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35外国人物传记讲解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类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类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含答案)(一)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安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索,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教师的训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孤独。
孤独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化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与。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与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盼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变更。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构造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
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接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相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来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视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如同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ppt (3)

传记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
传记理解类题目包含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理解重要句子 含意等,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通常设置理解句子含意 题目来考查。考生解答理解类题目时,常常缺乏语境意识、 主旨意识、关键词意识和技巧意识,造成理解停留在表层, 理解得不全不准。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与小说和散文理解类 题目相同,这里仅以理解句子含意为例进行讲述。
②文中画线句有何深层意义?请结合具体语境简要阐 释。 ①从主旨入手:在把握情感主旨的基础上理解语句。 ②从关键词入手:抓住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理解语句。 ③从修辞入手:分析所用修辞,结合语境理解语句。 ④从表达方式入手:根据表达方式的功能理解语句。
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 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 分) 答:
(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 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2 分) 答: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考点 由“理解……含意”可知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2)审隐含 一个句子由多个词语组成,其中只有几个词起关键作用;因此, 分析句子含意要着重抓关键词。 如: 句(1)“肖邦、 巴赫、 莫扎特”“地 球另外一边”“迷住了”“征服了”;句 (2)“音乐迷”“庄严意 义”“收获”“自限”“庄严持久的跋涉” 。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 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 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 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 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 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 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 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 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 ,有删改) [注 ] 定和, 即张定和, 著名作曲家, 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单元集训:阅读评价中外传记 1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集训·18第7单元阅读评价中外传记(1)[共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赵婀娜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
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地仰望天空多时。
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
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
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
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
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发生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
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
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
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
此时他在学术思想上已完成质的飞跃——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在这篇文章中,侯仁之写道:“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尽管文章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2018高考人物传记复习.ppt

【解题指津】 解答此类题目,要辨明文体,注意个性。 就语言特色而论,一般说来,通俗是传 记类文本语言的基本特色。 但其类别不同,语言的风格特点的表现 也常常各有不同。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 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 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 文采斐然。
分析传记语言: 一要辨明传记的类别。 二要有引有析,述评结合。 在分析文本语言的时候,最忌空洞概括,要
④我关们心穿政过治一;个走廊,登上铺着红地毯和摆满艺术品——瓷瓶、雕像、
油画,搁着珐琅制品的餐具橱的楼梯。
③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
一个月以前,我曾来到这个房间里看他。当时他很高兴,充满了希望。 他笑指着身上浮肿的地方,相信自己的病会痊愈。 ⑤看重王室的荣耀;
我们谈了很多,还争论了政治问题。他是正统派,他责怪我“蛊惑人 心⑥”对。宗他教对很虔我诚说:“你怎么能那么泰然自若地放弃法兰西贵族院议员的头 衔呢?除了国王的称号之外,那可是最尊贵的头衔了!”
• 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血肉丰满 ②侧面描写(他人衬托) ③环境描写:社会环境(社会背景)
题型二: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①质热爱艺术;
[2007年广州二模]从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描述中,你看出巴尔扎克有 哪些特点?(4分)
女仆离开了我,我等了一会儿。蜡烛刚刚照亮客厅富丽的陈设和挂在 墙上的波布斯以②及为霍人(勒对拜朋因友的)热几情幅;杰作。
象征: ①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
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
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人称: ①自传(第一人称):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叙
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 感。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传记阅读5传记常见题型四_综合性选择题课件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 人并感知该项与文本材料吻合 且拼人格,不断地提 “相关链接 度最高,故而赋分3分。 升思想境界,获得对 ②”。 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①与文本第2自然段中“他的文学生
E.①从发表 第一篇作品 到“再为国家忠被到“文”实小人被学的柳当,称人的整青代②为 称 大 个中”陈,对题原然关②应区文段链”的间第和接。答是2“相自 文学生涯可 谓一帆风顺。
涯由此正式开始”“又一个三年之后,
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 《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 声”意思一致,“被人称为‘当代中 国文学的大家’”与“相关链接②” 意思一致,而②“陈忠实的整个文学 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则与文本中“三 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 沟》……”“直到1979年小说《信 任》……”“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 实40岁……”等内容不符,故而该项 中的“一帆风顺”表述错误,赋分0
例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传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 子》(文本见本专题学案1[范文阅读示例]),回答下面问题。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D )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 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 的对象。
使他萌发了文 文学梦”;②则
学梦,②后 对应第3自然段中
来则成为他创 的“陈忠实越来
作上必须突破 越觉得要从赵树
的对象。
理、柳青的文学
中剥离出来”。
分析对应的文本信息可 以发现,选项将“剥离出 来”换成了“必须突破的 对象”,根据文意,不难 发现文本中的“剥离”与 选项中的“突破”是同义 的,故而此选项应是正 确的。但是,因“突破” 前面有限制词“必须”, 表述过于肯定,故而赋 分2分。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35含解析

专题强化训练(三十五)外国人物传记一、[2017·湖北省巴东一中月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拿破仑: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美]麦圭尔拿破仑将指挥总部设在尼斯,并且约见这些将领们.他们仔细打量着他们的新任总指挥官——一个只有二十六岁,留着长乱发须的瘦小家伙,一双手紧拿着他新婚妻子的画像,并且坚持每个人都要欣赏——但没有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不起眼的人物一定是位政治阴谋家,借着什么秘密交易谋得此职位。
难道他真的指望这些在愤怒、饥饿中的二万七千名士兵来对抗奥地利帝国?这些人已经好几个月无饷可领了,且衣不蔽体,穿着草鞋。
但是年轻的拿破仑却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被他们的气势吓倒.反而有条不紊地询问他们单位的大小,部队的士气,以及补给的问题。
然后他告诉他们说:他将于次日检阅士兵,并且在后天就要开拔部队。
他并没有完全依照原先安排的时间进度来做,但是也没有落后多少。
在四十八小时之内,他已经设法取得了足够的面包、肉类,甚至还有白兰地酒,至少可以维持六天。
他又将营队中顽劣不驯的士兵打散,把这些顽劣分子打散分布到其他的单位中,以分散他们的愤怒以及哄吵的力量。
为了给部队弟兄们强烈的认同感,拿破仑主持了一次正式的检阅。
他对部队的演讲,展示了他那激发部队士气的伟大能力。
“将士们,你们衣不蔽体又忍饥受饿.政府亏欠你们实在太多了,却不能回报你们什么……你们忍受艰难困苦的耐心,你们无畏横逆面对所有危险的勇气,已经赢得了全法国的赞佩.法国是你们受苦受难的目击证人。
你们没有靴子,没有外衣,没有衬衫,而且几乎没有食物。
可是我们的补给仓库也空空如也,而敌人的仓库却是食物满仓,现在就靠你们去占领它们。
只要你们想办到,你们就能办得到,让我们冲吧!"他使将士们深受感动,并且在一七九六年四月二日开始行军。
他放弃从阿尔卑斯山穿越的近途,因为那里有防御完善的隘口天险,他反而快速地率大军越过热那亚领地。
在四次的遭遇战中,轻易击退了奥地利与撒丁尼亚的联军,接着在四月二十八日,撒丁尼亚国王同意停战.而奥地利军队也撤退以保卫米兰市。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五传记阅读3备考怎么学2传记技巧题的4种考法课件

“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叶嘉莹说,“古典诗词 这么宝贵的传统文化之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 古人,后对不起来者。”从1948年在北京教中学开始,传承、 传播古典诗词这条路,叶嘉莹竟然走了将近70年,甚至在她定 居加拿大期间,也没有中断过。在加拿大,曾经跟随叶嘉莹学 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洋研究生就有十几位,她还另外带了一班完 全不懂中文的洋学生。她用不太标准的英语,用自己对诗词的 真实感悟和真诚心,打动了这些洋学生。“我本是一个在讲课 时喜欢随意发挥‘跑野马’的人,却要用英语讲课,失去了这 一份随意发挥的乐趣。”叶嘉莹这样描述自己在国外讲诗词的
一、内容方面 1.从侧面表现传主 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写传主本人,但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 事、物,从侧面表现传主道德性格、特点、品性等。可以使传记 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可以塑造丰满的传主形象,突出传主 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增强文 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2.内容和情节的需要 不交代其他相关的人、事、物,内容情节就不完整,就无法 更好地表现传主。只有把传主放到一定的环境中,他的行为、性 格才显现其合理性。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丰富 文章内容,增强文章内涵;增强文章文化底蕴等。 3.由点及面,揭示除传主之外更深的主题 作者要揭示某种社会道理或者一个大的群体,比如整个民族 的某种品质,光凭借传主一个人无法全面地展现,就必须拓展, 除了写传主之外,还写其他的人、事、物。这样传主再加其他的 人、事、物,点面结合,就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分写 生”
总写 总分
并列 “一生奔波为诗词”
“一
钦佩和赞美
[参考答案] ①全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展开,用深情的 语言塑造了一位一生为古诗词奔波而无怨无悔的学者形象, 并把对叶嘉莹高尚人生境界的钦佩和赞美之情融入其中。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讲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精品教案 (新高考)

第三讲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复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熟练掌握人物传记的快速阅读方法。
2.依据人物传记的结构、立意的一般特点,总结实践经验、形成解题的规律。
3.重视探究题型的提问规律,在实践、整理中探寻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
【问题纵览】1.不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写作过程和方法。
一般说来,人物传记写作由以下步骤形成:①决定写作对象;②接触、获取传主的材料;③写作前搜集到所需资料,要查证资料的真实性,避免出现由于材料不足而出现的结论、观点错误。
2.对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缺乏理性的认识。
人物传记写作必须做到讲究真实性,做到生动就需要对传主进行详细的调查,把人物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对传主充满感情。
3.“读得多、练得少”,或者“读得少、练得粗”,未能“借题发挥”,充分挖掘人物传记练习材料的价值,缺乏“精耕细作”的意识。
【复习对策】人物传记考查涉及以下内容:重要词语与句子的含义,重要信息的筛选,传记赏析(创作意图、文章结构特征和写作技巧),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传记中的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阅读及解题时应当注意。
筛选、整合重要信息,形成相关能力;理清传记事实,分析人物性格;根据文体特征,把握写作技巧。
阅读中常要求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
总体把握文意时,弄清文中关键句子表达的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较为确切。
充分利用划分层次等方法,理清传记中记述了人物的哪些事,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阅读指津】指津一: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三十五) 外国人物传记一、[2017·湖北省巴东一中月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拿破仑: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美]麦圭尔拿破仑将指挥总部设在尼斯,并且约见这些将领们。
他们仔细打量着他们的新任总指挥官——一个只有二十六岁,留着长乱发须的瘦小家伙,一双手紧拿着他新婚妻子的画像,并且坚持每个人都要欣赏——但没有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不起眼的人物一定是位政治阴谋家,借着什么秘密交易谋得此职位。
难道他真的指望这些在愤怒、饥饿中的二万七千名士兵来对抗奥地利帝国?这些人已经好几个月无饷可领了,且衣不蔽体,穿着草鞋。
但是年轻的拿破仑却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被他们的气势吓倒。
反而有条不紊地询问他们单位的大小,部队的士气,以及补给的问题。
然后他告诉他们说:他将于次日检阅士兵,并且在后天就要开拔部队。
他并没有完全依照原先安排的时间进度来做,但是也没有落后多少。
在四十八小时之内,他已经设法取得了足够的面包、肉类,甚至还有白兰地酒,至少可以维持六天。
他又将营队中顽劣不驯的士兵打散,把这些顽劣分子打散分布到其他的单位中,以分散他们的愤怒以及哄吵的力量。
为了给部队弟兄们强烈的认同感,拿破仑主持了一次正式的检阅。
他对部队的演讲,展示了他那激发部队士气的伟大能力。
“将士们,你们衣不蔽体又忍饥受饿。
政府亏欠你们实在太多了,却不能回报你们什么……你们忍受艰难困苦的耐心,你们无畏横逆面对所有危险的勇气,已经赢得了全法国的赞佩。
法国是你们受苦受难的目击证人。
你们没有靴子,没有外衣,没有衬衫,而且几乎没有食物。
可是我们的补给仓库也空空如也,而敌人的仓库却是食物满仓,现在就靠你们去占领它们。
只要你们想办到,你们就能办得到,让我们冲吧!”他使将士们深受感动,并且在一七九六年四月二日开始行军。
他放弃从阿尔卑斯山穿越的近途,因为那里有防御完善的隘口天险,他反而快速地率大军越过热那亚领地。
在四次的遭遇战中,轻易击退了奥地利与撒丁尼亚的联军,接着在四月二十八日,撒丁尼亚国王同意停战。
而奥地利军队也撤退以保卫米兰市。
首次胜利后,拿破仑又向他的部队做了次演讲:“将士们!到目前为止,你们一直在为一些不过是不毛之地而奋战,虽然这些不毛的石地因为你们的浴血奋战而出名,但是对国家却毫无用处……在缺乏一切物资的情况下,你们却能成就一切事情。
你们在没有大炮的情况下赢得战斗,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横渡河流,在没有靴子的情况下咬紧牙关行军,并且经常在没有面包,没有白兰地的情况下空腹露宿扎营。
只有自由斗士才能够忍受你们所忍受的艰难困苦!我衷心地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拿破仑遗留下一个伟大的传奇,它在他死后膨胀得愈来愈大。
他的儿子拿破仑二世从未统治过法国。
但是到了一八五二年,他的侄儿路易·拿破仑却利用这个名字的声望宣布成立第二帝国,并且理所当然地用了拿破仑三世这个头衔,拿破仑主义——相信政府应由人民所指派之强大且独裁的统治者治理——这种观念继续在法国的政治中流行多年,即使在今天,它仍是一种明确而有形的力量。
拿破仑实际上是千百种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无数的绘画、诗词、戏剧和电影都歌颂他的功绩。
不管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不可否认,他仍然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位超越了生命本身的人物。
不论我们是欣赏他或者是憎恨他,颂赞他或者是诅咒他,我们都很难不同意他为自己所下的评语:“我的一生是多么精彩的传奇!”1.下列各项中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年轻的拿破仑却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被他们的气势吓倒”,反映了年轻的拿破仑镇定自若、毫无畏惧的品格,而这源自他知道自己将有一天必定成为法国国王——拿破仑一世的自信;同时也为其后来取得骄人战绩作铺垫。
B.拿破仑的演讲极具魅力,富有鼓动性,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士兵的斗志,使散漫、顽劣的军队变成有战斗力的坚强集体。
C.拿破仑一生战功赫赫,即使对他的评价不一,有欣赏、憎恨、颂赞、诅咒,但是大家基本上同意他为自己所下的评语:“我的一生是多么精彩的传奇!”D.拿破仑实际上是所有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无数的绘画、诗词、戏剧和电影都歌颂他的功绩,不管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他仍然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位超越了生命的人物。
答案:AD 解析:A项,“这源自他知道……拿破仑一世的自信”错,于文于据。
D项,“所有文艺创作”错,原文为“千百种文艺创作”。
2.“拿破仑遗留下一个伟大的传奇,它在他死后膨胀得愈来愈大”一句话有什么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赞美了拿破仑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拿破仑的影响,同时引起了下文“他的侄儿路易·拿破仑却利用这个名字的声望宣布成立第二帝国”“拿破仑主义——相信政府应由人民所指派之强大且独裁的统治者治理——这种观念继续在法国的政治中流行多年,即使在今天,它仍是一种明确而有形的力量”等内容。
(意思对即可) 3.作者对拿破仑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请结合你的认识,谈一谈这一评价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认为拿破仑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位超越了生命本身的人物,一生充满精彩的传奇。
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拿破仑坚强的意志、征服士兵的人格魅力、卓越的军事才能都超越了生命本身,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
不过,他发动的战争虽然让一些欧洲国家纷纷走上了民族解放的道路,但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的人民甚至法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贝多芬贝多芬在1797年的冬日的日记簿上这样记录着:“身体无论怎样弱,我的心一定要征服它。
我今年27岁了。
我必须尽我所能,成遂一切愿望。
” 写了这段日记之后,不久就达到了剥夺他的后半生的幸福的肉体上的大苦痛。
他的聋疾发生于1798年的夏日。
贝多芬的艺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交替期起了巨大变化。
以前是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的时代,以后是自己的乐风独立的时代。
十八九两世纪之交的数年间,贝多芬正在埋头于作曲中,对于自己的健康状态差不多全不注意。
因这原故,耳疾愈加重了。
到了1801年,他在剧场中必须坐在第一排椅子上,方能听见歌手的唱声。
到了次年,即1802年,他的耳疾更加深起来,又常常耳鸣。
他是自然爱好者,野外散步是他的最大的安慰。
这时候他到野外,听不出农夫的吹笛的声响,顿时又起悲观,写了“遗言”寄送朋友。
然而他终于是强者,用不屈不挠的态度,来同这聋疾战斗,他曾经对人说:“我一定要克制我的命运。
”从此以后的生活,全部是对于聋疾的苦战了。
1809年,拿破仑军队侵入维也纳,炮弹飞走空中的时候,贝多芬恐怕炮弹的声音增进他耳疾,用两手指紧紧地塞住自己的耳孔,满腔忧闷地躺在床上。
聋疾是贝多芬的生涯中的一大悲哀。
他的作品常是生活的反映。
他能在黑暗中打出光明。
故在贝多芬,音乐是苦恼的赴诉处,同时又是苦恼的逃避所。
贝多芬对于世故人情,疏忽得很,又往往专横独断,藐视一世。
表面看来简直是一个狂徒。
所以除了能十分理解他、原谅他的人,贝多芬没有知交的朋友。
自来艺术家往往有浪漫不拘的行为,而贝多芬竟是一个极例。
当时欧洲有名的钢琴家车尔尼有一天去访问他,看见他耳上缠着重重的纱布,蹲伏在室内。
车尔尼出来对人说:“这人不像欧洲第一大音乐家,倒颇像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孙。
”他常常用棉花蘸黄色药水,塞在耳中,外缠纱布。
他颚上的须常常长到半英寸以上。
头发似乎从来不曾接触过梳栉,麦束一般地矗立在头上。
他曾经为了一盆汤做得不好,大动怒气,拿起来连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
他常常拔出蜡烛的芯子来当牙签用。
又在上午,街上正热闹的时候,穿了寝衣,在靠街的窗口剃胡须,不管人家的注目与惊讶。
有一次因为动怒,拿起一个开盖的墨水瓶来,投在钢琴的键盘上。
他弹琴的时候,因为长久之后手指发热,常常在钢琴旁边放一盆冷水,弹到手指发热的时候,就把两手在冷水中一浸,然后继续弹奏。
然而他的动作很乱暴,每逢弹一回琴,必洒一大滩的冷水在地板上,这冷水从地板缝中流下去,滴在下面的住人的寝床中。
楼下的主人诘问这旅舍主人,旅舍主人对贝多芬说了几句话,贝多芬就动怒,立刻迁出这旅舍。
凡此种种强顽怒暴的习气,都是因了他心中所怀抱的大苦闷而来的。
而他的苦闷的源泉,全在于他所罹的聋疾。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
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
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他的全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是全聋后所作。
聋子能作音乐,已是妙谈;而况所写的又是世间最伟大的作品!可知这全是超越的灵的产物,只有能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的精神的英雄,乃能得之。
又可知命运对于人类,只能操纵怯弱懦夫,而无可奈何这伟大的精神的英雄。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
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的二十余年的日月,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
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
直到进入了全聋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的拍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
临终的时候,他口中还这样叫叹:“唉!我只写了几个音符!”在这句话中可以窥见他的抱负的伟大。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标题为《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自己曾经指着曲的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说:“命运来叩门的声音,正是这样的。
”(选自《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贝多芬自从1798年患耳疾以来,从不悲观,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强者,所以他仍然照常作曲,仍然照常到野外散步。
B.聋疾是他生涯中的悲哀,也影响了他的生活、精神以及他的音乐创作,可喜的是,这些影响都是正面的,它成就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C.车尔尼去拜访他,是因为他是朋友,但是贝多芬却用纱布把耳朵缠起来,不愿听他说话。
D.贝多芬对于人情世故非常疏忽,又专横独断等,这让他朋友非常少。
对于他周边的人来说,还得忍受他怒暴的习气。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原文“又起悲观”“写了‘遗言’”可知他并非“从不悲观”。
B项,他的暴躁,他的生活的不方便,都是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