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1.1.6 过热度与过冷度
先以水蒸气的形成过程为例解释几个概念。图1–3所示的开口容器中装有 25℃的水,水面上有一个能上下自由移动,却又起密封作用的活塞,活塞的重 量略去不计,即水面有一个大气压的作用。若将水加热到饱和温度100℃时,这 时称为饱和水。25℃的水显然比100℃的饱和温度低,这种比饱和温度低的水称 为过冷水。饱和温度与过冷温度之差为过冷度。其中过冷水的过冷度为 100℃﹣25℃=75℃。若将饱和水继续加热,水温将保持100℃不变,而水不断 汽化为水蒸气。这时容器中是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称为湿蒸汽。再继 续加热时,水全部汽化为蒸汽而温度保持100℃不变,此时的蒸汽称为干蒸汽。 若再继续加热,干蒸汽继续加热升温,温度超过饱和温度100℃,此时的蒸汽称 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
2. 工质 在热力工程中,把可以实现能量转换和物态改变的物质称为工质。在制冷技 术中工质又称为制冷剂或制冷工质,例如家用冰箱、空调器过去常用的制冷剂氟 利昂12、氟利昂22等。
3. 介质 在制冷技术中,凡可用来转移热量和冷量的物质,称为介质。一般常用的介质 是水和空气。
1.1.12 热传递与热平衡
对流传热是基本的传热方式。热对流的传热流量由对流速度、传热面积及对流的 物质决定。热对流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Φ aAt (W)
式(1–6)
式中:α —— 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Δt —— 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单位为K ; A —— 换热面积,单位为m2。
1 称为传热热阻,单位为m2·K/W ,与导热热阻相对应。
1.1.7 压力和真空度
1. 压力 工程上常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法定单位是Pa(帕)。 2. 绝对压力和表压力 测量气体压力时,由于测量压力的基准不同,因此压力有绝对压力和表压力 两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力是指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绝对值,而表压力是指 压力表上的读数。

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制冷是一种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的过程,其基本原理是依靠热力学的第二定律。

根据第二定律,热量自然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使热源的温度下降。

制冷系统通过利用压缩和膨胀的原理,将低温区域的热量通过传热介质(通常是冷媒)转移到高温区域。

制冷系统中最基本的组件是压缩机。

压缩机接收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并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功,使压缩机的外界温度升高。

高温高压气体通过传热器,将热量传递给外界,使其冷却。

接下来,高温高压的冷媒进入膨胀阀,由于膨胀阀的作用,冷媒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进入低温低压状态。

此时,冷媒通过蒸发器,吸收外界低温低压区域的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冷媒自身发生汽化。

在蒸发器中,冷媒从液体态转变为气体态。

蒸发过程中,冷媒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得低温区的温度继续下降。

蒸发后的冷媒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重复上述循环,实现了连续的制冷作用。

制冷系统的性能通常用制冷量和制冷效率来衡量。

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低温区域吸收的热量,制冷效率则表示单位输入功的情况下,制冷系统能够实现的制冷量。

综上所述,制冷系统利用压缩和膨胀的原理,通过传热介质的
循环流动,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实现了制冷的目的。

制冷基础知识

制冷基础知识
华氏温标F,单位°F。它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把纯水的冰点设为32°F,沸点设 为212°F,在两定点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即称为华氏一度。
热力学温标T,单位K。是国际制温标,它规定以纯水的三相点作为基点(固液 气),为便于记忆将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设为273K,沸点设为373K,在两定点 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即称为开氏一度。
是把某一物体或空间(包括空间内部的物体)的温度,降到低于环境介质温度, 并保持这一低温状态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应采用人工的方法不断地将该物 体或空间的热量及由外界传入的热量,转移到外界的环境中去。
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实现制冷必须包括消耗能量 的补偿过程。 但消耗功可以使热量从低温传递到高温,就像借助水泵对水做功,就 能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人工制冷就是使热量从低温传到高温的技术。
0.098
0.9678
0.1
0.987
0.001
0.00987
1
9.87
0.1013
1
(3)比容与比重 比容(比体积) 物质单位质量所占有的空间体积,用符号v表示 比重(密度)
v=V/G
(V立方米,G千克)
单位体积工质所具有的重量,用符号ρ表示 ρ=G/V
比容与密度的关系
ρ=1/v 压力一定,温度越高,比容越大,比重就小,温度越低,比容越小, 比重就大(热胀冷缩)
氨的主要缺点是毒性较大、可燃、可爆、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等熵指数较大, 若系统中含有较多空气时,遇火会引起爆炸。
氟利昂 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不同的化学
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 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

制冷技术手册

制冷技术手册

目录前言第一章制冷技术的热力学理论基础 (1)第一节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3)第三节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6)第四节气液集态变化及蒸气的热力性质 (8)第二章空调器制冷原理 (12)第一节制冷剂、载冷剂与冷冻油 (12)第二节蒸气压缩式制冷 (18)第三节影响致冷系数的主要因素 (21)第四节制冷设备 (23)第五节空调器的性能 (37)第三章房间空调器的结构 (41)第一节空调器的型号 (41)第二节空调器系统的组成 (42)第三节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 (52)第四节分体式空调器的结构 (54)第四章空调器的电气控制 (58)第一节电工学基础知识 (58)第二节空调器基本控制电路原理 (62)第三节空调器电路举例与分析 (71)第五章房间空调器的维修 (75)第一节一般故障检测方法、使用故障与安装故障 (75)第二节制冷系统故障的维修 (79)第三节电控系统故障的维修 (85)第四节空调器常见故障与原因分析 (91)1第一章制冷技术热力学理论基础工程技术上所谓的制冷,就是使某一系统(即空间或物体)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环境介质是指自然界的空气和水.制冷与空调设备以流体(气体与液体的总称)作为载能物质,实现热能与其它形式能量(主要为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或热能的转移。

本章介绍流体的性质、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规律和热量的传递规律,这些知识是空调技术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热力学基本概念工质在制冷系统中,一会儿从气体变为液体,一会儿又从液体变为气体,制冷剂的这种物态变化以及温度的升降、压力的变化、吸热与放热等现象,是具有一定的热力学内在关系的。

现在介绍一些参数、术语和基本概念,为掌握热力学基础知识作准备。

1.温度:是用来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参数。

温度的指示单位有三种:摄氏温度(℃)华氏温度(°F) 绝对温度(K)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5/9(°F –32) °F=9/5℃+32 K=℃+273.15 2.干球温度:用一般温度计所测得的空气温度,它是该空气的真正温度.3.湿球温度:湿球温度计感温球部位包着潮湿棉纱,用这种温度计测量空气的温度时,由于棉纱中的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空气的热量,当空气传递给水的热量恰好等于水表面蒸发所需热量时所测得的温度称为湿球温度。

制冷压缩机工作原理热力学基础及工作方式分类

制冷压缩机工作原理热力学基础及工作方式分类
节流阀
控制制冷剂流量的阀门,使得制冷剂流动速率减 慢,降低流动压力。
制冷压缩机工作原理
1
压缩过程
2
压缩机内部的活塞不断向前移动,将制
冷剂体积压缩,提高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3
吸入过程
压缩机在运转时,会产生一个负压区域, 促使制冷剂进入压缩机。
放出过程
制冷剂在高压力下,通过压缩机的出口, 进入冷凝管路进行散热。
热力学第零定律、第二定 律和第三定律
为热力学提供了更加详尽彻底的 理论基础。
制冷循环图解
蒸发器
将液态制冷剂吸收蒸发后,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使得室内空气降温。
冷凝器
将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散热管降温,放热后冷凝成 高压液体,传递到室内。
压缩机
将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使得中间的温度升高。
特点与应用举例
高效节能
卓越的制冷性能和能源效率使 得制冷压缩机应用广泛。
广泛应用
汽车空调、冰箱、冷藏和制冰 机、空调等领域都用到制冷压 缩机。
维护简单
结构简单,零件少,维护费用 低,寿命长。
制冷压缩机工作原理热力 学基础及工作方式分类
本次演讲将介绍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热力学基础以及工作方式分类。加 深对制冷系统的了解,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热力学基础概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不可能创造或消灭能 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 种形式。
热力学循环
将能量在工质当中进行转化,通 过吸热和放热来实现能量转移。
离心式压缩机
适用于对商业和工业应用的制冷 需求,主要用于制冷、冷压缩机
压缩机和驱动器分别安装 在两个不同的设备中。
2 封闭式压缩机
驱动和压缩机安装在同一 个设备中,一般较小,适 用于家庭和小型办公室。

第1章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概要

第1章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概要

第4章 制冷技术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1、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工作原理任何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将要吸收热量,液体的沸腾温度(即饱和温度)和吸热量随液体所处的压力而变化,压力越低,沸腾温度也越低。

而且不同液体的饱和压力、沸腾温度和吸热量也各不相同。

只要根据所用制冷液体(称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创造一定的压力条件,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所要求的低温。

要实现制冷循环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而且要以消耗能量作为补偿。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就是用压缩机等设备,以消耗机械功作为补偿,对制冷剂的状态进行循环变化,从而使用冷场合获得连续和稳定的冷量及低温。

研究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影响制冷循环的各种因素,寻求节省制冷能耗的途径。

2、 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是使工质(制冷剂)在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后通过制冷装置,并以外功作补偿,然后流向高温热源。

逆向循环是一种消耗功的循环,制冷循环就是按逆向循环进行的,在温—熵或压—焓图上,循环的各个过程都是依次按逆时针方向变化的。

逆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等熵)过程组成,是一种理想循环。

逆卡诺循环是可逆的理想制冷循环,它不考虑工质在流动和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内部和外部不可逆损失。

虽然逆卡诺循环无法实现,但是通过该循环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实际制冷循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逆卡诺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利用液体气化制冷的逆卡诺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高、低温热源温度恒定;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外界热源之间无传热温差;工质在流经各个设备时无内部不可逆损失;膨胀机输出的功为压缩机所利用。

作为实现逆卡诺循环的必要设备是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和蒸发器。

4.制冷系数ε制冷循环常用制冷系数ε表示它的循环经济性能,制冷系数等于单位耗功量所制得的冷量。

对于逆卡诺循环而言:)())(()(00000'-''=-'-'-'='=T T T S S T T S S T w q k b a k b a c c ε 从公式可知,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c ε仅与高、低温热源温度有关,而与制冷剂的热物理性能无关。

制冷基础知识问答..

制冷基础知识问答..

制冷基础知识问答..制冷基础知识问答第一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1.为什么说逆卡诺循环难以实现?蒸汽压缩式制冷理想和实际循环为什么要采用干压缩、膨胀阀?答:1):逆卡诺循环是理想的可逆制冷循环,它是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循环时,高、低温热源恒定,制冷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热源间无传热温差,制冷工质流经各个设备中不考虑任何损失,因此,逆卡诺循环是理想制冷循环,它的制冷系数是最高的,但工程上无法实现。

(见笔记,关键在于运动无摩擦,传热我温差)2):工程中,由于液体在绝热膨胀前后体积变化很小,回收的膨胀功有限,且高精度的膨胀机也很难加工。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均由节流机构(如节流阀、膨胀阀、毛细管等)代替膨胀机。

此外,若压缩机吸入的是湿蒸汽,在压缩过程中必产生湿压缩,而湿压缩会引起种种不良的后果,严重时产生液击,冲缸事故,甚至毁坏压缩机,在实际运行时严禁发生。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应是干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这种压缩过程为干压缩。

2.对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理论循环作哪些假设?与实际循环有何区别?答:1)理论循环假定:①压缩过程是等熵过程;②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③冷凝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液体,传热温差为零,蒸发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蒸汽,传热温差为零;④工质在管路状态不变,压降温差为零。

2)区别:①实际压缩过程是多变过程;②冷凝器出口为过冷液体;③蒸发器出口为过热蒸汽;④冷凝蒸发过程存在传热温差tk=t+Δtk,to=t-Δto。

3.什么是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制冷系数?C.O.P值?E.F.R?什么是热泵的供热系数?答:1)通常将工作于相同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s与逆卡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k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即:η=εs/εk。

2)制冷系数是描述评价制冷循环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制冷剂的性质和制冷循环的工作条件有关。

通常冷凝温度tk越高,蒸发温度to越低,制冷系数ε0越小。

空调用制冷技术-第一章_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空调用制冷技术-第一章_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理论循环的假设
(3)离开蒸发器和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为 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 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离开冷凝器和进入膨 胀阀的液体为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液体 (4)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时,没有流动阻力损失, 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时,没有流动阻力损失, 忽略动能变化,除了蒸发器和冷凝器内的管子外, 忽略动能变化,除了蒸发器和冷凝器内的管子外, 制冷剂与管外介质之间没有热交换 (5)制冷剂在流过节流装置时,流速变化很小, 制冷剂在流过节流装置时,流速变化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忽略不计,且与外界环境没有热交换
空调领域的制冷技术原理
制冷技术:
普通制冷:高于- 普通制冷:高于-120℃ ℃ 深度制冷:-120℃~20K 低温和超低温:20K以下
食品冷藏和空调用制冷技术属于普冷范围 液体气化制冷法
蒸气压缩式制冷 吸收式制冷
制冷技术的应用
空气调节 食品的冷藏链 机械、电子工业 医疗卫生事业 土木工程 体育事业 日常生活
N.L.Sadi.Carnot 1796-1832
萨迪.卡诺
1812年进巴黎查理曼大帝公立中学学习,不久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工 艺学院,从师于S.-D.泊松、J.L.盖-吕萨克、A.-M.安培和D.F.J.阿喇 戈等人。1814年进工兵学校。1816年任少尉军官。1819年在巴黎任职 于总参谋部,次年请长假回家,编入预备役,继续从事他所酷爱的自 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大概从1820年开始,他潜心于蒸汽机的研究。 1820 1824年,卡诺发表了名著《谈谈火的动力和能发动这种动力的机器》 1824 (Reflexions sur la puissance motrice du feu etsar les machines propres a developper cette puissance),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 他逝世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1827年,卡诺又被总参谋部召回服役, 并将他以上尉身份派往现役部队任军事工程师。在里昂等地经过短期 工作后,1828年卡诺永远辞去了在军队中的职务,回到巴黎继续研究 蒸汽机的理论。1830年卡诺因父亲的关系被推选为贵族院议员,但他 断然拒绝了这个职务,因为他是一个共和主义者,认为职位的世袭不 符合共和主义的思想。1832年因染霍乱病于 8月24日逝世,年仅36岁。 由于害怕传染,他的随身物件,包括他的著作、手稿,均被焚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
压-焓图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压-焓图
压-焓图上,等压线和等比焓 线是最简单的,分别为水平 线和垂直线。纯物质的等温 线在两相区为水平线,在过 冷液体区为略向左上方延伸 的上凹曲线,非常接近于垂 直线。这是因为压力对过冷 液体比焓值的影响很小的缘 故。
返回本章
总目录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热力学能和总能
热力学能 用符号U表示,单位是焦耳 (J)
比热力学能 1kg物质的热力学能称比热力学能 用符号u表示,单位是焦耳/千克 (J/kg) 热力状态的单值函数。 热力学能 状态参数,与路径无关。 是两个独立状态参数的函数 。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固体的融化与升华
制冷技术中常应用纯水冰或溶液冰的融化及干冰(即 固体二氧化碳)的升华过程来制冷。
在水的三相点温度以下,冰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冰升华时的温度与相应的压力有关。 冰的升华压力和对应的升华温度
温度/℃ 升华压力/kPa 0 0.61 -25 63×10-3 -50 3.87×10-3 -75 0.116×10-3
制冷机的工作过程中,在低温下蒸发的制冷剂液体一 般都是令高压液体经节流降压而得到的。较高压力 的饱和液体节流降压后即进入两相区,并闪发出一 定的饱和蒸气。 对于1kg制冷剂,液体全部转变为饱和蒸气时吸收的热 量为 q0 r(1 - x) 分析可知,单位制冷量不仅与制冷剂的气化热有关,还 随节流后的干度而变。制冷剂液体在节流膨胀前后 压力变化范围越大,则节流过程中闪发的气体量越 多,因而单位制冷量就越小。
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式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中储存能量的增加 (1-10)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
Q W U U 2 U1
Q U W
(1-11)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4.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不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 温物体 研究与热现象相关的各种过程进行的方向、条 件及限度的定律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2.压-焓图
压-焓图纵坐标表示压力,横坐标表示比焓值。
拱状曲线代表制冷剂所有的饱 和液体和饱和蒸气的状态,曲线 上的最高点为临界点,是饱和蒸 气和饱和液体的分界点。 它左面的曲线为饱和液体线, 它右面的曲线为饱和蒸气线。拱 状线内的区域为两相区,饱和液 体线左边的区域为过冷液体区, 饱和蒸气线右边为过热蒸气区, 临界点以上为超临界区。
1.093×103 3.935 1.15×103 3.182
KCl+KNO3和 0.19+0 -11.8 H2O .035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结束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的习惯叫法。干冰升华时需要 吸收升华热,故可用来制冷。 干冰的三相点参数为:温度ttr=-56.6℃,压力 ptr=5.2×102kPa。在大气压下,干冰的升华热为 573.6kJ/kg,升华温度为-78.5℃。 常压下干冰受热时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它对食品 无害,因此可用来冷却和保存食物,并且可直接与食物 接触。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冰和盐混合物的融化过程
冰和盐混合物的融化过程可以达到0℃以下的低温。 冰盐冷却的物理过程如下:首先是冰吸热而融化,即 在冰的表面上蒙了一层水膜,此时的温度为0 ℃。 接着盐便溶解于水膜中,吸收一定的溶解热,因 而使温度降低。此后,冰在较低的温度下融化, 热交换是通过冰块表面上的盐水膜进行。 当冰全部融化,盐全部溶解后便形成具有一定浓度的 盐水溶液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共晶溶液种类
盐在水 溶液中 的质量 分数
冻结 温度 /℃
密度 (kg.m-3)
比热容 [kJ.(kg· -1] K) 溶液 共晶冰
融化热 共晶溶液在冻 /kJ. kg-1 结时的体积膨 胀率 /%
ZnSO4和H2O
BaCl2和H2O Na2S2O3和 H2O NH4Cl和H2O NH4NO3和 H2O NaNO3和H2O NaCl和H2O
-9.0 -11.0 -11.0 -15.8 -17.3
Na2NO3+KNO3 Na2SO4· 2O+(NH4)2 10H SO4 NH4Cl+NH4NO3 NH4Cl+(NH4)2SO4 KNO3+NH4NO3
溶液冰及其制取和应用
溶液冰是指由共晶溶液冻结成的冰,也称共晶冰。 将共晶溶液充灌在密封容器里,并将它冻结成固体,即得 到溶液冰。 把这种容器移到需要冷却的地方,依靠吸收热量使共晶固 体融化,就可使被冷却对象降温。 在共晶固体未完全融化成液体之前,它的温度是不变的, 称为共晶温度。共晶温度低于0℃的共晶冰,通常应用 于无机械制冷的冷藏汽车中。共晶温度高于0℃的共晶 冰,通常作为储能空调系统的储能介质。
第一章 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 相变制冷 第二节 绝热膨胀制冷 第三节 制冷热力学特性分析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制冷的热力学基础复习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1.热力学第一定律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 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但能量可以从 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且在能量的转化 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是自然界基本规律之一。
重力位能
1 mc 2 mgz f 2
E p mgz
工质的总能
(1-3)
比总能
1 2 e u c f gz 2
(1-4)
力学参数cf和z只取决于工质在参考系中的速度和高度
2.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有两种方式 作功 借作功来传递能量总是和物体宏观位移有关。 传热 借传热来传递能量无需物体的宏观移动。
返回本章
总目录
返回本节
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来自 气相区 液相区 两相区


一点: • 临界点C 三区: • 液相区、 • 两相区、 • 气相区。 五态: • 过冷液状态、 • 饱和液状态、 • 湿蒸气状态、 • 饱和蒸气状态、 • 过热蒸气状态。 八线: • 等压线p(水平线) • 等焓线h(垂直线) • 饱和液线x=0, • 饱和蒸气线x=1, • 无数条等干度线x • 等熵线s • 等比体积线v • 等温线t
结束
压-焓图
在过热蒸气区,等温线是 向右下方延伸的下凹曲线。温 度较高的等温线在压力较低时 也接近于垂直线,这是因为此 时的制冷剂气体已接近于理想 气体,因而比焓值与压力无关。 在过热蒸气区,等比体积线和 等比熵线都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下凹曲线,但等比熵线的斜率 比等比体积线大。 利用压-焓图查取热力学参数是很 方便的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1.有外功输出的膨胀过程
最理想的情况是可逆的绝热膨胀,即等熵膨胀。 等熵膨胀中温度随微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可用下 式表示 T T v
a s p S c p T p
1-3
as微分等熵效应,对于理想气体,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混合物的组 成 水和盐 NH4Cl NaNO3 Na2S2O3· 2 5H O CaCl2· 2O 6H
盐或酸的 质量分数
混合后的 最低温度 ℃
-5.1 -5.3 -8.0 -12.4
混合物的组成 NaNO3
盐或酸的 质量分数 0.371 0.248 0.444 0.556 0.588 0.112+0.084 0.190+0.035 0.091+0.148 0.359+0.062 0.054+0.386 0.115+0.270 0.074+0.311 0.049+0.404
0.272
0.225 0.300 0.193 0.412 0.370 0.224
-6.5
-7.8
1.249×103 3.127
1.239×103 3.345
1.574
1.637 1.536 1.729 1.557 1.565 2.005 1.833 1.666
上一页
213.1
246.6 186.3 301.0 286.3 215.6 236.1 319.8 265.8
下一页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结束
第二节 绝热膨胀制冷
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指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即可 达到较低的温度,令低压气体复热即可制取冷量。 气体绝热膨胀的特性随所使用的设备而变,一 般有三种方式 :令高压气体经膨胀机(活塞式或透 平式)膨胀 ;令气体经节流阀膨胀;绝热放气制冷.
1.有外功输出的膨胀过程 2.节流膨胀过程
混合后的 最低温度℃ -18.5 -21.2 -21.5 -40.3 -55 -3.1 -11.8 -18.0 -19.4 -20.0 -22.5 -22.5 -25.0
0.231 0.429 0.524 0.714
NaCl CaCl2· 2O 6H CaCl2· 2O 6H CaCl2· 2O 6H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内部储存能 总能 外部储存能 工质的总储存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