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寓言故事:灯草与石头.doc
小学五年级作文两茎灯草读后感500字左右

小学五年级作文两茎灯草读后感500字左右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五年级作文两茎灯草读后感500字左右篇1这星期,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
这本书写的是油麻地小学发生的事,它包括《秃鹤》、《红门》等故事。
《秃鹤》写的是:陆鹤是个秃子,同学们都叫他秃鹤,还经常戏弄、嘲笑他,他为了报复,在全区的会操比赛上出洋相,让学校失去了荣誉,大家都不理他了,之后,在举行文艺会演时,他成功扮演了秃头伪军连长,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红门》讲的是:杜小康家开了个杂货铺,是村里的富户,可之后他家败落了,连读书的钱都拿不出来,他只得跟随父亲去外地放鸭,可最终又失败了,于是,他又去学校门口摆小摊,最终赚到了钱。
读完这本书,我被陆鹤和杜小康在困境中坚持不懈、顽强向上的精神感动了,我不禁想起有一回,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野炊,大人们拾柴,我和弟弟垒灶。
当我的灶差一块石头就能垒好时,找不到适宜的石头了,我仔细的找了好几遍,弟弟的灶已经垒好了,爸爸妈妈也快回来了,我虽然想放弃,但又不想输给弟弟,于是,我跑远了一些,又仔细的找了一遍,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找到了适宜的石头,垒出了一个又稳当又美观的野炊灶。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必须不要垂头丧气,轻易放弃,而是要像歌里唱的那样: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小学五年级作文两茎灯草读后感500字左右篇2《两茎灯草》读后感啊!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就是《两茎灯草》。
这个故事真的太神奇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小光的男孩,他家住在一个小村庄。
那里没有电灯,晚上都是用灯草点亮的。
灯草要到山上采集,可是山上的路又陡又滑。
小光为了帮助大家,决定自己去采集灯草。
小光每天早早起床,背上竹篓,一步一步地爬上山。
山路上又湿又滑,但是小光没有怕过。
他告诉自己:“我要帮助大家,不能退缩!”小光真的好勇敢啊!可是,有一天,小光没有按时回来。
大家都很担心他。
【儿童故事】心中的顽石

【儿童故事】心中的顽石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叫小明。
他非常喜欢收集各种美丽的石头。
无论是在海边、河边还是山上,只要他看到一块漂亮的石头,他就会捡起来带回家。
有一天,小明在海边捡到了一块特别好看的白色石头。
这块石头很大,而且闪闪发光,小明觉得他找到了一颗宝石。
他把它放在了书桌上,每天都会仔细地欣赏它。
可是,慢慢地,小明发现这块石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
小明有些失望,他觉得这块石头不再有价值,就把它丢到了角落。
一天,小明的奶奶来到他的房间里,她看到了那块被弃置角落的石头,走过去捡了起来。
小明问:“奶奶,你为什么要拿着那块石头?”奶奶笑着说:“这块石头虽然普通,但是它对我来说却有特殊的意义。
”小明很好奇,他问奶奶是什么特殊意义。
奶奶告诉他:“从前,我和你爷爷在这块石头上刻下了我们的名字。
每次看到这块石头,我就会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也会想起你爷爷。
这块普通的石头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快乐的回忆。
”小明听了奶奶的话,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意识到,石头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他开始重新珍视起他的石头收藏。
从此,小明再也不觉得那块白色石头普通,而是把它视为他和奶奶之间的纽带。
他继续寻找美丽的石头,但他现在更加注重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不久后,小明的收藏中增添了一块心形石头,他把它取名为“友谊之石”。
因为当他把这块石头送给他最好的朋友时,他告诉朋友:“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看到这块石头,我们就会想起对方,感受到彼此间的友谊和关爱。
”小明渐渐变成了一个善于发现美丽的人。
在他的眼中,任何一块石头都可以变成美丽的宝石,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它所代表的意义。
他觉得心中有一颗顽石,它会引导他寻找美丽和快乐。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大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顽石,它可能是我们的回忆、友谊和爱情。
无论这块石头看起来普通还是美丽,它都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珍惜和分享这些石头带给我们的美好。
两茎灯草课文精讲

两茎灯草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两茎灯草》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严监生的病情和临终前的情景(第1-3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严监生的病情和临终前的情景,他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总不得断气。
这个情景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的原因(第4-5自然段)这一部分通过描写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揭示了他伸着两根指头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他不放心,恐费了油。
这种对财产的极度执着和吝啬,让人不禁感叹。
第三部分:赵氏的猜测和验证(第6-7自然段)这一部分通过赵氏的猜测和验证,揭示了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的真正原因。
赵氏了解严监生的性格和为人,因此能够准确地猜测出他的心思。
她挑掉一茎灯草后,严监生才断了气,这也验证了她的猜测。
第四部分:故事的寓意和启示(第8自然段)这一部分通过作者的议论,揭示了故事的寓意和启示。
作者认为严监生虽然拥有万贯家私,但在临终前却因为点了两茎灯草而不得断气,这说明了他对财产的极度执着和吝啬。
同时,作者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放宽心胸、看淡钱财,这样才能过上快乐、健康、有意义的生活。
这种章节划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同时,也有助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二、文章赏析《两茎灯草》是一篇经典的古代寓言故事,它通过描绘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而不得断气的情景,深刻揭示了人性中对财富的执着和吝啬,以及这种执着和吝啬所带来的悲哀和后果。
故事的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语言,将严监生临终前的情景和赵氏的猜测和验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严监生的吝啬和执着让人感叹,而赵氏的聪明和机智则让人佩服。
小青石课文内容

小青石课文内容小青石课文内容小青石这篇童话所揭示的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意义。
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小青石课文内容吧!小青石课文内容一块小青石和一块小黑石被山水冲到岸滩上,停留在许多石块中间,已经有一年了。
它们身旁长着柔软的青草,开着可爱的小花,还时常有蝴蝶和蚱蜢飞来。
这一年,生活平静极了,安适极了。
一天,小青石对小黑石说:“这里太安静了,真有点不习惯呢!”小黑石回答说:“是的,的确太安静了。
回想以前被山水冲下来的时候,迷迷糊糊不知道将要怎样了,那情形真像梦里一般。
”小青石又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过厌了。
一年到头住在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儿的事情。
我倘若能够像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呀!”小黑石想了一会儿,慢慢地说:“不要胡说吧,我们石块天生就是稳定不动的。
”“虽说天生就是稳定不动,也未必见得好。
在我们的故乡——山上,不是有许多水晶和玛瑙吗?他们都到都市里了,有的成为发簪,有的成为纽扣。
他们各处往来,见识种种事物,过着有趣的生活。
我身上也有好看的光彩,倘若能够受的到都市里去说不定也会成为发簪、纽扣。
”“你的话也许不错。
可是,你有什么办法呢?”“我只希望有谁把我拾起来,带我到都市里去。
老是停留在这里,真闷得要死了。
并且,如果大水到来,把我冲到深深的大海里,那就完了,没有出头的日子了!”小黑石整天被温暖的太阳晒着,觉得非常舒适。
它糊里糊涂听着小青石的话,一会儿竟睡着了。
几天之后,岸滩上来了一群工人,他们用很大的铁铲铲起石块,投到小车里;然后推着小车上岸,把石块装进大车,运到都市里去。
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了!可能和老朋友水晶、玛瑙碰头吧。
我将成为发簪还是纽扣呢?不管成为哪一样,总比闷在岸滩上强!喂!快些把我铲起来吧!”果然,小青石和小黑石跟同伴们一起被大铁铲铲起来了。
但是在投进小车的时候,不晓得怎样,小黑石跌到草丛里去了。
小青石大声喊:“怎么,我的朋友,你到哪里去了?”但是一点回音也没有。
两斤草灯的故事

两斤(茎)草灯的故事
写的是严监生临终时的情形。
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五下《两茎灯草》中塑造了一个经典的吝啬鬼的形象——严监生,教学中我们大都从严监生的神态动作入手,紧扣起伸出两个指头到手指的越发紧了和眼睁的溜圆到闭眼不动等神态动作连续细微的变化去察觉其吝啬到极点的特质,通过在其心中轻飘飘的两茎灯草重亲人,重于遗产,重于舅爷这一典型事例,加深对吝啬的理解,在补充其心理描写的过程中对本单元习作要素加以运用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次摇头:严监生并不在乎自己临死前是否有亲人陪伴。
第二次摇头:严监生并不在乎财产如何分配(或许他早就分配好了)。
第三次摇头:严监生对舅爷并无眷恋。
最后赵氏“看穿”了他的心思:觉得两茎灯草费了油。
挑掉一茎后,严监生便满意地去了。
这说明严监生的节俭已然成为一种习惯。
但是笔者认为,可能赵氏的解释未必是严监生的真心话。
我们知道,严监生是老二,在家族里没有地位,总受老大算计,还得为老大擦屁股,因此他内心对老大必然有成见和怨念,但又不敢明说。
当他看到燃烧的两茎灯草时,联想到自己的“老二”的窝囊地位,心里难受。
赵氏把灯芯挑了,他心里解气了:他不想看到自己作为老二一直被老大欺负。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_儿童故事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利用好儿童故事这一文学样式,不仅能够带给孩子无尽的愉悦,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儿童的智慧、性格、个存能力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篇一:司空见惯的危机隋文帝开皇年间,隋军打算大举伐陈。
当时隋国的将领贺若弼,擅长谋略,便布下了几个阵势,计划先从广陵引兵渡长江。
贺若弼首先安排人把军中的老马卖掉,再用这笔钱买入大量船只,密藏起来。
接着,又购买五六十艘破船,停泊在河边,让陈朝的人误以为隋国并没有充裕的船备。
贺若弼又下了一道命令,要看守江边的营队换防时,先聚集于广陵,并且还要遍地插满旗帜、大设营幕。
陈朝的人看到了,误以为隋军即将大举入侵,于是立刻准备了大队人马前往御敌。
后来陈朝密探自隋营归来,说明了这阵势只是隋军驻江边的军队换防,并非出兵。
陈朝将领听了,便卸下了心防。
几次之后,陈朝对隋国营队轮换戍防时,大军阵势的变动已经习以为常,也就不再特别设军防备。
除此之外,贺若弼又安排士兵们,经常沿着江边打猎,故意制造人马喧腾的假象,让陈军以为隋军不是在练兵,让他们疏于警戒。
等到时机成熟了,贺若弼真正统领隋国大军渡江时,陈军营队的士兵们依然毫无警觉,饮酒取乐。
就这样,隋军无须耗费一兵一卒,便轻松地一举过江,直逼陈营。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篇二:是祸是福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单元课文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单元课文理解姓名:第一单元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选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描写了乡村男女男耕女织以及儿童学大人种瓜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勤劳,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
其中表现了农家人生活忙碌的诗句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稚子弄冰》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这首诗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是“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我们以前还学过他的诗有《小池》。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句诗选自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其中表现美丽乡村景象的诗句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4、《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
祖父的园子里充满生机,自由自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思念。
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无限乐趣,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在“我”心目中,园子——(1)是快乐的:“我”在园子里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
(2)是充满生机的:园子里的昆虫很多,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3)是自由自在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他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5、梅花是我国的一种名花,《梅花魂》是一篇爱国文章,梅花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
(1)“梅花魂”中“魂”的意思是精神。
在本课是指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头折节的气节。
自古以来,我国具有这种精的人物有朱自清、文天祥、刘胡兰、岳飞等。
(2)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公的五件事,分别是:教“我”读唐诗宋词时会落泪,“我”弄脏墨梅图时发脾气,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地哭,临走时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有梅花的手绢。
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珍爱,表达了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向日葵和石头》的寓言故事精选

《向日葵和石头》的寓言故事精选《向日葵和石头》的寓言故事精选向日葵和石头种子成熟了,落到土里,以后又发芽,生长,这件事本来很自然,很合理,没想到有一粒种子却因此触犯了一块石头。
那是一块古老的石头,据说它最爱安静,它的行动十分稳健。
多少年来,不论世界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它都能沉住气,保持一个一动也不动的姿态。
不用说,它认为自己很有见解,也很有涵养。
因此它打算著书立说。
它的计划当中有一部哲学,据说里面包括这样一些伟大而深刻的专题,比方:论不变动是宇宙的规律;论黑暗的永恒性和美;论石头对于存在的决定性;论安静与平静之为幸福,等等。
有一天,当它正在思考哲学计划的时候,忽然有一粒种子,未经它的许可,大模大样地闯进它的世界来了,而且从此留下不走。
这使得它大为恼火。
不仅它的安宁受到了扰乱,而且,最糟糕的是,它的哲学体系被破坏了。
石头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可是这很不容易。
它既不能完全否认种子的存在,又没有力量把种子驱逐出去。
它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
它决心在自己的哲学里添上这么一章,题目叫做:论种子的丑陋及其对宇宙安宁的破坏,很快必将自行毁灭,等等。
“等着瞧吧!”有涵养的石头自言自语说,“就算你也是一种存在,可是你生出来没几天,个儿小,又不结实,看你还能活几天!”种子当然没有理会这些。
它不但继续留下来,而且越来越不安分。
它居然还呼吸,居然还唱歌。
它喜欢唱一些关于生长和发展的歌。
歌里面老是什么温暖啦,春天啦,这一类的话,乐观得很,自信得很。
有涵养的石头变得非常激动:“等着瞧吧!马上就会刮风的。
”于是素来欢喜安静的石头居然一心盼望起刮风来了,它认为刮风会冻坏柔弱的种子,而它认为自己是既不怕冷也不怕热的。
风倒是刮起来了,而且是一阵风接一阵风。
先是冷风,后是热风。
或者说,是冷风带来了热风,寒冷带来了温暖,冬天带来了春天。
终于,春天在风声里出现了。
不安分的种子不但没有冻死,反而发了芽,生了根。
它的根从石头下面穿过去,它的芽从石头旁边挤出来,露出了地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寓言故事:灯草与石头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兄弟俩,哥哥是前娘养的,弟弟是后娘生的。
前娘早已去世多年,家里的一切都归后娘掌管。
不用说,后娘很偏心。
她安排哥哥每天到石场挑一担石头回来,弟弟呢,每天到草场挑一担灯草回来。
草场与石场比邻而居,哥哥的辛苦可想而知。
刚开始挑担的时候,弟弟挑上灯草健步如飞,很快就回到家里;哥哥呢,一担石头压到肩上,几乎将他压倒,他只能踉踉跄跄地往前走,走上几步,就要放下担子歇一歇。
没过多久,肩膀就变得又红又肿,只能换肩再挑……待他筋疲力尽地挑着担子走进家门时,往往已是深夜了。
弟弟呢,早已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连着几天下来,哥哥的肩膀溃烂化脓,担子一上肩,疼得钻心,可只能咬牙忍着,否则,不把担子挑回家,他连饭都吃不到。
就这样熬了一段时间后,哥哥的双肩结了厚厚的一层茧子,担子压上来,不再沉重如山了;他的脚步,也变得从容不迫了。
挑上担子,他甚至可以和弟弟一起往前走了……
有一年夏天,兄弟俩挑着担子走到大河边时,忽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无数的树木被狂风连根拔起。
可怜的弟弟,肩上的灯草早已被狂风席卷而去,就连他自己,也立不住脚,踉踉跄跄地随着狂风乱转,最终跌进河水淹死了。
而哥哥呢,肩上的一担石头使他稳如泰山,狂风丝毫也奈何不了他。
他像平时一样,挑着担子一步步地走着,平安地回到了家里……
这是流传在我家乡的一个故事。
从小到大,我听过无数次。
年少
的时候,每次听完故事,讲故事的人都会点评一番:“你看看后娘不安好心,结果呢,把自己的儿子给害死了。
报应啊!”听故事的小孩子,紧跟着说:“活该!”那时候,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后娘不安好心,自然就不得好报。
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咀嚼着这个故事,渐渐地,咀嚼出不同的滋味来:故事里的“灯草”与“石头”分明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
灯草是轻松的,安逸的,挑在肩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走起路来,自然一路轻松。
石头呢?是沉重的、艰辛的,挑一担石头,简直就像挑一座山,走在路上,自然是步履维艰。
但挑着灯草上路,一个人虽说轻松,但双肩始终也不会有什么力量。
也就是说,他的能力始终没有什么提高。
相反,挑着石头上路,一个人虽说举步维艰,但在天长日久的磨砺之下,他的力气会不断增长,也就是说,他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寻常的生活里,挑灯草的人当然活得轻松,可当灾难猝然降临后,他却不堪一击;挑石头的人,平时固然活得沉重,却能在灾难里进退自如,最终平安度过。
芸芸众生,尽管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但说到底,大多数人的生活不外乎“灯草”或“石头”这两种。
在故事里,“灯草”与“石头”是后娘分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灯草”与“石头”却是个人的选择。
有人贪图安逸,就想挑着“灯草”过一生;有人不畏艰辛,挑起“石头”上了路。
不同的选择,带给他们的自然是不同的人生。
而我,一个听着故事长大的女子,愿意挑担“石头”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