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众的教育视频系统共建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案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案⽬录1项⽬背景 (5)2项⽬概述 (7)2.1项⽬简介 (7)2.2建设⽬标 (11)2.3技术规格 (12)2.3.1技术规范 (12)2.3.2安装部署 (12)2.3.3基础软件环境 (14)2.3.4性能指标 (14)2.4教育教学 (15)2.4.1功能结构图 (15)2.4.2在线学习系统 (17)2.4.3微视频服务系统 (76)2.4.4教育资源管理系统 (86)2.4.5教育资源商城 (92)3产品服务 (96)3.1应⽤系统整合 (96)3.1.1⾝份整合 (96)3.1.2数据整合 (96)3.2教育资源运营服务 (100)3.2.1运营策略 (100)3.2.2教育资源⽣态圈 (101)3.2.3管理机制 (102)3.2.4资源造⾎机制 (104)3.3培训及知识转移 (105)3.3.1培训⽅案 (105)3.4.1数据标准 (108)3.4.2代码标准 (109)3.4.3全局性编码规范建设 (109) 3.4.4数据标准的应⽤ (109)4基础应⽤⽀撑平台 (111)4.1平台功能 (111)4.1.1门户与应⽤ (111)4.1.2⽤户组织与管理 (111)4.1.3单点登录 (112)4.1.4授权管理 (112)4.1.5信息检索系统 (114)4.1.6GIS综合展⽰ (115)4.1.7报表集中展⽰ (115)4.2平台接⼝ (117)4.2.1数据格式 (118)4.2.2适配器 (121)4.2.3接⼝规范 (121)4.3基础⽀撑平台 (126)4.3.1⾯向构件的开发平台 (127) 4.3.2统⼀的应⽤开发环境 (128) 4.3.3应⽤环境的管理监控 (131) 5售后服务体系 (136)5.1概述 (136)5.1.1丰富的服务体系内容 (137) 5.1.2专业的技术⼈员储备 (138) 5.1.3丰富的售后维护内容 (138) 5.2故障处理及应急处理措施 (140) 5.2.1故障响应服务流程 (140)5.2.2故障级别的设⽴ (140)5.2.3故障级别的服务策略 (141)5.3.1热线服务流程 (141)5.3.2上门服务流程 (142)5.3.3常驻现场服务流程 (144)5.3.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146)5.4售后服务机构设置和⼈员配置 (147)5.4.1组织机构 (147)5.4.2服务流程 (149)5.5售后服务承诺和具体条款 (151)5.5.1质保期限 (151)5.5.2服务⽅式 (151)5.5.3服务内容 (152)6公司介绍 (154)6.1多年教育⾏业信息化积累实践 (154)6.2⾏业地位与公司资质国内⼀流 (154)6.3擅长复杂系统间数据整合互联 (155)6.4⼤型数据中⼼建设的技术积累 (155)6.5众多国家及地⽅⾏业标准制订 (156)6.6扎根沪上本地化服务能⼒突出 (156)6.7⼯程化构件化软件开发能⼒强 (156)6.8信誉优良携众多战略合作伙伴 (156)附录⼀ (158)1项⽬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是国家对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规划,所确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核⼼任务之⼀,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络学习空间⼈⼈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高校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高校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是指为了促进高校资源共享与合作,搭建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满足高校师生的教育、研究和学术需求的系统。
一、背景介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各个高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图书馆等资源。
然而,这些资源在现有情况下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因此,开发一个高校资源共享平台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需求分析1.资源分类:将高校资源按照类型进行分类,如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图书馆资源等。
2.资源搜索: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快速找到所需资源。
3.资源上传与分享:高校成员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上传至平台,与其他用户分享。
4.资源下载与使用: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浏览和下载资源,并按需使用。
5.资源评论与评分:用户可以对资源进行评论和评分,提供参考意见,帮助其他用户选择合适的资源。
6.权限管理:平台需要设置不同用户的权限,确保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的合规性。
7.用户管理:平台需要提供用户注册、登录、密码找回等功能,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三、平台设计1.用户界面设计:界面要简洁、清晰,方便用户操作和浏览资源。
可以采用响应式设计,适配不同设备。
2.资源展示:通过卡片式布局展示资源,包括资源名称、类型、上传者、评分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与查看。
3.搜索功能:提供关键词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通过关键词、资源类型、上传者等条件来精确查找所需资源。
4.资源上传与分享:用户可以通过上传按钮将自己的资源上传至平台,并填写相应的信息和描述。
分享功能可以让用户将资源分享到社交媒体等平台,扩大资源传播范围。
5.资源下载与使用:用户可以点击资源卡片进入资源详情页,查看资源的详细信息,并进行下载和使用。
6.资源评论与评分:用户可以对资源进行评论和评分,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供其他用户参考。
7.权限管理:设立不同的用户角色和权限,比如管理员、教师、学生等,确保资源管理的合规性。
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设2023-11-09•建设背景与意义•建设目标与内容•技术方案与实现•安全保障与运维•效益评估与推广目•实践案例与启示录01建设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必备要素。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学改革需求我国各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通过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字化资源可以为其提供支持。
03背景介绍0201数字化资源可以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数字化资源共享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投入和浪费。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资源共享的意义资源共享的必要性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数字化资源共享可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
适应教学改革数字化资源共享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02建设目标与内容03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抓手,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
总体目标01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通过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缩小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0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体验。
包括各学科教材、教学案例、习题库等基础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建设包括优秀教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方案等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建设将传统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提供电子图书资源。
数字化图书资源建设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科研资源,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科研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内容学校之间通过合作协议,共享数字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共享模式校际共享模式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整合区域内各学校的数字化资源,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介绍.

多种媒体教学 实现创新创造 统筹教学资源 平衡地区差别 连接家校社区 增进协同学习
利用技术平台 提高师资质量
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
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享
业务场景:宽带网络校校通
为了使学校接入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应用: 通过多种方式,将学校接入电信运营商网络和互联网。可选择的方式有电信运营商以太专线 接入、TD-SCDMA接入等。 在校内和班级教室内提供WLAN和100/1000M以太网接入,支持丰富的教学终端连接。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是在教育部统一领导、规划和推动,各级 教育主管机构、运营商等参与下,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 多种技术手段。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公众、资源提供方、信息化合作伙伴等,通过搭建国家公 共服务平台,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 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两平台
•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 决策依据。 •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信息和数据 •为各类学校提供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引领推动各级学校基于云服 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教育管理信息平台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云平台)
门户
栏目展示 资源列表 资讯内容 应用展示 友情链接 搜索功能 资源展示 身份认证 资源上传 资源管理 网站地图 帮助信息
空间
老师空间 学生空间 家长空间 学校空间
八大服务
同步课堂 电子作业 在线课堂 在线答疑 名师导学 网络备课 资源推送 名师课程
国家“教育云” 目标:实现教育无差异化
国家“教育云”四类需求
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引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探讨建设一个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1. 需求分析: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增加,传统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面临着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因此,搭建一个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能够满足教学资源的需求,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2. 平台功能设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应该具备上传、下载、浏览、搜索等功能,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资源的共享和获取。
同时,平台还应提供评论、评分、推荐等功能,帮助用户筛选和评估资源的质量。
3. 平台内容管理:为了保证平台上的资源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内容管理。
平台应设立专门的审核团队,负责审核上传的资源,确保资源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此外,平台还应定期组织教师交流会议,分享使用经验和教学心得。
4. 平台推广:为了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使用率,需要采取多种推广手段。
可以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合作,推动平台的使用,还可以举办线下活动,宣传平台的优势和功能。
5. 平台用户管理:为了确保平台的正常运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用户管理体系。
用户注册应进行身份验证,确保用户的真实性。
同时,平台还应区分教师和学生用户,为两类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和权限。
6. 平台技术支持: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器设施。
因此,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负责平台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保证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7. 平台版权保护: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需要保护原创作者的版权。
平台应建立版权保护机制,对上传的资源进行版权审核,并记录版权信息,确保资源的合法使用。
8. 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多种资金来源。
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广告投放或者推出付费服务,同时还可以申请政府和教育机构的资助。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介绍

国家“教育云”四类需求
1.关注无纸化办公、教育电子政务、门户与管理系统。以政府项目工 程或大型招标项目委托专业机构开发。 2.关注办公应用、教育门户 与基础性软件应用的建设,含各类教育门户网站、数字校园系统、办 公系统等建设。 3.关注学科专网、教学资源库、数字德育、教师培 训与进修、教学评比与研讨会等。 1.获取校方及教育主管部门的 通知信息 2.加强家校互动,向 家长发布关于学生作业、通知 、课程安排以及考试的信息 3.针对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进 行沟通互动 4.获取免费的课件 素材及教学资源。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是在教育部统一领导、规划和推动,各级 教育主管机构、运营商等参与下,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 多种技术手段。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公众、资源提供方、信息化合作伙伴等,通过搭建国家公 共服务平台,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 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资源索引 聚合分类 网络采集 对比互斥 归类汇总 价值评估 分层分级 安全审 讲义、 书籍、 评论、 讲堂、 ……
基础教 育资源 职业教 育资源 资源分类 资源检索 资源推荐 高等教 育资源
教育教学资 源数据库
网络、媒体等优 秀电子教学资源
基础资源共享平台
教育信息归总 学校、学生、教职 工、科研、财务等
县区机构管理员
初始密码 12345678 学校管理员登录后请修改
1 2 3 4
国家“教育云”平台简介
应用试点工作进度安排
学校空间、教师空间注册办法
联系方式
5
联系方式
• 国家教育云鸡西群: QQ群号 12176929 • 电话: 0467-2328496 • 联系人: 包卫国 白 雪
城乡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设计与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开放大学建设

( 一) 统筹资源共享规划,满足中长远需求
开放大学对于现有的依托信息技术形成的多层
统筹资源共享规划,发挥不同类别机构、学校
17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城乡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设计与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开放大学建设
■■■■■■■■■■■■■■■■■■■■■■■■■■■■■■■■■■■■■■■■■■■■■■
建立、社区人力资源未能充分挖掘、稳定的经费投
加强基础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社区
入机制尚未形成” 等现实问题。
教育经费的多元投入体制,强化政府在社区教育
( 二) 完善共建管理机制,满足运作要求
经费投入上的责任,加强用于社区教育资源建设
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 专项经费的监管。 努力促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化、
现社会效能的最大化。
合素养,包 括 法 治 意 识、 参 加 社 区 事 务 的 能 力 等,
(二)发挥开放大学优势,促进社区教育资源 促进社区的发展。
的共享和利用
(一)精细梳理教育资源,精准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从所拥有的优势来看,开放大学有覆盖城乡
社区教育是以“ 面向城乡社区成员开展多种
的开放学习网络系统。 一是有系统化网络优势。 全国开放大学系统拥有四级远程教育网络,涵盖
居民提供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扩大社区教育的 的社会风尚;加强市民文明行为教育,彰显中华文
受众面和开放程度。 通过统筹规划,打破资源藩 明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社区居民生活与传
篱,解决社区教育中的“ 资源配置不平衡、教育资 统文化融合发展。
源使用不合理、资源管理不规范、资源共享机制未
( 四) 加强基础建设,满足大众需求
一、城乡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逻辑 与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
学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学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越来越注重数字化转型。
为了更好地提供给学生和教职工方便快捷的教育资源,我校计划建设一个学校资源共享平台。
二、平台目标该平台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教学资源、学科交流和师资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查找、共享和讨论教学资料,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三、平台功能1.资源共享功能学校资源共享平台将提供一个在线资源库,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课件、试卷等资源上传至平台,供其他教师进行查阅和下载。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学科学习资料,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2.学科交流功能平台还将提供学科交流的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科问题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可以相互借鉴经验,学生可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问,促进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
3.师资培训功能平台上将提供师资培训的课程和资源。
学校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开设在线授课,提供一些独家的培训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平台建设步骤1.需求调研在建设平台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需求调研,了解师生对平台功能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意见和建议。
2.技术准备平台的建设需要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线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设备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升级和改造。
3.平台开发根据需求调研结果,我们可以邀请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平台的开发工作。
平台需要具备良好的界面设计和用户友好性,方便用户进行浏览和操作。
4.内容建设平台上的资源库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料,我们可以将已有的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并邀请教师进行资源的上传和共享。
5.测试运行在正式上线之前,需要对平台进行测试运行,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bug。
可以邀请一些教师和学生进行测试,并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
6.平台推广平台上线后,我们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和使用这个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 当 客 户 不 满 意 一 个 供 应 商 的 服 务 时 . 们 可 以选 择 更 好 的 服 他 务 提 供 商 来 建 设 其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 而 没 有 技 术 的 壁 垒 , 没 从 也
1 面 向公 众 思 想 的成 功 应 用 与 教 育视 频 系统 设 计 的 思想 来 源
随 着 无 线 网络 带 宽 的 不 断 增 加 和 视 频 压 缩 技 术 的 不 断 发
系统 , 因为 世界各 地每 天都有成 千上 万 的优 秀程 序员 们在力 图
弥补操 作系统 的漏 洞 。 而我们 通 常使 用 的另外一 种 Wid w 操 no s 作 系统 它 的代码 则 是保 密 的 ,所 以 它 的研 发 仅 仅局 限于 Mi . coot微 软 ) rsf( 公司 内部 的程序员 们 。固然 Wid w 操 作 系统 已 n os
笔 者 主 要 从 计 算 机 及 计 算 机 网 络 3个 利 用 面 向 公 众 思 想
有 市场 的垄断 。笔者深 信开放 源码有 利 于开发 更高质 量 、 更稳 定 可靠 的软件 系统 。
1 T - 2 C 与 OS I两 大 网 络 协 议 的 民 间 与 官 方 的 换 位
被 微 机 用 户 所 接 纳 . 但 不 可 否 认 的是 在 大 型 机 和 巨 型 机 上 U . nx还 是 占据 着 绝 的 优 势 ,它 的 成 功 就 在 于 吸 纳 更 多 的 人 参 i
展 , 线 与无线 通 信 网络 逐 渐融 合 , 有 视频 编 码压 缩逐 渐 向高 压 缩率 、 质量 、 高 低传输 率发展 。利 用无线 网络 的高带 宽 , 采用 无 线手 段 提供 数据业 务 , 合 移动 网络 和移 动视 频 前端 。 结 即基 于 移 动数 据 网的教 育视 频技 术实 现远 距 离 的教育 视频 服 务成 为 人们 更加 关 注 的热 点 , 教 育视 频进 行集 合 、 理 、 类 、 索 把 整 分 检
列的技 术方案 。
关键词 : 面向公 众 ; 育视频 ; 计 实现 ; 建共 享 教 设 共
中 图 分 类 号 :P 1.2 T 31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0 (0 0 1 ~ 16 0 17 — 8 0 2 1 )2 0 0 — 3
0 引 言
上 世纪 7 0年代 早期 , nx作为 新诞 生 的操作 系 统受 到 了 Ui 许多 大学机 构 的欢迎 。然 而 与学 院和 高科技 研 究领 域对 U i nx 喜爱 的形势不 同 的是 , 商业 社 区到处充 斥着 怀疑 U i nx的声 音 。 为提 升 U i 流行 度 . T T公 司开 始将 U i 代码 以最小 nx的 A& nx源 的价格许 可给 大学机 构研究 使用 ,他 们提 供 了关 于 U i nx的大 量软件代 码 和说 明手 册 ,但是 没有 提供软 件使用 的技 术支 持 。 7 0年 代末 。 乎 7 %的大 学机 构获 得 了 U i 几 0 nx的许 可 。许 多计 算机专业 的毕业 生在 使用 U i. 至对 U i nx甚 nx代码 进行 修改 . 使
第9 第 l 期 卷 2
2 1年 l 0 0 2月
软 件 导 刊
Sot aeGuie f r w d
V01 .2 . No1 9
Twe 2 0 . 0l
面 向公众 的教育视频系统共建共享平 台的设计 与实现
何 伟 朱 . 姝
( . 江师 范大学 教 师教 育学院 , 江 金华 3 10 ;. 1浙 浙 2 0 4 2湖北房 县第 一 中学 . 北 房县 4 2 0 ) 湖 4 10
的成功 的例 子作为视 点 , 来探 索教育 视频 系统能 够走 向成 功 的
思想来 源 : 11 UN 操 作 系统 的 开 源 和 W . Ⅸ oW S操 作 系统 的 垄 断
众所 周知 , 如今 电脑上 因特 网 都要 进行 T P I ra s s C /P(Inmi I r .
它 更 加 健 全 .一 直 到 现 在 U i 作 系 统 依 然 是 最 稳 定 的操 作 nx操
c1即 网络 核心协 议 )协议 被停止 使用 .C /P协 议作 为 因特 o. T PI 网上 所有 主机 间的共 同协议 , 此被作 为一种 必须遵 守 的规则 从 被肯 定和 应用 。在 没有 统一 的网络协 议 出台之前 , 被大 家称做 “ 民间 ” 网络协 议 。无 独有 偶 , 时 D  ̄t 公 司 的 D A( i tl 当 i M N Dg a i
也就显 得至关 重要 。
与进来 , 简单 的就 是利用 了面 向公众 开源代 码 的思想 。 随着 计算机 的普 及和 网络 的扩展 . 越来 越多 的 网络用户 希
望 能 够对 系统 运作 的所 有 源码 或进 行修 改 或从 中汲 取相 关 的
知识 , 以及 系统缺 陷和漏 洞可 以更快 地被发 现并 加 以修正 。并
摘 要 : T P I 从 C /P协 议 和 U I 操 作 系统 的 成 功 思 想 出 发 , 释 了 面 向 公 众 服 务 的 教 育 视 频 系 统 设 计 与 实 现 的 可 NX 阐
行性 与必要性 , 同时构 建 了教 育视频 系统 的基本模 型 , 出 了保证 系统能 够共建 共 享的传 输 、 缩编码 、 提 压 采集 等一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