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试题-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47分)1. (7分)把音节补充完整。
c________________ìj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_l________采戏江间可莲2. (6分)我是拼音小能手毕业________ 协议________ 实践________3. (8分)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更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4. (14分)根据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内容填空。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________的声音!雷奈克________,声音果然________。
”这时的感叹号和“果然”表现出________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雷奈克________,他从孩子司空见惯的跷跷板游戏中受到启发。
由此可见,________是进行创造发明的基础。
5. (3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①明明一边搭积木,一边________:“这个给爸爸住,这个给叔叔住。
”②弟弟向我们扬了扬手里的书,________地说:“我的作文在这里发表了!”③妈妈________地对我说:“孩子,光读书,不记笔记,这是不行的。
”6.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B . 《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情节是《三打白骨精》。
C .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童话。
D . 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
7. (2分)“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是()A . 川流不息B . 人来人往C . 人山人海D . 密密麻麻8. (5分)完成填空①《圆梦飞天》这篇课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神舟________号”飞船载着航天员________首次太空飞行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________。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47分)1.读拼音,写词语。
song dúhéng xīn suǒwèi quēyībùkě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bùchǐxiàwèn huìrén bújuàn qǐbúsh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读句子,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________也。
②默而识________之,学而不厌,诲________人不倦。
③心既到矣________,眼口岂________不到乎?④第三要有恒________。
3.解释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________。
好:________。
耻:________。
下问:________。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________。
决:________。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________。
恒: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_,记亦________。
(3)有志则________;有识则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如__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________。
5.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C.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时1一、读拼音,写词语chǐ huì sòng qǐ羞()教()()读()止héng kuī quē jiē永()偷()()少人人()知二、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敏.而好学()2.不耻.下问()3.是知.也()4.默而识.之()5.学而不厌.()6.诲.人不倦()7.余尝谓.() 8.却只漫浪..诵读()9.盖士人..()..读书() 10.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三、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4.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默而识之,,。
2.敏而好学,。
3.读书有三到,。
4.心不在此,,心眼既不专一,,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
心既到矣,?5.盖世人读书,第一,第二,第三。
五、请谈谈你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及启示课时2一、课文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为什么?(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3.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结合你自己读书的情况,谈谈你对“读书三到”的认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读书莫放“拦路虎”同学们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字。
这些生字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
有的同学由于怕麻烦,或急于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往往懒得去查字典,只是连估带猜地读过去了事。
这样做,不仅字音容易读错,而且字词的意思很难正确理解。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A卷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基础达标 (共8题;共32分)1. (7分)查字典。
用部首查字法查“载”字,可查部首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查“偶”字,音序是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用数笔画的方法查“氏”字,有________画。
2. (7分) (2020二下·涧西期末) 照样子写词语。
(1)寻找教诲 ________ ________(2)软绵绵绿油油 ________ ________(3)采蘑菇摘野果 ________ ________(4)静静地看书 ________地检查 ________地挑选3. (3分) (2017五上·西宁月考)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不是……而是……虽然……但是……如果……就……①进来看书的人________很多,________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②________下雨,我________有充分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严格严厉严肃③老师________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一定要________要求自己。
④我浪费粮食的行为受到了老师________的批评。
4. (2分)(2019·大石桥)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A . 这个鱼钩是金子做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B .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闪烁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
5. (2分)(2019·四川模拟) 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是唯一的选择。
A . 舞台上或电影、电视剧里的布景。
放在后面,衬托前景。
B . 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5古人谈读书(有答案)

25古人谈读书一、读拼音,写词语。
sòng dúhéng xīn suǒ wèi quē yī bùkěbù chǐ xiàwèn huì rén bú juàn qǐ bú shì二、圈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敏.(mǐn mǐng)而好.(hǎo hào)学默.(mò mè)而识.(shī shí)之论.(lún lùn)语诲.(huǐ huì)人不倦.(juàn jiàn)三、下面句子的“下流”与“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的“下流”的意思相同的是()。
A.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能说出来,真是个无耻之徒。
B.此地位居长江下流,水势不可阻挡。
C.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
D.这次比赛中,最下流的作品都比往年的好。
四、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五、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盖士人..读书……()2.第三要有恒.。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六、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敏.而好.学(勤勉爱好)不耻.下问.(耻辱通“瞎问”)B.默而识.之(记住)学而不厌.(满足)C.诲人不倦.(疲倦)学如不及.(赶不上)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爱好聪敏)2.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与作者或出处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B.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三要有恒。
曾国藩C.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诗经》3.“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下列词语中“恒”的意思与这句中的意思一样的是()A.永恒B.警世恒言C.持之以恒D.恒星4.对下面广告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③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您。
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①双关②对偶③夸张④对比B.①双关②对比③拟人④对偶C.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④对比D.①双关②比喻③拟人④对偶5.“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应放入()处。
苏轼年少时,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① 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② 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③ 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奋读书,④ 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二、填空题6.辨字组词诲(__________)谓(__________)诵(__________)晦(__________)喂(__________)颂(__________)7.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止—____(______)甬—____(______)每—____(______)胃—____(______)己—____(______)8.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8单元 古人谈读书 同步练习7(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毫无新意,读起来索然无味....。
B.我如饥似渴....地吃起来。
C.他从小就在外闯荡,所以对于人情世故....很是练达。
D.我忍不住拿起一本《三国演义》,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明白。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A.要紧,重要B.着急C.急切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C.我非/生而知之者……D.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4.下列文言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B.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哪有不到的呢?)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卑微的人。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无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都应该按知道来处理。
)5.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下流:下等、劣等B.自足:自给自足C.窥:看二、填空题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敏而好学,_______。
(2)默而知之,_______,_______。
(3)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
7.会认给下列生字注音。
诲( ) 矣( )岂( ) 窥( )三、语言表达8.语言综合实践。
请你写一段话,向全校师生发出多读书的倡议。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续写比喻句。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_。
(2)老师常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来教育我们虚心好学,不要自以为是;常用《观书有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诉我们多读书积累,用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8单元 古人谈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心既到矣,()?A.眼口岂不到乎B.心眼既不专一C.眼口岂不到矣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敏而好.学。
()A.优点多B.喜好C.容易3.学而不厌.。
()A.满足B.厌烦C.憎恨4.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A.流动B.流水C.等级5.“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下列词语中“恒”的意思与这句中的意思一样的是()A.永恒B.警世恒言C.持之以恒D.恒星6.“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插入下列语段中的()前语意最连贯。
A.苏轼年少时曾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B.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C.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D.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愤读书,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而不厌.(满足)B.随意春芳歇.(休息)C.地履.其黄(踩,踏)D.万马齐喑.究可哀(沉默)二、填空题8.会认给下列生字注音。
诲(_____)矣(_____)岂(_____)窥(_____)9.写出带有下列部件的字,再组词。
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最佳用脑时间①最佳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
充分利用这段时....、贮存信息....、整理信息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②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阳光最好。
但是,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
大多数作家都习惯夜间挥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精编一课一练试卷
古人谈古书
(适用于2019年秋)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第三要有恒.。
()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敏:好:
耻:下问:
2却只漫浪
..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决:
3盖士人
..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恒: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而,,。
2心不在此,,,却,,
记亦。
3有志则;有识则,,如,
如,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志”“识”“恒”缺一不可。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是知识。
五、学了本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今后打算怎样读书。
不成之事
六、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
七、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_________)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
(__________),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_______)。
九、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zhì 2.zhì huì 3.yǐ qǐ 4.héng
二、勤勉。
喜好。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随意。
一定,肯定。
3读书人。
恒心。
三、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不能久也
3断不甘为下流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则断无
四、C
五、我今后读书要做到认真细心,读书时眼睛看到,口中多多朗诵,心中默默记忆。
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或是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
六、谦虚勤奋求实三到三有
七、勤勉以……为耻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
2.智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
3.曾经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八、诵读恒心缺一不可
九、示例: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
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
十、1sòng 决
2B
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
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
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勤奋读书,有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