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余光中《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一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
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在细细品味和理解。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
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
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
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B、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C、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乡愁》全文与赏析

《乡愁》全文与赏析《乡愁》全文与赏析《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乡愁》全文与赏析。
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品品析: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
一起来回味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6、另外,“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赏析:《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

20XX年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以下是关于乡愁的原文和赏析,欢迎大家参阅! 余光中《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选自《白玉苦瓜》,台湾大地出版社1974年版余光中《乡愁》赏析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
余光中《乡愁》原文加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加赏析乡愁[] 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赏析】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
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

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赏析:《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
《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
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
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
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
席慕容《乡愁》原文

席慕容《乡愁》原文《乡愁》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席慕容《乡愁》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席慕容《乡愁》原文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乡愁》英文翻译The song is a native flute quiet and remoteAlways sounded the night the moonThe face of home is a vague wistfulWaving goodbye as if the fogAfter partingHomesickness is a tree without ringsNever to grow old席慕容《乡愁》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席慕蓉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在细细品味和理解。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欢迎查看。
《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创作背景:该诗写于1972年。
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
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
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
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乡愁》赏析:《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
《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
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
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
余光中《乡愁》原文

余光中《乡愁》原文余光中《乡愁》原文《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赏析: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 光 中 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 台湾,是台湾著名教授, 诗人,1946年考入厦门 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 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 去香港,1950年随国民 党军队赴台湾,1953年 10月开始致力于现代主 义诗歌创作。 • 《乡愁》这首诗写于 1972年1月12日。
• 二、诗歌的形式美、节奏 美:这首诗形式整齐节奏
感强、结构精巧。
• •
•乡 愁 •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
• • •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比 较 阅 读
余光中: 乡愁-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
诵
读
欣
赏
乡
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 亲 在 那 头
新 娘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在 那 头
长大后
我 在 这 头
我 在 外 头
母 亲 在 里 头
乡 后 愁 来 是 啊 一 方 矮 矮 的 坟 墓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
愁
• 小时候----邮票----母子之情 • 长大后----船票----夫妻之爱 思 乡 爱 国
再 见
席慕蓉: 乡愁-月夜的笛声 雾里的挥泪别离 没有年轮的树
余光中、席慕蓉《乡 愁》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
• 把非常抽象的乡愁写得具 体可感,形象生动,富有 艺术感染力。
练
习
• 一 、用诗的语言描写乡愁,要求 生动具体形象的表现出乡愁的内含: • 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搜集有关“乡愁”的古诗句 。
之 情,渴 望 • 后来-------坟墓----丧母之哀 祖 国 统 一
• 现在-------海峡----恋国之思
余 光 中《乡愁》的 魅 力
• 一、诗歌的形象性:把乡愁这种抽 象的情绪化为具体的形象(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借助它们把台 湾同胞思念祖国的深情生动形象地
表现出。
余 光 中《乡愁》的 魅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