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归雁

合集下载

关于大雁的古诗

关于大雁的古诗

关于大雁的古诗1. 《早雁》唐·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自向江南老却才。

2. 《孤雁》唐·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3. 《归雁》唐·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4. 《秋雁》元·揭傒斯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5. 《新雁》唐·吴融湘浦波春始北归,玉关摇落又南飞。

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晖。

紫阁高翻云羃羃,灞川低渡雨微微。

莫从思妇台边过,未得征人万里衣。

6. 《鸣雁行》唐·李白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

连行接翼往复还,客居烟波寄湘吴。

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

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7. 《雁》唐·李峤春晖满朔方,归雁发衡阳。

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

往还倦南北,朝夕苦风霜。

寄语能鸣侣,相随入帝乡。

8. 《夜泊咏栖鸿》唐·陆龟蒙可怜霜月暂相依,莫向衡阳趁逐飞。

同是江南寒夜客,羽毛单薄稻粱微。

9. 《题新雁》唐·罗邺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疏水国秋。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10. 《幽居》宋·陆游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

园林多落叶,庭院半开花。

野老时相过,村童日自哗。

悠然无一事,清梦入烟霞。

11.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唐·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12.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描写大雁的古诗10首

描写大雁的古诗10首

描写大雁的古诗1、孤雁/ 后飞雁唐代: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闻雁唐代: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3、归雁唐代:杜甫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4、春雁明代:王恭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5、归雁唐代: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6、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宋代:朱敦儒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7、早雁唐代: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8、南中咏雁诗唐代:韦承庆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9、归雁二首唐代: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10、咏雁唐代:李远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

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

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

不知矰缴外,留得几行归。

2020年杜甫的思乡古诗词《归雁》阅读范文精选汇编

2020年杜甫的思乡古诗词《归雁》阅读范文精选汇编

归雁唐代:杜甫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译文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

注释此二句,自问自。

客,指自己。

几年,犹几时。

东,一作“春”。

末句正是申明“肠断”之故。

鉴赏“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

安史之乱以后,八年来,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长安、洛阳、秦州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

诗中“东来”二字亦作“春来”。

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

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

“万里客”三字,饱含着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按说应当回家了。

他在不久前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满怀激情地表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如今又来到成都,早就萦绕于怀的回乡之愿,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实现?一个问句,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正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一队队大雁正从滨临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归飞。

“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

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它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

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赏析这首诗短小精悍,含义隽永,余味无穷。

这原因,一方面是诗人将自己的一片真情,融于字里行间,在平易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

另一方面,写归雁的诗,往往都是先从大雁本身着笔,然后再抒发议论,然而这首诗却是先写思归的心情,一开始就直抒胸怀,先给读者一个思乡的强烈印象,然后再将描写的笔触对准空中的大雁,让生动的形象去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给人以具象化的感觉,先赋而后兴。

《归雁》杜甫唐诗鉴赏

《归雁》杜甫唐诗鉴赏

《归雁》杜甫唐诗鉴赏【作品介绍】《归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羁旅蜀地,不能及时返乡,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看见队队大雁向北归飞向中原地带,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原文】归雁东来①万里客②,乱③定几年④归?肠断⑤江城⑥雁,高高向北飞。

【注释】①东来:诗中的“东来”,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作“春来”解。

②万里客:作者自指。

作者故乡洛阳在成都东北。

③乱:指安史之乱;④几年:犹如何时、几时的意思;⑤肠断:指极度悲哀伤心;⑥江城:指梓州。

【白话译文】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

【创作背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入侵、藩镇作乱,外患内忧,国事仍很动荡。

次句“乱定几年归”,表现了作为“万里客”的诗人,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

安史之乱后,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洛阳、东经关中流离到秦州,再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

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

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

杜甫在离故园越来越远的时候写了这首《归雁》。

此诗写作具体时间说法不一,仇注杜诗,将其系在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再回成都时作。

按浦起龙《读杜心解》,定为三历三年(768年)出峡后所作。

【赏析】全诗四句,前两句:“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感事伤时,直抒胸臆。

首句的“东来”,指自东川梓州赴西川成都。

万里客”是诗人对自己被贬华州、客秦州、寓同谷、入西蜀、避乱梓阆一系列颠沛流离生活的艺术概括。

足见行路之遥、流离之苦。

诗中“东来”二字亦作“春来”。

“万里客”三字,饱含着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按说应当回家了。

古诗归雁的意思

古诗归雁的意思

古诗归雁的意思
【原文】
归雁
钱起〔唐代〕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释】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等闲:轻易、随便。

水碧沙明: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二十五弦:指瑟。

胜(音shēng):承受。

【译文】
你为何如此轻易的从潇水湘水那样美丽的地方回来呢?那里溪水澄澈,沙石明净,岸边还有青苔可以供你觅食,你何故不肯呆了呢?
大雁答道:湘灵之神在月夜弹的瑟曲调太伤感了,我忍受不了那悲怨欲绝的曲调,不得不离开潇湘飞回到北方来。

关于描写大雁的古诗

关于描写大雁的古诗

关于描写大雁的古诗1. 《归雁》唐·杜甫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2. 《闻雁》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3. 《孤雁》唐·杜甫孤雁几时回,汀洲路迢迢。

岂因风浩荡,欲别泪萧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戍楼刁斗急,风露暗旌旗。

4.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 《秋雁》宋·陆游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影。

寂寥相和鸣,哀音断人听。

6. 《初秋行圃》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忽有新凉入画屏。

池上芙蓉映水开,秋风初起雁初来。

7. 《金陵西泊舟忆法曹张文明》唐·李白挂席欲东归,风翻白浪微。

望山空伫立,见雁独低飞。

8.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9. 《塞鸿秋·浔阳即景》元·长江浮玉山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10.《鸿雁》诗经·佚名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归雁古诗译文

归雁古诗译文

归雁古诗译文
归雁古诗是一首闻名于世的诗歌作品,它反映了古代诗人对大自然
现象的观察和感悟。

以下是归雁古诗的译文及其赏析:
归雁
北斗神柄向斜月,两行归雁鹊桥西。

一片孤零都不见,十三馀声散入谁?
译文:
北斗神话将向斜月延伸,两排归来的雁儿飞向鹊桥的西方。

不见雁影,只听到十三声呢喃,它究竟飞向了哪里?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一首叠韵五绝,描绘了秋天雁儿归来的
经典景象。

北斗和斜月的描绘,和“归雁”这一场景紧密相连,表现出
诗人对秋天背景的细致描画,同时也引出了自然界中的顺序。

第一句:“北斗神柄向斜月”,暗示了古代人将北斗视作掌管整个自然
界的神力。

斜月则是因为天幕上月亮位置就如“斜”字所示。

这一句话
现出了自然界中深厚渊博的秩序。

第二句描述了一幅“寒枝净月”的场景,雁儿回家了,阳光也随着西落,从而呈现出诗人对美景的珍视。

而第三句“一片孤零都不见”,则默示
着雁儿已经确认鸟群的方向飞向,后半句“十三馀声散入谁?”暗示着那或许是一种不言进退的孤独感。

这种抒情也是出于诗歌中的精髓所在。

《归雁》原文及翻译赏析

《归雁》原文及翻译赏析

《归雁》原文及翻译赏析《归雁》原文及翻译赏析《归雁》原文及翻译赏析1【作品介绍】《归雁》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

该诗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原文】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⑴?水碧沙明两岸苔⑵。

二十五弦弹夜月⑶,不胜清怨却飞来⑷。

【注释】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泛指湖南地区。

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⑵苔:一种植物,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⑶二十五弦:指瑟这种乐器。

《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⑷胜(shēng):承受。

清怨:此处指曲调凄清哀怨。

【白话译文】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

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

【创作背景】钱起的《归雁》创作于唐代。

钱起入任后,长期客居北方,看见南方归来的大雁,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

【赏析】这首《归雁》,虽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开头两句用的是倒置法。

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

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连用两句设问,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

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 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 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 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 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 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 一样光彩照人。句解: 一样光彩照人。句解:晴天是在灿烂的阳光照 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 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 湖比作美女西施, 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 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凄凉的夜晚,我独自登上了江边的小楼; 凄凉的夜晚,我独自登上了江边的小楼; 夜深人静,高旷的楼台上,显得格外清静。 夜深人静,高旷的楼台上,显得格外清静。深 远的思绪随着习习的凉风,悠悠的飘向远方。 远的思绪随着习习的凉风,悠悠的飘向远方。 放眼望去。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如同流 放眼望去。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 水一半清亮; 水一半清亮;微波荡漾在水面又映照出天空的 倒影,江水也仿佛成了浩瀚的天空。 倒影,江水也仿佛成了浩瀚的天空。去年的此 时此地,那一起赏月的好朋友啊, 时此地,那一起赏月的好朋友啊,现在却不知 流落到了何方?只有那江边风物, 流落到了何方?只有那江边风物,仿佛还是去 年的旧模样。 年的旧模样。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朝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liàn yàn) ——波光闪 《饮湖上初晴后雨》 潋滟 波光闪 饮湖上初晴后雨》 动的样子。 动的样子。 宋 苏轼 方好——正显得美。 正显得美。 ②方好 正显得美 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细雨迷茫的样子。 ③空蒙 细雨迷茫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 西施, ④西子 西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越国有名的美女, 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 欲把西湖比西子, 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 欲把西湖比西子, 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 淡妆浓抹总相宜。 家住浣纱溪村( 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 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诸暨县) 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 施。 奇妙。 ⑤奇:奇妙。
《江楼感旧》 江楼感旧》 唐.赵嘏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江楼感旧》 江楼感旧》 唐.赵嘏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月光如水水如天。 感旧:感怀往事。 ⑴感旧:感怀往事。 同来望月人何处? 同来望月人何处? 渺然:辽阔深远的样子。 ⑵渺然:辽阔深远的样子。 风景依稀似去年。 风景依稀似去年。 ⑶依稀:仿佛。 依稀:仿佛。 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 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 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 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只有 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像是从前。 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像是从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