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课件
《有的人》公开课课件

鲁迅认为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 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他的文学理念在《有的人》中 得到了充分体现。
创作过程
灵感来源
鲁迅在创作《有的人》时,受到了俄 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陀思 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探讨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道德的模糊性。
写作过程
鲁迅在创作《有的人》时,经过了反 复推敲和修改,最终形成了这首诗。 这首诗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具有很高 的地位,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人生价值
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 他们更加珍惜和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
人生智慧
通过《有的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智慧 ,让他们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规划
通过《有的人》的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 未来规划,理解未来的 发展趋势和机遇。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 美情趣。
教学内容
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重点则是通过分析 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来把握主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师讲授诗歌的背景、作者、结构和语言特点等基础知识,帮助 学生建立对诗歌的基本认识。
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 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对社会 产生积极影响。
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有的人》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 信息。
对人生的思考
人生选择
通过《有的人》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理解 不同的选择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20有的人课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 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 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 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 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 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 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3、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高 贵品质。鲁迅的散文诗集叫《野草》,他 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 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 可朽腐。”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 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 人”,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呢?
• 每节诗前两句都是指反动统治者。 • 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 迅一样的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 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 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 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 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 间。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高。
两 种 人 的 不 同 下 场
•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 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 去,早已臭名昭著。青青的野草则给 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 想,这里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 先生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 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 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完美版课件

向观众表达最后的感谢, 并作出结束总结。
问题答疑
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提供更多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有的人》完美版PPT课件
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有的人》这首歌曲的美妙之处吧!首先,我将向大家介 绍这首歌曲,并进行自我介绍。
背景介绍
歌曲背景介绍
了解《有的人》的背景, 包括歌曲的创作时期、流 派和风格。
歌曲创作背景
探索歌曲背后的创作灵感 和故事,以及创作者的动 机。
歌曲意义解析
深入解读《有的人》的歌 词中所传递的意义和主题。
歌曲分析
1
音乐元素分析
审视该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和声、节奏和编曲。
2
歌词解读
解读《有的人》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隐喻。
3
情感表达分析
分析歌曲通过音乐和歌词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歌曲MV分析
MV剧情介绍
描述《有的人》音乐视频中的 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MV图像元素分析
分析MV中使用的图像元素, 如颜色、场景和符号。
MV情感表达分析
解读MV中通过视觉效果传达 的情感和意义。
结论
总结歌曲主题和意义
总结《有的人》的主题和意义,并突出其独 特之处。
对听众的思和启示
与听众分享这首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 发。
致谢
1 感谢听众
向聆听我们分享的观众 表示感谢。
2 感谢支持者
3 结束语
对于一直支持我们的人, 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2024版《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01诗人臧克家简介Chapter生平事迹文学成就诗歌风格代表作品以鲜明的形象和深入的心理刻画见长,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
获奖情况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
臧克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与其他诗人一起推动了新诗的革新与发展。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责任感。
时代背景02《有的人》创作背景及主题Chapter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创作动机030201创作背景诗歌主题揭示社会不公歌颂人民力量追求理想社会社会意义反映时代精神诗歌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
唤起民众觉醒通过揭示社会不公和歌颂人民力量,诗歌旨在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团结,共同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
具有历史价值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有的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03诗歌内容解析Chapter节奏韵律诗歌采用自由体形式,不追求严格的押韵和节奏,但整体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音乐美。
篇章组成全诗共分为七节,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情感层次从对人生的感慨到对社会的批判,情感逐层深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篇章结构1 2 3对比意象象征意象讽刺意象意象手法语言特色简练生动01形象鲜明02富有哲理0304《有的人》思想内涵探讨Chapter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永恒通过对比不同人的生活态度,臧克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永恒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诗人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生轨迹,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激励人们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
生命的尊严诗中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珍视生命,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维护和尊重。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对人性善恶的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善与恶的斗争人性的救赎05艺术特色鉴赏Chapter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者的深恶痛绝,以及对给人民当牛做马、甘愿服务的人的高度赞美。
新版人教版《有的人》PPT课件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作业 纯配乐
俯下身子 给人民当牛马。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背诵《有的人》。 2、对鲁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 读他的作品集。 3、继续完成写话《赞鲁迅》,可 以是一段感言,一首小诗……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nì),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鲁迅灵堂签到处
“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 管自己的生活。”
20、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芙蓉区蓉园小学 廖晶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请大家根据导读要求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读全诗,诗中描 写的两种人请用不同符号进行 标注,可以结合对鲁迅的了解 写旁批。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俯下身子 给人民当牛马。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ppt课件

两 种 人 的 不 同 下 场
1、诗歌第一节中的两个“死”字和两个 “活”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肉体和生命还存在 ——精神已经消亡 ——肉体和生命消亡 ——精神永存
2、诗歌的第一节包含了深刻的哲理, 请你探究其所包含的哲理。
为人民服务的人,虽死犹生;
对 荣 誉 的 追 求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生 活 的 目 的
侵害别人的利益
捍卫别人的利益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高。
与人民为敌的人,虽生犹死。
体会作者感情
思考: 作者对两类人分别有什么样的感情?
你认为具体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一、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李素丽
全心全意 做好本职
袁隆平
大搞科研 兴国利民
二、你觉得可以用文中哪些句子来评价他们?
利布雷斯库
在2007年4月16日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中,最 感人的一幕是:在罪犯拿枪扫射师生时,年届七旬的利布 雷斯库教授把住教室门,关键时刻堵住枪眼,为全班同学 成功逃脱,争取了宝贵时间,全班同学无一伤亡。
整,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周记。
胡长清 原江西省副省长
自1995年5月至1999年8月,利用职务之便先后90次收 受、索取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545.55万元。 胡长清喜欢到处题字留名。他跑到哪里写到哪里。当 腐败行为暴露天下,这位堂堂的副省长成了阶下囚,原来 身价不菲的“书法作品”也在一夜之间一文不值,甚至刮 起了店铺招牌的“铲字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有的人》创作背景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臧克家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对比手法简洁明了情感表达030201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0102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反面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形象对比效果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Chapter重要字词注音、解释及运用举例骑(qí)马骑马是一种运动,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
例句:他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摔(shuāi)倒指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例句:他不小心踩到了石头,摔倒在地。
鞭(biān)子一种用来驱使牲畜前进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督促人前进的力量。
例句:老师的话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及实例分析比喻对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鲁迅(1881-1936)臧克家(1905-2004)04思考与讨论环节Chapter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问题二问题一作者通过比较“有的人”的不同表现,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问题三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分享对“有的人”不同理解01交流阅读感受02讨论课文主题0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成员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提出个人见解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如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等。
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有的人》课件

学科网
( 臧 克 家 )
纪 念 鲁 迅 有 感
有 的 人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zxxkw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一、明----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49 年,是为了纪 念鲁迅逝世13 周年而写的。
要求:
(1)用“/”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 “.”标出重音。 (2)朗读时注意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 感情。
六、评----古今人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袁隆平 大搞科研 兴国利民
再看这类人
胡长清 原江西省副省长 自1995年5月至1999年8月,利用职务之便先后 90次收受、索取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545.55万 元。 胡长清喜欢到处题字留名。他跑到哪里写到 哪里。当腐败行为暴露天下,这位堂堂的副省长 成了阶下囚,原来身价不菲的“书法作品”也在 一夜之间一文不值,甚至刮起了店铺招牌的“铲 字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zxxkw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跨;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有的人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的人, 有的人 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三、诵-----经典诗篇
(自由地大声地朗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后 作 业
在历史或现实中, 在历史或现实中,既有 流芳百世的英雄, 流芳百世的英雄,也有遗 臭万年的奸臣,你能联系 臭万年的奸臣, 具体人物来谈谈自己的感 想吗? 想吗?
执教 孙小鸽 制作
再
见
有的人/ 死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已经 死了 有的人/死了, 还活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 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 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 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 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 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 最忠实, 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 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毛泽东
两 种 人 的 不 同 命 运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 知识
本文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本文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对比 诗人批判了什么?歌颂了什么?
课堂小节 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 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
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 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金钥匙:
1.全诗可分为几部分?为什么? 2前后两个“有的人”各指的 是什么?
3.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4. 4.诗人批判了什么?歌颂了什么?-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亡 (虽生犹死)
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虽死犹生)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对 人 民 的 度 、 情 感
人民
态
有的人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人 生 境 界
着 想
人 名 愿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人 生 观
别人的
别人的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袁隆平
大搞科研 兴国利民
杨利伟:飞船运 行正常,我自我 感觉良好,我为 祖国感到骄傲
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 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 世纪的小学生, 我们应该
怎
么
做
?
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 刻苦努力, 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 以期学有所成, 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社会 -----老师赠语 -----老师赠语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 《泥淖nào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 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zāng 克家诗选》等诗集。
写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 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 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 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