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修)
冬季安全生产预防知识(三篇)

冬季安全生产预防知识一、冬季安全生产特点和危害1. 天气寒冷,人的听觉、视力,行动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容易发生冻伤、跌滑等人身伤害事故;设备和金属结构件产生变形、破裂,容易导致泄漏、爆炸、火灾、中毒和设备生产事故。
2. 冬季大气气压处于冷高压状态,有毒有害气体容易大量积聚,造成人员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
3. 冬季天干物燥,容易发生火灾。
4. 冬季处于岁末年初,节日多,容易诱发不稳定、不安全因素。
二、冬季生产注意事项1. 雪后需及时对基站内积雪进行清除,切勿将积雪堆放在巡检道路或紧急出口处,影响基站正常生产和紧急逃生。
2. 进行基站、机房设备巡检,应熟悉设备的内部结构和接线情况。
巡检通信设备时,应穿戴防护用品。
进出基站、机房,应随手关门,巡视完毕应上锁。
3. 加强用电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坚持每天班前会、每周的安全活动。
一旦出现险情,每位员工都能够做到忙而不乱,迅速排险,保证安全平稳运行。
防寒、防冻潜在危险:人员冻伤、设备损坏预防措施:1. 作业人员尽量减少在低温环境下的暴露时间;2. 作业人员在寒冷的冬季作业,必须配备相应的防寒服装、鞋帽、手套等物品;3. 加强对电暖器、空调等升温设备的检修,确保状态良好;4. 发电机、机动车辆等设备正确加防冻液、冬季润滑油等。
5. 禁止使用明火解冻。
防滑潜在危险:滑倒、摔伤预防措施:1. 使用梯子应注意放置角度,底端应采取防滑措施;2. 雨雪和大风天气不进行高空作业3. 及时清理设备、管线和基站内积雪,保证巡检及逃生道路畅通,操作平台无积雪;4. 登高人员必须持证操作,登高2米以上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且有人监护,严防摔伤事故的发生。
防火潜在危险:火灾、爆炸预防措施:1. 机房、基站内严禁吸烟,场外不随意乱扔未熄灭的烟头;2. 正确使用、安装、管理电气设备,站内不得使用与生产无关的大功率电器;3. 不得在发热的设备上或附近晾挂衣服;4. 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5. 节前加大对管线及基站周边老乡的宣传,禁止其在周围燃放烟花爆竹,确保节日期安全生产平稳运行;6. 冬季使用液化气钢瓶不要为了把残存的气体用尽而用开水烫或者用火烤钢瓶的办法。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冬季是工业生产中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季节之一,持续低温、大风降雪等不利因素给生产操作带来很大的隐患。
为了确保冬季生产安全,每个员工都应该了解冬季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冬季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
1. 防止滑倒事故:冬季地面容易结冰,员工应该注意避免滑倒。
行走时要小心谨慎,在结冰地面上走路应采取小步走的方式,保持身体的平衡。
如果地面被积雪覆盖,要及时清扫,使用防滑垫或者添加防滑剂等方法增加地面的摩擦力。
2. 防止电气事故:冬季气温较低,电气设备容易出现故障。
员工在操作电气设备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首先要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其次,使用电气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违规使用。
另外,要注意避免电气设备与水或潮湿的地面接触,以免发生短路或漏电现象。
3. 防止火灾事故:冬季是火灾事故高发季节,特别是使用取暖设备时容易引发火灾。
员工在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取暖设备,避免使用不合格产品。
其次,正确使用取暖设备,离开使用地点时要关闭设备电源,避免长时间无人看管。
另外,要保持取暖设备周围的通风畅通,避免室内空气不流通引发中毒。
总之,要加强对取暖设备的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4.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冬季常常伴随着大风和降雪,这增加了高处作业发生坠落事故的风险。
员工在进行高处作业时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同时要佩戴好安全带、头盔等防护装备,确保自己的安全。
在进行高处作业之前,要对场地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松动的脚手架、坠落物等危险物,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5. 防止煤气中毒事故:冬季取暖多数是依靠燃气设备,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煤气泄漏和中毒事故。
员工在使用燃气设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其次,要保持燃气设备的通风良好,避免煤气聚集。
另外,要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冬季是安全生产的高发季节,因为天气寒冷,路面湿滑,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为了确保冬季安全生产,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冬季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包括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寒保暖等方面。
一、交通安全1. 雪天行车在雪天行车时,要注意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
如果遇到大雪封路的情况,要听从交通指挥,不要随意冒险。
2. 雾天行车在雾天行车时,要开启雾灯并保持清晰视线。
遇到能见度低的情况,应该及时减速并保持安全距离。
3. 冰天行车在冰天行车时,要特别小心路面结冰现象,遇到结冰路段应该减速慢行,防止打滑。
4. 安全驾驶无论是哪个季节,安全驾驶都是首要的原则。
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驶,避免疲劳驾驶。
二、防火安全1. 暖气设备冬季大家会使用一些暖气设备,如电暖器、取暖器等,使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长时间使用,以防止发生过热引发火灾。
2. 厨房用具在冬季烹饪时,要注意使用电磁炉和燃气炉时的安全。
做饭时不要离开,以防止发生意外。
3. 电器安全室内有大量电器使用,要注意防止电器过载使用,避免电路短路引发火灾。
4. 室内燃气冬季使用燃气得比较多,要确保燃气管道完好,使用时注意通风,并定期检查燃气设备,避免燃气泄漏引发火灾。
三、防寒保暖1. 冬季穿搭在寒冷的冬季,要选择适当的服装,多层次穿搭,保暖效果更好。
同时要注意选择防寒帽、围巾、手套等配饰,避免受冻。
2. 防滑措施冬季路面容易结冰,要注意选择防滑鞋和使用防滑器材,避免摔倒。
3. 室内保暖在室内保暖时,要确保使用安全电暖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使用燃气暖气器时,要确保通风良好,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4. 饮食保健冬季饮食要注意保持热量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结语冬季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防寒保暖。
只有确保安全生产,我们才能度过一个安全、温馨的冬季。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预防事故的发生。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三篇)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对于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等一些特定行业来说,冬季的安全生产工作更为重要。
在低温、冰雪、雾霾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工作环境的风险和隐患也会增加。
因此,在冬季进行安全生产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以下是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一、防寒保暖冬季寒冷,防寒保暖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
在工作场所,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穿保暖衣物:穿戴合适的保暖衣物,如羽绒服、羊毛衫等,应保持干燥清洁,以增加保暖效果。
2.戴帽子、手套:帽子能保护头部,手套能保护双手,避免因低温引起的感冒和冻伤。
3.穿保暖鞋袜:在冬季,寒冷的地面容易导致脚部冻伤,选择合适的保暖鞋袜是必要的。
4.加强室内保暖:在室内工作场所,应做好供暖工作,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二、防滑措施冬季各种降水,容易导致地面湿滑,增加了工作环境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员工的安全,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清理积雪和冰层:在雪天或降雪后,要及时清理积雪,保持道路和工作区域的通畅。
2.铺设防滑垫:对于易滑的地面,如台阶、坡道和斜坡等,要做好防滑垫的铺设,减少滑倒事故的发生。
3.提供防滑鞋:对于室外作业的员工,可以提供防滑鞋,增加走动时的稳定性。
三、防火措施冬季采暖和使用电器的频率较高,火灾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保持用火安全:使用火炉、电暖器等暖气设备时,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注意通风和安全距离。
2.杜绝违章用火:禁止在生产车间或办公区域使用明火、过度使用电器等违章行为,严禁吸烟和焚烧物品。
3.加强电气安全: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避免因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事故。
四、防雾霾措施冬季空气湿度较低,加上大气污染物的累积,会导致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提供口罩:对于工作环境中存在雾霾的情况,要向员工提供防霾口罩,减少污染物的吸入。
2.增加室内空气流通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利用空气净化设备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
冬季安全生产常识

冬季安全生产常识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冬季已经来临,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保证冬季生产安全至关重要,下面将针对一些典型的情况,介绍相应的安全措施。
一、防护措施1. 防寒防冻在寒冷的冬季,工作人员们应该做好相应的防寒防冻措施,特别是在室外作业的人员。
应该适时佩戴手套、围巾、帽子等防寒用品,选择防寒服时,应该尽量选用防风、保暖效果好的衣服,保护好自己的手脚,避免短暂的冻伤或长期的冷热交替疾病发生。
另外,避免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如需工作,在休息时应该有充足的热量补充和体能恢复,减少因体能疲劳而造成的事故。
2. 防止火灾冬季是火灾频发季节,由于气温降低,室内加热用火、烤火等活动也相应增多,这就需要人们更加注重防火安全。
应该定期检查电线、插座、灯具等室内电器设备,保证其正常使用,及时更换老化设备;避免在室内使用大功率电器,避免造成过载;要经常抽查安全状况,提高警惕,防止火源产生。
3. 防止意外伤害冬季气温较低,地面湿滑,容易造成人员滑倒伤害。
因此,应该在作业路线和机器路线上覆盖一些止滑垫或铺设铁板,以尽量避免工人的滑倒、跌倒等意外伤害。
特别是在搬运重物、爬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操作,注意安全。
二、应急措施1. 工作中突然发生事故当工作中发生突发事故时,要迅速保护自己,避免第二次事故的发生,切勿私自拆除设备并第一时间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对于这种情况,应保持清醒,冷静处理应急情况,并及时报警、报告领导或相关部门。
2.突发意外在平凡而宝贵的日常生活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尤其在冬季更应该注意安全。
一旦发生事故,要首先保护自己,切勿仓促求救,因为稍有不慎邻居也会发生意外,应该果断并合理地采取救助措施,同时及时报警或向急救车求助。
三、结语在寒冷的冬季,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应该避免冬季的种种不安全行为,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保障好自己的安全,自然也有更好的表现和工作效率。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模版(四篇)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模版冬季是一个天气寒冷且天气条件不稳定的季节,对于安全生产来说,冬季存在许多特殊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为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每个单位都应该加强冬季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
下面是一份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模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冬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冬季是一个容易发生事故的季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天气寒冷,工作人员容易患上感冒、冻伤等寒冷相关疾病,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2. 冰雪天气多,道路结冰、人员滑倒摔伤的风险增加,交通事故频发。
3. 电器设备容易故障,特别是电线和电缆可能因为冰冻而被拉断,导致火灾和电击事故。
4. 燃气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燃气泄漏引发爆炸等。
5. 部分行业,如矿山和建筑工地,冬季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加强冬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范有序、重在宣传教育,才能保障冬季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冬季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点为了保障冬季安全生产,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点:1.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为工作人员提供暖气、保暖衣物和保湿霜等,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 加强道路和交通安全管理。
清理道路积雪,铺设防滑垫,减少冰雪天气对交通的影响。
提醒驾驶员注意驾驶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3.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特别是电器设备和燃气设备,要及时检修和更换老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发事故。
4. 加强用火和用电安全管理。
在使用燃气设备和电器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避免燃气泄漏和电击事故发生。
5. 设立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
为了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每个单位都应该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冬季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冬季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约束,以下是几个与冬季安全生产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冬季是一个安全生产的关键时期,由于低温、冰雪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和危险。
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加强冬季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教育。
下面是关于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
一、冬季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1. 低温天气:冬季天气寒冷,低温能引起人体冻伤和体温过低,同时会影响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冰雪天气:冰雪是冬季最常见的气象灾害,容易引发滑倒、摔伤等意外事故。
3. 天气变化:冬季天气变化多端,可能出现大雾、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对工作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 燃气和电器设备:冬季需大量使用暖气和取暖设备,同时还可能使用电热毯等电器设备,容易引起火灾和触电事故。
5. 食品安全:冬季食品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冷藏不足、感染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二、冬季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1. 佩戴防寒用品:根据工作环境的寒冷程度,合理选择防寒衣、防静电手套、防滑鞋等防寒用品,保持身体的温暖。
2. 掌握防寒常识:在寒冷的环境中,应该尽量减少户外作业时间,避免形成冻伤和低体温症。
同时要注意保暖措施,例如穿多层衣服、多喝热水等。
3. 加强安全检查:冬季设备容易受低温影响,导致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增加。
要加强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防止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4. 防止滑倒事故:冰雪天气容易引发滑倒事故,需要采取防滑措施,例如撒盐或铲除冰雪、铺设防滑垫等。
5. 用电安全:冬季需大量使用电器设备,要保证用电线路的安全稳定,避免发生火灾和触电事故。
同时要注意防止电热毯长时间使用和多插座插头带来的安全隐患。
6. 食品安全保障:冬季食品储存和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合理储存食品,避免受潮变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7. 互助救助: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救助意识,遇到紧急情况及时进行报警和救援。
三、冬季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1. 了解天气预报: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危险作业。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修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修冬季是安全生产的高发季节,冰雪天气、低温天气等因素不仅会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也会影响生产生活中的安全。
因此,加强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提高防范事故和保障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冬季用电安全1.保持家庭用电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定期检查电线电路,避免过载。
2.冬季针对空调的使用要注意防火和检查空调排水是否畅通。
3.在室内使用电暖器时,不要放置易燃物品,制造过度热量的设备不要靠近可燃物。
4.使用电热毯应注意保持通风,不要将电热毯折叠或者压在身下,避免起火或者电器内部线路烧毁。
5.使用电炉具要注意不要放燃油等易燃材料附近,避免火灾的发生。
二、冬季火灾防范1.房间内不要乱放易燃物品,避免火源接触到易燃物品引起火灾。
2.使用电热器、电热毯时要人在旁边看护,防止过热引起燃烧。
3.操作煤气灶具时要谨慎,煤气泄漏时要关闭总开关,并及时通知供气单位处理。
4.烟雾报警器可以在空气中检测到烟雾,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减少火灾损失。
5.清除火灾灾难来源,拒绝乱扔烟蒂,不在家中使用烟火爆竹等易燃物品。
三、冬季交通安全1.驾驶员要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安全装置的情况,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2.天气恶劣时,路面容易结冰,车辆容易打滑,行车速度要降低,距离要加大。
3.车内要配备应急用品,如防滑垫、铁锤、保温毯、手机充电器等应急工具。
4.遇到低能见度情况要开启车灯、雾灯或将汽车的灯光设置为近光,避免发生事故。
5.在雪天行车时,一定要清理车顶、车灯、车窗、车身等部位的积雪,以免造成视线障碍。
四、冬季身体安全1.多喝热水,多补充维生素,增强体质,不要剧烈运动或是疲劳驾车。
2.注意保暖,加强室内通风,避免感冒或其它疾病的发生。
3.防止滑倒摔伤,注意走路时的步伐,要穿戴防滑鞋或使用防滑器。
4.在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寒准备,穿戴保暖防寒衣物,避免受寒感冒。
5.要注意室内空气质量,避免开启燃气使用危险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一、冬季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一)冬季安全生产特点冬季“七防”内容:防寒、防冻、防滑、防风、防火、防爆、防中毒。
冬季大气气压处于冷高压状态,有毒有害气体容易大量积聚,造成人员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冬季天干物燥,容易发生火灾。
冬季处于岁末年初、节日多,容易引发不稳定、不安全因素。
(二)防寒、防冻、防滑、防风1、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尤其是夜间巡回检查制,将防冻点及防冻内容纳入交接班,确保场站冬季安全运行。
2、凡是存留有水分的管线、设备均需考虑防冻,防冻的措施包括加保温、伴热、保持介质连续流动,使停用的管线、设备中不得存留含水介质。
3、入冬之前事先对管线保温、玻璃板液位计、配电间及机柜间保温措施进行检查,确保能正常使用。
4、入冬前,场站应加强对生活楼、压缩机房、库房、机柜间、配电间等门窗和玻璃完好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消除不保温的因素。
5、入冬之前事先对有水场站的消防管网及地下消火栓进行全面的检查,地下消火栓采取加盖毛毡或木板隔离等有效的防冻防凝措施。
6、处理冻结的管线或阀门时,要先用少量蒸汽加温,然后加大蒸汽量,防止骤然升温而损坏设备。
7、斜梯走廊、平台、贮罐顶及巡回检查通道要保持清洁,及时清除积雪,防止积水、结冰,人员巡检要带好劳动保护用品,巡检过程中不允许双手插进口袋中,上下梯子应双手抓住护栏。
8、要及时清除框架、结构、设备上的冰棱,防止在天气气温变化较大时砸坏设备或伤人。
9、对于经常脱水的容器的脱水包、脱水阀及脱水线要进行伴热及保温,保温薄弱的脱水线阀门,入冬前,要用毛毡或岩棉等加强保温,保证正常脱水操作。
10、对于室外的冷却器,冬季原则上不要停用。
一定要停用的,必须将冷却水的管道进行彻底的空气吹扫。
由于换热器内管束较多,易使吹扫的空气走短路,使一部分管束内的水吹不出来。
冬季来临后,未吹扫干净的管束冻裂,致使制冷设备报废。
所以,吹扫时,空气量必须要大,保证有足够的流速,要反复多次,直到水分干净为止。
11、新水的阀门井、水表井等,入冬前要完善好防冻措施,保温井盖必须完好。
(三)、防火、防爆、防中毒进入冬季,天干物燥,是火灾发生比较频繁的季节,如何在这一时期预防火灾,至关重要。
一忌———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和家用电器引发电器引火灾。
电气线路火灾就是指输配电及用电线路使用、安装不当,其中包括保险装置、开关、插座以及移动式接线板等设施、设备。
主要是指当电气线路发生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等故障,引燃周围可燃物而引发的火灾。
家用电器火灾一类是使用电炉子、电褥子、电暖气、电熨斗、电水壶等电加热器具时,因使用方法不当或器具本身存在质量问题,造成电加热器具长时间接触可燃物,或温度控制装置发生故障,引起火灾,由电热毯使用不当引发的火灾每年都有发生。
另一类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因使用不当或电器设备内部元器件、线路老化等原因,导致其故障发热引起的火灾。
因此,在家用电器出现故障,一定要及时维修,千万不能让电器带“病”工作,以免引发火灾。
另外,选好插座对避免火灾同样重要。
二忌——吸烟一些人吸烟不注意消防安全,如大风天室外吸烟,乱扔烟头,在一些禁火地点吸烟、躺在床上吸烟或使用易燃物品作为烟灰缸等,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三忌——存放、使用不妥场站存放使用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放在合适的地方,且远离烟火和高温地区,并加强日常的检查。
四忌——气体泄漏进入煤气区域要携带煤气报警仪,如一旦发现煤气漏气,要迅速撤离,并向相关管理人员报告,切勿惊慌失措。
煤气区域不能动用明火。
火灾紧急疏散自救逃生知识(1)熟悉环境,记清方位,明确路线,迅速撤离;(2)通道不堵,出口不封,门不上锁,确保通畅;(3)听从指挥,不拥不挤,相互照应,有序撤离;(4)发生意外,呼唤他人,不拖时间,不贪财物;(5)自我防护,低姿匍匐,湿巾捂鼻,防止毒气;(6)直奔通道,顺序疏散,不入电梯,以防被关;(7)保持镇静,就地取材,自制绳索,安全逃生;二、防雷电安全基础知识1、雷电对仪表控制系统的影响雷电从形式上可分为直接雷击与感应雷击两种,对仪表控制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分为下列几种。
(1)直接雷击。
雷电直接击中现场仪表设备或与之连接的管路,通常会损坏仪表的传感器模件并且可能损坏变送器的控制主板。
雷电流在沿仪表支架流入大地的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感应磁场,能通过信号传输线路耦合到控制室设备,损坏控制设备。
(2)感应雷击。
一种是静电感应。
当雷云来临时,地面物体尤其是导体聚积大量电荷产生放电,放电电流若进入现场仪表和用电设备,将造成设备损坏。
另一种是电磁脉冲辐射。
雷电流在其通道周围的空间产生电磁场,向外辐射电磁波,耦合到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以及各类金属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流,将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甚至使控制系统失灵。
(3)雷电过电压侵入。
直接雷击或雷电感应都可能使导线或金属管道产生过电压,过电压沿各种金属管道、电缆槽、电缆线路就可能将高电位引入仪表控制系统造成干扰甚至损坏。
2、加强防雷电的管理一是按规定设置防雷电、静电装置,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检修,保证接地完好有效,接地电阻符合要求;保证阀门、法兰用金属线跨接且可靠接地;法兰连接间电阻应小于0.03Ω,对地电阻不得大于100Ω;检修拆除的跨接线一定要恢复。
二是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程度,保证设备完好。
要严把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关,确保设备本质安全。
工艺设备要常维护保养、勤检查,消除跑、冒、滴、漏;电气设备要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和防爆等级,在运行检修过程中严禁对其进行改装、拆除或降低等级;漏电保护、短路保护、绝缘、屏护等要随时完好有效;检测报警装置要定期定校验。
三、日常生活安全常识1、员工应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在活动中注意控制运动量,避免高集聚、高强度、超负荷的活动。
2、多喝开水,居室多通风,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物。
4、不要酗酒,以免因饮酒过度发生意外;5、触电能使人造成烧伤或死亡,但是事故的多数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用电中注意以下问题,可以预防触电事故。
(1)损坏的开关、插销、电线等应赶快修理或更换,不能将就使用。
(2)不懂电气技术和一知半解的人,对电气设备不要乱拆、乱装,更不要乱接电线。
(3)灯头用的软线不要东拉西扯,灯头距地不要太低,扯灯照明时,不要往铁线上搭。
(4)电灯开关最好用拉线开关,尤其是土地潮湿的房间里,不要用床头开关和灯头开关。
(5)屋内电线太乱或发生问题时,不能私自摆弄,一定要找电气承装部门或电工来改修。
(6)拉铁丝搭东西时,千万不要碰附近的电线。
(7)屋外电线和进户线要架设牢固,以免被风吹断,发生危险。
(8)外线折断时,不要靠近或用手去拿,应找人看守,赶快通知电工修理。
(9)不要用湿手、湿脚动用电气设备,也不要碰开关插销,以免触电。
(10)大清扫时,不要用湿抹布擦电线、开关和插销,也不要用水冲洗电线及各种用电器具、电灯和收音机等。
四、人员冻伤的预防及急救基本知识冻伤是低温袭击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
引起冻伤的原因主要是:低温、身体长时间暴露、潮湿、风水所造成的大量热量流失。
而促进或加重因素有以下几点: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肢体静止不动、醉酒等。
(一)最常见的冻伤部位:多发生在手指、足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颊部等处。
这些部位都在身体的末端或表面,血流缓慢,且又经常暴露在外,局部温度低,极易受寒冷的伤害。
(二)最容易发生冻伤的时机:冬季夜间温度很低,经常在-8℃以下,若夜间行走也容易发生冻伤。
(三)冻伤程度的判断,简单地说,冻伤的程度与烧伤一样分为四种,即:红、肿、热、疱。
一度冻伤:皮肤苍白、麻木,进而皮肤充血、水肿、发痒和疼痛。
二度冻伤:除皮肤红肿外,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流出黄水,自觉皮肤发热,疼痛较重。
三度冻伤:局部皮肤或肢体坏死,出现血性水疱,皮肤呈紫褐色,局部感觉消失。
四度冻伤:身体某部位坏死脱落,如肢端,肢体。
解冻复温后皮肤逐渐变成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
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
(四)冻伤的救护措施原则: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尽可能的将冻伤人员送往专业医院进行救护。
1、一度冻伤,可让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可用辣椒、艾蒿、茄杆煮水熏洗、热水(不能太烫)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3、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4、多喝热饮料(姜糖水、感冒冲剂),如疼痛可服2片去痛片治疗。
5、除去湿的衣服,进入羽绒睡袋保暖。
6、用温水轻轻地清洁伤处,由于解冻的伤处很疼并且皮肤及肌肉有可能失去知觉,所以要格外小心。
7、确使伤处完全干燥(包括趾间)。
有创面的用消毒棉花,无创面的用干净、松软的棉垫子包裹保护伤处并保温。
8、全身体温过低的伤员,为促进复温,可采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35~42℃。
(五)冻伤急救注意事项冻伤急救时,若一时无法获得温热水,可将冻伤部位或冻伤患儿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
注意冻伤后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热水加热,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
切忌直接用雪团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
对已复温的患处,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和坏死。
(六)常用药品外用:冻疮膏(1支)、消毒棉垫(1包)、纱布(1袋)、绷带(1个)。
内服:感冒冲剂、姜糖水、去痛片、安定。
五、需要自我解答的问题:1、员工冬季安全生产需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足够,并配备到位。
2、是否组织了冬季安全生产大讨论,进行了危害分析。
容易发生冻凝的设备或管段在哪里。
是否组织了冬季安全生产前的大检查工作,我们都采取了什么防护措施,有处置方案。
3、水循环系统包括哪些,都是否有防冻措施。
4、前期检查出来的影响冬季安全生产的问题是否都得到整改。
5、冬季的施工安全如何进行管理。
6、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落实和安全生产责任人履职工作是否得到落实。
7、安全疏散出口、消防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能否达到紧急疏散要求。
8、所有的员工是否都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是否都能够了解火灾报警装置的火灾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