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06 电费
……
303 对个人和家庭 的补助 01 离休费 02 退休费 03 退职费 04 抚恤费 ×× ×× ×× ×× ×× ×× ×× ×× ×× ×× ×× ××
……
第三节 其他会计报表
科目编码 科目名称 类 309 01 款 基本建设支出 房屋建筑物购建
其中: 财政拨 款实际 支出数 ×× ×× ×× ×× ×× ×× ××
第二节 收入支出表 事业单位在编制收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事业单位可以辅助的形式披露“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合计数的信息。有利于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多种信息需求。
2.若事业单位为基层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支出栏目不会出现 “拨出经费”项目;若事业单位所属下级会计单位都实行了国 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所属下级会计单位财政性资金的支出 都由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拨付,那么收入支出表中的支出栏目中 也不会出现“拨出经费”项目。
收入合计
资产部类合计
负债部类合计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年终,事业单位将事业活动中的收支转至“财政拨款结余”、 “事业结余”。将“事业结余”进行分配后,余额再结转至 “事业基金”。将经营活动中的收支转至“经营结余”。将经 营结余进行分配后,余额再转至“事业基金”。因此,年终事 业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已经结平,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也 已经结平。资产负债表年报中就不再出现收入、支出和结余的 内容。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平衡等式构建 年报格式见表9-2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表9-2 编制单位:某事业单位 科目 编号 资产部类 一、资产类 现金 银行存款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材料 产成品 对外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财政应返还额度 资产合计
14第十四章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1. 上级单位或主管单位在编制汇总的
“资产负债表”时,应将上下级之间的对 应科目数字冲销后,才能逐级汇总上报。
2. 上下级应相互冲销的对应科目为:
上级单位
下级单位
拨出经费
财政补助收入
拨出专款
拨入专款
对附属单位补助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上缴上级支出
一、资产负债表
(六)核算实例:
资产负债表年报编制方法
第二节 会计报表的编制
一、资产)作用(详见教材P213页) (三)报表项目:按会计要素类别。 (四)表式结构:依据“资产+支出=负债
+净资产+收入”这一会计平衡式设计。依 据此等式,我们采用“T”形帐户式结构。
一、资产负债表
1)年终转帐的会计分录
① 借:财政补助收入 5000000
事业收入 27000000
附属单位缴款 500000
其他收入
1500000
贷:事业结余
34000000
② 借:事业结余
26000000
贷:拨出经费
1500000
事业支出
24000000
上缴上级支出 500000
“事业结余”贷方余额为800万元
(五)编制方法 1. 填明表首内容:报表名称、单位名称、编
制日期和计量单位。 2. 填列正表: (1)年初数——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
期末数(即年末数)填列。 (2)期末数——根据各有关总帐帐户及所
属明细帐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年报须以 年终转帐后的余额填列)。
一、资产负债表
(六)报表汇总
(一)资料:某事业单位2019年年终结帐 前资产负债表如下(年初数略)。又,该事 业单位经营结余按33%的税率交纳所得税; 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为30%。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第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以下将对这些报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上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它分为资产和负债两大部分。
资产包括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等。
而负债包括非流动负债和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等,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等。
此外,资产负债表还包括净资产部分,即资产减去负债所得到的净资产。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到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上的资产情况、负债情况以及净资产状况。
其次,利润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成果的报表。
它由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四部分组成。
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等。
成本主要包括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和营业费用等。
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而利润则是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所得到的结果。
利润表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状况,包括收入的多少和来源,成本和费用的情况以及最终的利润水平。
第二篇:再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状况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部分。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等。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主要包括购买和处置长期资产以及接受现金贷款的情况。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吸收投资和偿还借款的情况。
现金流量表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对现金的管理和运用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
它包括所有者投入和取出的资金、盈余公积金的增减、再投资和损益结转等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CW003-1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编表单位:年月日单位:元说明:1.该表为年度报表。
2.表内逻辑关系如下:(1)资产合计=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2)负债合计=201+202+203+204(+205+026)+207+208+209+210 (3)净资产合计=301+302+303(+304+305)+306+307(4)收入合计=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5)支出合计=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 保存前校验公式:(1)资产部类总计=资产合计+支出合计(2)负债部类总计=负债合计+净资产合计+收入合计(3)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CW003-2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收入支出表编表单位:年月日单位:元(4)=401+403+412+405+403 (1)≤405(10)=(4)+(6)+(8)(5)=501+516+517+504+512~1+520 (2)+(3)≤504(7)=505+512~2(9)=502+503(11)=(5)+(7)+(9)306=(4)-(5)307=(6)-(7)(15)=(16)+(17)+(18)+(19)CW003-3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编表单位:年月日单位:元编表说明:1.“财政拨款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
2.“预算外资金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预算外收入安排的支出。
3.在“财政拨款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支出”中对于财政部门指定用途的,应按指定的用途填列;对于没3 / 3有指定用途的,按本表所列项目分别列示。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引言事业单位是指履行特定公共职能,经济活动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政府购买服务收入的机构,其财务活动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工具,对于监督和评价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编制要点和财务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一、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部分。
下面对这三部分进行详细介绍: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日期上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它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部分组成。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由资本和未分配利润组成。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旨在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情况,了解其资金来源、运营能力和盈利水平。
2.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上的经济成果的会计报表。
它由收入和费用两部分组成。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利润表的编制旨在了解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经营成果和盈余分配情况。
3.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上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它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组成。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主要目的是了解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动情况,同时辅助分析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
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点包括会计政策、会计核算、会计估计和财务报告。
1. 会计政策事业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需要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确定合适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记账方法等,能够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包括日常的账务处理、凭证记录和账务汇总等。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四个基本报表。
首先是资产负债表,它主要反映了事业单位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格式上,资产负债表分为两列,左列为资产,右列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组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则分别包括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其中,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内能够变现或消耗的资产和负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则相应地是指在一年之后能够变现或消耗的资产和负债。
接下来是利润表,它展示了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上半部分为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指事业单位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而营业成本则是指事业单位为获取收入所发生的成本。
下半部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事业单位在扣除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后的利润,利润总额则是扣除所有营业外收支后的利润,净利润则是扣除所得税后的最终利润。
再来是现金流量表,它反映了事业单位在特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表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则反映了事业单位进行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如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支付;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主要涉及资金来源方面的现金流量,如股东投资、借款等。
最后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它展示了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各类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调整项目和其他综合收益。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了资本运动的情况,包括增加和减少,而利润表调整项目主要指对净利润进行调整的项目,如利润分配、资本公积等。
【税会实务】会计报表错误及查找

【税会实务】会计报表错误及查找(一)会计报表常见错误1.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会计报表应该依据真实可靠的账簿资料来分析编制,所谓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资料必须反映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不得凭空编制会计报表,具体讲就是要求会计凭证真实记录经济业务,账簿反映凭证所记录的业务的内容,并在账表一致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
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过程中,会计人员必须实事求是,不得主观地估计有关数据,要有公允的立场,不得为迎合某一利益集团的偏好而人为地调整报表数据,不得对不同的会计报表使用人提供不同数据的报表资料,要做到客观公正;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会计资料不全或漏记、瞒记经济业务,账表、账证、账实不符,窜改凭证、账目或报表,会计处理不当等错弊,按会计法要求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检查人员应检查会计报表是否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其指标是否充分体现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对会计报表的编制不尽合理,或在会计报表所列示的经济指标中,反映出经济活动在某些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查账人员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适当提出改进建议。
3.会计报表的规范性即要求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根据统一的格式填报,不遗漏项目;不得以计划数、估计数代替实际数,不得为编制会计报表而提前结账,各报表之间的指标要互相衔接,勾稽关系要清楚,做到账表相符,表表相符;会计报表,特别是对外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指标都要做到规范,要求口径一致,以便财务指标的汇总和比较;同时同企业前后期会计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以保证会计报表资料的一贯性。
如果会计处理方法发生变化,应在编表时在报表附注或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说明变更的情况和原因,以及由此对有关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
会计报表应及时编制,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出,报表应简明扼要,易于理解,便于使用。
会计报表检查的重点是指为实现报表检查的目标,有针对性地确定检查的重点及其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记录和反映的重要工具。
其格式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报表的格式进行介绍。
资产负债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的一种重要报表,主要反映事业单位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状况。
其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部分:1.资产类:- 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2.负债类:-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其他负债3.净资产:- 基本建设资金- 专项建设资金- 经营结余- 捐赠收入- 政府拨款收入收入支出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反映一定时期内收入和支出的报表,主要用于分析事业单位经济效益。
其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收入类:- 经营收入- 政府拨款收入- 捐赠收入- 其他收入2.支出类:- 经营支出- 政府拨款支出- 捐赠支出- 其他支出现金流量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反映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主要用于分析事业单位现金流量状况。
其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经营活动支付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借款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上就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格式,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些报表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分析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
左方为资产部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左右两方总计数相等。
2.事业单位应先编出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然后与经审核无误的所属下级单位汇总的资产负债表汇总,编成本部门总的资产负债表。
二、收入支出表
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收入支出表的项目,应当按收支的构成和结余分配情况分项列示。
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主要有事业支出明细表和经营支出明细表。
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
在事业支出明细表中,对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分别列示。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