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农业学案三节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农业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农业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农业专题复习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2. 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3. 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差异上的原因。

教学重点:1. 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2.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 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2. 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地图和图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适合某些产品的生产。

引入本课主题:农业。

二、新课教学1. 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劳动对象和产品。

通过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分析其原因。

3. 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教师介绍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如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业结构的优化等。

同时,阐述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掌握情况。

二、探究农业发展的方向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的方向,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农业发展的建议。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某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业定义、劳动对象和产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农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和提出的建议。

农业区位因素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高考目标定位课标考纲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能说出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3.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对农业的影响。

课前预习预习指导:请先阅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善和细化“知识框架”;再完成“基础知识复习问答”部分,10分钟时间识记,并完成预习检测。

最后找出自己的疑惑点。

一、知识框架:二、考点分频:考点分布2011 2012 2013农业区位因素山东26(4),12分新课标47(2)(3),14分山东26(3)(4),12分新课标Ⅱ,3、4、5,12分新课标Ⅰ,1,3,8分北京,2,3,8分北京,41(1),10分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梳理1.请分别按生产对象、投入多少、产品用途、发展历史将农业分类。

2.说出下列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对自然条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造,试举例说明。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

(2)唐代①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1)发展历程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

(2)“市”的发展①魏晋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②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益州;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

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

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科技(1)造纸术: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第三节 硫的转化(第1课时)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三节 硫的转化(第1课时)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三节硫的转化(第1课时)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硫及其氧化物、浓硫酸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探究掌握常见漂白的物质及漂白原理【预习导学】一、自然界中的硫1、物理性质:思考:(1)氯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2)如何洗涤内壁附有硫的试管?(3)如何将黑火药的成分(C、S、KNO3) 逐一分离出来?2、化学性质思考:(1)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试设计实验证明之。

(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现象,及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2)水银洒落在地面上如何处理?3、硫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火柴及,还可用于制造、烟花爆竹等。

练习1、下列物质不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①CuS ②FeS ③Al2S3④Fe2S3 ⑤Cu2S ⑥FeCl2⑦CS2⑧H2SA、②⑤⑧B、①④⑥C、③④⑦D、④⑥⑦二、二氧化硫1.SO2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 _____色、_______气味的有毒气体,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填“大”或“小”),易液化。

2、SO2的化学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 (1)把SO2气体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品红中的现象是什么?分别体现了SO2什么性质?(2)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三氯化铁溶液,氢硫酸(H2S)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3)如何检验SO2中混有CO2气体?练习2、下列实验一定能证明有SO2存在的是()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③能使品红溶液退色④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退色,再滴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⑤先加入足量NaOH溶液,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A、都能证明B、都不能证明C、③④⑤能证明D、只有④能证明三.硫酸1、稀释浓H2SO4(98.3% 18.4mol/L)的方法:2、浓硫酸的特性⑴吸水性思考:①浓硫酸和浓盐酸,置于空气中,质量和浓度的变化有什么不同?②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哪些?列举不能被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题18古代中国的农业学案含解析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题18古代中国的农业学案含解析

课题18 古代中国的农业一、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耧车、大镰等工具。

东汉时出现一牛挽犁,取代之前的耦犁。

(3)唐代出现曲辕犁,传统犁基本定型。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形成期,隋唐宋辽金元时期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二、土地制度1.演变过程:商周井田制——战国商鞅变法确定土地私有制——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危害:造成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导致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三、赋税徭役1.赋税:(1)表现:主要是田亩税、人头税。

另有杂税、附加税和临时性征收。

(2)影响: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沉重负担。

2.徭役:(1)表现: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沉重无偿劳动。

(2)影响:导致大批劳动者长期离开土地,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引发社会动乱。

两税法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它的实行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既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

四、水利兴修1.战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和X国主持修建的X国渠。

2.两汉:关中“井渠”;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3.隋唐至明清:灌溉工具不断革新,陆续出现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以及风力水车等。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

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以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为例,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大牧场放牧业1.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分布(1)牧牛国家:美国、阿根廷。

(2)牧羊国家:澳大利亚、南非.3.成因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错误!(2)发展措施错误!二、乳畜业1.特点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及产品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3.主要分布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西欧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1)饲料因素。

(2)市场因素。

思考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为什么可以发展乳畜业?答案乳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一是市场,二是饲料。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可就近向城市提供鲜奶等新鲜乳制品.探究点一大牧场放牧业潘帕斯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读“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由图中潘帕斯草原的位置分析,这里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如何?(2)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分析潘帕斯草原的牧牛带属于什么自然带?为什么说这里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牧场?(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在促进牧牛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外,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案(1)由图看出这里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降水四季分配较均匀。

(2)温带草原带。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3)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1.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因和特点2.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区位因素区位优势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原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土地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交通铁路贯通,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市场市场广阔(主要是欧洲市场)科技重视科技应用,如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良草场、改善交通条件等3。

新高考新教材一轮复习人教B版 第九章 第三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与古典概型 学案

新高考新教材一轮复习人教B版 第九章 第三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与古典概型 学案

第三节随机事件的概率与古典概型课程标准解读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样本点和有限样本空间的含义,理解随机事件与样本点的关系.了解随机事件的并、交与互斥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进行随机事件的并、交运算.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古典概型,能计算古典概型中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3.通过实例,理解概率的性质,掌握随机事件概率的运算法则.4.结合实例,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知识排查·微点淘金]知识点一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1.样本空间我们把随机试验中每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都称为样本点,把由所有样本点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通常用大写希腊字母Ω表示).2.随机事件:如果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为Ω,则随机事件A是Ω的一个非空真子集.而且:若试验的结果是A中的元素,则称A发生(或出现等);否则,称A不发生(或不出现等).随机事件也可用自然语言描述: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可以用集合表示,也可以用语言描述.3.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基本事件任何一次随机试验的结果,一定是样本空间Ω中的元素,因此可以认为每次试验中Ω一定发生,从而称为必然事件;又因为空集∅不包含任何样本点,因此可以认为每次试验中∅一定不发生,从而称∅为不可能事件.只含有一个样本点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知识点二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定义符号表示包含关系一般地,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B⊇A(或A⊆B)事件的和给定事件A,B,由所有A中的样本点与B中的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与B的和(或并)A∪B(或A+B) 定义符号表示事件的积给定事件A,B,由A与B中的公共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与B的积A∩B(或AB)(或交)互斥事件给定事件A ,B ,若事件A 与B 不能同时发生,则称A 与B 互斥 A ∩B =∅对立事件给定样本空间Ω与事件A ,则由Ω中所有不属于A 的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 的对立事件,记作AA ∩B =∅,且A ∪B =Ω(Ω为全集)知识点三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1.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进行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值f n (A )=n An 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2.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n 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 )稳定在某个常数上,则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微提醒]频数是一个整数,其取值范围为0≤n A ≤n ,n A ∈N ,因此随机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 )=n An的可能取值介于0与1之间,即0≤f n (A )≤1. 知识点四 概率的基本性质 1.P (A )≥0.2.P (Ω)=1,P (∅)=0. 3.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1)在一次试验中,如果事件A 和事件B 是互斥事件,那么有P (A +B )=P (A )+P (B ).特别地,P (A )=1-P (A ).(2)一般地,如果事件A 1,A 2,…,A n 是两两互斥事件,那么有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4.对任意事件A ,B 则有P (A +B )=P (A )+P (B )-P (AB ). 5.如果A ⊆B ,那么P (A )≤P (B ). 知识点五 古典概型 1.古典概型的特点2.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假设样本空间含有n 个样本点,由古典概型的定义可知,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都相等,又因为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因此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可知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均为1n .此时,如果事件C 包含有m 个样本点,则再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可知P (C )=mn.[微思考]1.随机事件A ,B 互斥与对立有何区别与联系?提示:当随机事件A ,B 互斥时,不一定对立;当随机事件A ,B 对立时,一定互斥.也即两事件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事件A 1,A 2,…,A n 两两互斥,怎样计算这n 个事件的和发生的概率? 提示:此时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小试牛刀·自我诊断]1.思维辨析(在括号内打“√”或“×”) (1)随机事件和随机试验是一回事.( )(2)在大量重复试验中,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 (3)两个事件的和事件是指两个事件都得发生.( )(4)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5)从市场上出售的标准为500±5g 的袋装食盐中任取一袋,测其重量,属于古典概型.( )(6)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13.( )答案:(1)× (2)√ (3)× (4)√ (5)× (6)√2.(链接人B 必修第二册P 101例2)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取到黑桃的概率是14,取到梅花的概率是14,则取到红色牌的概率是( )A.18B.14C.12D.34 答案:C3.(链接人B 必修第二册P 106例5)盒中装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5个球,其中红色球3个,黄色球2个.若从中随机取出2个球,则所取出的2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354.(混淆频率与概率)给出下列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有__________个.①有一大批产品,已知次品率为10%,从中任取100件,必有10件是次品;②做7次抛硬币的试验,结果3次出现正面,因此正面出现的概率是37;③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就是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答案:05.(混淆“等可能性”与“非等可能性”)任意掷两枚骰子,则: (1)出现点数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__________. (2)出现点数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1)12 (2)12一、基础探究点——随机事件(题组练透)1.在5张电话卡中,有3张移动卡和2张联通卡,从中任取2张,若事件“2张全是移动卡”的概率是310,那么概率是710的事件是( )A .至多有一张移动卡B .恰有一张移动卡C .都不是移动卡D .至少有一张移动卡解析:选A 至多有一张移动卡包含“一张移动卡,一张联通卡”“两张全是联通卡”两个事件,它是“2张全是移动卡”的对立事件,故选A.2.对飞机连续射击两次,每次发射一枚炮弹,设A ={两次都击中飞机},B ={两次都没击中飞机},C ={恰有一次击中飞机},D ={至少有一次击中飞机},其中彼此互斥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互为对立事件的是________.解析:设I 为对飞机连续射击两次所发生的所有情况,因为A ∩B =∅,A ∩C =∅,B ∩C =∅,B ∩D =∅,故A 与B ,A 与C ,B 与C ,B 与D 为互斥事件.而B ∩D =∅,B ∪D =I ,故B 与D 互为对立事件.答案:A 与B ,A 与C ,B 与C ,B 与D B 与D判断互斥、对立事件的两种方法定义法判断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一般用定义判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两个事件,若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则这两事件为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集合法①由各个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交集为空集,则事件互斥.②事件A的对立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是全集中由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补集二、综合探究点——用随机事件的频率估计概率(师生共研)[典例剖析][例1]有一批货物需要用汽车从生产商所在城市甲运至销售商所在城市乙,已知从城市甲到城市乙只有两条公路,据调查统计,通过这两条公路从城市甲到城市乙的200辆汽车所用时间的频数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所用时间(天数)10111213通过公路1的频数20402020通过公路2的频数10404010 假设汽车A只能在约定日期(某月某日)的前11天出发,汽车B只能在约定日期的前12天出发(将频率视为概率),为了在各自允许的时间内将货物运至城市乙,汽车A和汽车B选择的最佳路径分别为()A.公路1和公路2B.公路2和公路1C.公路2和公路2 D.公路1和公路1[解析]选A通过公路1到城市乙用时10,11,12,13天的频率分别为0.2,0.4,0.2,0.2;通过公路2到城市乙用时10,11,12,13天的频率分别为0.1,0.4,0.4,0.1,设A1,A2分别表示汽车A在约定日期前11天出发,选择公路1,2将货物运往城市乙.B1,B2分别表示汽车B在约定日期前12天出发选择公路1,2,将货物运往城市乙,则P(A1)=0.2+0.4=0.6,P(A2)=0.1+0.4=0.5,P(B1)=0.2+0.4+0.2=0.8,P(B2)=0.1+0.4+0.4=0.9,所以汽车A最好选择公路1,汽车B最好选择公路2.概率与频率的关系频率反映了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频率是随机的,而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值,通常用概率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时也用频率来作为随机事件概率的估计值.[学会用活]1.某超市计划按月订购一种酸奶,每天进货量相同,进货成本每瓶4元,售价每瓶6元,未售出的酸奶降价处理,以每瓶2元的价格当天全部处理完.根据往年销售经验,每天需求量与当天最高气温(单位:℃)有关.如果最高气温不低于25,需求量为5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需求量为3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低于20,需求量为200瓶.为了确定六月份的订购计划,统计了前三年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1)估计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 (2)设六月份一天销售这种酸奶的利润为Y (单位:元),当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写出Y 的所有可能值,并估计Y 大于零的概率.解:(1)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低于25,由表格数据知,最高气温低于25的频率为2+16+3690=0.6,所以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6.(2)当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若最高气温不低于25,则Y =6×450-4×450=900;若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则Y =6×300+2×(450-300)-4×450=300; 若最高气温低于20,则Y =6×200+2×(450-200)-4×450=-100, 所以,Y 的所有可能值为900,300,-100.Y 大于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不低于20,由表格数据知,最高气温不低于20的频率为36+25+7+490=0.8,因此Y 大于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8.三、综合探究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思维创新)[典例剖析][例2] A ,B ,C 三个班共有100名学生,为调查他们的体育锻炼情况,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获得了部分学生一周的锻炼时间,数据如表(单位:小时):B 班 6 7 8 9 10 11 12C 班34.567.5910.51213.5(1)试估计C 班的学生人数;(2)从A 班和C 班抽出的学生中,各随机选取1人,A 班选出的人记为甲,C 班选出的人记为乙.假设所有学生的锻炼时间相互独立,求该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概率.[解] (1)由题意,得三个班共抽20个学生,其中C 班抽8个,故抽样比k =20100=15,故C 班有学生8÷15=40(人).(2)从A 班和C 班抽出的学生中,各随机选取一个人,共有5×8=40(种)情况,而且这些情况是等可能的.当甲的锻炼时间为6小时时,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有2种情况;当甲的锻炼时间为6.5小时时,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有3种情况;当甲的锻炼时间为7小时时,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有3种情况;当甲的锻炼时间为7.5小时时,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有3种情况;当甲的锻炼时间为8小时时,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有4种情况.故该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概率P =2+3+3+3+440=38.求互斥事件的概率的方法(1)直接法(2)间接法(正难则反)[学会用活]2.某商场有奖销售中,购满100元商品得1张奖券,多购多得.1000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50个.设1张奖券中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事件分别为A ,B ,C ,求:(1)P (A ),P (B ),P (C ); (2)1张奖券的中奖概率;(3)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且不中一等奖的概率. 解:(1)易知P (A )=11000,P (B )=1100,P (C )=120.(2)1张奖券中奖包含中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设“1张奖券中奖”这个事件为M ,则M =A +B +C .因为A ,B ,C 两两互斥,所以P (M )=P (A +B +C )=P (A )+P (B )+P (C )=1+10+501000=611000.故1张奖券的中奖概率为611000.(3)设“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且不中一等奖”为事件N ,则事件N 与“1张奖券中特等奖或中一等奖”为对立事件,所以P (N )=1-P (A +B )=1-⎝⎛⎭⎫11000+1100=9891000.故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且不中一等奖的概率为9891000.四、应用探究点——古典概型(师生共研)[典例剖析][例3] (1)(2021·攀枝花统考)部分省份在即将实施的新高考中将实行3+1+2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必选,物理、历史二选一,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选二.小明与小芳都准备选物理,如果他们都对后面四科的选择没有偏好,则他们所考六科中恰有五科相同的概率为( )A.23B.12C.13D.16[解析] 选A 新高考中将实行3+1+2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必选,物理、历史二选一,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选二.小明与小芳都准备选物理,他们都对后面四科的选择没有偏好,样本空间共包含n =C 24C 24=36个样本点,他们所考六科中恰有五科相同包含的样本点个数为m =C 24C 12C 12=24,∴他们所考六科中恰有五科相同的概率为 p =m n =2436=23.故选A.(2)(2021·合肥一模)某商场进行购物摸奖活动,规则是:在一个封闭的纸箱中装有标号分别为1,2,3,4,5的五个小球,每次摸奖需要同时取出两个球,每位顾客最多有两次摸奖机会,并规定:若第一次取出的两球号码连号,则中奖,摸奖结束;若第一次未中奖,则将这两个小球放回后进行第二次摸球.若与第一次取出的两个小球号码相同,则为中奖.按照这样的规则摸奖,中奖的概率为( )A.45B.1925C.2350D.41100[解析] 选C 分两种情况,第一种第一次摸到连号, 则概率为P (A )=4C 25=25,第二种情况对应概率为P (B )=C 25-4C 25·1C 25=350,所以概率为P (A )+P (B )=25+350=2350,故选C.1.古典概型的概率求解步骤 (1)求出所有样本点的个数n ;(2)求出事件A 包含的所有样本点的个数m ; (3)代入公式P (A )=mn 求解.2.样本点个数的确定方法(1)列举法:此法适合于样本点个数较少的古典概型;(2)列表法:此法适合于从多个元素中选定两个元素的试验,也可看成坐标法; (3)树状图法:树状图是进行列举的一种常用方法,适用于有顺序的问题及较复杂问题中样本点个数的探求;(4)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计算.[学会用活]3.(2021·全国甲卷)将4个1和2个0随机排成一行,则2个0不相邻的概率为( ) A.13 B.25 C.23`D.45解析:选C 先考虑基本事件的总数,4个1和2个0排成一行,即6个数字排成一行,所以问题可转化为从6个位置中选择2个位置放0,共有C 26=15个样本点,再考虑2个0不相邻的排法,4个1排成一行,共有5个缝隙(考虑两端),所以只需从这5个缝隙中选取2个缝隙放0即可,故有C 25=10个样本点.因此2个0不相邻的概率p =1015=23.故选C. 概率与数学文化[情境素材]《易经》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先秦古籍中一部最具魅力的经典,古代经学家曾把它列为群经之首.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主编:张景中)在讲授排列组合时,介绍了《易经》中的易卦(第一册第194页),这对开阔学生眼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于实际(科学、文化、生活)的能力,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卦是《易经》中特有的符号,它是由两种不同的符号“——”和“--”构成的.“——”叫做阳爻,“--”叫做阴爻,阳爻和阴爻统称为爻.每一个卦都有专门的名称.如传统的易学研究认为,由六个爻组成的易卦是由两个三爻的卦上下重叠而成的.所以自古以来便有“伏羲画卦,文王重卦”的说法.三爻的卦共有8个,称为“八经卦”,它们是:经卦也称为单卦,易卦则称为重卦.由排列组合知,由8个经卦两两重叠而成的重卦有82=64个.一个六爻的重卦还可以看成是由三个二爻卦叠合而成的,二爻的卦共有四个,称为四象,它们也有专门的名称:由排列组合知,这样的卦有43=64个.[情境命题][典例] 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 —”,如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是( )A.516B.1132C.2132D.1116[思维导引] 求出重卦的基本事件总数及恰有3个阳爻的基本事件的数量,利用古典概型求解.[解法探究] “重卦”中每一爻有两种情况,基本事件计算是“住店”问题,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是相同元素的排列问题,利用直接法即可计算.由题知,每一爻有2种情况,一重卦的6爻共有26个样本点,其中6爻中恰有3个阳爻的情况有C 36个样本点,所以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为C 3626=516,故选A. [答案] A本题以《周易》“易卦”为背景,考查古典概率的计算问题.理解题意,建立概率模型,利用排列组合知识求概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中国的农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中国的农业

太湖平原
d农业“新,特,优”产品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历史、加工工业、爱好、技术)
我国发展水产业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有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加工工业的副产品和部分粮食,饲料充足;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绿洲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河西走廊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 地位: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 地位,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我 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 区位条件? • 有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加工工业的副产品和部分粮食,
饲料充足;劳动力丰富;国家政策扶持;畜产品的市场 需求量大;饲养技术较先进
国家奶牛良种补贴
积极建设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改良畜禽品种;推广 科学养畜的先进方法;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开拓国际 国内市场;走养殖——销售——加工——信息服务一 条龙的产业化道路
如何加快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四、水产业
• 水产业: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采集,或者人工 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业。根据生产方式 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
• 我国发展水产业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 在海洋方面:有广阔(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浅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和新疆四省区。(中温带)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地
主区要分分布在布黑龙江最、吉广林、的内蒙古油料作物。是世界上
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 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的产量最多
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4-1 学案1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 1、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2、根据对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进行因地制宜的区位选择【重点难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一、知识梳理: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1)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 。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 和 。

相比之下, 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 。

自然因素包括 、 、 、 。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 、 、 、 。

(3)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的改善和 、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问题思考】1.想一想: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1)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2)吐鲁番盆地生长长绒棉和葡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议一议:我国某山区某年柑橘普遍大丰收,而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农业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例题】1图14-1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与黄河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袄2.下列选项中,与亚洲水稻种植业面临危机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3.影响马来西亚水稻种植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同家政策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便利的水陆交通 D.国际市场需求4.下表为四种农产品产销资料,假若该地区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平原,可以种植花卉、蔬菜、稻米、甘蔗等农作物,其产品全部供应其中心城市。

据此回答(1)~(4)题。

项目/作物花卉蔬菜稻米甘蔗市场价格(元/kg) 5 3 2 1生产成本(元/kg) 2.5 20.8 0.4运费率(元/kg·km) 0.5 0.3 0.01 0.0l单位面积产量(kg) 20 15 4 10(1)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2)根据该资料信息可知,如果该地距离中心城市为1km,则从经济效益看,最适宜种植哪两种作物A.水稻、甘蔗 B.花卉、蔬菜 C.华卉、甘蔗 D.蔬菜、甘蔗(3)从经济效益看,上述两种作物应种植在以城市为中心的A.2.5km B.3.5km C.4.5km D.6.0km(4)当距离达到多少千米以上时,四种农作物中以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最高A.15km B.20km C.30km D.45km【反思归纳】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

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因素。

自然因素:如______、地形、______、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________、交通、政策、________、劳动力等。

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________的因素,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的分布。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________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______________因素。

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________,因此______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______因素。

如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能够进行粮棉生产,________就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地__________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学案2 3.2:农业地域【教学目标】理解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重点难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一、知识梳理:(一)、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1、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包括:A 、B 、C 、D 、E 。

3、混合农业:(1)混合农业主要是与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世界分布:、、、、等地;中国分布:()。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将种植和混合经营,主要分布。

(4)澳大利亚混合经营优点:①、②、③。

(5)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借鉴经验:划区轮牧、轮作制。

4、季风水田农业------分布气候区(1)生产特点:(2)问题及解决措施:(3)区位条件:5、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主要分布气候区(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以和。

(2)世界分布:、、、、、。

经营方式:。

中国分布:和。

经营方式:。

(3) ----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生产特点:区位条件:①自然条件:②社会经济条件:(4)在右图中用斜线标出小麦区和玉米区(5)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长盛不衰,得益于有利的农业措施。

例如,在商品谷物地域,发展,实行,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的稳产和高产;建立全国和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的。

【问题思考】1.想一想: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为什么说在亚洲种植水稻可以缓解这里人口对土地的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为什么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在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例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经营的,种植的作物中均有。

(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5)乙图所示的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反思归纳】1.季风水田农业突出的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季风气候区的;二是丰富的资源。

2.季风水田农业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科技水平。

3.季风水田农业发展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系列,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农业经济;三是加大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探究点二商品谷物农业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主要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什么?乙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自然方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国与c、d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地区。

(3)下表为美国和我国d作物分布区对比表项目美国中国纬度37°N~45°N 42°N~46°N地形平原平原土壤有机质3%~6% 2%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面积比重50% 50%~60%单产(千克/公顷) 7 500 6 75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d类作物单产美国高于我国,试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1)相似之处:地形________,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灌溉水源;__________,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不同之处: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________经营,美国高度发达的______、先进的科技、农工商社会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场一般是______的,大面积可耕荒地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3)可借鉴之处:美国商品谷物大规模经营,可降低______________,增强市场竞争力;美国先进的______,值得我国广大农业区借鉴;美国农业一体化是它最先进的地方,我国农业区应加强____________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学案3 3.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标】理解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重点难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一、知识梳理: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不适宜经营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1)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和为主。

(2)世界分布:、、、、、。

(3) ----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①生产特点:②区位条件:(4)发展措施:2、乳畜业------西欧主要分布气候区(1)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产品是。

(2)世界分布:、、、、等地。

中国分布:和,分布大多邻近。

(3)西欧发展乳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地形、气候、市场、机械化)【问题思考】1.比一比:大牧场放牧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条件和地域分布上存在哪些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五大湖地区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正误: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的主要产品都是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