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合集下载

《松鼠》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松鼠》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松鼠》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 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 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 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过程与方法:从整体入手,理清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了解松鼠的外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外形特 点,体会小松鼠的美丽、可爱。 二、学习资源 微课视频、ppt 课件、课文朗读。 三、学习方法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 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 认真看视频,学生通过朗读和观察体会松鼠的外形美 。 四、学习任务 (提示: 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 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 一、导入 Ppt 出示谜语。播放《松鼠》课文朗读.谈谈你听 后对小松鼠有什么影响? 二、预习检查,课件播放本课生字词检测。 三、精讲感悟,本文介绍了松鼠的什么特点呢?
四、拓展延伸 法。 五、总结
通过观察松鼠的外形,来总结本文的描写方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
五、学习困惑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பைடு நூலகம்

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二、学习资源
《6 的乘法口诀》微课程视频,准备沙包等学具。
三、学习方法
首先根据学习任务单结合课本自主观看微视频,通过类比旧知(1——5 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探究 6 的乘 法口诀,建议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助法”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学习任务
(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 1、通过观看微视频,能讲出 6 的口诀是如何从加法推导过来的, 2、找出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梳理出每句口诀之间有那些关系 4、完成练习:
《6 的乘法口诀》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 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习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交流验证 6 的乘法口诀。 2、经历探索 1-6 的口诀编写规律的过程,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在验证口诀、找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 的本领。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
7 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五、学习困惑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清晨,可爱()多多兴高采烈()来到金灿灿()葵花园。她兴奋()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摸摸,一会儿细细()闻闻,情不自禁()翩翩起舞。您看,她跳()多好,让人幸福()冒泡。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五、学习困惑
理论都明白了,也记住了,可是为什么在实际中老是出错。
《“的地得”的用法》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ÕýÈ·Çø·ÖʹÓÃÈý¸ö“的地得”,并能熟练应用。
二、学习资源
PPT课件
三、学习方法
理解感悟法朗读法练习法记忆法
四、学习任务
1、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鲜艳()红旗勇敢()战士胜利()到达迅速()2、句子练习: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相互转换》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相互转换》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巩固提升
四、学习任务
(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
1、能发现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2、能知道陈述句和反问句在文字和标点上的不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转换陈述句和反问句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五、学习困惑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相互转换》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异同点。
2、灵活转换陈述句和反问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学习资源
(提示:可选项,如有其他相关资源请在此说明):
PPT教学动画
三、学习方法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

《水的凝结实验》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水的凝结实验》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水的凝结实验》微课程学习任务单填写说明: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一、学习目标1.充分利用凝结的形成模拟实验激发思维,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知道可以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科学事实。

2.通过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凝结现象。

3.形成尊重科学事实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科学见解。

二、学习资源(提示:可选项,如有其他相关资源请在此说明):【水的凝结实验视频】1.微视频:《水的凝结实验》2.微课程学习任务单:《水的凝结实验微课程学习任务单》3.课件:生活中的凝结现象、凝结的成因等。

4.网络资源三、学习方法(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1.在观看微视频之后,要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与工具。

2.观看过程中,要明确实验目的与注意事项、要看清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可跟随视频指导完成实验操作,也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

3.并观察根据视频的提示与要求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深入地认识凝结现象,还可以自创其他实验方法探究凝结的形成原因,为课堂上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做好准备。

四、学习任务(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1.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与工具。

2.根据凝结实验的演示步骤与方法,能够跟随视频的指导,独立进行“水的凝结实验”。

3.能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为课堂上交流自己的研究做好准备。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能够针对微视频的提示与指导,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思考:凝结现象是怎样形成的?】五、学习困惑(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化学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化学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化学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本任务单将提供研究教材和相关练,让学生能够在完成本任务单后掌握课程的关键知识点。

研究教材
本任务单的研究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化学基础知识
2. 化学反应原理
3. 化学实验与应用
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每个部分,并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和关系。

相关练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的概念和原理,本任务单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关练:
1. 选择题练: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简答题练:帮助学生总结复内容,并巩固核心知识点。

3. 应用题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研究目标
完成本任务单后,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并理解化学中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2. 熟练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式,能够分析和解决化学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3. 学会对化学实验进行规划和设计,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任务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个环节,并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数学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1)

数学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2、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灵活地应用;
3、能体会不等式和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资源
1、预习课本相关资料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微视频
三、学习流程及任务
1、回顾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你能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吗?
2、猜想:不等式又有哪些性质?
3、自主学习资料之后完成检测反馈。

四、知识检测
1、不等式基本性质1: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或)同一个,不等号的方向。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或)同一个,不等号的方向。

熟记你所总结的不等式的三条性质,比较三条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之处。

尝试写出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式
2、如果a>b,那么
a-3 b-3(不等式性质)
2a 2b(不等式性质)
-3a -3b(不等式性质)
a-b 0(不等式性质)
3、若x<y,得ax>ay的条件是_______ A.a>0 B.a<0 C.a≥0 D.a≤0
4、4: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1)x-2<3;(2)6x<5x-1;(3)-4x>3.
五、学习预告:
1、交流重点,难点
2、总结不等式的性质
3、巩固不等式性质
六、学习困惑(每人至少1条)。

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试试看】:在ACDSee编辑窗口中打开一幅你喜欢的图像,对它进行各种效果处理,体验各种效果命令的作用(体验—感知—经验)。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一、巩固练习(单元知识复习巩固,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二、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合理安排实践任务)五、学习ຫໍສະໝຸດ 惑(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1、熟悉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的方法。
2、初步掌握图像效果处理的方法。
3、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
二、学习资源
电子相册:生活印记
网络资源:效果图片
三、学习方法
1.观察法,发现图像效果的“美”点;
2.合作学习:以小组为集体协作学习;
3.赏析法:以评价促进学习,取长补短,并进行有效的知识点总结。
四、学习任务
【做一做】:D盘“学习素材”文件夹中有一幅文件名为“向日葵.jpg”的图片,用ACDSee把它处理成油画效果(自主训练)。
【小博士】:“画笔宽度”、“差异”、“振幅”不同时的油画效果(观察—比较—总结)。
【金钥匙】:“检验”命令的用法(观察—体验—感知)。
【知识窗】:“编辑任务”栏中的“效果”命令的使用(经验总结:简便快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地震成因示意图说一说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五、学习困惑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地震的成因》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2.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了解地震的成因。
二、学习资源
(提示:可选项,如有其他相关资源请在此说明):
微视频文件名:地震的成因
三、学习方法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
观看微视频前,学生对地震现象有一定的感知、了解。知道地震发生时地面晃动,建筑物会倒塌。
观看微视频时,学生要根据模拟实验中的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从相应的实验现象推测出地震的成因。
四、学习任务
(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