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条件: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
特点: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关系: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是改造与利用的关系
社会总矛盾的大爆发
组织宣传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发展 阶段
全盛:北伐和西征、 东征(1853-1856) 定都天京
1853
前后14年
背
景
经济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
没有得到 农民的支持
群众基础
作 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未能付诸实行 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时代特点
农民战争最高峰
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四、运动失败原因、意义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 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 材料1 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 两年,最终失败。 主观:战略上的失误 材料2
《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的需要 B、农民阶级能够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反映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迫切愿望 D、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农民产生了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 在经济主张方面的关系是
A 完全一致 B相辅相成 C相互矛盾 D继承发展
《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的根本原因是 ( ) A、农民阶级政权局限性 B、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C、处于战争环境 D、中外反动势力太强大
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 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2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谢谢!
三、天国的纲领
1853年冬
1859年 洪仁玕
1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凡当收成时 , 两司马督伍长,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 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 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 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麦、豆、苎麻、布帛、鸡、 如一家六口人,分三人好田, 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 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 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 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 足,则迁此处。 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联系:《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
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 在社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符合历史潮流 本质 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相同 目的都是反封建;结果都未实行Fra bibliotek群众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天国的深思
全盛:1856年北 伐和西征后
盛
盛衰转变:1856年,天 京事变
衰
1853年,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9年,《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初期为什么发展如此顺利呢?
当太平天国进入两湖之后,贫苦的农民、船工、小生产者和 游民如山洪爆发般地涌入其中。太平天国在寻找他们,他们 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正义战争,必 也在寻找太平天国。 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太平军的完善组织,较之清军优越得多。太平军的兵士不是 为了饷银而是自愿参军的。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而清军则是 雇佣兵,经常哗变。太平军的兵士如果违反军纪,尤其是虐 待村民和吸食鸦片,都立刻得到严惩。 太平军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军纪 ——[英]呤唎著《太平天国亲历记》 太平军在此时期内能得胜,全因为它是一种新型的势力,富 有朝气,能拼命、能牺牲。官军不但暮气很重,简直腐化不 成军了。 清军腐败不堪一击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作 用
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④揭开了近代中国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局限: 农民阶级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探究问题 :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 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谢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这场运动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C )
A.封建统治腐败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C.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D.自然灾害严重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在1851年,而第二次鸦片
战争爆发是在1856年。
2.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
的历史事件是
(C)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平等、平均思想,与此相符
的应是《天朝田亩制度》。
4.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 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 )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未看到太平天国的军事失误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抓住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决 定的,韦石之变及北伐失利只是其必然之中的偶然现象, 材料的错误在于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故选A项。
A.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C.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D.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E.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F.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G.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H.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 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讲解

直隶总督。
军舰,建立北洋水师。对外,
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
包括《马关条约》及《辛丑条来自约》。二、主要经过
5、天京变乱(1856年)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思考:你能分析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吗?根 源是什么?它能避免吗?
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建特权 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二、主要经过
4、北伐和西征——进入全盛时期(1853年) 5、天京变乱(1856年)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6、天京陷落 (1864年)
三、重要文献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 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的潮流
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探究:
• 1、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2、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怎样? • 3、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如何评价它们? • 4、天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一、时代背景
列强侵略 封建剥削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根本 原因)空前激化
三、重要文献
2、《资政新篇》的颁布(1859年)
内容:课本P56
是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的治 国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 色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 势。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 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但它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 望和要求,加上缺少必要的条 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施。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几点认识。
历史必修1 第11课 天平天国运动

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历史 上的作用是巨大的,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的提出, 是几千年农民斗争水平的最高峰。 (2)《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发展资本 主义方案。 (3)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承担了 反封建反殖民主义双重革命任务,揭开了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反抗。
②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太平天国 运动开始。
金田村
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
定都天京 攻克武昌 长沙之战
全州之战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起义爆发 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北上进军,迅速壮大 定都天京,建立政权 北伐西征,步入全盛
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
项目 时间 目的 经过 北 伐 西 征
性 质
3.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2.重建领导核心:
洪秀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
3.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4.天国的覆灭
1、天京变乱 原因 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腐朽思想日增,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经过
1856年
性质 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影响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京事变的经过:
C、李秀成攻到上海近郊
D、取得三河镇大捷
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是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 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课堂小结
•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 • • • 二、《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内容,评价。 三、天国悲剧 “资政新篇’
课堂巩固
1、标志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正式对峙的事件是( C ) A、金田起义 C、定都天京
1、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2)组织酝酿: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
①1843年洪秀全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以推翻清朝统治。
②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目的:宣传拜上帝教,推翻清朝统治。
理论:其宗教理论主要是通过《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体现出来的。
特点: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意义:洪秀全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的理论表述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
③在传播拜上帝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间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根本原因外国侵略间接原因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永安建制:1851年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建制既是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为太平天国战争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政权对峙。
3.发展1853年太平军进驻天京后,采取了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到1856年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北伐西征东征目的为推翻清政府巩固天京大本营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时间1853年1853年1856年领导林凤祥李开芳赖汉英石达开秦日纲结果失败鄱阳湖大捷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意义为西征创造了条件巩固了天京大本营保证了军粮供应,解除了天京之围顺利进军的原因(1)主观上:①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和群众性是取胜的主要原因;②太平军有比较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战略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取胜的重要原因;③革命的领导核心团结,积极进取,指挥得当;④太平军战士英勇善战;(2)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腐败,军队军备废弛,纪律败坏,军队战斗力不强。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共36张PPT)

(2)永安建制:1851 年 9 月,洪秀全在永安整顿建制,分 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3)定都南京:1853 年 3 月,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正 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进军路线
(1851-1853)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 天京,定作都城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攻占武汉三镇
长沙(萧朝贵) 全州(冯云山)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重了人民负
担,导致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
直接原因 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拜上帝教 ,组织发动起义 起义准备 洪秀全创立_______国爆发原因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 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 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其主要内容?
(3)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你认为其有实 施的可能吗?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 土地分配: 方法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1、内容 产品分配: 方法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目的: 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核心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 革命性 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 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 空想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 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3、评价 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 落后性 手工业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 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必修1政治史第11课xiu理

迫于形势,未能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上: 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科学理论指导、 等级制度、特权思想等
洋枪队
洪秀全(1814—1864)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拜上帝教提出建立人人平等的地上天国,使处于 受压迫的农民看到了希望。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 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自称天王,建号“太平天国”。 这是金田村全景。P54
“天王府”模型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洪秀全
逼 杀
杨秀清
疑
石达开
走
杀
石达开 韦昌辉 雕像
责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天京民谣
三、天国悲剧
1. 天京变乱——由胜转衰的转折点 2. 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新”在哪儿? 能否在太平天国施行?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 众选举(政治)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经济) 开设新式学堂等(文化) 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P56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2.金田起义(1851年) 3.永安封王
南京
东 王 杨 秀 清
西 王 萧 朝 贵
南 王 冯 云 山
北 王 韦 昌 辉
翼 王 石 达 开
金田
永安
4.1853年,定都天京 P54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2.金田起义(1851年) 3.永安封王 4.1853年,定都天京 5.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冬太 平天国颁布的建国纲领。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土地制度、生活物资的分 配制度、农村的社会组织制度、 教育、司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准备
理论上: ①、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 农民平均主义。 ②、著作:《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③、特点: 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组织上: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群众。以洪秀全、杨秀 清为代表的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根据地建立: 冯云山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内讧 2、重建领导核心:
洪秀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
3、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4、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
怎样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 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 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都没 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 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甲:管他呢,这比以前没有田耕好多了。5个人的田 地够我耕种了,以后不但吃穿不愁,还可以把剩余的 拿到街上去卖,添置一些家业。 乙:你这种想法是不允许的。你没看清告示上的规 定:每户除留足口粮外,其余多的东西都要上交天国 的圣库,统一管理。 甲:呦,还有这样的规定?这可不好,我辛辛苦苦多 收一点粮食,自己不能处理,却要上交,这不是好了 他吗?罢了,罢了,我还不如省省力气,生产的粮食 够吃可以。 丙:是啊,自己花力气种出的粮食,却要给别人,谁 有心思多种粮食呀。另外,现在长期打仗,天国哪有 时和精力去分田呢?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例题4、在下列哪一战役中,英法侵略军开始撕 下“中立”的伪装,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A.三河镇战役 C、上海战役
B.安庆之战 D.天京保卫战
例题5.《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A.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洪秀全没有认真执行 C.当时军事斗争非常紧张 D.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 例题6.《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分田”规定的实 质是 A.按照平均主义的原则分配 B.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
B C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 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 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 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 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例题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 的共同点是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代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D. 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性 例题8、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 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C、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D、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3、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目的 内容
振兴太平天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教方面: 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发 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评价
②、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未能实行
4、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
请看书归纳这一阶段的主要战事 1858年,破江北大营,取得三河镇 大捷 1860年,破江南大营,李秀成进军上海 附近 1861-1862年,安庆之战;陈玉成牺牲
外国侵略
加 剧
地主阶级
爆发
激 化
阶级 矛盾
农民阶级
自然灾害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2、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 ①、金田起义, 起义爆发 ②、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③、北上进军,迅速壮大 ④、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⑤、北伐西征,步入全盛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内容: ①关于土地问题: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原则: 方法: ②关于产品分配:圣库制度 原则: 方法: 2.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理想社会 性 质: 建国纲领 3.评价: 进步性:革命性(反封建) 局限性:空想性、落后性
打到天津郊区 经过 因孤军深入而 失败 意义 深入清朝腹地, 牵制清军,为 西征创造条件
背洋枪的湘军
曾国藩兵败要跳水自杀
1853年冬天的某日,天京街头出现太平天国的一个告示: 《天朝田亩制度》,平民甲、乙、丙在讨论:
小官吏:众人看好了,这是天国颁发的《天朝田亩制 度》。根据这项制度,尔等以后都有田耕,有饭吃, 有衣穿,有钱用,尔等再也不愁饥寒,不愁欺压,尽 可以享福了。 甲、乙、丙(异口同声)真的?去看看。 甲:我家有5口人,3男2女,按《天朝田亩制度》的 规定,不论男女,都可以分得一份田地,那我家可以 分得5人的田地了。 乙:但是你家老幺没满16岁,按这上面规定,是不能 分得一份田地的。 丙:另外这上面还规定,好田和差田要搭配分。你家 只能分得一半好田,一半差田。
请结合材料分析太平天国土地分 配的原则和方法。
材料一: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 其面。他自知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 之,任其裁决。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 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 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 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 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李秀成自述》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太平军和英军作战图(1858)
太 平 天 国 后 期 形 势 图
华尔和“洋枪队”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作用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①、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作用 ③、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 本主义的方案。 ④、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有重要影响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 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结合教材内容 思考起义爆发的 原因是什么?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
(2)、外部原因:民族矛盾的尖锐;(外 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3)、直接原因: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 害严重; (4)、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 推动。
3、新特点 (1)起义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外国侵略 (3)起义形式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 (4)治国方案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 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 主义时代。
金田村
洪秀全故居
洪 秀 全 头 像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天王 洪秀全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定都天京 攻克武昌 长沙之战
全州之战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
项目 时间 目的 北 伐 西 征
1853--1855年
推翻清朝统治
1853-1856年 巩固天京大本营 挺进安徽、湖北、湖南 石达开在鄱阳湖大败湘军 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四、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1、失败原因及启示:
主观方面: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思考: 战略上的失误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方面: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 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作用:
3、新特点
例题1、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 声的回声。”下列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反侵略斗争的 继续 B、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 盾而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鸦片战争促进中国农民从中世纪的睡梦中 惊醒而奋起反抗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
例题2、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 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 主要是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例题3.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 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 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 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 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 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 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 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 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 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天王府模型
天王宝座
天王府花园
天王府西花园—煦园
1、天京内讧 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腐朽思想 原因 日益增长,内部矛盾尖锐 经过 1856年
洪
影响
太平天国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
政治:天王洪秀全 干王洪仁玕 军事: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 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