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开发规程
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导手册

1、课程职业关键能力要求
⑴
⑵
⑶
⑷
2、课程职业基本能力要求
⑴
⑵
⑶
⑷
三、职业发展阶段的课程定位
初级、中级、高级的相关描述。
四、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教学安排
第学期
课时时间
学时: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
工作内容与学习过程
工作对象:
工具、材料,设备及资料:
工作方法:
劳动组织方式:
3每门课程不少于8个课件;
4课件要求主题鲜明、链接详细、画面清晰、
5动画设计。
四、考核与评价
1、本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前,专业教学团队应编写《××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报送教务审批备案。
2、本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中,按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编写一体化课程转化表、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学习任务描述表、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教学PPT共六项内容。
0~5
6.学习重点提示
提炼归纳的准确性
0~5
四、课程建设进度
是否与学院总体安排有冲突(此为退回修正项)
合计
100%
注:否决项说明
评审结论(请在括号内打勾):()修改()合格
评审意见:
2、教师课堂授课评价表
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程讲授人:课程名称:
评价人:评价结论:评价时间: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评价要点特征描述
1、一体化课程转化
一体化课程转化是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由职业领域转到教育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体化课程规范编制的基础。一体化课程转化见下表:
一体化课程转化表
72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

72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师资培训和教育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满足国家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制定和开发一套符合工学一体化理念的课程标准和设置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探讨如何开发72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
一、理论基础和分析1. 工学一体化理念的背景和意义:简要介绍工学一体化理念的发展历程和背景,阐述其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2.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国家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探讨为什么需要制定72个专业的课程标准和设置方案。
二、制定课程标准的步骤和方法1. 市场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详细介绍市场调研的目的和方法,通过调查和收集数据明确不同专业的技能要求和行业需求。
2. 专家意见征集和学术研讨:解释专家对于课程标准制定的重要参考意见和建议,介绍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和成果。
3. 制定课程标准的原则和流程:说明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包括贴合市场需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多学科融合等,介绍具体的制定流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制定和课程内容编排等。
三、课程设计和设置方案的开发1. 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制定:详细介绍每个专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制定。
2. 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和组织:介绍选择和组织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原则和方法,强调实用性和创新性。
3. 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的建立:阐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制定和开发72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是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
我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专家意见,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以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文的详细讨论,我们认为这样的课程标准和设置方案将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一体化《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发布

一体化《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职业》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从一体化课程概念与开发原则、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与方案编写体例、一体化课程开发程序三个方面,为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详尽的操作指导。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07
【相关文献】
1.《竹结构技术规程》、《竹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程》、《民用建筑屋面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标准编制启动 [J],
2.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探究——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服务务实课程开发为例 [J], 骆航
3.《无缝保温芯材装饰一体化系统技术规程》T/CECS789-2020日前发布 [J],
4.陕西发布《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框架结构外墙自保温砌块系统技术规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 [J],
5.“地墙一体化”成果暨概念展成功发布“地墙一体化”成果暨概念展成功发布[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课件

未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设置与优化
如何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 科学合理地设置和优化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未来研 究的重点之一。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如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未来研 究的重点之二。
教育资源整合与共
享
如何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打破 资源壁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三。
案例三
总结词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详细描述
旅游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践中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旅游企业的 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旅游服务技能和 管理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 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旅游行业
输送了优秀的人才。
05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挑 战与对策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 程的开发及其实施课件
目录
•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概述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流程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手段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案例与效果分
析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挑战与对策 • 未来展望
01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 课程概述
定义与特点
课程价值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学生职业竞 争力、促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 不够完善等。
国外发展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方面已经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 式。
建平教育集团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建平教育集团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推进集团办学内涵建设,加强集团校际资源共享、合作共生,建平教育集团以开发跨学段、分层次一体化课程为抓手,着力构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多样化、综合性的集团特色课程,提升优秀学生对于建平文化、建平教育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新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探路、积累经验。
二、培养目标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在人文、科技两方面开发一体化课程,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在学制上的壁垒,培养学生想学、好学、乐学的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学习潜能,拓宽知识与文化视野,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三、课程主题集团一体化课程主要由“人文、科技”两大主题构成,以实现各学段、各类型学校特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
人文类集团课程,侧重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集团价值等方面;科技类集团课程,侧重项目设计、学科竞赛、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方面。
四、课程设想1. 推进模式:以统一设计、独立实施、相互衔接为推进模式,组织实施集团一体化课程建设。
由集团理事会统一设计,成立项目组,由项目领衔学校或负责人组织实施、项目参与学校项目协助,组织开展集团一体化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
2. 重点项目:在近期拟开展以下重点课程。
(1)活动类:2016年上半年已推出建平教育集团环园健步走暨公益教育咨询活动、建平教育集团命题能力大赛等活动,广受好评。
建议由集团每个学校每学期推出一个活动,向集团学校开放,既有益于树立“阳光·青春·公益”的集团公众形象,也有助于形成集团凝聚力。
(2)人文类2016学年推出国学课程,组织建平教育集团十二家学校参加上海市国学研究会,组织开展诵读经典、读书节等活动,传承民族文化,涵养学生情操,将中国灵魂植根于学生的心间,塑造中国灵魂并通过显性、隐性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愿望。
(3)科技类2017学年推出诸如地理、生物、信息科技的竞赛课程或学生项目设计、创意工坊(Fablab)课程,分别聘请集团内部优秀师资在小学、初中、高中年级开设竞赛课程、科技夏令营(冬令营),培养集团顶尖学生,在实现竞赛课程、创新素养培养一体化衔接之余,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有能力可研发集团系列培训教材。
“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高居红
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认识
贯彻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 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指导方针 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 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 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确保每个人都作出了贡 献。 仔细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和感受。 尽可能理解和支持他人的所说和所感。 意识到你自己的知识和观点不可能总是正确的。 一直保持在目标上,帮助每个人都这样做。 要温和而优雅。提醒每个人都这样,避免伙伴间的攻击和轻视。
罗森塔尔试验
优秀的讨论引导者和好的讨论的特征
优秀的引导者 好的讨论
在追求有效教学的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名师 骨干 名师工作室
优秀
专业(学科)
合格 带头人
教学能手 达标
7.教师对自己成功和学生成功充满期待
向学生表明你的信任和支持
①对学生的能力给予肯定,而不是负面评价他们的表现 ②强调进步,不苛求完美。 ③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评价自己的工作。
④保持乐观、积极、令人愉快的态度。
●通过提问、发表看法来 调控理解 ●避免离题 结束时: ●对重点进行复习和总结 ●将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 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在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 上应用新知识,以此来检 测学生的能力
5.组织、掌控、维持高效率的讨论
基本原则
每人都应具有平等参与及发言的机会。
鼓励所有同学加入。
手指灵敏性、反应速 度、爆发力、动作准 确性、耐力、适应能 力、抗挫折能力、形 体
“学习情境”设计是职业教育课 程的重要特征,它的优势在于:
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其特征

五、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2)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 指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包括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的内容。 (3)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与学习内容即课程内容,包括工作对象、工
具、材料、设备与资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 和工作要求。
3.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即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根据 学习目标设计的、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 ,常常表现为一个学习任务。 一个一体化课程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 境反映了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它也是 设计学习任务的基础。
五、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一)专业名称 1、《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所
列的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 维修)
2、院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设置并报 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批准的 专业名称。
五、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二)专业代码 1、《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专
业所对应的代码 (0203-4) 。 2、院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设置并报
2.工作分析 在工作现场采用多种方式,分析和描述该专业涉 及的各种工作的性质、任务、岗位责任、相互关系 以及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形成工作分析记 录,并为遴选合适的实践专家奠定基础。
六、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流程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课程开发专家的指导下,选择若干符 合课程开发需要的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 访谈会,通过确定实践专家的职业发展阶段 ,列出代表性工作任务并归类,进而确定典 型工作任务。当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后,在课 程开发专家的指导下,由教师与实践专家共 同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描述见表1。
3.按照本规程制定工作计划,收集整理课程开发 、教学设计的相关资料,并做好相应人、财、物等 方面准备。
多媒体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

多媒体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简介多媒体一体化课程体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采用各种多媒体元素来呈现和传递知识。
这种课程体系开发的目标是提供一个交互丰富、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多媒体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开始开发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一体化课程体系。
步骤1. 确定课程目标在开始开发一个多媒体一体化课程体系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这包括课程的内容范围、教学目标、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等。
通过明确目标,可以引导课程开发的方向,并确保最终开发出来的课程符合预期。
2. 设计课程结构在确定课程目标后,接下来需要设计课程的结构。
课程结构包括模块划分、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以及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和顺序等。
设计良好的课程结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
3. 开发多媒体素材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核心。
在开发多媒体素材时,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结构来选择适合的多媒体元素,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多媒体素材的质量和版权等问题。
4. 构建课程平台课程平台是多媒体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展示和交互载体。
多媒体课程平台应该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方便学生浏览和学习课程。
此外,课程平台还应该支持学生的互动和反馈,如在线作业、讨论区等。
5. 测试和修正在开发多媒体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试和修正。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和解决课程中的问题和错误,确保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修正是对测试结果的反馈和改进,可以对课程内容、结构和平台进行调整和优化。
6. 发布和推广当多媒体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完成后,需要将其发布和推广。
发布课程可以通过课程平台或其他教育平台进行,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访问和学习课程。
同时,还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来提高课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注意事项•设计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
(试行)
目录
1.一体化课程概念与开发原则 (1)
1.1 一体化课程概念 (1)
1.2 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 (1)
2.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与方案编写体例 (1)
2.1 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 (1)
2.2 一体化课程方案编写体例 (2)
3.一体化课程开发程序 (5)
3.1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 (6)
3.2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8)
3.3 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 (9)
3.4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 (10)
3.5 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 (11)
附件 (12)
1.一体化课程概念与开发原则
1.1 一体化课程概念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1.2 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
1.2.1 科学性原则
课程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1.2.2 梯次性原则
课程开发要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形成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为主的人才培养课程层级。
1.2.3 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开发要尊重技工院校办学现状和地域特征差异,各项要求力求具体、明确、清晰,目标可度量、可检验。
1.2.4 规范性原则
开发课程所用的术语、符号、体例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表述,内容、结构、格式、表达形式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2.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与方案编写体例
2.1 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
一体化课程由一体化课程方案和一体化课程资源两部分构成,其内容与结构见图1。
图1 一体化课程内容与结构示意图
2.2 一体化课程方案编写体例
一体化课程方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组织编制并颁布施行,它是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和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其编写体例如下:
3.一体化课程开发程序
一体化课程开发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一体化课程框架;第二阶段: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第三阶段:建设一体化课程资源。
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见图2。
3.1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要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本专业的技能人才数量、等级需求状况,以及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
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撰写调研报告,以此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工作流程见图3。
图2 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
图3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工作流程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的工作步骤及要求见表1。
表1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的工作步骤及要求
3.2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类工作。
一个职业一般由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
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来提炼。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工作流程见图4。
图4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工作流程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的工作步骤及要求见表2。
表2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的工作步骤及要求
3.3 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
一体化课程框架由相应等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一体化课程名称、专业技术学习内容、基准学时、实训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
该框架来源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确定,为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提供依据。
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工作流程见图5。
图5 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工作流程
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的工作步骤及要求见表3。
3.4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
一体化课程方案要依据一体化课程框架制定,该环节主要描述专业基本信息、各等级培养目标,规定每门一体化课程及参考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各等级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方案。
一体化课程方案为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工作流程见图6。
图6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工作流程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的工作步骤及要求见表4。
3.5 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
一体化课程资源需依据一体化课程方案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和支撑。
其中,学材指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作业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
师资队伍建设需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企业工作能力和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学材建设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学习环境建设需体现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特征,融工作与学习于一体。
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应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制定的相关标准或规定执行。
附件:1.行业企业调研报告提纲
2.实践专家访谈会参考方案
3.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4.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
5.典型工作任务列表
6.一体化课程转化表
7.一体化课程框架表
8.学习任务分析工具——鱼骨图
9.学习任务内容序化表
行业企业调研报告提纲
一、调研背景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意义
二、调研基本信息
(一)调研对象与内容
(二)调研方法与工具
(三)调研过程与结果
三、调研分析
(一)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
(二)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与岗位职责要求
(三)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四、调研结论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实践专家访谈会参考方案
一、准备阶段
(一)实践专家遴选要求
1.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技师、技术骨干或基层管理人员等)。
2.接受过与所开发课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
3.专家现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
其中,2/3有5~10年本职业工作经验,1/3有10~20年本职业工作经验。
4.专家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决策权,其工作任务具有综合性。
(二)主持人及参会教师工作准备
主持人要熟悉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流程,并能准确把握会议主题与进程,能在会前组织参会教师演练实践专家访谈会,指导教师设计访谈问题,训练教师熟练使用访谈用表,明确访谈会中每个人的职责。
(三)会场布置
会议室的桌椅应便于布置成U型和分组。
准备展板不少于5块、3色卡片各120张以上,彩色笔若干,粘贴用的磁铁、摁钉若干,以及其他便于张贴、展示、讨论的物品。
二、访谈会阶段
第一步:主持人介绍到会人员
主持人介绍每位专家的单位、工作特长,使参会人员彼此有初步了解。
第二步:主持人介绍会议内容
主持人介绍会议目的及课程开发步骤,给出工作任务和职业生涯阶段案例。
第三步:实践专家填写个人职业发展历程
主持人要求专家独立填写《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第四步:实践专家简述和讨论个人职业发展历程
主持人要求每位专家用2~3分钟讲述填表内容,便于彼此借鉴、互相启发。
第五步:工作任务卡片展示
主持人要求实践专家按职业发展阶段将代表性工作任务填写在彩色卡片上,并张贴在展示板上。
第六步:典型工作任务提取
主持人引导实践专家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主持人任意拿一任务卡,要求专家找和它同类型的工作任务,将其粘贴在一起并命名(名词+动词),按同样方法将剩余任务卡归类并命名。
同一阶段的各类任务粘贴在一张展示板上。
第七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工作过程描述
根据专家的特长分组,填写《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
专家按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并填写《典型工作任务列表》。
第八步:会议总结
主持人展示会议成果,总结会议经验与不足。
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
典型工作任务列表
附件6:
一体化课程转化表
附件7:
一体化课程框架表
注:学制年限及职业技能等级划分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
附件8:
学习任务分析工具——鱼骨图
附件9:
学习任务内容序化表
一体化课程名称: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