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

合集下载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讲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讲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一、声音的产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无论是鸟儿的歌唱、风儿的吹拂,还是人们的交谈、乐器的演奏,都离不开声音的产生。

那么,声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要理解声音的产生,我们首先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这就好比我们敲鼓,当鼓槌敲击鼓面时,鼓面会迅速振动起来,从而产生了鼓声。

又比如我们拨动吉他的琴弦,琴弦的振动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物体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决定了声音的特性。

振动的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

而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微弱。

举个例子,当我们拉紧小提琴的琴弦时,琴弦振动得更快,频率变高,发出的声音也就更高。

而当我们轻轻弹奏钢琴的琴键时,琴键的振动幅度较小,产生的声音就比较轻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观察到许多声音产生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快速摇动装有沙子的瓶子时,沙子撞击瓶子内壁发出沙沙声,这是瓶子的振动产生的。

再比如,我们鼓掌时,手掌的碰撞和振动产生了清脆的掌声。

二、声音的传播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让我们能够听到的呢?这就涉及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真空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因为真空中没有物质来传递振动。

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粒子的振动。

这些粒子相互碰撞并将振动传递给相邻的粒子,就像接力赛中的运动员传递接力棒一样。

这种振动的传递形成了声波。

在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通常比在液体和气体中快。

这是因为固体中的粒子排列紧密,振动传递更加迅速。

例如,我们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更早地听到远处火车行驶的声音,这就是因为声音在铁轨这种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在液体中,声音也能有效地传播。

比如,在水下,我们仍然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空气中正常地交流和听到各种声音。

初中物理声学讲义

初中物理声学讲义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A.声音的产生来回往复的运动叫做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时的琵琶、提琴等)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击乐器(锣、鼓等)B.传入人耳如闪电和雷声是同形成回声.若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人耳就能听到回声,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修建剧场、礼堂、音乐厅都要考虑回声,以免影响音响效果.声音的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回声现象制成的回声测深仪、水声定向器、超声探伤仪等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材料探伤、水深测量、鱼群探测等方面.从声源发出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多个反射面,就可以发生多次的反射.如夏日的雷声,有时隆隆地延续几秒钟以上,就是声波在云层、山岳和地面间多次反射造成的;再如古建筑中的“回音壁”、“三音石”以及江西弋阳境内的名胜“回声谷”等等都是属于多次反射的回声.人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讲话听起来要响亮,而且当讲话声停止以后,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仍然有余音回荡,就是由于声音在物体表面连续多次反射的多次回声交混在一起形成的,称为交混回响,简称混响,这种混响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从声源发声停止,到声音减弱到听不到的一段时间,称为混响时间.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长,往往使声音不清晰,音色混浊、发闷,形成嗡嗡不绝的噪声;如果剧场的l.5S两列声波在某种物质中传播时相遇如振幅增大,二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也能吸收声波,广播喇叭之所以制成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决定因素①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中的声速为零.②声速还与传播声音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声速不变,频率、音调不变,但振幅减小、响度减弱.频率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能传播的距离不同,频率越小,能传播的距离越远.当一个乐队慢慢地从很远的地方向你走来时,你先听到的是音调低沉的鼓声,以后才听到音调较高的喇叭声、笛声、铃声,就是这个道理,其原因是频率越大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介质吸收得越多.2.声音的特征A.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组成声音的三要素.(1)(2).(密度)一定时,弦越短、越细、越紧,其发270Hz~550Hz,所以女子说话的音调比(3)音色①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又叫音品.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可能相同,但音色不会相同.②决定因素:声音的音色除了与发声体发出的泛音个数、频率分布、强度分布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传声介质、距离声源的远近以及听者的年龄、经历、文化素养等因素有关.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音色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不同的.B声音的听觉辨别及其应用音调与音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重要依据,这两个依据必须结合起来讲.因为不同的声音既有音调的不同也有音色的不同.只不过有的情况下主要是音调不同,而有的情况下主要是音色不同.听觉的辨别是根据主要因素来进行的.例如,蜜蜂带着花蜜飞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些;不带花蜜飞时振动的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些.因此,有经验的养蜂人往往根据蜜蜂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来判断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其实,带蜜飞行与不带蜜飞行,发出声音量,3(1)(2)因而声音的分类通常按噪声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三类:工业(包括建筑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C.噪声的危害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响度.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分贝值越大,响度越大.(1)噪声对人的影响不同分贝的噪声,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30~40dB是对人较为理想的声音环境.70dB以上的噪声干扰交谈,90dB以上的噪声将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l50dB及以上的噪声会导致人的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2)噪声的物理危害高强度噪声能够损害建筑;在特高强度噪声下,就连发声体本身也可能因疲劳而损坏.D(1)还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它们相互抵消而变得寂静无声.这种“以声消声”的新的反噪声术称做“有源消声技术”.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A.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也叫做亚声波.每个人的听觉范围并不相同,尤其以年龄不同而差异显着.有些儿童可以听到低于20Hz、高达30000Hz甚至40000Hz的声音.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听的最低频率将升高,能听见的最高频率将降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只能听见1000~4000Hz的声音.B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1)方向性好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和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进行水中观察和测量.利用超声波方向(2)(3)如胸腔为5~9Hz,腹腔为6~10Hz,心脏为5Hz,盆腔为5Hz,头部为20Hz,全身为5~20Hz.频段为5~20Hz的次声波容易通过共振机理使人受到伤害.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重伤害.次声波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会造成破坏.2.:10.11.12.13.你获得的信息:14.(1).15.(2).16.(3).17.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声音传播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请写出3个合理的场景)18.(1).19.(2).20.(21.超22.(23.(24.如“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25.26.27.31.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32..33.《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单位在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l5只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关于珍稀红嘴相总鸟为何会集体自杀,请提出你的猜想:.34.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42.汽44.45.46.47.48.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9.A.回声的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50.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5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选择如下的哪种方式开始计时()52.A.听到枪声时B.听到发令员的哨声时53.C.看到运动员起跑时D.看到发令枪冒烟时54.石工在操场边匀速上、下挥动手中的铁锤打石头,每秒钟打击一次,某同学在教室窗口观察,他发现每当工人的手臂向上举到最高点时,才听到铁锤敲击石头发出的响声.当工人停止打石()55.A56.医57.A.58.B.61.生()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63.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64.有下列两则信息,如图l和如图2所示.65.66.67.68.71.72.73.74.78.根79.A.83.大?86.在一些城市的繁华街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装置(如图所示),请问它是什么装置?下面表?应该采取87.88.89.92.93.94.95.97.阅98.用99.100.101.102.104.请回答:105.(1)蝙蝠飞行时,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它的叫声?106.(2)海豚性情温顺,对人类十分友好,有的海豚还会主动游到浅水滩和儿童玩耍,如图所示,它们在水下会发出“吱吱”尖叫,然后判断附近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你知道海豚是怎样进行判断的吗?谈谈你的看法.107.(3)一个盲人拄着拐杖在路上行走,一不小心碰到路边的垃圾桶上.一位医生为这个盲人配上探路仪,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指导,这个盲人就能巧妙地避开路上的障碍物.请你说说医生为盲人配的探路仪的原理.108.109.110.111.115.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l5℃).123.124.125.126.127.如图所示,汽车匀速直线运动行至A点时鸣笛声音经正前方440 m处峭壁反射,2.5S=340 m/s)后汽车在B处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υ声128.129.130.131.133.因施工需要一台大型推土机在夜间以边居民住宅区位置,此时推土机所在位置E与公路MN成300角.假设推土机产生的噪音在的范围内会对居民休息产生较大影响,判断推土机过境时对该住宅区是否会产生影响,影响时间为多少分钟?141.(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走一些以后,铃声明显减小.142.(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143.(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144.(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45.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146.147.148.149.150.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如图所示).小欣认为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大军却提出是他们发出的声音惊走了鱼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158..160.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161.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162.163.164.167.168.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④号).179.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180. 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要求183.184.185.186.190.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191.193.197.198.自主训练一、填空题1.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小红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不同,她弹钢琴、拉小提琴时,你是依据的不同来分辨琴声的.有一次她用收音机听钢琴曲时,索性拆开了收音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发现在放钢琴曲时收音机扬声器纸盆上的小纸团“翩翩起舞”,这就明,她又猜想如果把此实验拿到月球上面去做,在月球上(填“能”或“不能”)听到钢琴声.3.9.):11.唐诗,这里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写)12.声14.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柱15.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6.人耳分辨出前后两次声音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如果你站在高墙边拍手,要听到拍手声被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与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该是m.(空气中声速340 m/s).17.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 m,且距离墙壁为68 m,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S.(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18.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m远,汽车鸣笛时距高山m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19.夜里,在海洋的同一条航线上,甲、乙两船分别以5米/秒和l0米/秒的速度相向而行.当两为20.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 m/s超过21.编“仿真7个相同的玻璃杯装上不等量的水,增减水调试后,装水(填“多”或“少”)的杯子类似于较(填“大”(填“高”或“低”).22.为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得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讲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讲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一、声音的产生声音,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我们敲鼓时,鼓面会快速地上下振动,从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产生了鼓声。

弹吉他时,琴弦的振动通过琴身的共鸣,让声音得以放大和传播。

人说话时,是喉咙里的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振动,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关键。

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只要发生振动,就有可能产生声音。

比如,在水中敲击一块石头,水会产生波动,这种波动其实就是水的振动,也能发出声音,只不过在水中传播的声音和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有所不同。

再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昆虫通过摩擦翅膀产生振动来发声。

比如蟋蟀,它的翅膀上有特殊的结构,当它快速摩擦翅膀时,就会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那么,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又与声音有什么关系呢?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调。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比如,女高音歌唱家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高,音调就高;而男低音歌唱家声带振动频率相对较低,音调也就低。

振动的幅度则决定了声音的强弱,也就是音量。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微弱。

比如,用力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响亮;轻轻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就比较轻柔。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产生之后,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这就涉及到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真空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因为真空中没有物质可以传递振动。

我们先来说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当一个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时,它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

这些空气分子就像一个个接力运动员,将振动依次传递下去,形成声波。

声波以一定的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

在标准大气压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每秒。

但这个速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湿度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会稍微加快。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拓展=不考】
声速的影响因素
• 声源的能量
产生声音的能量越大,声音就越响亮。你可能已注意到 了这一点。你向后拉吉他弦的力气越大,你松手后听到 的声音就越洪亮。因为你拉弦的力气越大,弦振动的幅 度就越大。如果弦振动的幅度很大,那么它所产生的声 波的振幅也很大。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知识波的振幅越 大,它携带的能量就越多。因此,声波的振幅越大,它 携带的能量就越多,它听起来也就越响亮。
• 介质的密度
声音的速度还取决于物质分户聚集的程度。密度(density) 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质量的多少,介质的密度越大, 单位体积的物质越多。在相同形态固体、液体或是气休 的介质中,物质的密度越大,声音节其中传播得就越慢、 密度大的介质粒下比密度小的介质粒严移动得慢。
• 介质的温度
温度在给定的介质中,声音在较低的温度下传播得较慢, 在较高的温度下传播得较快。这是因为温度越低,介质 粒严运动越缓慢,运动越慢,则返回原来位置所需要的l] 引司就越多,也即速度越小。例如,在20℃时,声音在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3米秒。在0艺时,声音的速 度大约是330米/秒。纬度越咼,空气越冷,因此声音在 高纬度地区传播较慢。设温度为x摄氏度,则公式为v=0.6x+331
门时,这扇门里的粒子便开始振动,这振动产生了穿越这扇门的
声波、当声波到达门的另一面时,它又在空气中形成了声波
音叉向右振动,压缩右 音叉向左振动,使右面 面的空气,使这部分空 空气变稀疏 气变密
声源左右振动,介质中就 形成了疏密相间的声波,由 近及远向四周传播出去
可传声 的介质
① 固-伏地听音

液-路上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反弹同来 彼此远离 从而形成个疏部 这些密部和

最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教学讲义ppt课件

15Co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 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快
(5)在敲大钟时,我们会发现,停止对大钟的的撞击后,大钟还 会“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B()
A、“余音”是我们听到的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3 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是340米/秒
回声:声波的反射现象。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 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否则起到加强原声的效果.
练习
பைடு நூலகம்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2)声音能靠任何 固体 、 液体 、气体 物质作媒介传 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 介质 ,真空 不 能传播声音。
声音能在气体(空气)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捕鱼
小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的 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称 为介质。)
声音可在固体、液体、气体 介质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速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示,它的大小等 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阅读资料, 回答问题:
所选作品:《朝花夕拾》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评价:
精读方法:
圈点勾画法,圈出课文中的你 喜欢的句子,精彩语句(如修辞等 用横线标出),关键语句(用波浪 线标出);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或 用括号再加问号的这些形式标出, 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阅读感想。
作业:
• 用今天所学的读书方法,来阅读《朝花夕 拾》,选择其中之一,完成读书卡片。 (要求:书写清楚,内容准确。)

初二物理讲义声现象

初二物理讲义声现象

初二物理讲义第一讲声现象(一)一.主要知识点回顾:1.声音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靠---------,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在气体中较----3.声音在15摄式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m/s 且声速与温度有关4.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类似水波)。

5.人耳的构造------ --------- --------6.骨传导:声音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7.声源:8.双耳效应:9、回声现象(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要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障碍无与发声体相距大于米)(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写公式)二.考考你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通常称为声源,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的。

______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2.气体、液体、固体都能______声音。

传播最快的是______。

3.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振动引起的(填:“人嘴”“笛子杆”“笛中的空气”)。

4.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

5、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挥动的手臂B.挂在胸前的哨子C.在夜里飞行的蝙蝠D.被鼓椎敲击的鼓面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7、沸腾的水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A.水能传声B.水蒸汽能传声C.空气能传声D. 水振动而发声`三.感悟与实践【例1】、某人站在离围墙前击掌,经过1.5s听到了回声,则他距墙多远?变式练习1-1为了听到回声,反射声波的障碍物至少应该离开我们多远?猎人在射击后6秒钟听到射击的回声,障碍物离猎人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1-2、为了测量海底的深度,把发声体放在船底,经过1S听到从海底返回的声音,求这处海底有多深?(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31m/s)1-3、某人站在离围墙136m处击掌,则他经过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四.巩固与提高1.敲锣时,用手按住发声的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敲钟时,停止敲击时还余音未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2.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吗?(1)扬声器;(3)二胡声;(5)风吹树叶的沙沙声;(6)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个歌词中分别描述的声源是、、___________ ;(7)笛声;3.医生用的听诊器,在听病人心脏跳动时,是通过介质传到医生的耳朵里的,用了听诊器提高了。

第1讲 认识声音-讲义

第1讲 认识声音-讲义

第一讲 认识声音小剧场警觉的士兵有一款游戏《绝地求生》中,两队友因为穿鞋和不穿鞋而争执。

1号玩家认为绝地求生里面,穿不穿鞋都是一样的。

而另一名2号玩家则是认为不穿鞋的声音和穿鞋比,是不一样的。

你认为穿鞋和不穿鞋哪个声音更小?知识树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提出问题:声音是由谁产生的?2.做出假设:(同学们畅所欲言...)3.进行实验:(视频展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振动.声源:我们把的物体叫声源.振动不易观察(比如说敲桌子时,桌子发出声音,但是我们看不到桌子发生明显的振动,我们发现如果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敲桌子时,小纸屑会跳动,可以间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转换法:在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的现象或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放大法:放将的变化(或物理量)放大,以便于观察或研究音叉实验: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或者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面上,水面振动起来.涨“知识”啦(1)人说话是靠通过声带的空气柱振动 (2)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3)鸟是靠鸣膜振动发声的 (4)蟋蟀靠翅膀相互摩擦而发(5)弦乐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6)管乐是靠管内气柱振动发声的(7)蚊子、苍蝇飞行时靠翅膀振动发声思考:物体发出声音,你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例题11.2.3.4.5.6.1.判断正误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挂在墙上的吉他是声源( )物体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2.蝉鸣与蟋蟀声分别是盛夏白天与夜晚标志性的声音,蝉鸣是由 振动产生的,蟋蟀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清早,我们会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那么鸟叫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夏A.舌头,翅膀摩擦,鸣膜,翅膀B.鼓膜,翅膀摩擦,鸣膜,翅膀C.舌头,翅膀摩擦,鸣膜,空气D.鼓膜,翅膀摩擦,鸣膜,空气季夜晚我们晚上偶尔会听到蚊子在耳边嗡嗡的叫,那么蚊子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A.锣声通过手掌被人吸收 B.巧合而已,本来锣声就快停了C.锣面停止振动 D.有声音,但被手遮住,听不到3.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即可,这是因为( )练习A.竹板B.笛子C.小提琴D.锣4.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5.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反转课堂推荐题目A.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C.当物体停止振动时,声音也随之停止D.物体发出声音我们不一定听得到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2. 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思考:哪些物体可以传播声音?声音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传播吗?(1) 声音在传播时需要.真空传声.(2) 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 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对比:光速:光速是指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用表示,固液气3. 声音的能量声波:声音以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做声波.声音具有,通过声波向四周传播,声源提供了这个能量.例题2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7.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8.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B.C.D.9.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10.阅读下列关于声速的表格,回答问题.介质声速介质声速空气()海水()空气()冰空气()铜(棒)软木大理石煤油()铝(棒)(1)(2)(3)水(常温)铁(棒)小南爬山的时候,在一个小山坡上看见对面有一座山峰,她想估测出该山峰与自己的距离,于是她对着山峰大喊了一声,约后听到了回声.若此时的温度为,则该山峰距离小南 .从表格中数据可知,声速大小与 有关.(写出一条即可)小南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满足关系式.小北认为这个结论不严谨,原因是 .固液气练习A.听声音不像外婆 B.机械手表放在枕头下影响睡眠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对着山峰大喊能听到回声11.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12.“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 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 传入人们耳朵的.(1)(2)13.请回答下列问题: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 .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反转课堂推荐题目A.B.C.D.14.将耳朵贴在足够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能听见( )两次响声,它们依先后次序是由铁管,空气传来两次响声,它们依先后次序是由空气,铁管传来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地反射无法判断1、北京天坛回音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初中物理声学讲义带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讲义带习题及答案

声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靠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空气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记: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340m/s。

结论:②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相同.②体传播速度<体传播速度<体传播速度.③对同种介质而言,温度越高声音传越播快,如空气.声波在界面的反射声音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的界面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特别注意: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 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

二、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

女高音就是音调高,男低音就是音调低。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反映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空气柱越短,声调越高,反之越低琴弦越紧,发出的音调越高反之越低细弦比粗弦发出的音调高反之越低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次声:频率低于20Hz2、响度反映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有关,还与离声源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3、音色也叫音品,是的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

三、噪音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物理学上,凡是发声时振动无规律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的计量涉及到声强的单位-分贝。

减弱噪声可以下方面着手: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处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四、声音的应用1.传递信息。

声呐、B超2.传递能量。

超声波洗牙、碎石练习题一、选择题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4.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声纳”探测敌方潜艇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5.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 铁管、水、空气B. 水、空气、铁管C. 空气、水、铁管D. 水、铁管、空气7.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A.频率很高 B.音色很差 C.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8.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音调的是()A、用劲拨动琴弦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C.使劲拉弓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9.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10.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知识点的认识】(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如人在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命题方向】声音的产生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中考中常围绕“振动”两个字出填空题,近几年以转换法较为热点,如扬声器纸屑实验、乒乓球音叉实验等,考查体现振动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实验的目的、纸屑和乒乓球的作用等.【解题方法点拨】(1)归纳法:发声的声带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转换法:不易观察的现象对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乒乓球的跳动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水花四溅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乒乓球或水花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例1.人讲话依靠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蝉的鸣叫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蜜蜂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

例2.二胡是靠振动发声,军号是靠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由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讲话发声B.敲钟发声C.蝉发声D.吹竖笛发声2.声音的传播条件【知识点的认识】(1)声音靠介质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命题方向】真空罩内放入闹铃的实验常是出题热点,重点是考查理想实验法的推理思维.其他知识点常以填空题为主,重点记住关键的词语;也有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如真空玻璃、空心砖的声学优点等.【解题方法点拨】(1)判断传声介质的种类:例如,隔墙有耳、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电子哺鱼、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2)理想实验法: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真空罩中放入正在发声的闹铃,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如果把罩内气体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其实将罩内气体全部抽出是不现实的,只是一种推理.因此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或者说传声一定需要介质.(3)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例4.太空旅行时,在航天飞机舱内人们可以直接交谈,但是在舱外就不能了,这是因为____可以传声,但是__________不可以传声。

钓鱼时,人们最讨厌有人从旁边走过,因为鱼儿会被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可以传声。

例5.下列事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声音的:A B C 。

A.我们平时听到的讲话的声音;B.在水中游动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C.人的耳朵紧贴到火车铁轨上听到远处开动的火车的声音例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3.声速【知识点的认识】(1)定义: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符号v来表示.(2)公式:v=s/t表示声速,单位是m/s;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3)常数: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4)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5)声音在传播时由声速大处向声速小处偏折.【命题方向】该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也可能考查与声音有关的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解题方法点拨】(1)340m/s的条件是15℃的空气中,温度和介质不同时其数值也不同.(2)光速比声速大,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百米赛跑时听枪声计时比看枪烟计时晚0.294s.例7. 15o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例8.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这种方法________(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知识点的认识】(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为0.【命题方向】(1)根据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数据归纳规律.(2)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一个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解题方法点拨】(1)声速与介质种类的关系规律不是绝对的,软木就是特例,所以表达规律时要说“一般情况下”.(2)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声源,距离相等的位置可能听到多次声音.如长水管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播,第二次由水传播,第三次由空气传播.首先注意管子要“长”,其次注意管内有没有水.第三注意听到的多次声音是不同介质传播的,并不是回声.(3)固体传声速度大,能量损失少,所以通过固体传声能及早地听到,并且更加清楚.例9.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是指15℃时.6.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后会________回来,人耳能区别回声与原声的间隔时间至少________s,此时障碍物与声源至少间隔________m,否则原声与回声叠加在一起使原声________。

牛刀小试一、选择题1.将正在发生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A. 控制变量法B. 等效替代法C. 模型法D. 转化法2.在敲击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为(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类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3.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C.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D.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4.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中谈话听起来响亮,是因为( )A.房间里空气不流动B.旷野中空气比较稀薄C.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D.以上说法都不对5. 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A.1次B.2次C.3次D.4次6.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

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

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 )A.240mB.480mC.680mD.1020m7.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

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 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 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9.宇航员走出太空舱,在舱外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用电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10.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幕,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

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大声呼救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11..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鱼缸——空气——水——金鱼B.空气——水——金鱼C.鱼缸——水——金鱼D.水——金鱼二、填空题1.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左边的泡沫小球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右边音叉通过将声波传给了左边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音叉响,小球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2.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以下信息:(1)将表中的介质分类,发现可分为、、类。

(2)观察不同介质后声速对应数据,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气体中最(软木除外)(3)当空气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也不同。

(4)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m/s。

(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和有关。

3.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4.______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的宇航员______直接对话(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月球上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