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与双专业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英文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专业代码:0809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知识背景,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在相关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在智能信息处理、电子商务工程、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等领域,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研究与开发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外语知识及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2. 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3. 掌握一种以上的主流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及实现能力;4. 熟悉主流的系统软件和开发技术,具有从事一般中型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开发的能力;5.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6. 了解计算机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向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基本能力;7.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学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专业毕业总学分不低于 51学分;辅修专业毕业总学分不低于 30.5学分。
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辅修)。
五、指导性教学计划表。
华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

附件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
专业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所属学科类别:工学
2.毕业学分要求:25学分
3.收费标准:115元/学分
备注:开课时间是指秋季(学年第一学期)或春季(学年第二学期)。
主管教学副院长签字(盖学院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专业
专业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所属学科类别:工学
2.毕业学分要求:50学分
3.收费标准:115元/学分
备注:1.开课时间是指秋季(学年第一学期)或春季(学年第二学期)。
2.如没有实践环节可不填。
主管教学副院长签字(盖学院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
专业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所属学科类别:工学
2.培养目标:(150字左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研究能力或工程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工业企业、研究部门、计算机软件、硬件产业和开发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承担计算机研究或工程开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毕业学分要求:60学分
4.收费标准:115元/学分
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备注:开课时间是指秋季(学年第一学期)或春季(学年第二学期)。
主管教学副院长签字(盖学院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硬软件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设计与应用开发方法,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毕业生知识面丰富,择业面宽,能在IT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及应用系统研究、开发、管理、维护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通过学习和培养,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领域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逻辑与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具有对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的实践能力。
3.掌握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与技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4.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相关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及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跟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发展动态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能力。
三、双学位毕业要求选本专业为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学科基础课12.5学分,专业课17.5学分,专业方向课10学分,完成规定的4个学分的集中性实践及6个学分的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合格颁发辅修双学位专业证书,符合学位条例可授予辅修专业双学位证书。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B、数字系统逻辑设计基础B、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B、计算机组成原理B、操作系统原理B、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移动前端开发技术、项目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B。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第五学期,1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第六学期,3周)、毕业设计(论文)(第七学期3周+第八学期3周,共6周)共10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教学计划.docx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教学计划一、专业介绍根据“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培养方针是在非工学学科所属专业的学生中, 挑选优秀的学生跨学科学习计算机学科的专门知识,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考学科能力,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江苏品牌专业)课程体系为主导构成本教学培养方案,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基本实践技能与方法,具有学科交融的“复合型”素质。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培养具有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能在科研院所、教育、企事业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应用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是软、硬件结合,面向系统、面向应用的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基础理论及计算机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及综合应用的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了解计算机专用芯片设计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并有应用的能力,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5.具有跟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发展动态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三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主要课程C 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离散数学概论、计算机硬件基础、网络实用技术、项目管理实用技术;在信息管理方向有:VFP 程序设计、 WEB 开发实用技术、软件工程与对象建模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信息管理实用技术、XML 编程技术等专业课程;在数字媒体方向有:多媒体技术基础、Office高级应用技术、图像处理实用技术、网络流媒体技术、动画脚本设计与应用、三维动画设计与仿真、影视文档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附件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规格三、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四、专业主干课程与学位课程五、课程设置:(总学分:173)(一) 通识教育课程(总学分:49)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总学分:34)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10)3、自主修习课程(总学分:5)(二)专业教育课程(总学分:124)1、学科基础课程(总学分:65)2、专业核心课程(总学分:24)3、网络系统集成方向课程(总学分:25)①网络系统集成方向必修课程(总学分:15)②网络系统集成方向选修课程(总学分:10)4、网络系统运维方向课程(总学分:25)①网络系统运维方向必修课程(总学分:15)②网络系统运维方向选修课程(总学分:10)5.专业任选课(总学分:10)六、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总学分:36)七、本专业为全校学生开出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11)附件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附件三: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规格三、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四、专业主干课程与学位课程五、课程设置:(总学分:174)(一) 通识教育课程(总学分:49)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总学分:34)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10)3、自主修习课程(总学分:5)(二)专业教育课程(总学分:125)2、专业核心课程(总学分:24)3、WEB应用软件方向课程(总学分:25)①WEB应用软件方向必修课程(总学分:15)②WEB应用软件方向选修课程(总学分:10)4、3G移动软件方向(总学分:25)①3G应用软件方向必修课程(总学分:15)②3G应用软件方向选修课程(总学分:10)5、软件界面艺术设计方向(总学分:25)①用户界面艺术设计方向必修课程(总学分:15)②软件界面艺术设计方向选修课程(总学分:10)6、专业任选课(总学分:10)七、本专业为全校学生开出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9学分)附件四:软件工程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级)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计算机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修读条件:辅修学生要求为本校其他专业一、二年级理工科学生,高考数学成绩为90分及以上者。
以转专业为修读意愿的辅修时间统一为大一上学期。
三、学分要求:72.5学分
四、辅修学位证书:工学学士
五、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安排表
(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网络工程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级)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的科学理论、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安装、测试、管理、维护和数据维护与恢复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修读条件:辅修学生要求为本校其他专业一、二年级理工科学生,高考数学成绩为90分及以上者。
以转专业为修读意愿的辅修时间统一为大一上学期。
三、学分要求:76.5学分
四、辅修学位证书:工学学士
五、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安排表
(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华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_双学士学位修读指引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附修专业/双学士学位修读指引修读理由1、当今中国人才市场,最抢手的莫过于既有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如果你想拥有开启就业大门的金钥匙,成为用人单位最需要、最受欢迎的员工;如果你想铺就成功之路,成为未来社会的高端人才,那么修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附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是你明智的选择。
2、根据国家新的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制度,双学士毕业生比单学士毕业生工资高一档;3、为跨专业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管理办法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附修专业/双学位经学校、教务处批准设立,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招生,隶属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双学士学位是指在本科学习阶段,主修本专业的同时,修读另一学科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要求者可获得另一个学科专业的学士学位。
附修包括辅修及双专业,附修是指在本科学习阶段,主修本专业的同时,修读另一专业的课程,达到辅修或双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者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双专业毕业证书。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附修及双学士学位教学活动安排在二至七学期。
4.学生修读附修专业可以选择与主修专业学科门类相同或不同的专业,修读双学士学位必须选择与主修专业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
5.学生申请修读附修专业及双学士学位的条件:主修专业必修课程考核成绩全部及格以上(含及格);在校期间未受退学警告及违纪处分。
6.修读附修专业及双学士学位按学分收费, 115元/学分,教材费用自理。
7.取得辅修专业毕业资格的最低学分要求为26学分;取得双专业毕业资格的最低学分要求为50学分;取得双学士学位毕业资格的最低学分要求为60学分,其中双学士学位毕业论文8学分(含毕业实习)。
学生在修读附修专业及双学士学位时,主修专业与附修专业、双学士学位专业存在学分相同、内容相近课程,取得主修专业课程学分后,可以免修相应的附修专业及双学士学位课程。
免修的总学分累计不得超过附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总学分的20%。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一、基本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知识背景,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地实践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能从事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本专业是软硬兼顾,略偏重于软件的宽口径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专业外文阅读能力;6.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8.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C与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算法与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编译原理。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践、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五、毕业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为20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26学分,实践教学35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2学分)44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与双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与双专业培养计划为同时攻读其它专业(学位)的学生开设。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初步训练的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能到科研部门和高、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到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及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基本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律、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有关说明
1、授予学士学位要满足学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学生须完成以下先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
4、此外毕业论文是必修实践环节之一,不得申请免修。
四、主要学科及相关学科
1、主要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相关学科:数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通信工程
五、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
学生须修满47.5学分。
其中专业基础课19.5学分,专业课22 学分,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6学分。
利用四个学期完成学习。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如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与双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与双专业
实践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00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