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 比的应用-比的分配 同步测试B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 比的应用(教材P52例2)

方法二:
46 : 44 : 50= 23 : 22 : 25
一班:70×
23 23+22+25
=23(棵)
二班:70×
22 23+22+25
=22(棵)
三班:70×
25 23+22+25
=25(棵)
方法四:
46+44+50=140(人) 140÷70=2(人) 一班:46÷2=23(棵) 二班:44÷2=22(棵) 三班:50÷2=25(棵)
2.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 1︰2的稀释液怎么配制呢? 用1份体积的浓缩液和2份体积的水。
探究新知
二、阅读与理解
1.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总共的液体体积是500mL,还知道这种液体是由1份体积 的浓缩液和4份体积的水混合而成的。
2.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算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各是多少毫升?
1. 观察上面两道题,说一说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
(1)必须知道分配对象之间的比(各自的份额);
(2)必须知道总量或者其中的一个对象的具体量;
2.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对象的份额比和总份额的关系;各对象的份额数或者 在总份额中的占比。
拓展练习
1. 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周长2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 这个花坛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基础练习
1. 某妇产科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 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名?(独立完成,并汇报)
方法一:
51+50=101 303÷101=3(名) 3×51=153(名) 3×50=150(名)
方法二:
51+50=101 303×15011 =153(名) 303× 50 =150(名)
方法一 200÷2=100(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应用等。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比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节课的时候,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应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的应用,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应用等。
2.教学难点:如何将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和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的应用的概念。
2.讲解比的应用:讲解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应用等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展示比的应用的步骤和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比的应用》同步练习(含答案)

《比的应用》(同步练习)-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填空题(共8小题)1.某商场上午和下午出售的洗衣机数量比为5:3,下午比上午少出售40台,则上午出售台,下午出售台。
2.一幅画的长与宽的比是3:2,已知这幅画宽是80厘米,这幅画的长是厘米。
3.一个等腰三角形花圃,底和高的长度比是3:2,底是12米,高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4.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①150g:3kg=:。
②如图中,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的面积之比:。
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其中较小的一个锐角是。
6.学校组队参加区广播操比赛,要求人数在50人以上、60人以下,男女生比例为3:5。
这支参赛队有女生人;参赛队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与高长度之比是10:3,如果沿这个三角形的对称轴剪开,可以拼成一个周长是48cm的长方形。
原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cm28.花店用红、黄、绿三种花扎成花束,红、黄、绿三种颜色花的比是3:2:5,现在三种颜色的花都有150朵。
如果红花刚好用完,绿花还少朵;如果绿花刚好用完,黄花还剩下朵。
二.选择题(共5小题)9.有3个孩子,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2岁,他们的年龄比是3:4:5,最小的孩子的年龄是()岁。
A.6B.9C.12D.1510.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度总和是14厘米,它们的长度比是3:4;如果斜边长是10厘米,斜边上的高是()A.2.4l厘米B.4.8厘米C.3.6厘米D.6厘米1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这个班的男女生人数比是()A.1:3B.2:3C.1:21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高和面积都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底边的比是()A.1:1B.1:2C.2:113.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与水的比是()A.1:9B.11:10C.11:1三.判断题(共5小题)14.小青与小华高度的比是5:6,小青比小华矮..15.“率”是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例如“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3课时 《比的应用》同步练习附答案.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一、填一填。
1.六(1)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女生占全班的(),男生占全班的()。
2.甲、乙两数的比是3:2,两数的和是75,甲数是(),乙数是()。
二、有两块实验田,第一块的面积是180㎡,第二块的面积是240㎡,把154㎏化肥按面积比施入这两块实验田里,每块试验田各施化肥多少千克?三、图书角中文艺书与故事书本数比是3:5,如果故事书有60本,文艺书有多少本?四、爸爸用一根长108㎝的铁丝给亮亮做了一个长方体模型。
这个模型长、宽、高的比是4:3:2,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64分)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28分)1.12∶15=5( )=24÷( )=( )(最后一空填小数)2.一个比是38∶x ,当x=时,比值是1;当x=( )时,比值是38;当x=( )时,这个比无意义。
3. 5g 盐完全溶解在50g 水中,水与盐的质量比是( ),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水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
4.在5∶8中,如果前项加上1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或乘( )。
5.一份工作,甲独做8小时完成,乙独做12小时完成,甲与乙的工作效率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甲与乙的工作时间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这是一个( )三角形,最大的角的度数是( )°。
7.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3∶5,周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8.小红家养的白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5∶2,白兔的只数占两种小兔总只数的( )( ),灰兔的只数占两种小兔总只数的( )( );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 ),白兔的只数比灰兔多( )( ),灰兔的只数比白兔少( )( )。
9.a 是b 的35,则a ∶b=(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综合测试卷(解析版)一、单选题1.把5:8的前项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
A .10B .16C .24D .20【答案】B【知识点】比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5+10)÷5=15÷5 =38×3-8=16,后项应该加上16。
故答案为:B 。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计算。
2.甲地到乙地,快车用23小时,慢车用1小时,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是( )。
A .23:1B .2:3C .3:2D .5:3【答案】C【知识点】比的化简与求值【解析】【解答】解:1:23=3:2。
故答案为:C 。
【分析】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所用时间的反比。
3.从甲盐库取出 15的盐运到乙盐库,这时两个盐库所存的盐的质量相等,原来甲盐库和乙盐库的存盐质量的比是( )。
A .5:3B .4:5C .6:5D .5:4【答案】A【知识点】比的应用【解析】【解答】把甲盐库原来的盐看作单位“1”,甲盐库现在剩下的盐占1-15=45;乙盐库原来的盐:45-15=35;1:35=5:3 。
故答案为:A 。
【分析】根据题意,把甲盐库原来的盐量看作单位“1”,先求出从甲盐库取出15后剩下的盐量,剩下的盐量也是乙盐库现在的盐量,然后用乙盐库现在的盐量-甲盐库取出的15=乙盐库原来的盐量,最后用甲盐库原来的盐量:乙盐库原来的盐量,将结果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
4.(2024六上·平湖期末)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5:3,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B【知识点】三角形的分类;比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80°×22+5+3=36°;180°×52+5+3=90°;180°×32+5+3=54°;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上数学(课课练)第4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课课练)第4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解析】:(1)根据题意,进行比,然后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20:25=(20÷5):(25÷5)=4:5(2)先求出全班人数,然后根据题意用男生人数:全班人数,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
25:(20+25)=25:45=5:9【答案】:4:5,5:9。
3.已知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2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1,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解析】:根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知道长+宽=24÷2厘米,再根据“长与宽的比是 2:1,”把长看作2份,宽看作1份,长+宽=2+1份,由此求出1份,进而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即可求出长方形的面积,1份是:24÷2÷(1+2)=24÷2÷3=4(厘米),长是:4×2=8(厘米),宽是:1×4=4(厘米),长方形的面积:8×4=32(平方厘米)。
【答案】:32。
4.除数和被除数的比是1:3,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和是12.6,被除数是()。
【解析】:设除数是a,则被除数就是3a,那么商就是3a÷a=3,根据题意可得方程:a+3a+3=12.6,4a=9.6,a=2.4,所以被除数是:2.4×3=7.2【答案】:7.2。
7.甲、乙两个数的差是35.4,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2,两数之和是()。
【解析】:根据题干,把甲数看做5份,则乙数就是2份,甲乙两数的和就是5+2=7份,又因为甲乙两数相差5-2=3份,据此用35.4除以3,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7即可,35.4÷(5-2)×(5+2)=35.4÷3×7=82.6。
【答案】:82.6。
8.用一条长5米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解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知道a+b=C÷2,求出长和宽的和,进而求出长和宽,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面积,一份是:5÷2÷(3+2)=2.5÷5=0.5(米)长是:0.5×3=1.5(米)宽是:0.5×2=1(米)面积是:1.5×1=1.5(平方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比的应用比的分配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比的应用》练习一、“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填空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共78人,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是7:6,一班()人,二班()人。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
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 )、( )。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比的应用-比的分配同步测试B卷(测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比的应用-比的分配同步测试B卷(测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1. (3分)花花4时行了12千米,她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花花每小时走千米.2. (2分) (2018六上·福建期末) A是B的8倍,A与B的比是;A是B的,A与B的比是。
3. (2分)(2019·长沙) 六年级二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 (4分)实验小学全体学生中大约有51%是女生;女生中大约有15%是三好学生.(1)女生人数与实验小学学生总数的比大约是∶.(2)女生中三好学生的人数与女生总人数的比大约是∶.二、解答题 (共6题;共30分)5. (5分)“神舟十号”在轨飞行15天,正好是“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时间的。
“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多少天?6. (5分)(2020·石阡) 某工人计划在3天内加工完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480个,占这批零件的40%,第二天与第三天加工零件数的比是2∶3。
第三天加工零件多少个?7. (5分) (2019六上·虎林期末)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1,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8. (5分)大毛看一本数学童话书,已看页数与未看页数的比是1∶5,如果再看10页,这时已看页数占总页数的2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9. (5分)(2011·河南) 张家有2口人,李家4口人,王家5口人,三家合住一个院内.上月共交水费44元.如果按人数分摊水费,三家各应付水费多少元?10. (5分)(2019·长沙) 六年级一班原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占。
后来转来女生若干人,这时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比的应用-比的分配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4题;共5分)
1. (1分)(2016·牟定模拟)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2. (1分) (2019六下·惠阳期中) 一根圆柱形木料长4m,横截面的直径是6dm,如果将这根木料按1:3分成两段,较长一段的体积是________dm3。
3. (2分)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7∶10,最大的内角是________度?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4. (1分)(2018·浙江模拟) 右图中,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
二、解答题 (共6题;共35分)
5. (5分) (2019六上·安溪期中) 一瓶水,喝了一半后,又喝了50mL,正好喝了这瓶水的。
这瓶水有多少mL?
(请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6. (5分) (2020六上·相城期末) 李师傅3天加工完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正好是80个,第二天和第三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3︰1,李师傅第二天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7. (10分)看图回答
(1)写出她们走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
(2)你有什么发现?
8. (5分)(2019·龙华) 一种电脑显示屏幕,长和宽的比是16:9,屏幕的周长是100cm,这种电脑显示屏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9. (5分)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配制黑火药的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
它们质量的比是15∶2∶3,现在要配制12 kg黑火药,三种原料各需要多少千克?
10. (5分) (2019六上·硚口期末) 一个铁丝围成的长方形,长是6.28cm,长和宽的比是2:1,如果把它围成一个圆形,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4题;共5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二、解答题 (共6题;共35分)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