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包括详细数据处理
西电微波技术虚拟实验报告_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设计要求
即实验标题下的内容, 包括设计何种电路、有何指标要求、测量哪些参数等。
二、实验仪器
硬件:PC 机
软件:Microwave Office软件
三、设计步骤
简要的写明主要设计步骤,计算的参数,创建的电路图、测量图。
具体的软件操作步骤不用写。
四、实验数据记录
表 1、表 2的计算结果,软件仿真的所有结果, 尤其是微带线电路优化后的尺寸。
五、结果分析
对仿真结果进行说明,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优化结果是否理想?哪些不理想?不理想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六、实验总结
两个软件的主要功能,对软件使用的掌握情况。
做了哪些实验内容,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
有哪些提高、不足……
对本课程的建议、意见……
(注:报告的前 5项仅写实验 8的相关内容, 第 6项为整个课程的总结。
报告手写、打印均可。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微波测量是指利用微波技术对被测物体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在300MHZ至300GHz之间。
微波测量广泛应用于通信、测距、雷达、卫星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波信号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进行实验,了解微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波测量实验主要依赖于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配合。
首先,发射器通过产生一个特定频率和幅度的微波信号,将信号输入到一个导波器(如开放式传输线)中。
信号在导波器中通过传播,并且可以根据特定的设计进行传播路径的调整。
接收器用来接收由被测物体反射或传播过来的微波信号,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关于被测物体的信息。
在微波测量中,由于微波的特殊性质,测距、测速和测向等参数可以通过对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进行分析来实现。
例如,利用多普勒频移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利用相位差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相位差来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微波发射器:用来产生微波信号的设备;2.导波器:用来传输微波信号的导向装置;3.微波接收器:用来接收被测物体反射或传播过来的微波信号并进行参数分析的设备;4.被测物体:用来反射或传播微波信号的物体。
四、实验步骤1.连接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并对其进行相位校准;2.将被测物体放置在适当位置,调整微波接收器的位置和角度,以便接收到反射或传播过的微波信号;3.运行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记录并分析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等参数;4.根据参数分析的结果,计算并得出被测物体的测量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利用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对一块金属板进行了微波测量。
通过对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金属板的尺寸和位置等测量结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微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微波测量广泛应用于通信、测距、雷达、卫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微波测量实验报告报告题目:微带带通滤波器的测量学科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指导教师: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班级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步骤以及测量方法。
2.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校准步骤。
3.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滤波器的实际端口性能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
二实验内容:1.熟悉适量网络分析仪的控制面板和初始设置。
2.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
3.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微带带通滤波器的测量。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初始设置:(1)开启RS公司生产的3GHz的矢量网络分析仪,按下Preset键初始还原。
(2)设置起始和终止等频率参数。
(3)Power BW A VG>>Bandwidth>>1KHz。
Average>>Factor>>10>>on。
(5)设置显示网格参数。
Scale>>Scale/div>>20dB。
22.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校准步骤:(1).按CAL键激活校准菜单。
(2).按“start cal”键进入下一级校准菜单。
(3).按“Two-Port- P1 P2”键,选择2端口校准,并进入下一级菜单。
(4).按“TOSM”键选择TOSM校准方式,选择正确的接头形式,以及正:确的校准件(Calibration Kit)型号(如图所示)a.在1端口接开路校准件接口,用鼠标点击“开路OPEN”。
b.在1端口接短路校准件接口,用鼠标点击“短路SHORT”。
c.在1端口接负载校准件接口,用鼠标点击“负载LORD”。
d.在2端口接开路校准件接口,用鼠标点击“开路OPEN”。
e.在2端口接短路校准件接口,用鼠标点击“短路SHORT”。
f.在2端口接负载校准件接口,用鼠标点击“负载LORD”。
规范版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规范版)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微的用途极为广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微通常是指波长从1米(300MHZ)到1毫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其低频段与超短波波段相衔接,高频端与远红外相邻,由于它比一般无线电波的波长要短的多,故把这一波段的无线电波称为微,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
微的基本特性明显,如波长极短、频率极高、具有穿透性、似光性等。
基本特性明显使得微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领域。
微技术不仅在国防、通讯、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当代尖端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手段,如高能粒子加速器、受控热核反应、射电天文与气象观测、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离子体参量测量、遥感技术等方面。
近年来,微技术与各类学科交叉衍生出各类微边缘学科,如微超导、微化学、微生物学、微医学等,在各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微技术是一门独特的现代科学技术,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传输系统的组成部分2、了解微工作状态及传输特性3、掌握微的基本测量:频率、功率、驻波比和波导波长二、实验原理:1.微的传输特性.在微波段中,为了避免导线辐射损耗和趋肤效应等的影响,一般采用波导作为微传输线。
微在波导中传输具有横电波(TE波)、横磁波(TM 波)和横电波与横磁波的混合波三种形式。
微实验中使用的标准矩形波导管,通常采用的传输波型是TE10波。
波导中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描述波导管中匹配和反射程度的物理量是驻波比或反射系数。
依据终端负载的不同,波导管具有三种工作状态:(1)当终端接"匹配负载"时,反射波不存在,波导中呈行波状态;(2)当终端接"短路片"、开路或接纯电抗性负载时,终端全反射,波导中呈纯驻波状态;(3)一般情况下,终端是部分反射,波导中传输的既不是行波,也不是纯驻波,而是呈混波状态。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摘要:微波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
本实验通过了解电磁波在规则波导内传播的特点,各种常用元器件及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运用微波测量的基本技术,对微波的频率,驻波比,功率进行测量。
关键词:频率驻波比功率实验仪器引言:微波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技术。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
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
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微波能通常由直流电或50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
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
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
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器、多腔速调器、微波三、四极管、行波器等。
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微波技术是一门独特的现代科学技术,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1.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微波器件;2.了解微波工作状态机传输特性;3.熟悉驻波、衰减、波长(频率)和功率的测量;2实验原理1.1微波频率的测量频率是微波设备的重要参数,微波仪器通过测量其工作频率来检测其是否正常运行。
由于受到器件最高运行速度的限制(目前,高速计数器件PECL计数器的最高输入频率为2.2GHz),直接利用计数器测量频率,其测量范围有限。
不过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采用直接测量法。
使用外差式频率计或是数字频率计就能直接读出频率的数值。
微波实验报告分析

微波实验报告班级微波实验频率测量频率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设备及附件功能、用途2.掌握频率计测量频率的方法二.设备连接框图三.实验原理微波谐振腔的应用。
四.实验数据测量次数1 2 3 4 5 信号源频率(参考值GHz)频率计频率(实测值GHz)波导波长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微波测量线使用方法2.掌握“中值法”测量最小值的方法3.掌握波导波长的测量方法二、设备连接框图三、实验原理采用驻波分布法:当测量线终端短路时,传输线上形成纯驻波,移动测量线探针,测出两个相邻驻波最小点之间的距离,即可求出波长。
四、实验数据测量次数1(mm)2(mm)3(mm)驻波比测量一、实验目的掌握测量大、中电压驻波比的常用方法。
二、设备连接框图三、实验原理和数据驻波比定义:或者1.直接法直接测量沿线驻波最大点和最小点场强的直接法来测量。
为了提高测量可精度,可以测量多个最大点和最小点,然后按照下面公式求得驻波比。
负载匹配负载波导开口喇叭容性膜片+匹配负载感性膜片+匹配负载2.等指示度法当驻波比过大时,由于最小点和最大点电平相差很大,因此无法在同一情况下测量,最大点和最小点。
这样直接法已不能使用。
对于大驻波比德测量可采用等指示度法。
负载W(mm)感性膜片+匹配负载(感性膜片转90度)3.功率衰减法负载衰减器刻度max衰减器刻度min容性膜片+匹配负载感性膜片+匹配负载阻抗测量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测量线测量阻抗的原理和方法二、设备连接框图三、实验原理由传输线理论可知,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与其终端负载阻抗的关系为:传输线上电压驻波波节点处输入阻抗为。
如左图,第一个驻波波节点距离终端负载的距离为,代入上面公式,可以得出:四、实验数据负载容性膜片+匹配负载感性膜片+匹配负载Smith圆图截图。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微波测试系统的认识与调试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 三厘米波导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二、实验原理1. 微波测试系统微波测试系统常用的有同轴和波导两种系统。
同轴系统频带宽,一般用在较低的微波频段(二厘米波段以下);波导系统(常用矩形波导)损耗低、功率容量大,一般用在较高频段(厘米波段直至毫米波段)。
微波测试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如图 1 - 1 ( a )所示。
图 1 - 1 微波测试系统(1)等效电源部分(即发送端)这部分包括微波信号源,隔离器,功率、频率监视单元。
信号源是微波测试系统的心脏。
测量技术要求具有足够功率电平和一定频率的微波信号,同时要求一定的功率和频率稳定度。
功率和频率监视单元是由定向耦合器取出一小部分微波能量,经过检测指示来观察源的稳定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为了减小负载对信号源的影响,电路中采用了隔离器。
( 2 )测量装置部分(即测量电路)包括测量线、调配元件、待测元件、辅助器件(如短路器、匹配负载等),以及电磁能量检测器(如晶体检波架、功率计探头等)。
( 3 )指示器部分(即测量接收器)指示器是显示测量信号特性的仪表,如直流电流表、测量放大器、功率计、示波器、数字频率计等。
当对微波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稳定度要求不太高时,测量系统可简化如图 1 - 1 ( b )所示,微波信号源直接与测量装置连接,其工作频率可由波长计测得。
2. 微波信号源通常,微波信号源有电真空和固态的两种。
3. 测量指示器常用指示器有指示等幅波的直流微安表、光点检流计、微瓦功率计,有指示调制波的测量放大器、选频放大器。
此外,还可用示波器、数字电压表等作指示器。
实验室常用测量放大器和选频放大器作指示器,因为这类仪表灵敏度高,能对微弱信号进行宽带或选频放大,接在测量线、晶体检波器、热敏电阻架及其它测试设备的输出端可进行各类测量。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了解微波测试系统:1. 观看按图 1 - 1 ( a )装置的微波测试系统。
完整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完整)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微波成为一门技术科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微波技术的形成以波导管的实际应用为其标志,若干形式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行波管等)的发明,是另一标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微波技术得到飞跃发展。
因战争需要,微波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雷达方面,由此而带动了微波元件和器件、高功率微波管、微波电路和微波测量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至今,微波技术已成为一门无论在理论和技术上都相当成熟的学科,又是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学科。
【实验设计】一、实验原理1、微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
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微波炉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制成的,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2、微波的似声似光性微波波长很短,比地球上的一般物体(如飞机,舰船,汽车建筑物等)尺寸相对要小得多。
使得微波的特点与几何光学相似,即所谓的似光性。
因此使用微波工作,能使电路元件尺寸减小,使系统更加紧凑;可以制成体积小,波束窄方向性很强,增益很高的天线系统,接受来自地面或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物体方位和距离,分析目标特征。
由于微波波长与物体(实验室中无线设备)的尺寸有相同的量级,使得微波的特点又与声波相似,即所谓的似声性。
3、波导管波导管是一种空心的、内壁十分光洁的金属导管或内敷金属的管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晶体定标一、基本要求掌握晶体定标方法,确定晶体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即检波律n 二、实验原理1 晶体定标原理波导测量线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伸入测量线中的可移动探针检取内部场的电压(即正比于场强幅值)信号来了解待测负载的驻波场分布情况。
实际上,探针电压 是通过晶体检波转化为电流由光点检流计指示的。
因此,测量晶体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即确定晶体检波律n 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实验。
2 原理图三、实验方法1、开启固态振荡器电源,在测量后接匹配负载,进行探针调谐2、去掉匹配负载接短路板,用交叉读数法测量波导波长n CV I =g λ3、将探针移动到波腹位置,调可变衰减器使检流计指示为1004、在波节点至波腹点之间取10点,电表读数5,10,15,20......100。
从波节点开始将探针逐次移动到这些点。
记下 所对应探针的读数 ,将数据记录于表中。
5、以 为横轴以 为纵轴将它们的数据标在坐标纸上,连成光滑曲线。
6、将公式 ,两边取对数解出检波律波 导 波 长 数 据 表1021,,,i i i 102,1,D D D V 'i 'ng d Sin i ⎥⎥⎦⎤⎢⎢⎣⎡='λπ2)2(gg g dSinl i l n λπ'=四、数值计算实验二:驻波比的测量一、直接法测量驻波比方法:已知检波率时,把待测元件接入测量线,移动探针,测出 和 ,则驻波比按下式计算实验步骤:1、将S=2的双端口网络接入测量线,双端口网络输出口接匹配负载。
2、对测量线进行探针调谐,使电流表指示最大。
调整可变衰减器使选频放大器指示I 'm ax I 'm in nI I 1min max ⎪⎪⎭⎫⎝⎛=''ρ在三分之二量程范围内。
3、移动测量线探针在选频放大器上读出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记入表中按公式计算出驻波比。
Imax=600,Imin=160ρ=(Imax/Imin )^(1/n)=2.075 二、等指示法测量驻波比方法:在驻波比最小点 附近测量数据,再据驻波分布规律求其驻波比。
范围:中等驻波比 > 5~6当 时,有实验步骤:1、将S=4的双端口网络接入测量线,双端口网络输出口接匹配负载。
2、移动测量线探针在选频放大器上读出波节点处最小电流 记入表中。
移动测量线探针,在波节点两侧找出检波电流为2倍 点Dk1和Dk2 ,从而测出等指示宽度W= |Dk2 - Dk1|3、按公式计算驻波比测量值(按K=2,N=2)=60,Dk1=108.2,Dk2=112.0,Ik=120>ρ()()g W g W KNλπλπρsin cos 22-=2,2==n k ()⎥⎥⎦⎤⎢⎢⎣⎡+=g W λπρsin 211I 'm in I 'm in I 'm in=3.79748三、功率衰减法测驻波比方法:用可变衰减器改变入射波功率使检波器指示不变测量驻波比最大点和最小点。
测量精度依可变衰器的精度与检波律无关。
四、任意驻波比的测量1、将S=8的双口网络接入测量线,双口网络输出口接匹配负载。
2、移动测量线探针在选频放大器上读出波节点处最小电流 记入表中。
记下可变衰器的衰器AMIN(刻度值),以及选频放大器上的指示I0;3、移动测量线探针到波腹点处,增大可变衰器的衰器量,使选频放大器的指示仍然为I0。
记下可变衰器的衰器量AMAX(刻度值)。
4、对照可变衰器曲线表查出AMIN(刻度值)和AMIN(刻度值)5、按给出的公式计算出驻比波 五、数值计算Amin=3.10,Imin=20,Amax=8.85,ρ=10^[(Amax-Amin)/20]=1.938()1020minmaxA A-=ρρIg AA20m inm ax=-I 'm in实验三:单口网络阻抗测量与匹配一、基本要求1、了解测量线探针调谐原理,学会微波测量系统调整2、掌握测量线法单口网络输入阻抗的测量,据实验数据运用圆图和公式求出待测负载的输入阻抗3、掌握单螺钉(单支节)调配实现负载阻抗匹配 二、实验原理1、探针调谐 波导测量线的探针深入波导,提取电场能量,检波后用电流表指示。
使探针沿波导开槽线纵向移动,可观察到波导内电波传输的状态:行波、驻波、行驻波。
当信号源产生电波遇到探针后产生附加反射,等效一个电纳,提取功率后等效一个电导,这个并联导纳对测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1)、电纳影响被测驻波的波节点位置 2)、电导影响被测驻波比的大小 3)、未调谐,检波指示可能为零2、单口负载阻抗测量原理由长线理论可知:求负载阻抗,必须在传输线上有一点 阻抗已知,与负载的距离已知。
证明根据长线输入阻抗公式l l Zj l1min 1min tan tan 1βρβρ--=zj z j z Z ZZ Z Z Zl ll inββtan tan )(00++=ρZl Z in 01min )(=距负载第一个波节点处的阻抗 为已知阻抗代入输入阻抗公式即 =》 1)选择行驻波波节点的归一化阻抗 为已知点阻抗,测出驻波比 2)波节点与传输线末端待测负载的接入位置的距离,就是待测长度3)波导波长的测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为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要用交叉读数法进行测量。
单口负阻抗测量的过程,可用下图简单表示3、单螺钉调配原理 单螺钉调配器是传输线理论中单枝节调配器在波导中的具体形式。
实验方法是:1)在螺钉调配器输出端接匹配负载,调螺钉深度,测量驻波比。
使其等于待测负载的驻波ρββZl ZZ l Z Z Z lll j j 01min 1min 00tan tan =++l l Zj l1min 1min tan tan 1βρβρ--=ρ1m in =Z g λ21)(/2min T g D D -=λπθ比。
2)取下匹配负载,接待测负载,移动螺钉位置,使其驻波比最小,接近匹配。
三、实验步骤1)开启微波振荡器电源,进行探针调谐,使电流指示最大。
2)接短路板,在测量线中间部位找到两个波节点,用交叉读数法测量 和 。
3)接待测负载,在测量线上等效短路面 的靠近信号源一侧,读出第一个波节点 ,并读出最小电流值 ,移动测量线探针位置,找出最大电流值 4)单螺钉+匹配负载,调螺钉深度(螺钉位置不动),使驻波比与3)中的所测驻波比相等。
保持此时螺钉深度不动。
5).取下匹配负载,单螺钉后面接待测负载,调螺钉位置(保持螺 钉深度不变),使之近匹配,要求 。
6).用图中公式计算待测负载的输入阻抗 。
波导波长测量数据表单口负载阻抗测量数据表g λT D min D mini max i T D 15.1≤ρL Z四、数值计算实验四:双端口网络参数测量 一、基本要求1、掌握互易双端口网络阻抗参数 散射参数 测量的三点法原理2、掌握用测量线 和 参数的测量方法,了解参数间等效关系 二、实 验原理1、互易双端口网络参数的三点法测量原理互易双端口网络参数可用2x2复矩阵表征,互易条件 约束一个复矩阵参数。
因此互易双端口网络有三个独立复参数,三次独立测量 ,决定四个参数。
做法是: 在双端口网络的输出端,分别接三个不同已知负载,形成三个单口网络,再分别测出三个不同的输入端阻抗或反射系数,利用复矩阵变换关系,确定互易双端口网络全部参数。
2 互易双端口网络参数测量参数定义双口网络归一化电压和电流 ,(约束条件),用 , 输出端接已知阻抗选择三个已知阻抗,短路 ,开路 无穷 和匹配负载 []Z []S []Z []S 1221S S =2112Z Z =111i u Z =2,1,21,i i u u 22u Z L -=22212122121111i Z i Z u i Z i Z u +=+=LZ Z Z Z Z +-=22221111l Z 0=l Z =L Z 1=L Z解方程组可决定四个阻抗参数。
可见三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联立方程组 解方程组结论:双端口网络Z 参数测量转化为在输出端口分别接三种已知负载测出三种状态下的阻抗,解方程求解。
即双端口网络Z 参数测量转化为单口负载阻抗的测量。
3 互易双端口网络S 参数的测量原理同上,在待测网络输出端依次接入短路、开路、匹配负载,并在输入端依次测量 、 、。
解方程求出S 参数S 参数测量方法与阻抗的测量方法相同。
计算参数是反射系数 如网络互易对称,则1T 2T 12221211112221211+-==-=Z ZZ Z Z Z Z Z Z Z Lm LO LSLsLm Ls Lo Lm Lo LsLm Lm Lo Lo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2122211lS S S Γ--=Γ122212111lm Γlo Γls Γ112221211222121111S S S S S S S lm lo ls =Γ--=Γ+-=Γlslo lslo ls lo lm lslo lm ls lo lmS S S S S Γ-ΓΓΓ-Γ+ΓΓ+=Γ-ΓΓ-Γ+Γ=Γ=2)(222112212211Γ只要进行两次独立测量即可 三、实验方法1 开启固态振荡器,进行探针调谐,使系统正常工作。
2 测量线接短路板,测 、 。
3 做开路负载,置探针于 处,现检波器指示为0,测量线端接可移动短路器,调节短路器,使电流指示最大,实现开路负载 。
4 接待测双口网络,依次接短路、开路、匹配负载 ,在靠信号源测量 和驻波比 。
5 按公式计算网络阻抗参数 和散射参数 四、数值计算 Dt=88.322112112,S S S S ==T D g λT D TD min D ρ[]Z []S实验五:反射波法相移测量一、方法: 侍测相移网络的相移测量是采用与标准零点DT(等效参考面)的比对 使用条件: S11=S22=0 S21=S12 =1 S21= |S21|ej Ф21实验步骤:1、将短路器接入测量线。
用交差读数法确定λg 及波节点DT 即等效参考面将数据记入表中 。
2、取下短路板,把待测相移网络接入测量,待测相移网络后接短路板。
3、将待测相移刻度置于0位,移动测量线探针到波节点处并在测量线读出波节点位置D2,按公式计算出0位相移。
移相器调整4mm ,测量D2i 和计算出相移。
二、数值计算DT=88.3,D2i=128.8,D2=109.0φ21=360〬(D2-Dt )/λg=144.7〬, φ21=360〬(D2-Dt )/λg-180〬=137.4〬,实验六:信号源驻波比测量一、方法:用测量线探针和可移动短路器组成一个“滑动终端器”,测出最大点的最大电流值 和最大点的最小值实验步骤:1、将可移动短路器接入测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