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大夫提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及血管系统发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中医学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中医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
一、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中医学将心脑血管疾病归纳为“心病”和“脑病”,并认为其发病与气血运行、阴阳失调等密切相关。
中医强调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协调作用,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气血来达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辨证施治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多与血瘀、痰湿、气滞等因素有关。
针对不同的病机,中医采用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1. 血瘀型血瘀型心脑血管疾病常表现为胸痹、心痛、心悸等症状。
中医认为,血瘀是疾病的本质,因此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川芎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 痰湿型痰湿型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脘腹胀满、恶心、浮肿等症状。
中医治疗上注重清热化痰、祛湿化滞。
常用的中药有半夏、陈皮、茯苓等,可以减轻湿气的滞留,恢复气血的流畅。
3. 气滞型气滞型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闷、气短、嗳气、肩背酸痛等。
中医治疗上以行气调畅为主要方法,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陈皮、香附等,可以疏肝理气,舒缓症状。
三、中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除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在预防方面同样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降低发病风险。
1. 饮食调理中医药认为饮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主张“五谷养心,百菜滋脑”。
如饮食中宜多摄入五谷杂粮、蔬果、豆制品等,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
2. 运动保健中医药提倡适当运动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
如通过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维持心脑血管的健康。
3. 心理调节中医药强调心理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建议积极调节情绪,减少压力。
可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紧张情绪,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免疫力。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与预防措施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
这些因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及定期进行体检和早期治疗。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1.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及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
2. 控制血糖:高血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控制血糖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另一重要措施。
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量,以及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
3. 控制血脂: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控制血脂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又一重要措施。
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量,以及定期进行血脂监测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脂。
4.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保持健康体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体重。
5.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戒烟限酒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戒烟和限酒需要毅力和坚持,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人们戒烟限酒。
6. 增加运动量:缺乏运动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增加运动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体重、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等。
7.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该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措施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危害严重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继续上升,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主要死因,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近年来,我们积极地采取多种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这些措施不够,同时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以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向公众正确地传播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知识,增强人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意识。
同时要组织日常生活中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会各界、媒体、学校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其次,正确掌握和使用药物,并不断关注新的药物,以减少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和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此外,采取合理的饮食方式,少食低营养、高脂肪、高糖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尤其是动物内脏,坚持健康饮食习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积极控制和预防人体内脂肪的积累,减少肥胖和高血脂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措施。
最后,加强心脑血管病的社区筛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检查和管理,以及对病情的必要跟踪,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以便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病情。
同时,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措施,适时进行疫苗接种,减少病毒感染病变的发生。
总而言之,要形成持久的健康习惯,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
防,对促进健康、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重要的作用。
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健康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王忠医生讲述心肌梗塞的前兆是什么

王忠医生讲述心肌梗塞的前兆是什么俗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可见老年阶段是人生中的多事之秋。
北京东方京城中医医院心脑血管科专家冷幸生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心肌梗塞的前兆是什么,愿读者朋友能够充分认识,并积极防范。
一、跌倒卧床老人一旦跌倒,容易导致活动能力下降,肢体残疾,还会造成许多“次生”伤害,危及生命。
例如,长期卧床会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统疾病和压疮等。
有些老人,即使能恢复站立,他们也会因为害怕跌倒,引发严重的抑郁和焦虑,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
要经常锻炼,可以选择太极拳、交谊舞,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在起床、站起、下蹲时,应遵循一个“缓”字。
特别是清晨起床时,别急着立即下床,应先平躺半分钟,再坐起上半身半分钟,接着双下肢靠床沿垂地半分钟,然后再站起来。
二、认知障碍老痴的早期信号首先是容易忘事,人人都会忘事,但老痴忘记的是发生过的整件事,即使经过反复提醒也回忆不起来,而健忘者只是遗忘事情的某一部分,一般经人提醒就会想起。
还有性格变化,如易害怕,疑神疑鬼,变得懒惰,不愿参与活动,对人也不热情。
患了老痴后,老人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上,要做到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和低盐饮食。
多听音乐,读书看报,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改善并延缓痴呆的进展。
三、失眠早醒如果失眠超过6个月,属于长期或慢性失眠,应咨询相关专家。
如果是偶尔短期的失眠,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
进行深长的腹式呼吸,呼吸变慢、变深,逐渐使全身肌肉放松,想象自己在和风煦煦的海滩上,天空湛蓝,微风吹拂。
也可以临睡前,来一段柔和、单调的音乐。
好的音乐,令人心旷神怡,从而安然入睡。
适当做些运动以便增加身体疲劳感,气定神闲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促进睡眠。
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养成每天睡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能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有助于入睡。
养心护脑通脉治疗体系——王忠专家

养心护脑通脉治疗体系——王忠专家北京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是为解决心脑血管患者“就诊难”“住院难”问题而建设,为患者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康复治疗、门急诊住院等服务。
本文主要来介绍一下养心护脑通脉治疗体系的详细内容有哪些。
中西医结合诊疗突破支架、手术局限性治疗方式我院以王忠、龚洪海为首的专家组,经过多年临床验证,总结出一套全方位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体系——养心护脑通脉治疗体系。
养心护脑通脉治疗体系丰富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为患者提供多种治疗选择,并不是只有手术支架这一局限性方式。
养心护脑通脉治疗体系:蛋白植入治疗中药磁化渗透治疗低频电脉冲配穴诊疗红光溶栓清血诊疗临床医案:辨别病因分型治疗不手术不支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用手术、支架、搭桥术,扩张血管,提高血液供应,但手术后遗症无法避免,且对人体有一定损伤,不利于术后恢复。
养心护脑通脉治疗体系,辨治病因,能够安全、原位消除动脉斑块;清除“血管硬化、血脂紊乱沉淀、血流粘稠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紊乱,内膜粗糙发炎”等动脉斑块形成内因,从而有效预防动脉斑块的再生和复发。
同时结合西医精细化诊疗设备,恢复血管弹性,还原血流状态,有效对抗动脉斑块的继发损害,防止在动脉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解决狭隘问题。
血管狭窄患者:血管狭窄一般分为:轻度狭窄(不超过50%)、中度狭窄(50%-70%)和重度狭窄(超过70%)。
西医治疗根据狭窄程度判断,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支架治疗。
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依赖性,不治标;手术支架治疗存在手术风险,费用高,支架使用有限,就会再次形成血栓,复发率高,治标不治本。
养心护脑通脉治疗体系,以扶正化瘀为基本原则,可采用多种治疗方式同时进行,针刺有效穴位刺激神经疏通身体障碍,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传导功能,活血通脉,促进病灶修复,修复狭窄部位、受损血管。
临床医案:王某62岁,因头眩晕住院,患有多发性脑梗,颈动脉斑块16.1*2.9,确诊为右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后脑动脉中度狹窄,住院5天,采用养心护脑通脉治疗体系,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头晕乏力稍缓解,颈动脉斑块右侧 0.2*0.2 和0.3*0.2。
王忠教授做客《名家访谈之有医说医》

王忠教授做客《名家访谈之有医说医》中央电视台《名家访谈之有医说医》栏目新一期录制工作已经结束。
作为特邀专家,著名风湿免疫病专家王忠教授做客节目现场,与央视名嘴那威一起,为全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深度解析风湿免疫病普常识及防治方面的知识。
王忠教授作为全国风湿免疫病学学科带头人、北京体坛中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专家,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名家访谈之有医说医》节目现场。
此番走进央视《名家访谈之有医说医》录播厅现场,其又一次得到了业内权威人士的高度认可及赞扬。
本期节目以深度解析风湿免疫病防治难题为重点,在央视传媒的号召下,通过名专家访谈、医患互动形式,加强全国各地风湿免疫病宣教防治工作,并向全国风湿免疫病患者传达科学就医、规范诊疗之道。
CCTV《名家访谈之有医说医》让观众走近医学界名家受追捧现场传授预防常识节目还未开始,热心的王忠教授就不辞辛苦、在大家的簇拥之下提前开始了自己的“健康讲堂”。
场外到访患者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他请教“蚁疗”以及日常生活中风湿免疫病的保健常识。
据王忠教授介绍,虽然风湿免疫病的致残较高,但患有关节肿痛的病人只要对本病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的治疗,仍可控制其发展,减少致残率,甚至治愈。
建议病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强健体魄,提高病能力及防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
王忠教授说:“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
所以把自己的心情调节好了,免疫功能才能正常,疾病才会被阻挡在身体大门之外。
”谈风湿免疫病防治解决疾病反复复发是关键节目开始,王忠教授就风湿性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这两大类风湿免疫病与央视名嘴那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畅谈,王忠教授提醒广大观众及患者朋友,其实大部分风湿免疫病都是可以治好的,许多人通过系统、正规的治疗之后都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
但是因为许多人对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病的认识不够,早期不积极治疗,造成病情加重、甚至致残。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法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法1、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好的作息习惯是形成健康身体的重要指标,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每天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熬夜,应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但也不要贪睡,睡觉时间过长也对健康不利,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建议,中国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保持在7~8个小时就好。
2、调节饮食心脑血管疾病还可通过调节饮食来预防。
日常生活中长期高盐饮食会增加血管的脆性,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建议大家保持低盐饮食。
另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谷物等,不要吃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还可适当地增加豆制品的摄入,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磷脂,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适当运动做一些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建议每天最好进行不少于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例如散步、跳广场舞等。
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
4、定期体检复查注意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尤其是中老年人,每年都应该参与体检和复查,同时根据自身状况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5、心情愉悦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生气、暴躁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病突发。
所以,尽量保持乐观态度,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养精调神,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
6、主动调理基础疾病三高是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若三高指数异常,我们要尽早调理干预。
调理三高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它的根本病因:俗话说“万恶之源,源于血污”,其实三高的病因就在血液。
血液是人体生命之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沉积的脂质垃圾会越来越多,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
所以,调理三高的关键在于保持血液干净!。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和心理健康。
2、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发生和发展。
要及早发现和治疗各种疾病,控制饮食,定期进行运动,保持理想的体重。
3、适度的运动,例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
4、戒烟限酒,尽量避免过度的饮酒和吸烟,这些行为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保持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紧张,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6、按时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和病变。
7、采用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抗高血压药、降血脂药、抗血小板药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复发率。
8、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忠大夫提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原因
冬季第三个节气大雪已过,随之而来的是寒冷干燥的气候和大风大雪的降温天气,此时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王忠大夫:天气变冷使血液黏度增加
1 天气骤然变冷,人体新陈代谢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
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
如遇寒冷空气袭击,便会全身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
王忠大夫:血压波动大导致脑出血
2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血压波动增大。
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突然升高
易导致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患者发生脑出血。
王忠大夫:心理情绪诱发
3 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产生抑郁情绪。
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
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王忠大夫:注意保暖
4 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
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
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王忠大夫:多饮水减少血液黏稠度
5 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限制饮水会使
血液中的水分更显不足,增加卒中发生机会。
此外,夜间人体血流缓慢,所以,老年人晚上不宜过分限水,睡前可喝一杯温开水。
王忠大夫:平衡膳食降低血脂浓度
6 冬季餐桌上各种肉类食品明显增多,比如涮锅、烤肉等,很容易造成血脂在短时间内增
加,血液的黏稠度随之增加,可诱发急性脑梗死,故应少选用肥牛、肥羊、肥肠等,可多选择鱼类等海产品,平衡膳食。
王忠大夫: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
7 高血压患者不可根据一两次自测的血压结果,随便换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血压与服药时
间关系密切,一两次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血压状况。
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最后,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