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手术配合护理论文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室护理配合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室护理配合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在手术室的急救护理配合。
方法回顾2012~2013年收治的46例重型顱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术前、术中的急救护理配合。
结果52例手术顺利完成。
结论颅脑损伤病情重而复杂,发展迅速。
手术室要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配合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室;护理创伤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在创伤人群中,颅脑损伤居各部位损伤中的第二位。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类疾病。
随着交通道路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其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其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
治愈率低。
其主要死亡原因为颅内高压,脑出血,脑水肿,脑疝。
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紧急手术治疗,清除脑内积血,降低颅内压。
自两院整合以来,随着医疗设备不断完善及技术力量的引进,急、重,大手术不断增加,特别是”绿色通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发展迅速,手术室要已最快的速度,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2012~2013年间共完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配合,术程顺利,我科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制订了有关工作流程,现将其急救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准备工作1.1由于颅脑外伤患者来得急,伤势重,时间紧,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用物,这就离不开平时各项预案的落实和应急措施的准备,凡急救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器械,应保持良好状态,定位放置,确保随时取用。
1.2手术间的准备,应准备一间宽大、抢救设备齐全的手术间,便于抢救工作的开展。
2患者入室前准备2.1接到急诊科”绿色通道”或病房紧急电话时,应立即询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生命征、执行手术方式、手术体位等。
立即通知人员做好急救准备,必要时叫二线增援。
2.2巡回护士调节好室温,准备好抢救车、吸引器(2套)、电动颅骨钻、电刀、双极电凝器、加温液体(胶体液、晶体液、甘露醇、碳酸氢钠等),加压输血器、除颤仪等设备,并确保其性能良好,器械护士迅速准备好无菌物品,器械包。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室抢救的临床护理配合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室抢救的临床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室抢救临床护理效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抢救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47例的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试验组(手术室常规护理+抢救强化护理)。
对比2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相关时间。
结果: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至检查、检查、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视并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室抢救护理;护理效果;治疗时间;并发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明显意识障碍表现,患者病死率较高,早期手术室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基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对手术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资料指出,强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护理工作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促进抢救预后[1]。
基于此,本文就我院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94),实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符合神经外科学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需急诊手术治疗成人患者,手术方案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有开颅手术史患者,严重性功能疾病患者,放弃治疗患者。
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均值(49.50±4.50)岁;颅脑损伤类型:开放性患者8例,闭合性患者39例。
试验组: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在22-63岁之间,均值(50.30±3.50)岁;颅脑损伤类型:开放性患者6例,闭合性患者41例。
2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基本资料均衡,P>0.05具有实验可比性。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论文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64-01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因发病急、且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手术创伤,其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在短时间内不易清醒,不能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液易被误吸,同时存在舌根后坠更易引起呼吸道梗阻。
气管切开可有效、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呕吐物,是解决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
我科2012年1月~12月收住1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5例患者均行气管切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3~67岁,平均40岁,均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套管留置时间为2~89天,平均45.5天。
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脑疝的形成,抢救成功率为80%。
2 护理2.1 套管的护理妥善固定气管套管,使套管位于气管中央。
每班检查套管固定系带松紧度,以可容纳一手指为宜。
可用软和的棉纱布条做系带并打死结,每天更换系带,如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及时更换。
套管口处盖一到二层湿纱布,防止异物吸入呼吸道内,纱布随脏随换,干了及时滴上生理盐水,保持纱布湿润。
2.2 气囊的护理每班检查气囊压力,发现气囊压力不足时应及时充气,充气时以不漏气为宜,气囊压力<25cmh2o⑴,应控制在20~24cmh2o,一般注入8ml左右,并且每3小时放气2~3分钟,避免局部组织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坏死。
2.3 气管切开口的护理切口每日换药2次,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口周围用皮肤消毒液消毒,然后将2块无菌纱布块剪成“y”字型交叉垫于套管下,这样可防止痰液污染切口。
2.4 气道湿化良好的气道湿化可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减少痰痂的形成。
每日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连接输液器,按静脉输液法排气,剪去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插入套管内5~6cm左右,胶布固定软管,以5~6滴/分的速度持续滴入,并根据痰液粘稠度调节滴速,同时可配合雾化吸入,目的是稀释痰液利于吸引和咳出。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配合论文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配合与研究【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中手术配合的作用。
方法: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配合的程序、要点及总结出的经验进行相应的陈述。
结果:经手术抢救成功患者31例(91.17%),死亡患者3例,其中在手术中死亡患者1例,剩余2例则是因为患者严重的脑挫裂伤引发脑疝,并继发脑干出现损伤,导致患者出现中枢性衰竭而死亡。
结论:手术室的护士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需要使用的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以及相应的抢救技术,同时需要有临床分析、观察以及应急的反应能力,并能够及时并熟练的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对患者的麻醉和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颅脑损伤;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79-01重型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最为常见的病症,这一病症的病死率在临床高达30%~5o%,主要是由外伤、车祸以及意外事故等引发,在病症的发展过程中常出现迅速的继发性脑疝而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必须进行开颅手术以清除患者颅内的血肿、及时解除急性受压的脑组织情况,这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及其重要的手段[1]。
2010年1月~2010年7月我院一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病人34例,通过进行手术配合的顺利返回病房,现对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此次调查的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26例,女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28.3岁。
gcs 计分中3~5分9例,6~7分25例。
全部患者由急诊科进行接诊后经ct检查确诊病症,其中急性的硬血肿并广泛性脑挫裂形成脑疝的13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8例,而颅内血肿的患者也为13例。
1.2 方法:(1) 手术中物品的准备:接到重型颅脑手术的急诊手术通知后,手术室的护士需要及时的对病情以及手术方案进行了解;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手术间,调节好手术室的室温;动作快速的准备开颅器械,其中主要包括吸引器,颅骨电钻,磨钻,铣刀、单极电刀,头架,双极电凝,头圈以及体位固定架、手术头架、电动颅钻、双极电凝、吸引器、麻醉机、心电监护仪等[2]。
颅脑损伤优质护理论文

颅脑损伤优质护理论文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伤后导致的脑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伤害。
颅脑损伤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护理和治疗,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给予优质的护理。
本文就颅脑损伤患者的优质护理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技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护理前的准备工作当颅脑损伤患者来到医院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同时建立病历档案。
在护理前,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家属的联系方式,并向患者家属进行详细明确的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的解释。
在确定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时,医护人员需要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选择,并告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预后,让患者和家属有清晰的认识和预期。
二、开展护理颅脑损伤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治疗,医护人员需要细致地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和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 安静环境在护理颅脑损伤患者时,需要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安静、优雅、温馨。
社区医疗机构不应设有声响过大的设备、歌唱者、起床铃等活动场所,以免影响患者的恢复。
医院病房应定期消毒和清洗,确保病房内空气清洁,不积飞灰,如能开窗通风更好。
2. 睡眠和休息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在医院就诊期间,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睡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规律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3. 规律饮食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合理的饮食,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并且按时喂食,如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要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案。
4. 细致的护理颅脑损伤患者需要细致的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定时检查患者的身体常态,如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
同时,医护人员要每天帮助患者清洗脸部,口腔卫生和换洁衣等。
5. 疼痛管理颅脑损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疼痛,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和有效的处理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三、总结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优质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感到机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并且从细节入手,做到细致入微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论文

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健康。
方法: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加上精心合理的临床护理,使患者在保全生命的基础上,争取脑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治愈31例,中残6例,重残5例,无死亡。
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在治疗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并使患者身心健康地回归社会。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分析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45abstractobjective:investigatetheclinicalcareofpatients withheadinjurymeasures,sothatpatientsreceivetimelytreatme nttoimproveefficacy,reducemorbidity,mortality,andhelppati entstorestore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spiritualandothe raspectsofhealth.methods:timelydiagnosisandsalvagetherapy withelaborateclinicalcaretopatientsonthebasisofthepreserv ationoflife,fightforbrainfunctiontothegreatestdegreeofrec overy.results:thisgroupof42patients,31casesarecuredin6cas es,5casesofseveredisability,withnodeaths.conclusion:afull rangeofcareforpatientswithheadinjuryshouldbetheprimaryinjuryinthetreatmentofcare,protectionandrecoveryofbrainfunct ionatthesametime,nutritionalsupport,inordertoincreasetheb odyresistance,reducecomplicationsandimprovethecurerate,andpatientsphysicalandmentalhealthtoreturntosociety.keywordsbraininjury;careanalysis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损伤,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较快,出现的并发症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
重型颅脑伤临床护理体会论文

重型颅脑伤的临床护理体会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我科2010年至2012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进行精心治疗及护理并及时记录总结。
结果 112例患者恢复良好55例(49.4%),轻残12例(10.6%),重残11例(9.4%),死亡34例(30.6%)。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分阶段进行精心护理。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体会我科2010年至2012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12例,男74例,女38例,年龄11-82岁。
全部病例均经ct/mri及手术确认。
gcs3-8分,其中3-5分48例,6-8分64例。
112例中手术治疗78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非手术治疗34例(采用脱水、抗炎、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
结果恢复良好55例(49.4%),轻残12例(10.6%),重残11例(9.4%),死亡34例(30.6%)。
2 护理措施2.1 做好接收病人的前期准备接到病人入院通知后,立即与医生做好抢救的准备,备急救物品及急救药品,同时备好病床并加护栏,以防躁动病人发生意外。
2.2 呼吸道管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要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7%以上。
防止因气道梗阻造成脑乏氧而加重脑水肿。
2.3 病情观察2.3.1 意识状态它往往反映损伤的程度与脑皮质和脑干网状节构的功能状态。
意识障碍的有无及其深浅程度、时间长短和演变过程,是分析病情轻重的重要指征。
临床常用格拉斯哥评分法即分别通过刺激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及运动反应打分来评估意识状态,分值越低预后越差。
2.3.2 眼部征象瞳孔的改变对判断病情和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脑疝均非常重要。
正常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两侧瞳孔大小差别正常时不超过1/4mm。
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观察护理论文

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观察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44-01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如果观察不仔细,会延误病情,护理不当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愈后。
我科自2007年以来共收治并手术治疗16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120例重型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治愈35例、好转40例、死亡25例,死亡率13.6%,现将我们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科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中,男性82例、女性28例,年龄3—69岁,平均年龄37.5岁。
其中脑挫裂伤伴血肿38例,硬膜下血肿41例,硬膜外血肿21例。
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评分3—8分重型颅脑损。
二、护理体会1、术前护理:(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意识的观察:意识是颅脑损伤的重要症状之一,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观察意识有无障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以及意识障碍发展的趋势。
瞳孔的观察:是最重要的观察内容,尤其是脑疝前期及脑疝带偿期瞳孔的变化,及时发现为早期治疗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因此,对脑损伤的病人应半小时观察一次瞳孔并做好记录,如发现生命体征及瞳孔有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2)呼吸道的观察及护理:病人入院后首先观察呼吸频率的变化及呼吸道是否通畅,即给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昏迷时的呕吐物,颅底骨折时出血以及舌后坠易阻塞气道,引起呼吸不畅,加重脑肺缺氧,引起脑水肿。
对呼吸不畅者取侧卧位并托起下颚,彻底吸出分泌物和血块,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快速术前准备,手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重要措施之一,迅速术前准备,尽早手术能降低颅脑外伤的死亡率,一般入院后半小时之内将手术准备做好。
2、术后观察及护理加强颅脑外伤病人手术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及恢复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方法:通过对3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总结出手术配合及护理。
结果:32例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在手术室护士的积极配合下效果满意。
结论:手术室护士熟悉和掌握手术抢救配合及护理确保手术顺利完成达到挽救生命,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死致残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手术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70-01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对32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经过积极手术配合,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颅脑创伤手术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8-71岁,平均44.5岁。
2手术配合
2.1用物准备:颅脑包﹑颅骨电钻﹑铣刀﹑双极电凝﹑吸引器﹑头圈﹑头架﹑脑棉片﹑骨蜡﹑头皮夹及各类一次性用物,检查各手术器械,做好器械完整,性能良好,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2.2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①巡回护士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穿刺成功后固定患者的肢体,因为颅脑损伤的患者多数为昏迷或躁动,以防患者坠床或压伤。
协助麻醉医师进行诱导,给药,气管插管,麻醉完毕后,根据手术要求摆好体位,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注
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调节灯光,连接并调节好吸引器,双极电凝的输出功率。
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核对纱布、器械、棉片等并记录在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上。
②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以便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保证静脉输液的通畅,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及输液的速度。
[1]术中输血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确保用血安全。
同时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并做好记录。
输血完毕后将血袋送输血科保存24小时。
术中如用脱水剂时,要及时倒引流袋内的尿液,并记录尿液量。
③手术完毕后,与麻醉医师共同护送患者至icu,作做进一步生命监测,并与icu的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
2.3器械护士的配合:①器械护士提前15-30分钟洗手,整理器械台,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布、棉片、缝针、器械的数目,并检查器械的螺丝、关节有无松动脱落,连接好吸引器、双极电凝、颅脑电钻。
②严密观察手术的进展,稳、准、轻、快的传递器械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配合医生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一次性头皮夹止血,骨膜剥离子剥离骨膜,递电动颅骨钻钻孔,边钻边用生理盐水清湿骨孔,用铣刀或线锯锯开骨瓣,取出骨瓣,骨窗边缘用骨蜡止血,递脑棉片保护脑组织,清除硬脑膜外血肿,对于硬膜下血肿,递小圆针1号丝线悬吊脑膜,11号刀切开硬脑膜,脑膜剪扩大,清除血块,找出损伤出血原因,予以脑棉片压迫或双极电凝止血,常规放置硅胶引流管行外引流。
清点棉片、缝针、纱布、器械等无误后逐层关颅。
3小结
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高、难、新手术的开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士必须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危及生命,具备良好地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
[2]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可在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积极地抢救。
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和掌握颅脑急诊手术抢救配合的流程和手术的方法、步骤,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达到挽救生命,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死致残率起着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康,林毅兴. 重型颅脑损伤疝晚期患者的抢救[j].中华创伤杂志,2002,11(18):699
[2]董秀婷.急性颅内血肿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中国食用医药,2007,34(2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