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药,学会养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药保健养生ppt课件【65页】

❖ 后天调养至关重要。养护不当,体质下降;调养适 度、体质平和。知道自己的体质类型,“治未病” 健康调养才能有的放矢,起到改善体质、养生保健 的作用。盲目调补,不如不补。
14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 平和质
❖ 气虚质
❖ 阳虚质
❖ 阴虚质
❖ 痰湿质
九种体质类型
❖ 湿热质
❖ 血瘀质
❖ 气郁质
❖ 特禀质
30
高Hale Waihona Puke 压“茶疗”十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 种常见病,患者除了 应坚持药物治疗外, 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 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 治疗作用。
31
❖ 1.菊花茶: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 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 同煎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热 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 者有显著疗效。
❖ 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 认为,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 界的变化规律而避寒就温, 敛阳护阴,以合“养藏之 道”。
17
冬季养生:养藏、固精、益肾 冬季怎样顺应自然规律 ❖ 晨炼要点——“必待日光” ❖ 心态要求——“若有所得” ❖ 饮食安排——“去寒就温” ❖ 适量运动——“无泄皮肤” ❖ 应时调摄——“补益肾元”
❖ 取核桃仁捣碎同粳米 同煮,有补肾、益肺、 润肠的功用。
24
栗子
❖ 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 的作用。
❖ 栗子肉与粳米共煮,有 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 功用。
25
百合
❖ 有补肺、润肺、清心安 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 咳的作用。
❖ 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 煮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 咳。
❖ 第一 因人而异 辨证养生 ❖ 整体观念—大整体:天人合一; 小整体:人的脏腑、气血、
14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 平和质
❖ 气虚质
❖ 阳虚质
❖ 阴虚质
❖ 痰湿质
九种体质类型
❖ 湿热质
❖ 血瘀质
❖ 气郁质
❖ 特禀质
30
高Hale Waihona Puke 压“茶疗”十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 种常见病,患者除了 应坚持药物治疗外, 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 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 治疗作用。
31
❖ 1.菊花茶: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 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 同煎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热 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 者有显著疗效。
❖ 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 认为,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 界的变化规律而避寒就温, 敛阳护阴,以合“养藏之 道”。
17
冬季养生:养藏、固精、益肾 冬季怎样顺应自然规律 ❖ 晨炼要点——“必待日光” ❖ 心态要求——“若有所得” ❖ 饮食安排——“去寒就温” ❖ 适量运动——“无泄皮肤” ❖ 应时调摄——“补益肾元”
❖ 取核桃仁捣碎同粳米 同煮,有补肾、益肺、 润肠的功用。
24
栗子
❖ 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 的作用。
❖ 栗子肉与粳米共煮,有 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 功用。
25
百合
❖ 有补肺、润肺、清心安 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 咳的作用。
❖ 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 煮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 咳。
❖ 第一 因人而异 辨证养生 ❖ 整体观念—大整体:天人合一; 小整体:人的脏腑、气血、
中医药养生保健ppt

2023
中医药养生保健ppt
目录
• 中医药养生保健简介 •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方法 • 常见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注意事项
01
中医药养生保健简介
中医药养生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中医药养生保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保养身 体,增强人体正气,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03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方法
情志调养
总结词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对应,强调情绪的稳定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情志调养主要是通过自我调节和心理疏导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具体方 法包括静心冥想、放松练习、社交互动、倾诉宣泄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 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饮食调理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禁忌与不宜
禁忌
不宜滥用中药,特别是毒性较大的药物,如雷公藤、 乌头等。使用中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和剂量控制。
不宜
不宜在空腹或饱腹时进行针灸或艾灸,也不宜在疲劳 或醉酒状态下进行中医药养生保健。同时,孕妇进行 中医药养生保健时应特别谨慎。
THANK YOU.
详细描述
体质养生法主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如 寒性体质、热性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 质等,选择相应的饮食、运动和保健调理 方法。例如,寒性体质的人可以选择食用 温热性的食物和饮品,如姜、葱、蒜、山 楂等,同时避免食用寒凉性的食物和饮料 。
四季养生法
总结词
四季养生法是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饮食、起居和保健调理的 方法。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
中医药养生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保健方法。
中医药养生保健ppt
目录
• 中医药养生保健简介 •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方法 • 常见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注意事项
01
中医药养生保健简介
中医药养生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中医药养生保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保养身 体,增强人体正气,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03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方法
情志调养
总结词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对应,强调情绪的稳定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情志调养主要是通过自我调节和心理疏导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具体方 法包括静心冥想、放松练习、社交互动、倾诉宣泄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 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饮食调理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禁忌与不宜
禁忌
不宜滥用中药,特别是毒性较大的药物,如雷公藤、 乌头等。使用中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和剂量控制。
不宜
不宜在空腹或饱腹时进行针灸或艾灸,也不宜在疲劳 或醉酒状态下进行中医药养生保健。同时,孕妇进行 中医药养生保健时应特别谨慎。
THANK YOU.
详细描述
体质养生法主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如 寒性体质、热性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 质等,选择相应的饮食、运动和保健调理 方法。例如,寒性体质的人可以选择食用 温热性的食物和饮品,如姜、葱、蒜、山 楂等,同时避免食用寒凉性的食物和饮料 。
四季养生法
总结词
四季养生法是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饮食、起居和保健调理的 方法。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
中医药养生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保健方法。
中医药与养生ppt课件

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 “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 锻炼,同时运动要舒缓。
不冻:春季要“捂”,不要轻易减衣服。
忌:用眼过度、 七情郁结、久坐不动、过度服药、过度饮酒
8
春季饮食
不酸:春天饮食应“少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 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
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 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不妄:而春天是养阳的大好时机,如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 此人们特别是老年人在春天应适当节制性欲。
12
防春困 春困不是病,是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 原因是,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春季天气变暖,血管、毛 孔扩张,相对稳定的血流量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供应 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造成春困。 防治方法:睡眠、 冷水脸、锻炼
13
夏季的气候特点:
• 盛夏气候炎热、阳气最盛; • 长夏多雨潮湿、闷热蒸腾; • 太阳炽热高悬、昼长夜短。
养肝为先 中医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
的关系。
肝气不疏:精神抑郁、失眠多梦、消化不良、双眼干涩、食欲不佳、烦躁易怒
7
春季养生“六不原则”
不湿:居室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 避免发生湿疹。另外,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3
1.处事乐观、乐于承 担
不冻:春季要“捂”,不要轻易减衣服。
忌:用眼过度、 七情郁结、久坐不动、过度服药、过度饮酒
8
春季饮食
不酸:春天饮食应“少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 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
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 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不妄:而春天是养阳的大好时机,如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 此人们特别是老年人在春天应适当节制性欲。
12
防春困 春困不是病,是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 原因是,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春季天气变暖,血管、毛 孔扩张,相对稳定的血流量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供应 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造成春困。 防治方法:睡眠、 冷水脸、锻炼
13
夏季的气候特点:
• 盛夏气候炎热、阳气最盛; • 长夏多雨潮湿、闷热蒸腾; • 太阳炽热高悬、昼长夜短。
养肝为先 中医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
的关系。
肝气不疏:精神抑郁、失眠多梦、消化不良、双眼干涩、食欲不佳、烦躁易怒
7
春季养生“六不原则”
不湿:居室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 避免发生湿疹。另外,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3
1.处事乐观、乐于承 担
中医药健康与养生ppt课件

知本求因、趋利避害、颐养神形,是杂家养生思想 的重要观点。
33
动形以达郁 “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欲其比也; 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 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所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 ,精气郁也”。(《吕氏春秋·达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 ,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挶(ju)为聋, 处目则为眵(chi)为盲,处鼻则为鼽(qiu)为窒,处腹则为张 为府,处足则为痿为蹙。”(《吕氏春秋·尽数》) 经常运动形体,则精气流行,恶无由生。
14
中医养生学的学习方法 理论上: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的各种养生流派,各有特点,内 容范围很广,因此对各个流派要有一个基本了解,特别要掌 握其养生理论要点,从而较全面了解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 和特点,加深对本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传统养生方法上:全面掌握其养生机理、适用范围、注 意事项,以及动作要领和技能。
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
历代养生家根据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其养生之道在 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 有所长。
从学术流派来看,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 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之分,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 理论和方法。
8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养生学吸取各 学派之长,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 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 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 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
火的应用,可使人类战胜严寒,温暖肢体关节、 胸腹、腰背,除驱散寒冷。
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如灸、熨等,用以治 病除疾,养生防病。
18
33
动形以达郁 “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欲其比也; 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 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所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 ,精气郁也”。(《吕氏春秋·达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 ,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挶(ju)为聋, 处目则为眵(chi)为盲,处鼻则为鼽(qiu)为窒,处腹则为张 为府,处足则为痿为蹙。”(《吕氏春秋·尽数》) 经常运动形体,则精气流行,恶无由生。
14
中医养生学的学习方法 理论上: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的各种养生流派,各有特点,内 容范围很广,因此对各个流派要有一个基本了解,特别要掌 握其养生理论要点,从而较全面了解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 和特点,加深对本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传统养生方法上:全面掌握其养生机理、适用范围、注 意事项,以及动作要领和技能。
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
历代养生家根据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其养生之道在 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 有所长。
从学术流派来看,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 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之分,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 理论和方法。
8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养生学吸取各 学派之长,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 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 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 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
火的应用,可使人类战胜严寒,温暖肢体关节、 胸腹、腰背,除驱散寒冷。
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如灸、熨等,用以治 病除疾,养生防病。
18
中草药保健养生 ppt课件

绞股蓝
主产南方地区。目前国内最有名的产地 在陕西秦巴地区、湖北神龙架和广西大 瑶山。其中陕西安康的平利县为中国唯 一绞股蓝原产保护地和第一个有机绞股 蓝基地(无化肥、农药污染)
性味与归经:寒;苦;归肺、脾、 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并 有类似人参的强壮补益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气管炎、咽喉炎、偏头痛、降血压、 降血脂、助睡眠等。
功效:清肝、明目、通便 。
临床应用
用于头痛眩晕,目赤昏花,大便秘结。 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
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现代研究表明,决明子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外, 还含甾体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等,还有人体必需 的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镍、钴、钼等。所含大 黄素、大黄酸对人体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 并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其中大黄素葡萄糖甙、大 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强心 作用。
用药原则 寒者热之
2、 应用原则
2.6 辨证进补
热性体质的特征
口干舌燥,口臭口苦 喜喝冷饮 脾气易躁易怒 尿少而色黄 常便秘且大便干硬 身体经常发热,面红耳赤 舌红且有厚厚的黄苔
用药原则 热者寒之
2、 应用原则
2.6 辨证进补
虚性体质的特征
气虚、血虚 阴虚、阳虚
用药原则 虚则补之
3、 常用补益中药
枸杞子
补血药
味甘、性平, 补肾生精、益血明目、 乌发悦颜,滋补肝肾之佳品
3、 常用补益中药
补阴药
玉竹
甘,平,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3、 常用补益中药
冬虫夏草
补阴药
性平味甘, 补肺肾、止咳嗽、 益虚损、养精气
3、 常用补益中药
传统中医养生中华经典中医养生保健养生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闭等。
PART-03
中医学的亚健康观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 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
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学的亚健康观
一、生理
情志学说: 过喜伤心、
暴怒伤肝、忧思伤脾、 过悲伤肺、惊恐伤肾
天人和谐、情志和谐、气血和谐、寒温和谐才能保持健康,减少疾病,提高生 命活力。
亚健康的症状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
外部表现以个人主观感受为主,比较复杂,可
以分为身体症状和心理及精神症状、社会 适应性三个方面。
亚健康的症状
经常感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
经常感到腰酸背疼,或者浑身不舒服
入睡比较困难,凌晨容易早醒,夜间常 做噩梦。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性功能低 下或者性要求突然减少,尿频、 尿急。
预防疾病,治未病。
亚健康的诊断
您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亚健康、或是亚健康到了什么状态了吗?通过下面的30条自测一下,每一条分没有、轻 度、中度、偏重、严重五个等级,分别对应1、2、3、4、5分
30-39分表明身体处于较完美状态 40-69分表明您正在亚健康状态 40-49为轻度亚健康状态 50-59为中度亚健康状态 60-69为重度亚健康状态 ≥70分表明处于疾病状态
PART-02
亚健康的症状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 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
预防疾病,治未病。
亚健康的症状
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 功能性改变的“灰色状态”,或称“病前状态”、亚临床潜病期等。
PART-03
中医学的亚健康观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 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
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学的亚健康观
一、生理
情志学说: 过喜伤心、
暴怒伤肝、忧思伤脾、 过悲伤肺、惊恐伤肾
天人和谐、情志和谐、气血和谐、寒温和谐才能保持健康,减少疾病,提高生 命活力。
亚健康的症状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
外部表现以个人主观感受为主,比较复杂,可
以分为身体症状和心理及精神症状、社会 适应性三个方面。
亚健康的症状
经常感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
经常感到腰酸背疼,或者浑身不舒服
入睡比较困难,凌晨容易早醒,夜间常 做噩梦。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性功能低 下或者性要求突然减少,尿频、 尿急。
预防疾病,治未病。
亚健康的诊断
您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亚健康、或是亚健康到了什么状态了吗?通过下面的30条自测一下,每一条分没有、轻 度、中度、偏重、严重五个等级,分别对应1、2、3、4、5分
30-39分表明身体处于较完美状态 40-69分表明您正在亚健康状态 40-49为轻度亚健康状态 50-59为中度亚健康状态 60-69为重度亚健康状态 ≥70分表明处于疾病状态
PART-02
亚健康的症状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 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
预防疾病,治未病。
亚健康的症状
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 功能性改变的“灰色状态”,或称“病前状态”、亚临床潜病期等。
(2024年)中医养生完整ppt课件

、悲、 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直 接影响人体健康。
2024/3/26
情志致病
过度或持久的情绪刺激可 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如 怒伤肝、喜伤心等。
情志养生
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 平和来维护健康,如琴棋 书画、品茗论诗等陶冶情 操的活动。
13
03
中医养生方法与实践
2024/3/26
2024/3/26
15
运动养生法
1 2
传统运动养生法
介绍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方式 ,阐述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及实践方法。
现代运动养生法
推荐适合现代人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游 泳等,分析其运动特点及对身体的积极影响。
运动注意事项与误区
3
提醒人们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运动 前后的热身与拉伸、避免过度运动等,同时指出 一些常见的运动误区。
健康意识。
企业合作医疗机构
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为员工 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养生服
务。
2024/3/26
32
社区普及中医养生知识的途径与措施
社区宣传栏
在社区宣传栏定期张贴中医养生知识海报或 传单,提高居民认知度。
健康讲座与义诊
组织中医专家进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 动,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服务。
29
06
中医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推广
2024/3/26
30
家庭常用中医养生方法介绍
饮食养生
根据季节、体质等因素,合理 搭配食材,如春季养肝、夏季 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等
。
2024/3/26
运动养生
推荐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 等中医传统运动,以调和气血 、增强体质。
按摩养生
2024/3/26
情志致病
过度或持久的情绪刺激可 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如 怒伤肝、喜伤心等。
情志养生
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 平和来维护健康,如琴棋 书画、品茗论诗等陶冶情 操的活动。
13
03
中医养生方法与实践
2024/3/26
2024/3/26
15
运动养生法
1 2
传统运动养生法
介绍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方式 ,阐述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及实践方法。
现代运动养生法
推荐适合现代人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游 泳等,分析其运动特点及对身体的积极影响。
运动注意事项与误区
3
提醒人们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运动 前后的热身与拉伸、避免过度运动等,同时指出 一些常见的运动误区。
健康意识。
企业合作医疗机构
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为员工 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养生服
务。
2024/3/26
32
社区普及中医养生知识的途径与措施
社区宣传栏
在社区宣传栏定期张贴中医养生知识海报或 传单,提高居民认知度。
健康讲座与义诊
组织中医专家进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 动,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服务。
29
06
中医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推广
2024/3/26
30
家庭常用中医养生方法介绍
饮食养生
根据季节、体质等因素,合理 搭配食材,如春季养肝、夏季 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等
。
2024/3/26
运动养生
推荐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 等中医传统运动,以调和气血 、增强体质。
按摩养生
中医养生ppt课件【39页】

3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概述 ◎方法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 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 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 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 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 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 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 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
不贪酒
老年人长期贪杯 饮酒,会使心肌 变性,失去正常 的弹力,加重心 脏的负担。同时, 老人多饮酒,还 易导致肝硬化。
不贪咸
老年人摄入的 钠盐量太多, 容易引发高血 压、中风、心 脏病及肾脏衰 弱。
不贪甜
老人过多食甜 食,会造成功 能紊乱,引起 肥胖症、糖尿 病、脱发等, 不利于身心保 健。
不贪迟
不贪热
中医 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中医 养生
中医养 生
中医 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中医 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 生中医养生中医 养生中医养生中 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
中医 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Title Text Here
中 章
二
医 养 生 文 字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
文本二
文本一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
文本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清泻祛化利 温理消驱止活 化安平 开补收涌 攻 拔
表热下风湿水
里气食虫血血
痰 止
神
肝
窍
虚
涩
吐
毒 杀
毒 化
药药药湿药渗 药药药药药化 咳药熄 药药药药 虫 腐
药
水 药
瘀平
风
药
喘 药
药
止生 痒肌 药药
发发 散散 风风 热寒 药药
清清清清清 热热热热虚 泻燥解凉热 火湿毒血药 药药药药
攻润峻 下下下 药药逐
学习中药养生
表现:
气郁质
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多愁善感、感情脆弱 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 肋胁部或乳房胀痛 无缘无故叹气
面貌忧郁
对症: 宜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 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
食、醒神作用的食物
橘皮粥:橘皮50g,研 小 细末备用。粳米100g, 贴 淘洗干净,放入锅内, 士 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
纵腹垂腴
对症:
易患疾病:冠心病、高 血压、高脂血症、糖尿 病、肥胖、代谢综合征
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海带、 冬瓜等 少食煎炸、烧烤之品,或甜、 黏、油腻的食物,如炸鸡腿、 肥肉、黄油等
小 贴 士
荷叶粥:鲜荷叶 2张,煎汤去渣, 加入粳米150g煮 成稀粥,加砂糖 少许食用
山楂冬瓜汤:山 楂30g,冬瓜皮 30g,海藻15g洗 净,至锅中慢火 煲30分钟,调味 后即可饮用。
谨防“春困” 注重“春捂”
学习中药养生
二、季节之夏季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季:夏季属火,心也属火,夏季的炎热气氛最易于扰乱心神, 易上火,易出现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并影响到睡眠。夏季养心 为先。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 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 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 佩兰等。 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 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 酸角、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 荷叶等来祛暑。 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 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 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 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 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学习中药养生
学习中药养生
学习中药养生
一、体质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对症下药。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以下九种
9
阳虚质 C型
平和质
气虚质
A型
阴虚质
B型 亿万苍生,人有九种, D型
一种平和,八种偏颇
痰湿质 E型
特禀质 I型
气郁质 H型
血瘀质 G型
湿热质 F型
学习中药养生
湿热质 表现:
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 易生痤疮或疮疖 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 大便粘滞不爽、有解不
学习中药养生
表现:
阴虚质
感到手脚心发热 面部两颧潮红或偏红 感到眼睛干涩 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 皮肤干燥 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
对症: 宜多食瘦猪肉、鸭肉、甲鱼、 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 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 子、煎炸烧烤等性温燥烈之品
小
五汁饮:梨汁、
贴
荸荠汁、桑椹汁、
继续引
小贴士: 三个“平”:
平常饭菜(一荤一素一菇,燕麦瓜果豆腐); 平和心态(不争不恼不怒,爱心宽容大度); 平均身材(不胖不瘦,天天早晚走路)
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上小 伙伴们,好好听噢
你健康吗?
继续引
这一切都不是 在开玩笑!
继续引
关于健康,养生很有效。 关于养生,中药很有效。
学习中药
✓ 中药起源与发展
小 抗敏汤:乌梅15g、黄芪
贴
20g、首乌30g、百合15g 放砂锅中加水煎开,再用
士 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
汁后,再加水煎开后取汁,
用汁煮粳米100g成粥,加
冰糖趁热食用
学习中药养生
表现:
痰湿质
腹部肥满松软 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 额部油脂分泌多 上眼睑比别人肿 嘴里有粘粘的感觉 舌苔厚腻
易患:关节炎、咳嗽、哮喘、 腹泻、痛经等
对症:
宜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 姜等温阳之品 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 凉食物,少饮绿茶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g,生姜
30g,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
片备用。羊肉500g剔去筋膜,放入 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
小
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 贴
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 士
士
麦冬汁、藕汁各
适量,和匀凉服。
蜂蜜蒸百合:将百 合120g,蜂蜜 30g,拌合均匀, 蒸令熟软。时含数 片,咽津,嚼食。
学习中药养生
表现:
阳虚质
手脚发凉
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 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
或冷空调、电扇等) 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
服
大便稀溏
性格沉静、内向
山楂红糖汤:山楂10枚,冲洗干净,
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
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可活血散 瘀。
小
贴
黑豆川芎粥:川芎10g用纱布包裹, 士
和黑豆25g、粳米50g一起水煎煮熟,
加适量红糖。分次温服,可活血祛
瘀,行气止痛。
学习中药养生
气虚质
表现: 容易疲乏 容易气短
对症: 宜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 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 大枣、桂圆、蜂蜜等 少食槟榔、生萝卜等耗气之品
二、季节之春季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 春气通肝。春季养肝为先。
1、增甘少酸。春天,肝的疏泄功能旺盛,如果多吃些酸味食品,酸 本身就是收敛收摄,会抑制肝气的生发,肝火过旺者可适当吃些酸味 的东西,防止肝气过度发散。而肝阴虚者,应少吃或者不吃酸味食品, 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 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
赵学敏:载药921种, 其中《本草纲目》未 收载的有716种,绝大 部分是民间药及外来 药品,如香草、金鸡 纳(奎宁)
陈存仁:1935年 编著《中国药学 大辞典》,药学 条目4300种
国家药典委员会: 制定、修订国家 药品标准,是法 定的国家药品标 准。有八版。
学习中药
✓ 中药分类及数量
• 一般归纳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大类。 植物药类可按药用部位分为根及根茎、茎、木、树皮、叶、 花、果实、种子、全草、藻菌和地衣、树脂等类别。 动物药类可分为骨骼、昆虫、贝壳、分泌物、角、排泄物等 类别。 矿物药类一般不再分类
尽的感觉 容易急躁 舌质偏红,苔黄腻
对症:
宜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 黄瓜、藕等甘寒、甘平之品 少食羊肉、韭菜、生姜、辣椒、 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 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绿豆藕:粗壮肥藕1节, 小 去皮,冲洗干净备用。 贴 绿豆50g,用清水浸泡 士 后取出,装入藕孔内,
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 熟透,调以食盐进食。 可清热解毒,明目止渴。
解清泻祛化利 温理消驱止活 化安平 开补收涌 攻 拔
表热下风湿水
里气食虫血血
痰 止
神
肝
窍
虚
涩
吐
毒 杀
毒 化
药药药湿药渗 药药药药药化 咳药熄 药药药药 虫 腐
药
水 药
瘀平
风
药
喘 药
药
止生 痒肌 药药
活活活 破 血血血 血 止调疗 消 痛经伤 症 药药药 药
温清止 化化咳 寒热平 痰痰喘 药药药
重养 镇心 安安 神神 药药
学习养生
养生种类: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 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内容。
2.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 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 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3.行为养,分为养生图、形养、气养、食养、药养。
苏敬等23人:《新修 本草》又称《唐本 草》,收集增补药物 844中,最重要是新 增了彩色图谱
唐慎伟:《证类本 草》载药1558种, 附方3000余首,有 图和炮制方法,历 史地位很高
学习中药
✓ 中药起源与发展
明代时期
清代时期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后
=========
李时珍:载有药物 1892种,收集医方 11096个,绘制精美 插图1160幅,是中国 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 大成者
比别人容易患感冒 喜欢安静、懒得说话 说话声音低弱无力 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
黄芪童子鸡: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
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g,取一根细线,
一端扎紧纱布袋口,置于锅内,另
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中加姜、 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煮熟后,
小
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 贴
即可食用。可益气补虚。
士
补气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刺五加、白术、莲子、白扁豆、 大枣、甘草等。
补气食物有:牛肉、鸡肉、乳鸽肉、鹌鹑、海参、腐竹及猪、牛、羊肚等。
学习中药养生
表现:
平和质
形体匀称健壮 面色肤色润泽 头发稠密有光泽
精力充沛
性格随和开朗
患病较少,适应能力强
学习中药养生
学习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