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设计参考文献

专业课程设计参考文献
专业课程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杜玉如,娄阳. 国内外对二甲苯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分析[J]. 聚酯工业,

2009(03):13-15.

[2] 顾祥万. 对二甲苯市场分析及发展建议[J]. 化工进展,2014(06):5-8.

[3] 钱伯章. 对二甲苯市场及发展前景[J]. 化学工业,2010(08):9-11.

[4] 崔小明. 我国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上)[J]. 上海化工,2012(12):

80-82.

[5] 崔小明. 我国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下)[J]. 上海化工,

2013(01):25-27.

[6] 邵平. 甲苯甲醇合成对二甲苯的新技术及市场分析[J]. 炼油与化工,

2012(05):45-47.

[7] 陈庆龄,孔德金.对二甲苯增产技术发展趋向[J].石油化工,2004(10):909

—915.

[8] 李燕秋,白尔铮.芳烃生产技术的新进展[J].石油化工,2005(4):309—315.

[9] 夏建超,邹薇.甲苯甲基化生产对二甲苯的技术进展[J].石油化工,2010(39):

300—302.

[10] 张建成. 对二甲苯生产的技术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2010(03):89-91.

[11] 曹劲松,张军民,许磊,刘中民. 甲苯甲醇烷基化制PX技术的开发优势[J].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0(01):25-27.

[12] 陈光晗. 对二甲苯结晶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河北化工,2010(02):63-65.

[13] 陈亮,肖剑,谢在库,于建国. 对二甲苯结晶分离技术进展[J]. 现代化工,

2009(02):6-8.

[14] 伍川,王净依,陆俊跃. 对二甲苯分离提纯进展[N].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2,2(03):78-80.

[15] 胡洁,杨玉敏. 混合二甲苯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2014(19):22-24.

[16] 陈亮,肖剑,谢在库,于建国. 对二甲苯悬浮熔融结晶动力学[N]. 化工学报,

2009,1(11):62-64.

[17] 钟伟,曹钢. 熔融结晶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 中外能源,2010(06):40-42.

[18]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Energy efficient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purity paraxylene [P]. US, 6565653, 2003

[19] 郭志斌. 分子筛在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J]. 广州化工,2011(17):

59-61.

[20] 范景新,景卫东,于海斌,臧甲忠,邢淑建. 甲苯甲醇选择性烷基化催化剂

研究进展[J]. 无机盐工业,2013(06):30-32.

[21] 董川周. 改性HZSM-5上甲苯甲醇烷基化制对二甲苯的放大研究[D]. 大连

理工大学,2011.

[22] 张立东,周博,王蕾. 磷镁改性HZSM-5催化剂甲苯甲醇烷基化性能研究[J].

化学工程师,2012(05):48-50.

[23] Fraenkel D, Levy M. Comparative study of shape-selective toluene alkylations

over HZSM-5[J]. Journal of Catalysis, 1989(05):73-74.

[24] 朱沛沛,李嘉乐.计算机模拟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

用化学品,2012,20(9):45-48.

[25] 郭鑫.浅谈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3(0):46-47.

[26] 孙兰义.化工流程模拟实训—Aspen Plus教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27] 董宏光,张树斌,等.甲苯选择歧化与甲苯一甲醇选择烃化合成对二甲苯

新工艺一过程模拟与技术经济[J].炼油与化工,2012(5):6-8.

[28] 刘兴高.精馏过程的建模优化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6

[29] 徐用懋,杨尔辅.石油化工流程模拟.先进控制与过程优化技术的现状与

展望[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l,14(9):21-27.

[30] 王健红,冯树波,杜增智.化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9.

[31] CasaVantT E,Raymond PCT.Using 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 to design

industrial ecosystem.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4(12):90l-908.[32] 王春花,华贲. 换热网络优化设计方法及多换热网络能量集成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设备,2009(05):13-15.

[33] 王瑞,付峰,高晓明,尹梦龙. 利用夹点技术优化设计换热网络[J]. 节能技

术,2009(02):39-41.

[34] 李卫伟. 芳烃装置二甲苯塔换热网络Aspen建模及优化[J]. 计算机与应用化

学,2013(12):87-89.

[35] Hong-Guang Dong, Chih-Yao Lin, Chuei-Tin Chang. 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synthesizing heat exchanger networks with multi-stream mixers.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8(05):39-40.

[36] 徐亚荣,董志新,徐新良,朱学栋. 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动力学[J]. 化学反

应工程与工艺,2014(02):90-93.

[37] 王天宝.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及反应器的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38] 曹劲松,张军民,许磊,刘中民. 甲苯甲醇烷基化制对二甲苯反应器的选

择[J].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0(06):31-33.

[39] 王天宝,董宏光,郭新闻. 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器模拟与分析[J]. 现代化工,

2011(09):57-59.

[40] Jeroen Van der Mynsbrugge, Melina Visur, Unni Olsbye, Pablo Beato, Morten

Bj?rgen, Veronique Van Speybroeck, Stian Svelle. Methylation of benzene by methanol: Single-site kinetics over HZSM-5 and H-beta zeolite catalysts [J].

Journal of Catalysis , 2012(15):13-15.

[41] 祝然,唐建远,张新平,唐勇,赵玲.甲苯甲醇烷基化工艺技术经济分析[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5(02):42-44.

[42] 杜玉如. 对二甲苯企业的清洁生产措施[J]. 聚酯工业,2013(01):24-26.

[43] 鄢翼鹏,刘宝琦. 对二甲苯企业清洁生产措施[J]. 辽宁化工,2013(02):83-85.

[44] 中国石化集上海工程公司等.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M]. 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9.

[45] 周大军,揭嘉. 化工工艺制图[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6] 贺匡国. 化工容器及设备简明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7] 齐鸣斋. 化工能量分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8] 施云海,王艳莉,彭阳峰等.化工热力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绿地规划知识点

绿地规划知识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一章城市绿地功能1.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和范围面积及内容。2)根据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3)对总体规划中更换曾是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和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化用地的绿线 2.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城区绿地系统、城郊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 3.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的活动。 4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公园游人容量:即公园的游览旺季游人高峰每小时的在园人数,这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 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是城市绿地生产基地。 3、永久性生产绿地: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定为生产绿地的城市绿地。

4、基调树种:是指能充分表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的标志树种。多位乡土树种或经多代驯化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达到绿化设计要求的树种。 5、骨干树种:指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城市绿地种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 6、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 7、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 8、绿化率:指的是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9、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 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二、填空题 1.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生态区划要根据市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划定4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 2.公园绿地为公众提供了游憩休闲的场所,公园绿地的规划原则均布性、丰富性、多样性、生态型、人文性。 3.市级综合公园面积一般在10hm2以上,区级综合公园面积可在10hm2以下,居民可进行半日以上的活动服务半径为2-3km,步行30-50min可达。 4.区级综合公园在城市各区分别设置1-2处,其服务半径,步行约15-25min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0020 可达。 5、生产绿地有经济功能、生产功能、社会功能三大功能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要求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要求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学生查阅的文献至少应有10篇。 科技论文中注明引用文献的通常方式是“文末注”方式。 文末注:行文中在引用的地方标号(一般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放在右上角,如[1] [3-5]),然后在全文末单设“参考文献”一节,按标号顺序说明文献出处。 在说明文献出处时,书写格式及要求如下: 参考文献的标准采用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的参考文献请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标在引用处。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凡参考过论文的请勿忘标注在参考文献中。主要标注示例: (1)图书 著者.题名[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可以是学术团体),出版年.引用内容所在页码等。例如: [1]霍斯尼R K.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李庆龙,译.2版.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33-36 (2)科技报告 著者.题名,报告编号(如果有)[R].保存地(城市名):保存者(可以是学术团体),年份.引用内容所在页码等。例如: [2]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 91-19400[R].Springfield: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58-60 (3)学位论文 著者.题名[D] .保存地(城市名):保存者(一般为大学或研究机构),年

优秀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参考文献(3篇)

优秀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参考文献(3篇) 优秀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Krumhansl, C. L. 2002. Music: A Link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 [A]. In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1 [C]: 45-50. Oxford: BlackwellPublishers. [2] Mitnick, K. D., and W. L. Simon. 2002. The Art of Deception: Controlling theHuman Element of Security [M]. Indianapolis: Wiley. [3] Ekman, P. 2003. Emotions Revealed: Recognizing Faces and Feelings to Improve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Life [M]. New York: Henry Holt & Co./Times Books. [5] Quentin Newark. 2007. What Is Graphic Design? Essential Design Handbooks [M].RotoVision. [6] Berryman, Gregg. 1990. Notes on graphic design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M].Crisp Publications. [7] Bojko, Szymon. 1972. New graphic design in revolutionary Russia [M]. LundHumphries. [8] Thompson, Bradbury. 1988. The art of graphic design: Bradbury Thompson [M]. YaleUniversity Press. [9] Ades, Dawn, Brown, Robert K.,Friedman, Mildred S.1984. The 20th-century poster:Design of the avant-garde [M]. Abbeville Press. [10] White, Jan V. 1988. Graphic design for the electronic age [M]. Watson-GuptillPublications. [11]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2]朱锷.现代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13](日)Works 社编辑部编著.日本平面创意设计年鉴 2005[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14]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5]何家讯.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7]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苑菲,张溪. 当代广告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8] [日]直条则夫著,俞纯鳞. 广告文稿策略-策划、创意与表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汤义勇. 招贴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1]王红卫. 商业海报设计创意解析范例导航(附光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2](美)斯科勒司,(美)伟德尔. 创意海报版式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5~48. [23]周进. 世博会视觉传播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22~30. [24]朱维理. 大型活动标志设计实战案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5]梁明珠. 城市旅游开发与品牌建设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6](日本)秋山孝. 秋山孝海报作品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2~67. [27]朱锷. 日本海报设计的形态[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51~60. [28](英)赫利. 什么是品牌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室内设计参考文献摘要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全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郑曙阳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建筑创作第十期2002 3 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 韩冬青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新建筑第三期,1994 8 张世礼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散记中国室内第三期,2001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参考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同济大学建筑系编. 同济大学学生建筑设计作业选2000-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 《大师系列》.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美〕M.萨利赫·乌丁著.美国建筑画.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王晓俊编著.风景园林设计.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美〕弗郎西斯·D.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美〕M.萨利赫·乌丁著张永刚陆卫东译.建筑设计数字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陈文斌章金良主编.建筑工程制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韩中杰编著.手绘表现图.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李明许谦编著.群星记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吴卫著.钢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4 陈红卫著.陈红卫手绘表现.福建: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孙佳成编著.室内环境设计与手绘表现技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郑曙旸著.室内设计.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 罗玲玲主编.建筑设计创造能力开发教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朱会平主编.家具与室内设计.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刘芳苗阳编著.建筑空间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郑曙旸著.室内设计.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 吴卫著.钢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孙佳成编著.室内环境设计与手绘表现技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美〕弗郎西斯·D.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朱会平主编.家具与室内设计.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 一) 、课程的性质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是旅游三部计算机应用专业、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是职业能力课程中的职业基础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以及结合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网站开发的能力, 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动态网站开发数据库课程的基础。 ( 二) 、课程定位 本课程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根据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以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线, 以本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 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实验项目或工作情景, 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 以典型实际问题设备为载体, 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 该门课程以形成数据库管理能力和利用高级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库编程能力为基本目标, 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贯彻”技能培养为主, 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选取项目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 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数据库系统开发流程与典型的项目为载体, 使工作任务具体化。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 ”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 ”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三、内容标准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学习单元) 。 ( 一) 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根据计算机应用及工程师、程序员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 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就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就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与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 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就是(形态活动背景 )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就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 A 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 A.规划设计B、方案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 B、C、D 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 A.施工图绘制B、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图 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 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 A、D 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的流程不可逆。√正确 6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得分/总分(背景类规划设计、形态类规划设计、活动类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7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包含哪些层面。 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修建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概念性规划、概念性设计 1、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语言(上) 1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就是风景园林专业语言的来源? A、文化历史 B、自然山水 C、民族风情 D、以上都就是正确答案: D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篇一: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XX,2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 20XX: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 62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

大学毕业设计计算机软件论文摘要和结论参考文献俱全

前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问世到现在,计算机业飞速发展,技术淘汰指标高的惊人,价格下降以及软件应用的快速扩展引发了以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为标志的“微机革命”,随之而来的是以全球信息网络普及和全球信息共享为标志的“全球信息网络革命”的蓬勃兴起。可见,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计算机已经变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具,如同我们离不开的自行车、汽车一样。在这种环境下证实了一句话:谁掌握的知识多,信息量大,信息处理速度快,批量大,谁的效率就高,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多、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中国加入WTO,中小型企业将面临外资企业和国外产品与服务的严峻挑战。如果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不借助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经营观念、使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将很难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取胜。随着技术发展,电脑的操作及管理日趋普及,因此我国中小型公司采用电脑管理公司的各种业务也已成为趋势和必然。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使用的系统。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软件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73011 课程总学时:36 课程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软件技术 制定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8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软件测试技术》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是针对软件测试员或程序员岗位的任职要求所设置的具有综合性质的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软件测试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流程管理和使用自动化工具实施项目测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完整的软件测试的工作过程,能对完整的项目进行测试的实施工作,从而实现与测试技能要求的无缝连接。 前导课程:《C#程序设计》、《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后续课程:《项目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紧紧围绕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岗位能力需要,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基于任务导向来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按照软件测试的知识体系,组织成“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单元测试”、“测试管理”五个部分。针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岗位需求,设计真实测试项目案例,以典型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在考核方式的设计上,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过程化、能力导向的综合评价。

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强调过程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成绩考核主要采取了课堂表现、实验实训记分、考试等方式。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理论知识,掌握主流的测试技术和方法,能承担软件测试的工作任务,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测试计划的制定能力、测试用例的设计能力、测试代码及文档编写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学生今后从事软件编码、软件测试以及其他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知识目标: (1)理解软件测试的模型和分类; (2)了解解软件测试的原则、策略、流程; (3)掌握软件测试的过程; (4)掌握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 (5)掌握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 (6)掌握JUnit单元测试技术; (7)了解测试项目管理; (8)了解测试计划、测试总结的编写。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应用常用测试方法,完成对应用系统的测试工作; (2)能够独立编写简单测试计划; (3)能够独立编写简单测试总结; (4)能够独立进行常用测试用例的设计; (5)能够使用软件测试的相关技术,针对某个项目进行完整的测试活动。 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5)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园林设计初步知识点整理

园林设计初步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园林概述 第一节认识园林 一.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域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二.园林的形式: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举例:孔祥熙宅园,常熟城西尚湖(江南最大的牡丹园),杭州西湖(雷锋夕照,花港观鱼景点),北京植物园,张家界森林公园,浙江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点,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太白山 三、园林的功能: 园林不仅作游憩之用,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四.园林的开发形式: I、自然式园林 a.山林别墅:多为私家别墅 b.自然风景区: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等 c.风景名胜区:泰山,黄山等 II、人工园林 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五.认识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世界园林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园林的萌芽。 2、第二阶段(古典园林)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从成长渐于成熟。 特点: ①直接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其所有; ②封闭、内向; ③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为主要目的。 3、第三阶段

18世纪中叶——“公园”名词的出现。 特点: ?除私家园林外,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向群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规划设计封闭——开放; ?造园不仅为了获得景观之美,同时也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 4.第四阶段 特点: ①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相结合而转化为环境设 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概念。 ②园林绿化以创造城市生态系统为目的,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学及各种 先进的技术,由城市延伸到郊外,向着更广阔的国土发展,使园林学的领域大为开拓。 ③园林艺术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中外造园活动简介 一、中国园林发展概况 1、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 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初期造园阶段,最初的形式为囿。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部分字体格式要求模板

参考文献 [1] 编者. 书名 [M ]. ****译. 第二版. 出版城市: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参考页码. [2]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J ]. 刊名, 年, 卷(期): 起页码-止页码. [3]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C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页码-止页码. [4]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N ].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5]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S ]. [6]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P ].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 [7]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8]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目名:原件日期 [B]. 收藏地: 收藏单位(收藏号): 起止页码. [9] 著者. 题(篇)[R ].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页码-止页码. [10] 著者. 题(篇)[D ]. 出版地: 出版年. 起页码-止页码. [11]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Z ].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提醒: ? 建议用NoteExpress1.4.1.100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0210735355.html,)采用相同的文献输出格式编排。 ? 文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都必须是在期刊、论文集、专著、标准等正式发表的论文。必须按正 文中出现顺序列写所有的参考文献。文献总数量超过20篇,且至少有3~8篇英文文献。除英文以外的其他文字的参考文献需译为英文并在该文献的后面加“in …”以说明原文字。 ? 在作者超过3个时,用缩写,如“张叁, 李四, 王五, 等.”、“Zhang S, Li S, Wang W, et al.” ? 对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档案类参考文献必须写出起止页码。 ? 对于专著类文献,必须给出参考页码,引用了几次写几次页码,且按顺序书写。设专著 共引用了三次,第一次引用是第34~37页,第二次引用是第67页,第三次引用是90~100,…,则页码为:34-37, 67, 90-100. 不满足此要求者不容许进入评阅和答辩环节。 ? 文献类别绝对不能丢,如[P]、[J]、[M]等。 ? 对于第一版专著,省略其版本信息。 ? 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不能用中文符号,标点后加一空格。 国际、国家标准 专利 网上数据库用[DB/OL] 网上电子公告用[EB/OL] 光盘图书用 [M/CD] 网上期刊用 [J/OL] 档案 其它类别 报纸 专著 期刊 A4,纵向,页面设置上30mm ,下30mm ,左33mm ,右25mm ,页眉25mm 、页脚20mm 全文汉字用宋体(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另有说明),英文、数字、符号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 小四加粗,固定 行距20磅,左 对齐,段前18 磅,段后12磅, 位于页首。 五号字,固定行 距20磅,悬挂缩 进,左对齐。英 文文献要求和中 文文献相同。[7] 后空两格。按引 用文献的先后顺 序依次列写 会议论文 报告 学位论文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篇一: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在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时,参考文献必须按照规 定的格式标注,而不能随意处理: 1、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 著(书籍) j——期刊文章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 z——其他,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 2、范例 (1)引用期刊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示例: [1] 李升.matlab和etap的电力系统仿真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51-55. [2] 周兆庆,陈星莺.matlab电力系统工具箱在电力系统机电暂态 仿真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4):51-54. [3] 陆超,唐义良,谢小荣,等.仿真软件matlab psb与psasp模型及仿真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9):23-27. 注意:作者一般只列出前3名,如果超过3名,则写“等”。页码必 须要写。 (2)引用书籍 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m].译者,译.版本(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起止页码. 示例:

[1] thierry van cutsem, costas vournas.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m].王奔,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周双喜,朱凌志,郭锡玖,等.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及其控制[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注意:页码可省略。 (3)引用论文集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 [1] 李升.负荷电压静态特性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的影响[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727-732. (4)引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 [1] 金敏杰.分岔理论在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01. (5)引用标准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示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dl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6)引用电子文献(如网页内容) 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更 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的路径. 示例: [1]在https://www.360docs.net/doc/0210735355.html,中使用owc创建统计图[eb/ol].(2006-1) [2006-5].. 注意: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这种文献。 3、论文正文中必须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必须标上标“[序号]”。切记!论文最后按引用次序将参考文献一一列出。 如: 控制策略是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基本准则,一直以来vqc 的控制策略主要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基于九区图的区域图法控制策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建筑设计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强.关于既存建筑改造的思考[D].天津大学2010 [2]杨建江,王春梅,刘叶.国内目前最高建筑高银117大厦的裂缝检测与分析[J].特种结构.2013(03) [3]黄杰,吴胜兴,沈德建.不同粗骨料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03) [4]尹健,周士琼.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02) [5]杨明.历史风貌建筑木建筑结构分析及砌块材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赵永旭.基于武汉某建设公司的招投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 [7]刘叶.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剪及抗风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 [8]安明喆,朱金铨,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问题[J].建筑材料学报.2001(02) [9]高家训,郑乃明,李光宗.钢筋混凝土初应力及徐变应力的研究分析[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5(05) [10]朱伯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度与应力松弛系数[J].水利学报.1985(09) [11]龙炳煌,李书进,孙艳,彭少民.钢筋混凝土结构线差温度应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04) [12]钱春香,朱晨峰.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9(01) [13]郑欣,姚武.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测试方法[J].建筑技术.2005(04) [14]田倩,孙伟,缪昌文,刘加平.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测试方法探讨[J].建筑材料学报.2005(01) [15]杨杨,江晨晖,许四法.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01)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 五、课程实施建议 (9) 六、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15)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学时:90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电子CAD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 A. 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 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A. 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 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是(形态活动背景)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A 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 A.规划设计 B.方案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B、C、D 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 A.施工图绘制 B.空间规划一一总体规划图 C现状调查分析一一调查分析图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A、D 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的流程不可逆。"正确

平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一: [1]《古籍版本学概论》,严佐之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10 月第一次,第二版 [2]《中国雕版源流考》,孙毓修著,商务印书馆,1990 年9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南宋手工业史》,葛金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12 月 [4]《南宋人口史》,吴松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10 月第1 版 [5]《书法通论》,丁文隽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年5 月第2 版第2 次印刷 [6]《古书版本常谈》毛春朔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 年7 月第 1 版,2003 年4 月第3 次印刷 [7]《书林清话》(插图本)叶德辉撰,(古籍版本基本知识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2 月第1 版,2008 年2 月第1 次印刷 [8]《宋代地域文化》,程民生著,(宋代研究丛书),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年8 月第1 版第1 次印刷 [9]《万物》,[德]雷德侯著,张总等译,党晟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年12 月北京第1 次印刷 [10]《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杨永德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年4 月 [11]《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韩寓群,徐传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4 月第1 次印刷 平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二: [1] Krumhansl, C. L. 2002. “Music: A Link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A]. In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1 [C]: 45-50. Oxford: BlackwellPublishers. [2] Mitnick, K. D., and W. L. Simon. 2002. The Art of Deception: Controlling theHuman Element of Security [M]. Indianapolis: Wiley. [3] Ekman, P. 2003. Emotions Revealed: Recognizing Faces and Feelings to Improve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Life [M]. New York: Henry Holt & Co./Times Books. [5] Quentin Newark. 2007. What Is Graphic Design? Essential Design Handbooks [M].RotoVision. [6] Berryman, Gregg. 1990. Notes on graphic design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M].Crisp Publications. [7] Bojko, Szymon. 1972. New graphic design in revolutionary Russia [M]. LundHumphries. [8] Thompson, Bradbury. 1988. The art of graphic design: Bradbury Thompson [M]. YaleUniversity Press. [9] Ades, Dawn, Brown, Robert K.,Friedman, Mildred S.1984. The 20th-century poster:Design of the avant-garde [M]. Abbeville Press. [10] White, Jan V. 1988. Graphic design for the electronic age [M].Watson-GuptillPublications. [11]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2]朱锷.现代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13](日)Works 社编辑部编著.日本平面创意设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14]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5]何家讯.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6]张金海. 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