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1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透析学案:《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一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1.区位优势(1)煤炭储量大,经济开发价值高。
(2)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2.发展概况(1)发展成以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世界著名重工业区。
(2)区内的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都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特别提示] (1)鲁尔区的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2)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还包括市场广阔、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距铁矿区较近等。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1.衰落时间 20世纪50年代后。
2.衰落原因(1)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鲁尔区爆发煤业危机。
(2)单一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3.具体表现(1)传统产业衰落⎩⎪⎨⎪⎧煤炭和钢铁企业大量关闭由于技术发展,工业需要劳动力减少(2)环境污染严重:酸雨、水污染等严重。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1.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使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规模扩大、效益提高。
2.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3.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
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德国鲁尔区与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的比较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但两者的发展条件、生产结构、存在问题与整治措施也有明显不同,具体如下: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多种条件的支持,每个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
(1)资源及其组合状况:资源的种类影响工业区的类型;资源的组合状况影响工业区的综合性;资源的数量、地位影响工业区的发展前景。
(2)交通状况:便捷的交通利于工业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工业区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有利于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
(3)科技水平:决定了工业区的生产效率和结构调整。
(4)市场:广阔发达的市场有利于工业区的规模和效益的提高。
(5)政策等其他条件。
我国的能源问题及能源基地建设1.我国主要能源基地的分布情况(1)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5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3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第33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1·会宁一中模拟)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黏土,它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
读巴拉那河流域图,完成1~2题。
1.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A.地势低平,排水困难B.全年多雨,降水丰沛C.冬季寒冷,冻土广布D.土质黏重,下渗容易2.关于巴拉那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A.上游地区多石滩、沼泽,发展航运业B.在圣保罗附近利用资源发展钢铁工业C.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发展季风水田农业D.流域内部落差大,可以全流域发电解析:第1题,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下游地势低平,排水困难;巴拉那河下游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该区域为热带地区,冬季高温,不可能冻土广布;题干中有“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黏土”的信息,土质黏重,下渗困难。
第2题,巴拉那河流域上游地区多石滩、沼泽,不适宜发展航运业;从图例上看,圣保罗附近有煤铁资源,可以利用资源发展钢铁工业;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但土质黏重,不利于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从图中的等高线信息看,流域内部的下游地区水流平缓,不利于发电。
答案:1.A 2.B(2021·稽阳联考)奥兰治河是南部非洲一条重要河流,以奥赫拉比斯瀑布为界分中上游和下游。
下图为奥兰治河及流域上、下游两地降水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1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10.4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湘教版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 学科素养·接轨高考
【知识·自主学习】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1.地理位置: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_莱__茵__河__的支流鲁尔河流域。
2.区位优势
3.发展概况: (1)工业结构:发展成以_采__煤__、__钢__铁__、__化__学__和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世界著名 重工业区。
【微点·巧思妙记】 【辨析】 1.鲁尔区本身并无铁矿 鲁尔区发展初期,铁矿石来自临近的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后期来自瑞典。 2.开发条件≠开采条件 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针对 资源状况。
【点拨】 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比较
(1)相同点:两者历史上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能源充足。 (2)不同点:山西省降水总量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不足,水运 条件差;铁矿资源少;地处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脆弱。德国鲁尔区地形平 坦、降水丰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河流多且多运河,又有纵横 交织的公路网络和输油、输气管道,水陆交通运输发达,且靠近铁矿产区。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趋向_多__元__化__。 (1)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煤炭、钢铁工业:减少企业_数__量__,扩大生产规 模,提高_生__产__效__率__。 (2)引进和发展_新__兴__工__业__和_服__务__业__。 2.采取平衡策略,调整_工__业__布__局__。 (1)新企业安排在_核__心__地__区__的__边__缘__地带。 (2)钢铁工业布局到_莱__茵__河__沿__岸__港__口__周边地区。 3.治理_环__境__污__染__,成为一个新的绿色鲁尔区。
【点拨】 鲁尔区的衰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高考地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 F 图为鲁尔区从业人员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 A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C .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2.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A .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不断提高B •很多工厂变为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C .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D .开发本国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 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完成 3〜4题。
3.下列属于鲁尔区主导产业的是 ()A .铁矿开采 C .纺织工业D .微电子工业B .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D .第三、第一、第二产业B .钢铁工业4.从工业布局角度分析,汉堡市污染企业污染物主要扩散方位是()A .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德国鲁尔区是世界著名工业区。
如图为鲁尔区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率状况。
完成5〜6题。
5. 2000 年德国鲁尔区处于区域发展阶段( )A •以传统为主的农业阶段B •工业化阶段C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 •区域过渡阶段6. 图示信息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借鉴意义是( )A .调整工业布局B .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C •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D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如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
该煤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用作储能设施的废弃煤矿。
完成7〜8题。
7. 图示抽水蓄能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矿产开采效率B .恢复地表生态环境C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D •促进矿产开发利用8.我国西北矿区如果借鉴该模式,则需要调整的是()①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A •封闭露天水库B •降低发电功率C .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D .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示意图,完成9〜11题。
2021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39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薄膜发电是依靠具有轻、薄、柔特点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像英特尔芯片一样嵌入各类载体,提供清洁电力。
薄膜发电将引领移动能源时代。
目前的移动能源技术主要是指薄膜发电技术,薄膜光伏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可弯曲、易携带、发电无污染、低能耗、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
据此回答1~2题。
1.与其他能源相比,移动能源最突出的优势是( )A.全天候发电 B.灵活易携带C.清洁无污染D.生产成本低2.移动能源最适宜应用于( )A.地铁中B.工厂车间里C.广阔的草原地区D.森林茂密地区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易携带、发电无污染、应用范围广等都是其重要特征,与其他能源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移动能源最突出的优势是灵活易携带。
第2题,由材料可知,薄膜发电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地铁中和工厂车间里太阳能并不充足,而且这些场所对移动能源需求并不强烈;而森林茂密的地区,由于树木影响,太阳能不充足。
一般广阔的草原地区,太阳能比较丰富,故该地区最适宜移动能源的应用。
答案:1.B 2.C(2020·上饶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区某年年底发电装机中各类型电源发电占比及年发电量、用电量占比。
据此回答3~5题。
各电源发电占比(%)省区水电燃煤燃气其他发电量占比(%)用电量占比(%)①72.2016.530.0011.273116②38.2553.370.018.171713③9.4859.0215.0816.424057④53.3940.190.40 6.0312143.①②③④代表的省区,正确的是( )A.①为广西B.②为贵州C.③为云南D.④为广东4.关于③省区能源结构、发电量、用电量占比的特点和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燃煤发电比重大B.水力发电成本高,水电发电比重小C.能源资源丰富,发电量占比大D.人口多、经济发达,用电量占比大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未来下列输电线路中输电量增加最明显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第3题,四个省区中,云南地势落差大、有多条大河流经而水能资源丰富,则水电占比最大的①为云南;贵州号称“江南煤海”,则燃煤发电比重大,②代表贵州;广东经济最发达,发电量、用电量最大,则③为广东;④为广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考点探究+图表技法+演练巩固)10.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础梳理
-8-
一二 三
思维辨析
1.鲁尔区发展的基础为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 2.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电力等。(√) 3.莱茵河为鲁尔区的发展提供了水源和水运条件。(√) 4.由于受到核电和水电的冲击,鲁尔区煤炭工业开始衰落。(×) 5.为了减少运费,鲁尔区钢铁工业向荷兰转移。(√) 6.鲁尔区改造传统产业,减小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数量,灵活地适应市场。
是发展现代工业有利的条件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 的发展
一
二
考点探究
-13-
2.鲁尔区衰落的表现 (1)环境恶化 环境恶化与鲁尔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
导的产业结构有关,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2)传统产业的衰落 从业人员减少,工人失业,钢铁生产向国外转移,产量下降。
一
二
考点探究
-10-
区位优势
项目
内容
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 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土地
平坦而适合作为建筑用地
煤炭 资源
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 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离铁矿 区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 区,后来通过便捷的水陆交通运 输,从瑞典、荷兰等国进口优质铁 矿
影响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结合,促进了 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 炭、钢铁、电力工业发展的基 础
一
二
考点探究
-14-
3.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主要措施
内容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三十四第五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集训(三十四) 第五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对应学生用书p307一、选择题读欧洲莱茵河沿岸部分国家示意图,完成1~3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甲城是德国重要的钢铁城市,其发展最有利的条件是 (A)A.煤炭资源丰富B.劳动力廉价C.地租便宜D.地形平坦[解析]鲁尔区崛起的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离铁矿区(法国东北)较近;③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沛;④河海联运,水运发达且为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捷;⑤德国和西欧工业发达,市场广阔。
故A正确。
2.20世纪初甲城发展遇到瓶颈,其原因主要是(C)A.煤炭枯竭B.水资源少C.产业结构单一D.劳动力成本上升[解析]甲城市位于德国鲁尔区,鲁尔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环境污染严重。
故C正确。
20世纪初甲城所在地区煤炭减少,但并不是枯竭,故A错误。
靠近莱茵河,当地水资源丰富,故B错误。
劳动力成本上升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3.20世纪中后期甲城把高炉厂建到乙城,是因为(C)A.污染小B.地租低C.运费低D.水资源丰富[解析]鲁尔区所需铁矿产资源需要从海外进口,乙为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20世纪中后期甲城把高炉厂建到乙城,可以减少运费,故C正确。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更慢。
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北海石油依赖症)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
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
据此回答4~5题。
4.推断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B)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D.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解析]“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知识,加强学生的环保 意识 2、通过讨论比较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 有关问题,提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 1、德国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衰落的原因 2、德国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整治措施 3、通过学习德国鲁尔区过去兴起的原因、发展中遇到的 困难,以及振兴此区域的策略,学会分析某个区域能源和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课时安排 】
主要工 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 业部门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衰落的 1生产结构单一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主要原 3科技理化改造企业2、调整工业布局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 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 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充沛的水源
区内有莱茵河、 鲁尔河、利珀河及 4条运河,提供了 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5、市场广阔
德国以及西
德
欧发达的工业,
国
为鲁尔区提供了
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②离铁矿区较近: 法国东北部洛林高原铁矿 ③便利的水陆交通: 欧洲的十字路口 ④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⑤广阔的市场: 德国、西欧
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小组讨论: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1、廉价石油的竞争 2、世界性钢铁工业衰落 3、区内工业结构单一 4、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5、环境污染严重
1、燃煤和酸雨形成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
1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对应学生用书p307
一、选择题
读欧洲莱茵河沿岸部分国家示意图,完成1~3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甲城是德国重要的钢铁城市,其发展最有利的条件是 (A) A.煤炭资源丰富B.劳动力廉价
C.地租便宜D.地形平坦
[解析]鲁尔区崛起的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离铁矿区(法国东北)较近;③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沛;④河海联运,水运发达且为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捷;⑤德国和西欧工业发达,市场广阔。
故A正确。
2.20世纪初甲城发展遇到瓶颈,其原因主要是(C)
A.煤炭枯竭B.水资源少
C.产业结构单一D.劳动力成本上升
[解析]甲城市位于德国鲁尔区,鲁尔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环境污染严重。
故C正确。
20世纪初甲城所在地区煤炭减少,但并不是枯竭,故A错误。
靠近莱茵河,当地水资源丰富,故B错误。
劳动力成本上升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3.20世纪中后期甲城把高炉厂建到乙城,是因为(C)
A.污染小B.地租低
C.运费低D.水资源丰富
[解析]鲁尔区所需铁矿产资源需要从海外进口,乙为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20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