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学习建筑)
12000TD平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3.2.1 池体设计计算设两座平流式沉淀池,单池设计量Q=250m³/h,设计沉淀时间t=2h,设计进水含固率3%,则单个沉淀池各部分尺寸计算如下(示意见图3.2.1):(1)沉淀池面积设表面负荷q’=1.5m³/㎡.h A=Q /q’=167㎡(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 q’*t=3m(1)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500m³(2)池长设水平流速μ=4.5mm/sL=4.5*2*3600/1000=32.4m(3)池宽B=A/L=5.15m(4)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6.29>4 (符合要求)长深比:L/h2=10.8>8 (符合要求)(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设沉淀池连续排泥,污泥停留时间T=1h,好氧池出水SV120(120分钟沉降比)为20%,则:V泥=250m³/h*1h*0.2=50m³(6)污泥斗尺寸设锥斗底部尺寸为0.5*0.5m,锥斗角度55℃,则:锥斗垂直高度h4=(5.15-0.5)/2*tg55°=3.32m,锥斗容积:V1=(5.15²+√(5.15*0.5)+0.5²)*3.32/3=31.3m³设池底坡度i=0.01,则坡度部分高度h5=(32.4-5.15)*0.01=0.27m 则锥斗以上梯形部分的容积:V2=(5.15*5.15)*0.27+(32.4-5.15)*5.15*0.27/2=26.1m³则污泥总容积V1+V2=26.1m³+31.3m³=57.4m³>50m³污泥层和废水层之间设缓冲层h3=0.3m(7)沉淀池总高设置保险水深h1=0.3m则沉淀池总高H=h1+h2+h3+h4+h5=0.3+3+0.3+3.32+0.27=7.19m。
(8)沉淀池总体积保险水深和缓冲层容积:V3=32.4*5.15*(0.3+0.3)=100.1m³V总=V+V泥+V3=500+57.4+100.1=657.5m³。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平流式沉淀池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重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沉淀将悬浮物从水中去除。
在水处理过程中,悬浮物的去除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水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设计参数、计算方法、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平流式沉淀池。
一、工作原理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作用将悬浮物由上向下沉降,从而实现水中悬浮物的去除。
在沉淀池内,水从入口进入并形成水平流动,悬浮物随水流向下运动,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沉淀到底部。
清水则从池的上部流出,经过去除悬浮物的处理后进入下一处理单元。
二、设计参数设计平流式沉淀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水流速度:根据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水流速度,一般为0.3-1.0m/s。
2.水深和宽度比:水深和宽度比决定了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动特性,一般为1:3-1:53.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为2-4小时。
三、计算方法1.沉淀速度计算:沉淀速度是指沉淀物的下降速度,一般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斯托克斯公式和离心加速度计算法。
2.沉淀面积计算:沉淀面积是指沉淀池的有效沉淀面积,根据水力停留时间和水流速度来计算,一般可根据公式:S=A/(t*v)进行计算,其中S是沉淀面积,A是沉淀池的有效断面积,t是水力停留时间,v是水流速度。
3.设计高度计算:根据平流式沉淀池的水深和宽度比,以及给定的宽度和流量计算,可得到设计高度。
四、优化措施1.增加沉淀面积:通过增加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可以增加悬浮物的沉淀时间和沉淀效果。
2.添加沉淀剂:在适当的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沉淀剂可以提高悬浮物的沉淀速度和沉淀效果。
3.定期清理和维护:定期对平流式沉淀池进行清理和维护,清除污泥和沉淀物,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平流式沉淀池在水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提高平流式沉淀池的去除效果,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提高水质的目的。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平流式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处理废水的设备,它通过重力沉淀原理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悬浮物和泥沙分离出来,净化废水。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设计与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深度。
沉淀池的尺寸应根据废水处理量和固体物质含量来决定,一般来说,沉淀池的宽度不应超过3米,长度取决于排放量和使用场所。
深度一般为1.2~2.5米,这与处理的固体物质的密度和直径有关。
接着,需要确定池内搅拌器或水流产生器的设计及数量,搅拌器的数量要根据池体积和深度来确定,一般按照5~10%的比例安装。
还需要确定出口的管道尺寸、进水口的位置和放水口的位置。
在计算沉淀池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池内的流速。
一般来说,池内的液对水流的阻力要小于对固体物质的阻力。
因此,流速的控制是很重要的,一般控制在1m/s以内。
还需要考虑出水口和底部的距离,以及固体物质在底部的物质积累量。
通常,如果距离太近,就会导致物质无法彻底沉淀,而如果距离太远,则会增加废水处理成本。
一般建议出口和底面的距离为1/5~1/6的池深度,以确保足够的物质沉淀。
在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到废水中固体物质的性质,如密度、大小、形状等。
这些因素将影响沉淀池的设计,可以通过调整出口口径、流速和底面形状来优化废水的处理效果。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和清理沉淀池,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体来说,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处理量,选择合适的尺寸、流速和出口口径等参数,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净化废水。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1.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原则:(1)流速的选择:在平流沉淀池中,流速是一个重要参数。
合理的流速可以保证颗粒物在污水中的充分沉降,并且避免泥沙的混浊现象。
通常来说,流速选择在0.3-0.6m/s之间。
(2)池长的确定:池长是通过污水流量来计算的。
池长的选择应该使水流能够充分停留在沉淀池中,以便颗粒物沉淀。
池长可根据公式计算:池长(L)=污水流量(Q)/流速(V)(3)水深的确定:水深是一个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参数。
水深的选择要根据入水水质、污水流量、池长等因素综合考虑。
过大的水深会导致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污泥颗粒的沉降效果。
过小的水深会导致水流速度过快,沉淀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水深可选取0.8-1.2米之间。
(4)沉淀时间的计算: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
沉淀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沉降效果。
通常来说,沉淀时间可根据公式计算:沉淀时间(t)=池长(L)/流速(V)2.平流沉淀池的沉降速度公式:v=(g×(ρp-ρf)×d^2)/(18×μ)其中,v为颗粒物的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p为颗粒物的密度,ρf为介质(水)的密度,d为颗粒物的平均粒径,μ为介质(水)的动力粘度。
3.平流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比计算公式:污泥回流比(R)=回流泥浆量(Qr)/进水污泥浓度(C0)其中,回流泥浆量为回流污泥的流量,进水污泥浓度为进水中污泥的质量浓度。
污泥回流比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沉淀效果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平流沉淀池的计算公式涉及到池长、水深、流速以及沉降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根据设计原则和需要,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确定各个参数的合理值,从而实现平流沉淀池的有效设计。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3 3 2
2 3.333333333 4 1 1.2 0.96 1.2 1.5 5.4 5.4 1 1.5 2.25 1.8 1.8 2.7 2 0.37037037 0.05 7.407407407 0 0 0.6 40 0 3 0.02 98 1000 1.8 0.028 0.028
f1(m2) f2(m2) h4''(m) 7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容积 V2(m3) l1(m) l2(m) h'4(m) 8 池总高 H(m) H(m) h1(m) h3(m) h4(m)
0.5
方斗上口面积 方斗下口面积 泥斗高度 0.5*(l1+l2)*h4'*b 梯形上底边长 梯形下底边长 梯形的高度 H=h1+h2+h3+h4初沉池 H=h1+h2+h3+h4二沉池 超高,不小于0.3 缓冲层高,非机械排泥0.5,机械排泥 时,缓冲层上缘高出刮泥板0.3 污泥层高
0.16 0.04 0.3 0.0175 0.0175 1 0.4 0.5 2.8 3.4 0.3 0.5 0.2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工程技术)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严制#
1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说明
1构筑物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废水排放量为0.2m3/s,人数为80000人,悬浮物为350mg/l
1.2设计依据及原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3平流式沉淀池简述
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
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污水在池内按水平方向流动,从池一端流入,从另一
端流出。污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进水处的底部设贮泥斗。平流式沉
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有效沉淀区大,沉淀效果好,造价较低,对污水流量的适应
性强。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排泥较困难[1]。
2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2]
2.1设计参数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至少设置2个,按同时运行计算。
(2)初沉池沉淀时间取1-2h,表面负荷取1.5-2.5 m3/(m2·h),沉淀效率为
40%-60% 。
(3)设计有效水深不大于3.0m,多介于2.5-3.0之间。
(4)池(或分格)的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采用8-12。
(5)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
(6)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7)泥斗坡度约为45°-60°。
(8)进口需设挡板,一般高出水面0.1-0.15m,浸没深度≥0.25m,一般取
0.5-1.0m,距离进水口0.5-1.0m;出口也需设挡板,距离出水口0.25-0.5m,浸
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15m。
资料严制#
1
2.2设计计算
设计采用2座沉淀池,计算尺寸如下:
(1)悬浮物的去除率
η=
94%%100
350
20350
(2)沉淀区总面积
设计处理污水量 Qmax=0.2 (m3/s)=0.23600=720 (m3/h)
设表面负荷q=1.5m3/(m2·h),沉淀时间t=2h
A=5.1720q3600Qmax=480(m2)
(3)沉淀池有效水深
h2=qt=21.5=3(m)
(4)沉淀区有效容积
v。=3600Qmaxt=720×2=1440 m
3
(5)沉淀池长度
设初沉池流速v=4.8mm/s
L=3.6vt=4.83.62=34.56(m)
池总宽
B=56.34480LA=13.89(m)
池宽
b=289.13nB=6.95(m)
校核 长宽比95.656.34bL=4.97>4 满足
长深比356.34h2L=11.52<12 满足
∴设计合理
沉淀池总长度
设流入口至挡板距离为0.5m,流出口至挡板距离为0.5m
L1=0.5+0.5+34.56=35.56(m)
(6)污泥所需容积
设每人每天污泥量S=0.55L/(人·d),初沉池排泥时间T= 2d
资料严制#
1
V=100028000055.01000SNT=88(m3)
V’=
2
88
=44(m3)
(7)污泥斗的容积
设污泥斗上口长为6.5m,下口宽为0.5m,斗壁与水平面倾角为60°,则污
泥区高度
h4=60tan25.05.6)(=5.2(m)
V1=)5.05.05.65.65.05.05.65.6(2.531h3121214SSSS
=79.3(m3)
(8)污泥斗上方梯形部分的容积
机械刮泥时池底坡度i=0.01
则由坡度引起的高度h5 =(34.56+0.5-6.5) 0.01=0.286(m)
V2=bh2bL51)(=5.6286.025.656.35=39.09(m3)
校核 V1+V2 =79.3+39.09=118.39>44 满足
∴设计合理
(9)沉淀池的总高度(采用机械刮泥设备)
设污泥缓冲高度h3=0.3m,沉淀池超高h1 =0.3m
H=h1+h2+h3+h4+h5=0.3+3+0.3+5.2+0.286=9.08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