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散文

合集下载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六篇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六篇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六篇【篇一】父亲去世后,母亲不愿进城居住,一直一个人在老家独自生活。

每到端午节,母亲总是提前包好一大堆粽子放在大铁锅里煮熟,等着我们回家享用。

还没到家门,我们就闻到了粽子的清香。

待到我们姐弟团团围坐在母亲的炕头餐桌,母亲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黏米是自己亲手种、亲自加工的,粽子是自己亲自挑米、亲自淘米、亲自泡米、亲手包出来的,这粽子香着呢!你们不要嫌弃妈老,这粽子干净着呢。

趁热乎,赶快吃、赶快吃!”母亲的命令常常使久居在外的我们热泪盈眶。

是啊,自从父亲走后,母亲刚强,一人独立支持,她在寂寞中坚守,我们的一个电话、一声问候,她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和精神寄托。

岁月的流逝,掩盖不住母亲的白发与沧桑。

在母亲年过八十身体大不如前的时候,禁不住我和妻子的劝说,老人家恋恋不舍告别老宅进了城。

城里的生活毕竟与乡间不同,吃的用的花钱信手拈来,令母亲大为不满。

就拿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来说,妻子已经提前定制了粽子,母亲却极力反对。

她说:“粽子还是自己包的好,网上的食品又加色素又加防腐剂,不安全,粽子还是自己包的好。

”她反反复复提倡议、做工作。

拗不过母亲,我们只有妥协,忙着买黄米、买江米,让她开心为我们包粽子。

年迈的母亲还是像当初一样,程序一样不差地包着粽子。

泡米周期半个月,而且一日一淘,她说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劲道有嚼头。

的确,在吃完广东、闽南、宁波、嘉兴、苏州、四川、海南、北京、山东的粽子,再品尝贵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凉粽、苏北的咸蛋粽、上海的咸味粽、云南的火腿粽之后,我觉得母亲包的粽子最香、最甜、最可信、最可心;我更觉地,端午节,能够吃上妈妈的粽子,是最幸福的事。

母亲的粽子,令我回味无穷。

【篇二】又逢端午节到来,便不由想起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粽子的情景。

那时,每到端午节父母就早早起床,忙碌着为我们一家姊妹4人准备红枣糯米饭。

踏着晨曦雨露,门前挂艾草、胸前带荷包、手腕系五花线,已经是母亲早为我们备好节日礼物,说是起纳福、辟邪保健康的作用。

端午节散文七篇

端午节散文七篇

端午节散文七篇【篇一】梅子红时,江南的夏意浓了。

小园里的丝瓜黄瓜忙着开花,西红柿秧悄无声息地挂了六七枚青涩的果,我一遍遍俯身凑近,闻它的味道,很特别的香气,不是惯常熟悉的香法,微微有些刺鼻。

还有做进端午香袋里香草的香,有浓稠得化不开的药味,我却欢喜它香得与众不同:《宋词》里也随处弥漫着这样的香气,带着淡淡的感伤。

刚进六月,各种品牌各种花式的粽子就摆在了超市显眼的地方;大药房的落地玻璃窗前挂着色彩鲜亮的生肖香袋,每次经过,都忍不住用眼睛回忆并想象一番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香气——在一切节日之中,我最爱端午的味道。

北方的端午时节,乡野生机蓬勃:总算熬过漫长冬季的萧索,春脖子冷暖回旋的哽咽。

窗子上御寒的塑料布彻底拆下,满院子晾着和床单篇幅一样的厚塑料布,封闭了将近大半年的窗户打开了。

我站在窗外,闻得屋子里一阵一阵涌出的清香,那是粽叶与糯米在充分的热力中亲密拥抱之后发出的一记响亮的吻。

往往在端午前两天,妈妈就开始分头浸泡糯米和粽叶。

北方不习惯吃咸粽,更没有咸肉或蛋黄入粽的习俗;就是清清白白的糯米粽,煮熟之后浸入冷水——我喜欢蘸着绵白糖吃凉凉的白米粽。

如果就着冒油的咸鸭蛋,口腔里混合了甜、糯、咸、沙,那味道简直妙不可言。

我无限怀恋的端午味道里,有爸爸妈妈在厨房并肩配合包粽子的身影。

爸爸负责包裹、结绳,妈妈朝粽叶围出的尖斗里喂米。

技术工人出身的爸爸能够将两片细长的箬竹叶在手中辗转折出小巧端正的四角粽。

满满一大盆泡得鼓胀的糯米,最终变成装满两只铁皮桶的十多串粽子。

一个大锅煮不下,往往分两锅来煮。

爸妈一起足足忙活大半天,我只管守在窗户惬意地闻我喜欢的粽叶糯米香。

蛰居江南这些年的端午,我依旧对白米粽蘸白糖情有独钟。

暑假去北京看望妈妈,还会吃到她专门给我准备的四角白米粽,只是与她搭手的另一双手已不见了,爸爸辞世已两载又半矣。

城市的端午味道到底还是淡了曾经的向往。

蒲艾簪门,虎符系臂,都是太久远的奢想。

已无人在端午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在我手腕脚踝系上五彩线,清早醒来发现房门屋檐瓦下插了一束艾蒿蒲草。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关于端午节的散文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这个节日的散文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关于端午节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端午节【1】五月端午节,早上五点不到就满世界的找艾草。

找了一早上回来楼上的邻居告诉我是水艾草,气得我差点没背过气去,幸亏手里还攥着几根小时候就记得艾草样子的真品,锅里添上水,打上几个鸡蛋,艾草水熬鸡蛋,水淡浊而青涩,入口苦则涩,心底自我安慰着幸是一口良药。

网上搜寻感觉着入药后的清明,然则只是一款如下: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安胎。

故是发笑了一晌午。

端午早上寻艾草有讲究的,必须来去不见阳光{就是早早的}寻觅来。

最早的最早,是同村的一个辈分比我高的论起来叫舅的小青年,每年端午节就会早早送我艾草及不知名的植物,每每熬汤后精神上觉得百毒不侵。

后来都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也有了常年不相往来的遗憾。

某夜,偶尔酒场碰一长时间不相逢的友人,无意聊起时,朋友的父亲年前存了好多苹果,均价4块,过了年接近半价的卖价,除去人工,冷库费用,接近三分之二的钞票灰飞烟灭,剩下的骨架拆了零件只有砸锅了。

然而殃及的不止池鱼,接下来的桃李瓜果牵带着也掉进了低价的漩涡。

今年天旱,到大街上随便挑个西瓜都是贼甜贼甜的但价格却是相当的‘贱’。

每年下树的桃子却不一样,天旱的情况下浇了一水又一水,像个娇滴滴的大姑娘,皮吹吹就破,何况久而久之的存放和长途跋涉上的颠簸去南方。

南方人好这一口,天气也是最大的原因,雨水大了,天气潮湿了,南方人也淡了好这口的欲望;再加上水果贩子之间的争斗后的利益浅薄,最后摊在了伟大的农民伯伯身上。

无休止的压价后,微博的利润最后才可怜巴巴的落在农民伯伯的口袋。

家里有好多桃,收成呢?唉‘’‘’‘’6月23日{农历5月初8},昨天注定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雨终于下下来了,站在雨中看着院子里菜园里绿绿的秧苗,我欣慰的笑了。

6月24日,雨越发的大了,我生来就喜欢雨,不是文人也沾来了一点清闲。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精选29篇)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精选29篇)

端午节的优美散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散文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优美散文篇1又是一年端午节到来,凤凰山湖畔,垂柳依依,彩球飘扬,人声鼎沸。

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这一天是楚国大夫屈原抱石跳汨罗江的祭日。

只见湖面停泊的小船上,一笼笼鸭舍被打开。

那憋屈已久的鸭子们犹如释放的囚徒一般,争先恐后地挤出狭小的囚门。

稍稍地舒缓了一下筋骨,拍打着翅膀,“嘎嘎”地唱着歌谣,“扑通,扑通”纷纷地跳入湖水中。

平静的湖水瞬间泛起一圈圈涟漪,波光粼粼,不断地向湖边漫延开去。

有的扭反着长长的脖子,啄弄着自己漂亮的羽毛,犹如亭亭玉立怀春的姑娘,在湖镜中尽情地梳妆打扮,迎接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有的一个鲤鱼打挺的姿势跃入湖水中,漂洗着自己的身子,似乎将囚笼里面的污秽之气彻底洗净,重保昔日的清白之身;有的一头猛扎进水里,倒立着身子,一动也不动,似乎要把隐藏在大脑里的一切烦恼通通地抛离出来,保持一颗清新的头脑;有的在水面上扑腾游弋着,似乎在检验着自己昔日的游泳本领是否依然存在;有的仰泳着,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在湖光山色美丽的画卷里……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一阵阵的擂鼓声,打破了湖面美丽的画面。

一只只猎手犹如水蛇一般,从不同的方位迅速地在向他们靠拢。

五十米,三十米,二十米,十米……眼看着越来越近。

激荡的波涛使得刚刚重获自由的鸭子们面面相觑,甚至有些惊慌失措,不知游向哪里。

鸭子们“嘎嘎”地拉响了御敌的警报声,一片混乱之后,似乎又稍稍地平静了一些。

大家急忙屏住呼吸,伸开翅膀拍打着水面,肩并着肩,背靠着背,把老弱病残的同伴紧紧地围在中间,犹如一块圆圆的铁桶阵。

一边防御式地与猎手们搏击着;一边向岸边人多的地方迅速地移动,谋求人类的帮助,试图想飞快地逃离这是非之地。

可令鸭子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地游到岸边,展开翅膀腾空飞上岸时,才发觉:那湖边人山人海的人群不但没有让出一条道来帮助逃离,反而犹如一堵人墙一样,紧紧地将湖面团团地围住,围得水泄不通。

有关于端午节的散文(4篇)

有关于端午节的散文(4篇)

有关于端午节的散文(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有关于端午节的散文(4篇)有关于端午节的散文篇一时光如水,流逝的太快,不经意的一个转身,已流走了大好的青春年华。

2021端午节为主题的散文随笔5篇(精编版)

2021端午节为主题的散文随笔5篇(精编版)

2021端午节为主题的散文随笔5篇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这次给大家整理了2021端午节为主题的散文随笔,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2021端午节为主题的散文随笔1端午,这季节在我们这,正是收麦子的时候,田地里一片金黄,麦浪滚滚,清晨在麦芒上凝结的点点露珠,在朝阳的轻柔普照下,偶尔闪动着光辉,农民在田地里紧张的收割着,丰收的喜悦和劳累浑在一起,端午节的气氛全都被这丰收时的忙碌淹没了。

这季节的雨水也多,如不能及时把麦子抢收到家,意味着丰收会被雨浸湿,多少让人心情觉得晦涩,于是农民便淡忘了这端午的节气,有时就在田边地头喝一口凉水,啃一口干馍算是打发了这个节日。

城里人无农事,为平淡的日子所困,会用过节的快乐来冲淡平日的无聊和悠闲,在没有市场经济之前,街上很少有包好的粽子要卖,家家都会在端午节前两天,把粽子包好,包粽子也有讲究,苇叶要宽大,糯米要用清水浸泡,里面放上红枣、蜜枣、葡萄干等,粽子包的要严紧,不能露馅,重要环节是煮粽子,把粽子在锅里摆放好,然后上面用石头压住,这样煮熟的粽子很结实,也很精神,我一直不明白母亲在煮粽子的时候为什么要用石头压住,当我自己试着做了一次粽子,没有用石头压着煮,也可能是自己粽子包的太松散,结果煮成一锅八宝粥了,还伴着苇叶的清香。

端午节这天起个大早要做糖糕,先用开水把面烫熟,用油把手擦一下,把面做成小窝,放点加生粉的白糖,压扁,象一个小小的圆月亮,放在七成热的油锅里炸,待炸成金黄色,就算是做好了糖糕,外脆里嫩,香甜可口,小时候特喜欢吃,现在粽子可以工厂化生产,而糖糕却不可以工厂化生产,只能是算做算吃。

每每这个时候,母亲还会用些丝绸布头,到中药店买些麝香,给妹妹做香包,形状多似那种灯笼和小动物之类的,上学的时候挂在胸前,一路飘香,直到那香包里的香气散尽的时候,才恋恋不舍摘下放在家里。

父亲还会从地里割些艾草回来,插在屋前,那时是茅草房屋,夏季的傍晚,蚊子聚在房屋前,嗡嗡的乱飞,插上艾草后,蚊子就没了,在潮湿的日子里,如果用点燃的干艾草去燻蚊子,比现在的蚊香快,一会就把蚊子撵跑了,只是空气中的烟要好长时间才能散去。

名家端午节散文片段欣赏

名家端午节散文片段欣赏

名家端午节散文片段欣赏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整个中国都会铺天盖地充满了浓烈的民俗文化氛围。

古往今来,有很多名家留下了关于端午节的散文,他们用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表现了自己对于这一传统节日的深沉感悟和思考。

在这里,本文将和大家分享几篇名家的端午节散文片段。

一、朱自清《荷塘月色》“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美好歌谣,也是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表达出的意境。

朱自清将这一诗句发挥到了极致,他在文章中写道:“端午节时,我们这里人人都要赛龙舟。

龙舟赛是个有趣的游戏,极能考验人的力气和耐力。

加之才子佳人,三五成群,从早到晚,整个荷塘就热闹起来。

”整篇散文以荷塘为背景,以农村的端午节活动为线索,叙述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细节。

朱自清透过荷塘的月色,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在写作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生动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二、林语堂《我所看到的端午节》林语堂是一位香港作家和翻译家,在他的散文中,经常描绘出庶民生活的点滴与人情味。

在《我所看到的端午节》这篇散文中,林语堂以亲身经历为表述,深刻地表现了端午节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都喜欢端午节这个节日。

这一天,中国广东省的乡村显得非常热闹。

商店只在这一天早上进货,并且要高价出售平时甚至看不上眼的货物……总之,在广东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灯火辉煌,游人如织。

”林语堂将端午节活动的细节完美地展现出来,表达了对于这个节日的欣慰和开心。

而文字间透露出深深的亲情和人情味,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

三、鲁迅《端午六日谈》鲁迅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散文充满了批判精神和现代意识,而在《端午六日谈》这篇散文中,鲁迅从传统文化的反面出发,深刻地分析和批判了当时人们对于端午节的支离破碎的文化认识。

“端午节,是难以理解的一个节日。

本来是祭屈原,后来又和许多东西系在一起——如沙包、彩色软绸、龙舟等等;进而又多了人们的疑惑,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庆祝。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精选36篇)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精选36篇)

端午节的散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端午节的散文(精选3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散文篇1有一种习俗,生长在灵魂处,任岁月迁移,依然不改当初的模样,因为那里有父母的身影印在了儿时记忆的深处在最温暖的时光。

站在岁月的明媚,轻拈着光阴的命脉,淡着绚丽的色彩,在盛夏焦灼的静待中,一束比夏更浓的情,执意演绎着一场足够的精彩、热烈的来了,洒泼着浓浓情怀,端午节。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召唤,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端午的由来,有着许许多多不朽的传说,有抱石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忠贞之士伍之胥,到东汉之女曹娥,都在民间流传着。

而生在北方关中大地的人们,端午节才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的开始。

黄瞪瞪亮莹莹的油菜堆集在场上,菜角里包裹的里黝黝的小珍珠散落在场间满眼乌黑,在太阳的照耀下黝亮黝亮。

成熟的小麦低着沉甸旬的麦穗,在微风的摇曳中翻滚的着金色麦浪,来来往往的人们,戴着一顶顶黄色的草帽,迎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间,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有的挥舞着银镰,生龙活虎,热火朝天,成片熟透小麦齐刷刷在闪闪的刀刃下躺倒在地上,金灿灿的麦穗映衬着人们欢欣的笑脸上。

有的深一脚浅一脚的紧紧跟随收割机后面,有的在田间地头等着满仓而归的收割机,满脸的灰尘和汗水也掩盖不住欢欣鼓舞丰收的喜悦,赤铜色脸上平日里的愁绪也被褐黄色的麦香淡化,浅露出灿烂的笑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岁岁年年端午情。

今天又逢端午,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缕纯洁的情愫,一种浓浓的情意,仿佛又见父亲踩着露水的草地,在我家坡坎上割艾草的背影,母亲打半夜起来熬油羔、做香包、做花花绳的身影,我又闻了艾香,又想到那甜甜酥脆的油糕。

阵阵油糕鸡蛋香,艾叶插门廊,花花绳拴避邪魔,香包熏香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
在生命的长河里,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了沧海桑田。

伴随着初夏的灼热,端午节像个俏皮的小孩悄悄的跑来,心中躁动不已又有些感慨万千,也许是怀念粽肥艾香的滋味,也许是记忆深处浮现起的一股书香历史情怀,又也许是萦绕在心头的一种乡愁。

儿时的端午满载的是童真童趣,伴着欢声笑语,粽飘香成为我现在最深有味道的回忆。

将回忆拨弄到小时候的端午画面,孩子们总是活蹦乱跳地期盼着快点儿吃上喷香美味的粽子,而在厅堂与院里来来回回追赶着。

大人一般在厅堂忙活着,邻里邻外的互相包着粽子,分外的热闹。

家乡的粽子是比较讲究款式的,每一种形态都赋予着不同的寓意。

其中一款“母带群子”深感我心,永难忘却。

本地土方言不懂说就只能这样简单的表述了。

一挂粽子由一个特别大的粽子跟十个很小形态尖尖的小粽组成,大的被比作母亲小的自然而然被比作小孩了。

我们那有一个习俗,周岁左右的小孩赶上这端午时节是要背粽子的。

挂在身上背一背寄寓着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孩子围绕着背粽子的小孩子边唱童谣边起哄,场景欢快十足。

我自然也是背过粽子跟起过哄的,如今这种场景只有寄予在梦乡里了。

那时对端午的认识,主要停留在香喷喷的粽子上。

小时候只隐约听大人简单说端午与悼念一位当官的古人有关。

进学堂后这一知半解的疑惑终于慢慢的打开了,他是为了悼念屈原的。

熟读着屈子的诗深感这位老人壮志未筹的无限哀思忧愁,对国家的爱与恨都倒入江流,从此涅罗江中有一颗千古闪烁着的不屈心,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

人们为了缅怀屈子,以粽子寄思,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时光匆匆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背粽子的孩子们长大了,背咏《离骚》的学子们早已踏入社会,为着理想奋斗着,为着生活努力着。

漂泊的心早已感到了孤独和疲惫,此时此刻好想再穿梭回厅堂前院望着长辈们欣喜的笑容,好想再看看背粽子的孩子是多么的呆萌可爱,好想再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讲解屈原与端午的来源。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端午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