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试卷(A)

合集下载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自然辩证法试卷(带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卷(带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卷适用范围:__________ 出题教师:__________1.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对技术的定义:2. 技术的社会价值:3. 范式:4. 科学事实:二、简答题(本大题满分30分,每小题15分)1. 请简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2. 简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

三、论述题(本大题满分50分,每小题25分)1. 简述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2. 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对技术的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的本质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

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2.技术的社会价值是指在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3.范式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着某一类科学活动必须遵守的公认的"模型",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仪器、标准等同科学研究相关的所有东西。

范式是看待问题的共同方式、方法论、信仰和价值观标准。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一致接受的专业理论。

范式是共同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方法。

范式是公认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4.科学事实是指被研究者关注的某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那些未被关注的现象,即使它们对于人类来讲也是有待探索和解开的迷团,但它不能成为科学的对象,自然也成不了科学事实。

二、简答题1.1)垄断产生于竞争;2)垄断与竞争并存;3)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

2.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1)朴素唯物主义;2)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辨证法原理复习题一、解释以下概念自然观科技观范式人工自然系统与要素组织与自组织可逆与不可逆过程进化与退化有序与无序熵反馈科学方法论意象联想想象抽象证伪主义科学抽象科学问题科研选题科学事实观察方法机遇科学概念科学符号理想实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形象思维相似块科学假说直觉公理化方法系统分析法信息头脑风暴法科学技术科学共同体学派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二、单项选择题1、科学认识的主体是:A、人民群众B、科学工作者C、文艺工作者D、经典作家E、知名学者2、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A、类比方法B、实践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E、观察方法3、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A、《人体构造论》B、《天体运行论》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D、《心血运动论》E、《新天文学》4、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A、赛尔维特B、伽利略C、布鲁诺D、哥白尼E、维萨里5、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科学实验的兴起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E、日心学说的出现6、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7、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属于:A、科学方法B、哲学C、思维科学D、社会理论E、系统科学8、系统论最基本的观点就是:A、层次性的观点B、突变性的观点C、对称性的观点D、整体性的观点E、结构性的观点9、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A、同化与异化B、个体与环境C、遗传与变异D、连续与间断E、整体与部分10、科学认识的对象是:A客观事实 B科技产物 C科学事实 D科学知识 E、历史事实11、最早系统提出“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的哲学家是:A、德国哲学家爱因斯坦B、法国哲学波普C、英国哲学家波普D、美国哲学家波普E、美国哲学家爱因斯坦12、系统的有序可表现为要素分布的:A、均匀性B、不均匀性C、平衡性D、不平衡性E、可重复性三、不定项选择题1、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人与自然的矛盾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2、科学问题的来源有:A、实践是科学问题的根本源泉B、科学问题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C、科学问题从科学理论的内部矛盾中产生D、科学问题从不同学派理论的矛盾中产生E、科学问题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相互渗透的矛盾中产生3、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天体运行论》B、《人体构造论》C、《新天文学》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E、《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4、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微积分中的辩证法B、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D、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轮E、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5、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A、毕达哥拉斯B、欧几里德C、阿基米德D、阿波罗尼E、苏格拉底6、科学革命的主要特征是:A.直接性B.间断性C.创新性D.突破性E.渐进性7、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伽利略C、开普勒D、第谷E、布鲁诺8、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区别在于:A、逻辑思维的“细胞”是抽象的概念B、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C、形象思维过程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或想象D、逻辑思维过程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E、逻辑思维与形象无关,形象思维也不用概念9、科学事实的特征有:A、陈述性B、个别性C、真实性D、历史性E、可重复性10、下列哪些方法属于工程技术设计方法:A、头脑风暴法B、综摄法C、联想法D、检核表法E、逆向思考法11、对自组织现象的研究是解决如下那些代表人物的理论之间的矛盾的关键:A、恩格斯B、达尔文C、克劳修斯D、黑格尔E、毕达哥拉斯12、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有:A、实验者B、实验对象C、试验手段D、实验才能E、实验结果分析四、简答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2、什么是头脑风暴法?3、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4、科学抽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5、简述科研工作者捕获机遇应具备的素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1. 试题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学科。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矛盾、统一、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等。

2. 试题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统一、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3. 试题三: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明显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事物的表面现象和静态存在,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恒定性。

自然辩证法以矛盾为核心,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动性;形而上学则以对立为基础,强调事物的二元性和不变性。

4. 试题四: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自然辩证法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辩证关系,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实验和观测,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使科学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5. 试题五: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和古印度的佛陀。

他们提出了事物的变化和矛盾的概念,并强调事物的不断流变和无常性。

第二阶段是现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马克思。

他们从哲学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矛盾的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卷)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卷)全

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 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 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 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 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 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 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 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 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 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 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 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 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多题型)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多题型)

目 录鸣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示...................................................................................................................................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考试介绍. 0第2章及格篇(简答、论述题) 0..........................................................................................................................................................................................................................................................................................................................................................................................................................................................................................................一判断题10 1 10 杂乱二填空题10 1 10方法论为主三简答题 4 5 20四论述题 2 10 20 自然观、科技观为主第2章 及格篇(简答、论述题)本部分为老师预留思考题,谋求及格的根本,获得高分的基础。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试卷(A) 一.辨析题(每一小题5分,共20分) 1.科学问题是因人而宜的,只要我自己认为是需要研究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就可以构成科学问题,因此,自然界处处存在科学问题。

2.理想实验是一种有效的获取感性材料的实验方法。要使理想实验获得的材料真实可靠,关键在于必须使用先进的仪器。

3.神话是过去的科学,科学是今天的神话。 4.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当一个科学理论被某个实验证实时,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二.问答题(每一小题10分,共40分) 1. 请简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 2

2.请简述人化自然、自在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 3.请简述工程创新的含义与特点。 4.请简述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3

三.名著阅读理解(共20分) 1.选自[希腊]亚里士多德著,《物理学》,张竹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6 .1。 第二章第一节 凡存在的事物有的是由于自然而存在,有的则是由于别的原因而存在。“由于自然”而存在的有动物及其各部分、植物,还有简单的物体(土、火、气、水),因为这些事物以及诸如此类的事物,我们说它们的存在是由于自然的。所有上述事物都明显地在自身内有一个运动和静止(有的是空间方面的,有的是量的增减方面的,有的是性质变化方面的)的根源。反之,床、衣服或其他诸如此类的事物,在它们各自的名称规定范围内,亦即在它们是技术制品范围内说,都没有这样一个内在的变化的冲动力的。 但是如果它们碰巧是由石头或土或两者的混合构成的,那么在它们构成时它们就从原来这引起材料中偶然地得到了这种内在的变化的冲动力1,因此,“自然”是它原属的事物因本性(不是因偶性)而运动和静止的根源或原因。我之所以说“不是因偶性”,因为(譬如说)一个医生的人可能是他自己恢复健康的原因。但他毕竟不是在自己有病的时候才有医术的,医生和病人是同一个人这是偶然的。也正因为这个缘故,这两者经常是分离的。所有其它的人工产物情况也是这样。没有一个人工产物本身包含有制作它自己的根源。虽然人工产物(例如房屋和其他一切手工产物)的根源存在于该事物以外的别的事物内,但有一些人工产物自身内有这种根源,不过那不是因本性而如此的,只是由于偶性才成为该事物的原因的。2 “自然”的意思就如上述。凡在自身内有上述这种根源的事物就“具有自然”。所有这样的事物都是实体,因为它是一个主体,而自然总是依存于一个主体之中的。 其次,“按照自然”这一用语对于自然物,对于它们因本性而有的各种表现都是可用的。例如火向上运动,这不是“自然”,也不是“具有自然”,而是“由于自然”或“按照自然”。 什么是“自然”,什么是“由于自然”而存在的事物,什么是“按照自然”,都已经说过了。要想证明自然这东西的存在是幼稚可笑的。因为明摆着有许多这类的事物实际存在着,反而想用不明白的东西来证明已明白的,表明这种人不能辨别自明的东西和不自明的东西。(这种精神状态显然是可能的,一个生而盲目的人会去向人解释各种颜色。这种人在说出这些名词的时候,想必是没有任何相应的思想的。)

1 例如一张由土或石构成的床,就有静止或向地上倒毁的冲动力。

2 例如一个病人因自己是医生而在自身内有了一个恢复健康的原因。 4

有些人认为自然,或者说自然物的实体,就是该事物自身的尚未形成结构的直接材料。例如,说木头就是床的“自然”,铜就是塑像的“自然”那样。(例如安提丰说:如果种下一张床,即腐烂的木头能长出幼芽来的话,结果长出来的不是一张床而会是一棵树。——他这话的用意是要说明,根据技术规则形成的结构仅属于偶性,而真实的自然则是在这制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那个东西。)但是如果这些事物的质料和别的一些事物也有同样的这种关系的话,例如铜、金和水的关系,骨头、木头和土的关系等等,那末水、土等就又是铜、木头等的自然或本质了。所以有些人主张存在物的“自然”是土,有人主张是火,有人主张是气,有人主张是水,有人主张是其中的几个,有人主张是这四元素全部。他们无论把哪一个或哪些元素理解为这样的东西,他们都主张这个或这些个元素就是实体的全部,而别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它们的影响、状况或者排列而已;他们还主张它们都是永恒的(因为它们不会有丧失自己本性的变化),而别的事物则无休止地产生着灭亡着。 以上是关于自然的一种解释,自然被解释为每一个自身内具有运动变化根源的事物所具有的直接基础质料。另一种解释说:“自然”是事物的定义所规定的它的形式或形状。因为“自然”这个词用于按照自然运动变化的事物或自然的事物,就象“技术”用于按照技术的事物或技术的产品一样。如果一事物仅仅是潜在地是一张床,还没有床的形式,我们就不会说这事物有什么是按照技术的,也不会说它是技术的产品,自然产物的道理也是如此。还只潜在地是肉或骨的东西,在它取得定义中指出的形式以前——在界说什么是肉或骨时就会说到它们的形式——就还没有它自己的自然,也不能说它们是“由于自然”而存在。因此根据对“自然”的这第二种解释应该说:自然乃是自身内具有运动根源的事物的(除了在定义中,不能同事物本身分离的)形状或形式。(由质料和形式合成的事物,如人,就不是“自然”,而是“由于自然”而存在的事物。)质料和形式比较起来,还是把形式作为“自然”比较确当,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在已经实际存在了时才被说成是该事物的,而不是在尚潜在着时就说它是该事物的。 再说,人由人产生,但床却不由床产生。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都认为床的自然不是它的图形而是木头。因为如果床能生枝长叶的话,长出来的不会是床面而会是木头。因此,如果说技术物的图形是技术,那么对应地说,自然物(如人)的形状也是“自然”,因为人由人产生。 第三种解释把自然说成是产生的同义词,因为它是导致自然的过程。这个意义上的自然不象医病。医病不是导致医术而是导致健康,因为医疗过程必然从医术出发而不导致医术;两种不同涵义的“自然”相互间的关系不是这样:产生事物的产生过程是由一种事物长成另一种事物的。那么它长成什么事物呢?不是 5

长成那个长出它的事物而是长成那个它要长成的事物。那么形式就是“自然”。但形式和自然一样也是有不同涵义的,因为缺失也是某种意义的形式。至于在绝对意义的产生里是否有缺失,即形式的对立者,这个问题以后要讨论的。 问:(1)请指出亚里士多德本人的自然观是什么意思?(10分)

(2)亚里士多德论述“自然”概念时所采用的论辩方法是什么?(10分) 6 四.材料题(先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20分)。 材料题.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通告 (2007年第1号) 今年5月以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收到三起学术违规举报,分别是:匿名举报外文学院陆效用教授等人所编教材涉嫌存在严重抄袭现象、匿名举报五官科医院迟放鲁教授等人涉嫌论文抄袭、实名举报信息学院博士生叶炜及其导师顾宁教授两篇论文涉嫌抄袭等,校学术规范委员会按照《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试行)中的有关要求、规定和调查程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查核实和审议。现将委员会的调查审议结论和处理建议通告如下: (一) 5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学院一教师举报,由陆效用教授主编,数位青年教师参编的《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存在严重抄袭现象。校学术规范委员会接到举报后对此事件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举报内容基本属实,该书确实存在着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情况。陆效用教授本人对自己所犯错误作了检查,深表痛悔。参编的青年教师陈淇、何静、夏威、范若恩等也分别递交了书面检查,承认了错误的事实,并有一定认识。 2007年9月30日,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后认为:陆效用教授与几位青年教师在所编教材中严重抄袭国外公开出版的书籍的事实已调查清楚,他们所犯抄袭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对此,陆效用教授应负主要责任,其他几位教师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建议对陆效用、陈淇、何静、夏威、范若恩等的错误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陆效用教授已到退休年龄,建议外文学院不再续聘。同时将此事通报研究生院和出版社,建议出版社将存书全部销毁,已经发行的也尽可能收回处理;建议研究生院撤消该教材,并对陆效用教授申报的课题(包括资助的经费)追加处理。 对陈淇、何静、夏威和范若恩等四人,建议外文学院根据他们所犯错误和认识的程度做出必要的处理。对他们之中正在在职攻读学位的教师,应会同研究生院做出相应处理。 (二)2007年7月中旬,互联网上出现一篇题为“发生在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的‘黄禹锡造假事件’”的匿名信,举报我校五官科医院迟放鲁教授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2月第41卷第2期第132页一文中,实验结果中的图片”涉及造假、剽窃。不久,复旦大学纪委等有关方面收到内容相同的匿名举报信。 根据《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校学术规范委员 7

会对此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经查,信中涉及的“造假、剽窃”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刘宏建,于2004年9月—2006年7月期间在我校五官科医院做博士后,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五官科医院耳鼻喉科迟放鲁教授,当时是刘的博士后工作指导教师。刘宏建承认被举报文章的设计和实验是他在郑州读博士生期间的部分工作,到五官科医院做博士后以后,为了便于将这部分工作作为成果发表,他窃用了他人的部分图片来说明观点,并且写上了文章受到国家科技项目的资助,文章的其他作者(包括迟放鲁教授)对其剽窃行为并不知道。2006年4月左右,刊登该文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接到被抄袭论文的原作者举报,进行调查并于2007年2月做出在该刊范围内提出通报批评、撤消该论文、两年内拒绝刊载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稿件等处理意见。此后迟放鲁教授两次到杂志编辑部并在编辑部定稿会上对把关不严的责任做了自我检讨。 2007年9月5日,五官科医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对该事件的处理。与会委员认为,该论文的抄袭是刘宏建个人行为,迟放鲁教授负有把关不严的责任;会上,迟放鲁做了检讨。9月14日,医院学术委员会又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通过对此事件的处理意见。意见如下:1、此篇论文属抄袭;2、取消并收回刘宏建博士后出站证书;3、迟放鲁教授停止招收博士后两年;4、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导师迟放鲁教授检讨;5、各科室予以传达、重申纪律,加强科研道德教育。 2007年9月30日,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全体会议对此事件进行了审议,同意五官科医院学术委员会对此事件的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并建议在全校博士后流动站会议上对刘宏建论文抄袭行为进行通报,以起到警示作用,加强学术规范的教育。 (三)2007年8月14日,新语丝网站出现我校信息学院叶炜、顾宁两篇论文涉嫌抄袭的帖文;不久,学校又收到信息学院退休教师发来的实名举报信件,称叶炜的两篇论文 “An Approach for Robust Distributed Data Retrieval in Data Intensive Grid Environments”(2006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pp194-199, 以下称为论文A)和“在数据网格环境中可靠获取分布式数据的方法”(《通信学报》, 27(11), 119-124, 2006, 以下称为论文B)的内容基本相同。作者先将英文形式的论文A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然后将其译成中文形式的论文B, 发表在中文期刊上,实质是同一篇论文的内容,其部分内容涉嫌抄袭自论文C:“Kavitha Ranganathan, Adriana Iaminitchi and Ian Foster,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uster Computing and the Grid , 2002” 的内容,即论文A中的参考文献标号[4]。 接到举报后,校学术规范委员会责成信息学院组成学术规范小组,负责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