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老年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社 .0 03 4 2 0 ,3 .
痊愈 :8 /6 8 ,有效 8 6 9 / ,总有效率 10 9 0 %。副反应 :l/6 29 服药后疲劳 、 食欲下降 、 恶心,但不影响 治疗 。治疗后 复查血 、
【 2 】叶任 高, 再 英主 编 . 陆 内科 学 第六版 . 京: 民卫 生 出版 北 人
其 中葡 萄球菌 5株 、粪肠 球菌和 尿肠球 菌各 2株 、 白色念珠
菌 l株 。
22药敏 试 验 .
病程 6 2年 ,肾病
( N)2 例 ,神经病变 l ,眼部病变 l 例 ,心脑血 管病 D 1 8例 5
提 示抗菌 素敏感程度 依次 为第三代 头孢 菌素类 、喹诺 酮
白细胞 均 >5个/ P 中段 尿培养 结果 5 H; 2株菌 中 G.菌 4 2株 ,
其 中大肠杆菌 2 2株、肺 炎克雷伯 菌 l 0株 、变形杆 菌 5株 、 绿脓杆 菌 3株 、阴沟杆 菌与产气 杆菌各 l 。G 菌 l 株 + 0株 ,
1 临床资 料
11一般 资料 . 5 2例患者中男 l 例 ,女 3 5 7例 ,年龄 6  ̄8 ,患 D 0 3岁 M
3 疗效观 察
31 疗 效标 准 .
①痊愈:临床 症状 消失 ,胃镜检 查溃疡消失或疤痕形成 ; ②有效 :临床症状 改善 ,胃镜检查 溃疡缩小 5 %9上;③无 0 效:症状无 明显 改善 ,胃镜检 查缩小不足 5%。 0 @HP清 除率。
32 结 果 .
参 考文 献 【 郑 芝田主 编 . 1 】 胃肠 病 学 , 三 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第 北 人
2 结 果
21实验 室检 查 .
空腹 血糖 ( B 5 F G)2例均高 于正常值 , 8 65 在 ~2 .mmo/ l L, 平 均 1.±8 25 mmo/ l L;血常规 中 自细胞 >19L 2 0/ 9例; 中段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8例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8例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8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

符合1999年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患者年龄30~68岁,其中女41例,男7例,糖尿病病史3~25年。

空腹血糖≥13.0 mmol/L 35例,<13 mmol/L 13例。

全部病例均为按要求常规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

1.2 疗效判定:(1)治愈:感染症状消失,尿常规及尿菌转阴。

(2)好转:感染症状减轻,尿常规转阴。

2 结果48例患者均按标准要求获取尿标本送检,尿培养阳性者均做药敏试验。

分离出病原菌如下:G-杆菌占56%,以大肠杆菌为主,其他为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和产气杆菌等;G+球菌占37%,以肠球菌属为主,其他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类链球菌;真菌7%,主要为白色念珠球菌。

全部患者均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前提下根据药敏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48例患者治愈39例,治愈率81.3%,好转8例,占16.6%,无效1例。

3 讨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发病率在糖尿病感染疾病中位居首位,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高血糖环境下,血浆渗透压增高,白细胞趋化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发生糖基化,出现功能障碍。

血中IL-6、IL-8基础水平升高,从而降低了机体抗感染能力[1]。

(2)血糖控制不理想,尿中葡萄糖含量增高,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易发生尿路感染。

(3)长期高血糖导致患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发生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和输尿管运动功能降低,加上尿糖增高更为细菌入侵、滋生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4)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增加了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积极治疗,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同样重要。

应及早使用胰岛素使血糖及HbAlc达标,因为胰岛素有利于吞噬细胞功能的恢复。

选用抗生素必须注意病原菌的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2],避免抗菌素滥用,同时注意全身脏器的保护,尤其是肾脏,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成为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疾病,威胁着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除了常见的尿路感染症状,在有些复杂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肾损伤和致命的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易发尿路感染的机制目前还尚未完全阐述明确,但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可能与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下降,细胞因子分泌的减少,T细胞介导反应的减少,前列腺素E、血栓素B2、白三烯B4水平降低,代谢紊乱,糖尿病引起的尿潴留,以及糖尿病常见的肾脏及微血管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糖尿病泌尿系感染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泌尿系感染史、目前的尿路感染症状、糖尿病类型及糖尿病史等因素相关。因此针对泌尿系感染的高危人群,有效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对于避免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检验、诊断和治疗。
临床症状与诊断治疗:糖尿病病人发生泌尿系感染最主要的就是发生无症状细菌尿[11],无症状性菌尿是指在进行培养的清洁中段尿标本中至少有105个菌落/ml,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发生的感染症状有: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膀胱区局部不适)、肾盂肾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病人其感染症状相对不明显,而且容易被糖尿病本身多尿或其他并发症掩盖而被忽略,因而不易早发现,导致炎症迁移,延误治疗,如无症状菌尿可能最终会导致肾脏功能的损害。
关键字:糖尿病Biblioteka 尿路感染机制:糖尿病患者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降低可能是其易发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机体代谢紊乱,对入侵微生物正常的抵御能力下降,比如白细胞正常的游走、吞噬、调理、趋化、杀菌作用等都降低,从而增加了感染的几率[2]。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依靠糖酵解供能的白细胞因而可能发生功能缺陷,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功能受到影响。细胞杀菌能力减弱可能与过氧化氢的减少有关,过氧化氢能增强其杀菌作用,而过氧化氢由糖酵解的产物NADH与氧结合生成,糖尿病患者体内糖酵解的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1活性低,糖酵解减弱。糖代谢的异常使NK细胞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辅助T细胞减少,因而T细胞介导的各种反应减少,如:Th1和Th2分泌的各种发挥体液和细胞免疫作用的细胞因子会减少,CD4+/CD8+比值降低,而且糖尿病患者蛋白质代谢出现异常,呈现负氮平衡,蛋白质的分解增多,合成减少,体内重要的免疫球蛋白、补体、酶等重要的免疫应答和正常代谢物质生成减少[3]。高血糖除了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使患者体内细菌繁殖加快,易发感染,高血糖的存在也会升高血浆渗透压,不利于白细胞对细菌的各种杀伤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5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55例临床观察

2 1 对照组 :口服 降糖药 或皮 下注 射胰 岛素 ,有慢 性 .
并发 症 患者 ,均 以胰 岛素 ( 和 灵或 甘 舒 霖 )控 制 血 诺 糖 。根据 清洁 中段 尿培 养 及 药 敏试 验 ,选 用 敏 感抗 生 素 ,药敏结 果前 予 阿莫 西林 胶 囊 0 5 ,3次/ .g 日;或 头 孢氨苄胶囊 0 5 ,3次/ .g 日。对 全身 及 泌尿 道症 状 较 重 如大肠杆菌感 染且 ‘ 能正常者 ,短程应用 氨基糖甙类 肾功
3g 0 ,知母 9 。每 日 1剂 ,水煎 分服 。 g 2 2 3 肾 阴 亏虚 型 :诊 见 :多 饮 、多食 等 糖 尿 病 症 ..
患者 ,其 中男性 2 9例 ,女 性 5 1例 ;年龄 3 ~8 5 5岁 ,
平 均 6. 1 9岁 ;糖尿 病 病程 3个 月 ~ 3 O年 。将 上 述 患
可 见尿 频 、尿急 、尿 痛 ,小 便 频 数 短 涩而 色赤 ,尿 道
台乌药 ;小 便 频 急 、刺 痛 ,易 熟 地 为 生 地 ,另 加 黄
柏 、栀 子 ;面足 浮肿 ,酌 加 丹 参 、桂 枝 。均 以 1个 月
用瓜 蒌瞿 麦 丸加 味 :瓜 蒌 根 、黄 芪 各 2 g 0 ,茯 苓 、 山
药各 3 g 0 ,党参 、瞿 麦 各 1 g 5 ,生 芡 实 1 g 8 ,制 附 片 、
升麻各 6 。每 日 1 ,水 煎分 服 。 g 剂
上 述 四 型患 者 若 伴 全 身 乏力 、腰 酸 ,酌 加 黄 芪 、 枸 杞 ;蛋 白尿 ,酌加 黄 芪 、益 母 草 ;血尿 则 易熟 地 为
淡胖 边有 齿 印 、苔 薄 白 ,脉 细弱 。尿 常规 :wB + + c
+ ,R C+ ,P O+。治 宜 补益 脾 。 B R 肾,佐 以通 利 。方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20 .1 ) 2-2 . O4 ( : 374 2 57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刘 天平
【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 (i e s e i s M) d bt m lt ,D 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 a e lu
查 D 伴尿 路 感染和 无尿 路 感染 者的年 龄 、性 别 、病程 、糖 化血 红蛋 白、留 置导尿 、合 并其 他疾 病 ( M 女性 外 阴、 阴道 炎症 、 男性 前 列腺肥 大症 、泌尿 系结石 、 囊肿 、畸形 等 ) 等情 况 ,并进 行统 计 学比较 。结 果 感染 危 险性 因素 为年龄 大、女 性、 病程 长 、糖 化血 红蛋 白水平 高、 留置导 、合并 其他 疾病 < 00 ) . 。结 论 D 合 并尿路 感染 常 见,应控 制血 糖 ,积极 治疗梗 阻性 疾病 及局 部 炎症 ,养成 良好 的卫 生 习惯 , 5 M 、 尽量 避 免导尿 ;定期检 查尿 常规 , 以便 及早 治 疗。 【 关键 词 】糖尿 病 ;尿路 感 染 ;危 险 因素
【] 张 建平 , 丽 琼 . 国高 龄 孕 产妇 的现状 及 原 因分析 [】 国实 2 祝 我 J. 中
用妇 科与 产科 杂志 , 0 , (0: பைடு நூலகம்76 2 6 21) 2 —2 . 0 2 7 [】 杜 成 杰 . 龄 初 产 妇 2 3 临 床 分 析 [】实 用 妇 产 与 产 科 杂 3 高 4例 J.
中国医药指 南 20 年 1月第 7 第 1 09 卷 期
G i f h a d i ,aur 09V 1, o1 ud oC i Mein J a e n c e n y20, o7N . .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摘要】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有效防治措施。

对本院收治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常规,尿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经1~3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外,余均痊愈。

控制血糖,适当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控制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抗生素;临床分析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合并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而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情重,不易控制,常常威胁患者生命。

对本院3年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男40例,女14例,年龄28~72岁,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20年,其中膀胱炎49例,肾盂肾炎5例。

1.2 临床表现高热、寒颤1例,中度发热15例,腰部酸痛,肾区叩痛明显4例,尿路刺激征5例。

54例患者给予尿沉渣检查示白细胞大于10个/HP,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细菌计数大于1000个/ml 均诊断为尿路感染,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

1.3 治疗方法1.3.1 控制血糖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1.3.2 抗感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

其中联合静脉用药3例,同时膀胱冲洗4例,余为单一用药。

除1例外使用4天后,体温均有一定下降。

平均疗程为2周。

2 结果经过1~3周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可维持在6.6~7.9mmol/L,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复查尿培养无细菌生长。

1例膀胱炎患者出院后1周症状反复。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40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尿培养显示糖尿病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经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

结论:积极控制血糖、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糖尿病易于合并感染,其中尿路感染占第2位[1],仅次于肺部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将影响患者的转归预后,对生活质量有不良影响,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4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

对其临床特点、病原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其中男7例,女33例,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糖尿病史2-20年,所有患者均无泌尿系梗阻及畸形。

1.2诊断方法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为诊断糖尿病标准。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2]凡是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细菌尿是指:(1)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如临床上无症状,则要求2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2)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我院均采用第一种方法。

1.3病原学资料清洁中段尿培养55例,尿培养阳性42例,阳性率为76.4%,发现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56%;其次为变形杆菌,占10.5%,另还有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

药敏实验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敏感率高,对氨苄青霉素、左氯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54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54例疗效观察

治疗组 5 4例 , 3d 治 疗 , 尿频 、 急 、 痛 等 症 状 经 的 其 尿 尿 消失 者 为 4 8倒 , 8 l9 。1周 后 症 状 体 征 消 失 , 常 规 占 8 8% 尿 正常 及 尿 菌 阴性 者 为 5 2倒 , 9 .0 。 治疗 结 束后 的第 2 占 63 % 周和 第 6周 复 查 尿 液 ,4 均 为 尿 菌 阴性 , 常 规 正 常 。 在 5稠 尿 随访 的 半 年 至 1年 里 ( 2侧失 访 外 )2侧 中有 5 除 5 O倒 治 盘 , 2 例在 随 访 中 有尿 路 感 染 症 状 再 现 , 发 率 为 3 8 % , 检查 复 .4 经 系 尿路 再 感 染 对 照 组 5 3例 , 3d的治 疗 , 症 状 消 失 者 经 其 为 2 倒 , 4 8 4 占 5 2 %。 l 后 症 状 、 征 消 失 , 常 规正 常 及 周 体 尿
3 种志 刚
d J 反 复 腹 痛 与 慢 性 胃 炎 ( 9 8例 分 析 ) ,k 跗 9 .临 睐儿 科

杂志 . 9 3 1 ( ) 2 8 t9 . 14 :5
4 刘风霖
儿 童 再 发性 腹 痛 与幽 r螺 杆 菌感 关 系 探 讨 .临床 儿 ]
科 杂 志 .9 8 】 ( j 2 ~2 】 9 , 3 1 :3 4
维普资讯
2 0 02
Vo No 3 l 9,
・2 51 ・
儿 反 复 腹 痛 的 主要 原 因 之 一 ; 风 霖 ¨ 报 道 一 组 R P 慢 性 刘 A , 胃炎 的 发生 率 为 6 % 本 组 资 料 中 , 性 胃炎 的 发 生 率 75 慢 为 5 .% , 文献 报 道 一 致 。 表 明 慢 性 胃炎 确 是 小 儿 R P 77 与 A 的 主要 原 因。 另 外 . 化 性 溃 疡 的 发 生 率 为 6 3 , R P 消 .% 在 A 的病 因 中也 是 不 容 忽 视 的因 素 之 一 。 在 R P中 , 慢 性 胃炎 和 消 化 性 溃疡 以 外 , A 睬 尚需 注 意 一 些 以 愎痛 为首 发 症 状 的 少见 病 。本 组 资料 中 , 出 泌 屎 系 结 检 石 2例 , 愎痛 型 癫 痫 2侧 , 豆 状 核 变 性 及 肾 母 细 胞 瘤 各 1 肝 例 该 6饲 病 儿 就 诊 时仅 以 反复 腹 痛 为主 诉 , 外 多 方 治 疗 院 均 不 缓解 , 过 反 复 询 问病 史 及 进 一 步 检 查 , 后 明 确诊 断 。 经 最 故 在 I 工 作 中 . 一 些 R P患 儿 在 排 除 常 见 病 因 以后 , 临床 对 A 要 想 到一 些 少 见病 可 能 . 以期 早 期 诊 断 、 早期 治疗 近 年 来 , 心 疾 病 日益 增 加 本 组 资料 显 示 精 神 因素 致 身 R P3 A 9例 . 2 % . R 病 因 中位 居第 二 , 明 功能 性 占 75 在 A P 表 R P仍是 R A AP的主 要 病 因之 一 非 器 质性 疾3 3~ 3 7 3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有效防治措施。

对本院收治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常规,尿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经1~3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外,余均痊愈。

控制血糖,适当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控制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抗生素;临床分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合并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而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情重,不易控制,常常威胁患者生命。

对本院3年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4例患者,男40例,女14例,年龄28~72岁,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20年,其中膀胱炎49例,肾盂肾炎5例。

1.2 临床表现高热、寒颤1例,中度发热15例,腰部酸痛,
肾区叩痛明显4例,尿路刺激征5例。

54例患者给予尿沉渣检查示白细胞大于10个/HP,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细菌计数大于1000个/ml 均诊断为尿路感染,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控制血糖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1.3.2 抗感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

其中联合静脉用药3例,同时膀胱冲洗4例,余为单一用药。

除1例外使用4天后,体温均有一定下降。

平均疗程为2周。

2 结果
经过1~3周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可维持在6.6~7.9mmol/L,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复查尿培养无细菌生长。

1例膀胱炎患者出院后1周症状反复。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长期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加上其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降低,特别是高血糖时,血细胞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能力下降而易于感染[2]。

因此血糖的水平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有关。

本组54例患者中有明显尿路刺激征5例,余多数为轻微症状或无症状菌尿患者,在诊断方面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故应仔细询问排尿特点,进行尿液相关检查,对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很有意义。

本组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生素对控制感染有效,但继发真菌感染明显增加[3]。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尽早行尿液相关检查,争取早期确诊,一旦诊断成立应积极使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这是控制尿路感染的关键,并尽早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这些可使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尽快控制病情,减少二重感染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83.
2 董硕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当代治疗.济南:山东科技出版,1993:94-95.
3 姚民秀,商永芳.糖尿病患者继发真菌感染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3):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