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研讨课教案_4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研讨课教案_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研讨课教案_0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一、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写作背景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课件附”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一诗。

三、注释:1、呈:恭敬地送给。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

用牛羊奶制成的油。

4、最是:正是。

5、绝胜:大大超过。

6、皇都:指京城长安。

四、译文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五、诗文赏析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描写怎样的春意?“近却无”与整个诗意相矛盾吗?试说明。

五、拓展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出了早春的美丽景象,呈现给我们无尽的美感。

你能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春”的写景的诗词名句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学习教学学习设计1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学习教学学习设计1

赏析《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领会诗中包含的情理。

2、培育学生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领会古诗词的凝练姜、境界美、乐律美和委婉美。

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理解诗歌内涵,正确掌握诗中感情。

2、难点:理解诗句包含的情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语:春季到了,天气逐渐变温暖了,柳树抽芽了,我感觉到了春季的美好,不由想起了韩愈描绘初春小草的形态的古诗。

《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天街毛毛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利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解题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爽自然,几乎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庸,实则是绝不平庸的。

2、作者简介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议者。

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概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整体感知21、朗诵全诗。

3(1)女:《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韩愈4天街毛毛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利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天街毛毛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利处,/绝胜烟柳满6皇都。

7(3)齐:8、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觉情境,体会诗境。

(1)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呈,恭顺地送给。

(2)天街毛毛雨润如酥:天街,京城的街道。

酥,酥油。

用牛羊奶制成的油。

这句诗的意思是皇城中的毛毛雨仿佛酥油,写出了春雨的小和细。

(3)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作者在远处看见小草透着绿色,等走近了,却看不到颜色了。

这句诗写出了小草的勃勃活力。

4)最是一年春利处:最是,正是。

这句诗说明作者喜爱这时候,以为这时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5)绝胜烟柳满皇都”:绝胜,大大超出。

皇都:指京城长安。

作者拿暮春的风景和初春作比较,以为初春的美景大大超出了满城杨柳飘絮的暮春。

(6)短短一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人教版语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人教版语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人教版语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古诗。

- 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模仿,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 通过互动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 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节: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并朗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古诗。

-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语音、语调和语气朗读古诗。

-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第三节: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 课件或黑板笔、粉笔和橡皮等教学工具2. 教学环境:- 教室内部布置整洁、舒适- 黑板前方设有讲台或教师操作区第四节: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引入(时间: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并创设情境,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导入新课(时间:10分钟)- 教师播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 教师导读诗歌,解释生僻词汇和短语,并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 领会课文(时间:15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通过班级讨论展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意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4. 学习课文(时间:15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和补充讲解。

-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5. 巩固提高(时间:15分钟)-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模仿。

- 学生小组展示,表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情景,体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6. 课堂总结(时间: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果。

第五节:课后作业1. 背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古诗,并朗读给家人或朋友听。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研讨课教案_7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研讨课教案_7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中考考点以及近几年宁夏中考涉及的相关考题。

2、以语言的品析为抓手教给学生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复习重点:1、引导学生从炼字(词)、句和意入手鉴赏诗歌。

2、指导学生准确表达答案要点复习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步骤:复习要点:了解中考考点;从古诗词的炼字、句角度讲练鉴赏之法。

一、复习导入:(一)、根据上句背下句。

1、蒹葭苍苍,《诗经•蒹葭》2、征篷出汉塞,。

《使至塞上》3、瀚海阑干百丈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渔家傲》(二)、学生游戏----飞花令根据下句说上句。

6、,飞鸟相与还。

《饮酒》7、,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8、决眦入归鸟。

《望岳》9、,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0、,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1、,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12、,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3、,,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潼关怀古》过渡语:由对学生背诵情况的评价自然引入。

二、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一)、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导入复习:出示教学目标1、划分朗读节奏。

2、理解词义和句意。

3、欣赏词语和句子。

4、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体会诗词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借景(物)抒情诗34首中的9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钱塘湖春行》《浣溪沙》《水调歌头》《观沧海》《行路难》《望岳》《登飞来峰》《赤壁》(三)预习交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钱塘湖春行》•1、题目含义•2、文学常识•3、划分节奏•4、古诗体裁•5、中心主旨(四)背诵关学生背诵(五)默写关两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其他学生自己写。

完成后检查。

(六)翻译关学生完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等。

在朗读解读时用心揣摩每一句诗的内容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节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年之计在于春,是谁最先发现了春的踪迹?李白说是柳树“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苏东坡说是鸭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毛泽东说是飞雪“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其实都是诗人们以独特的眼光观察和捕捉到的春天到来的迹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看韩愈又是怎样发现了春天的踪迹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释题早春:初春呈:恭敬的送给张十八员外:唐代诗人张籍韩愈约张籍游春,张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作诗寄赠,极言早春之美,希望触发张的游兴。

三、朗读诗歌1、读准读准字音2、读顺把握节奏3、读会理解内容四、赏析诗歌天街小雨润如酥1、这首诗开篇即写出了早春时节哪种景物的特点?(小雨)2、你所熟悉的古诗当中还有哪些写雨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诗人韩愈在这里将小雨比喻为什么?(酥,即乳汁)足见高人一等。

请你就这一个字谈谈妙处。

(学生活动)酥,把小雨比作乳汁滋润过似的,形象生动而又新颖传神的写出了小雨的细密以及给植物带来的润泽,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草色遥看近却无1、这句话写出了早春草色的特点。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面。

(学生活动)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的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的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的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研讨课教案_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研讨课教案_3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诗歌的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

2、体验感受诗歌的写作艺术。

一、名诗导入,营造氛围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

生活在严冬中的人们对春天总是有着强烈的企盼。

是谁最先发现了春的踪迹?李白说是柳树,因为“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苏东坡说是鸭子,因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而毛主席说是飞雪,因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其实都是诗人们以独特的眼光观察和描写到的春天到来的迹象。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唐代诗歌,看一看诗人韩愈如何来发现春天的。

二、赏“早春美景”(画面)一读:初读——读音、通顺、节奏1、请二生读,读准字音,读通顺2、全班齐读,给出方法:七言诗一般用“二二三”或“四三式”朗读,读出节奏美。

(PPT给出节奏)二读:赏读——内容、情感结合文下注释,有没有哪里意思不太明确的?1、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早春师:早春时节的景色美吗?美在哪里?诗人怎么评价?让我们精读这首诗,一字一句地读。

生:自由读诗师:告诉老师,早春时节的景色美吗?美在哪里?(1):美在如酥的春雨(雨的特点是?)(2):美在早春的小草(草的特点是?)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刚才同学们通过精读这首诗,感受到早春的魅力。

老师也想读一读,希望同学们能够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情的一个字。

(师范读后两句)师:哪个字?“好”师:找得好,好的表现是?“绝胜烟柳满皇都”(对比早春、暮春)师:一个“好”字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情感是?喜爱春天,赞美春天师:看来这个“好”字是全诗的————“诗眼”(师板书“诗眼”)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地齐读这首诗。

提示:重音、拖音、升降调式朗读,读出韵律美。

三读:品读——品味语言,体味诗境。

师: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那一帧帧美好的画面不是随便拍的,首先得写好脚本,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根据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一个拍摄脚本,别担心没学过,其实只要做到下面两点即可:1、景别: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2、画面内容:用文字描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

古诗词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古诗词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赞美早春景色之作,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祝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如“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早春景色。
举例: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古诗词中难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如“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
举例: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难点问题。
(3)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诗歌内容。
举例: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构词法记忆等,帮助学生巩固背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中描绘的早春景色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通过品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意象,提升审美情趣,增强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对诗中难点词汇、句子及意境的解读中,发展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怀,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早春呈市场部张十八员外》实用型优质课教案

《早春呈市场部张十八员外》实用型优质课教案

《早春呈市场部张十八员外》实用型优质
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 理解并背诵杜甫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
-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理解其中的意义;
- 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 掌握杜甫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内容
1. 诗歌背景介绍
首先,介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对中国文化和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然后,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创作背景进行简要说明,包括作者的情感和创作的目的。

2. 诗歌解析
-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强调一些重要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

- 分析诗歌的结构,探讨每个部分的寓意和联系。

3. 诗歌欣赏
播放朗读诗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
- 课堂讲解与互动:通过讲解、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 音频或视频播放: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感知和记忆。

- 小组活动:分组让学生合作分析诗歌,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
-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诗歌分析的问题,测试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

- 小组讨论:观察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六、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拓展对唐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注意:此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全诗。

反复诵读,把握诗歌主旨,体味本是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领悟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品味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
感。

学习重点:关于韩愈的文学常识和全市的背诵。

难点:诗歌主旨的把握。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机勃勃的春天不仅给人以向上的精神,也更是历
代文人歌咏的对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首诗也
是歌咏春天的,但与其它的歌咏春天的诗有所不同,
有何不同呢?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去学习唐代名家
韩愈的这首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走进作者:
韩愈(约766—约830)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
阳(今河南孟州南)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
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
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

其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

又善
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
很大。

有《昌黎先生集》
三、关于诗的出处及诗的题目:
选自《韩愈诗选》此题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唐代诗人。

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题目意为在早春时节呈给水部员外郎张十八。

四、读原文浅析诗意:
天街小雨润如酥,(地点、景物特点)
草色遥看近却无。

(初春小草的特点)
最是一年春好处,(大加赞美春天)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胜晚春)
在诗人看来,早春给人以独特的美感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晚春。

五、佳句赏析: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捕捉到了初春小草的特点。

句子清新优美。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青,近却无来形容,描绘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直接抒发了自己的爱春、赞春之情。

写春景的诗,在唐朝的诗作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更胜,别出心裁。

六、作者情感的流露:
诗人通过对“小雨”及若有若无的“小草”的描写突出了一个“早”字。

早春景物的描绘,给人一种湿润、舒适、清新的美感,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做到了情景交融,表达了自己对
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种感情在最后两句表达的尤为明
显。

七、写法及语言特点:
这首小诗运用简朴的文字和常见的“小雨”“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语言优美,构思新颖,情景交
融,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八、结束语:
不同作者笔下的春天,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不同姿态,春天是美丽的,让我们在这充满生命力的春天里努力耕耘自己的人生之春吧!让它变的更加多彩。

九、教学反思
背诵熟练程度不够,细节问题掌握良好,主旨的理解也比较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