解码器输出的4位二进制控制信号代码译为与发射端相应的8路控制电平。

译码器CC4028是4-10线译码器。

它对于输入控制代码的任意一种状态,只有一路输出与其对应,输出有效状态为高电平。

根据课题要求,每路的控制为ON/OFF两种状态。

若用1位二进制数来描述,则后一次的状态是前一次状态的加“1”。

选择4个双D触发器CC4013,按照图2.28连接,则可实现对8路信号的状态进行控制,每收到一次信号,控制状态就转换一次。

六、系统调试与技术指标测量1.红外发射机的调试红外发射机的调试可按照控制代码→编码→脉码调制→红外发射的顺序进行调试。

调试控制代码形成电路即键盘及其代码产生电路(见图2.19)时,可依次固定第1路至第8路(74HCl47的的按键电平为低电平,用示波器依次测74LS04的输出Yo、Y1、Y2、Y3点的电平,应符合BCD码的逻辑电平)。

调试编码电路(见图2.20)时,应先将编码时钟频率调到设计值,可用频率计在MCl45026的⑿脚测试。

然后按下第1路按键电平为S1(见图2.19),用双踪示波器测MCl45026⑿脚的时钟波形和⒂脚输出波形,其波形应如图2.29所示。

调试脉码调制振荡电路,应先与编码输出断开,将载频调到设计值。

再与编码输出相连接,使第1路按键为低电平,用示波器测其波形,应符合图2.23所示波形。

2.红外接收机的调试红外接收机的调试应先调接收电路的增益和接收中心频率。

从CX20106第①脚送人,频率为40kHz,峰峰值为0.2mV的信号(可将信号源输出分压)用示波器在第⑤脚测输出,其增益应大于70dB。

保持信号源输出幅度不变,调节信号源频率在30kHz至50kHz之间变化,输出电压应在频率为40kHz点最大,否则调整R2使其在频率为40kHz时输出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