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派之卢纶、王翰、王之涣《塞下曲(一)塞下曲(二)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之涣)
战争题材边塞诗词

战争题材边塞诗词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战争题材边塞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战争题材边塞诗词11、塞下曲卢纶〔唐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2、潼关吏杜甫〔唐代〕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
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
“草草”,劳苦的样子。
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
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
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
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
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
“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
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
描写边塞的古诗词-边塞诗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四首》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边塞诗派之卢纶、王翰、王之涣《塞下曲(一)》、《塞下曲(二)》、《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之涣

小翰林便签边塞诗派之卢纶、王翰、王之涣《塞下曲(一)》、《塞下曲(二)》、《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之涣)》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ò)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
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塞下曲(一)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塞下曲(二)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月黑风高下雨天之一夜惊魂六年级面授班吕步锦那天夜里,我一个人坚定地向前方走去……“啊!”我差点摔了一跤,那是一个月黑风高下雨天,我举着书包在一个羊肠小道里走着,风吹着,雨下着,我怕着,月亮瞬间变得黯淡无光,大风把树叶折磨得哗哗作响,看看表,十点十八了,冬天的雨很细,很快,很冷,使我忐忑不安。
凉州词 王翰

杯盛满了殷红的
葡萄美酒,正要开
葡萄美酒夜光杯,怀畅饮,马上琵琶
欲饮琵琶马上催。声催促而来.醉倒 醉古来卧征沙战场几君莫人笑回,。在要出沙见征场笑.有,,也自几请古个您男活不儿着
回来的?
凉州词 王翰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王翰
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凉州到词 王的翰 啊!
拓展延《伸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黄凉河州远词上白云间,
[唐]王之涣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凉州词玉王翰 门关。
作者简介:
Hale Waihona Puke 王翰:字子羽, 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凉州词二首》是唐 代边塞诗中传诵千古 的名篇。他恃才不羁, 性情豪放,以豪放之 情写军中生活。
凉州词 王翰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万里长征人未还。
凉州词 王翰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意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
七言边塞诗

七言边塞诗1、《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凉州词二首·其二》-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塞下曲四首·其二》-戎昱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6、《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意思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意思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意思“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下面小编整理了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意思,欢迎大家阅读学习!一、凉州词黄河远上②白云间,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
羌笛⑤何须⑥怨杨柳⑦,春风不度⑧玉门关⑨。
——唐·王之涣二、注释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
羌: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杂文廖郎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三、解读翻译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四、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
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入手,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
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传来了如泣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
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
王翰《凉州词》全诗鉴赏《凉州词》唐诗赏析详解

王翰《凉州词》全诗鉴赏《凉州词》唐诗赏析详解《凉州词》由王翰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凉州词》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注解】1.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 夜光杯:雕琢精致的玉杯。
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
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5。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6.催:催人出征《凉州词》【韵译】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凉州词》【翻译】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
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凉州词》【讲解】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请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是以白玉精制而成的月光宝杯。
好酒配好杯,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岁月,在物资如此紧缺的苦寒边塞,能有这样的一顿盛宴,这是多么的难得啊,我想应该是刚刚打了一场胜仗之后的庆功宴吧,不然又怎会如此豪奢,如此欢畅!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意

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意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意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意是什么呢?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所写的边塞诗作颇具特色,大气磅礴,为人们留下不朽的诗篇。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意,欢迎阅读!《凉州词》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诗意]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詩吹不到的啊![赏析]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
首句“黄河直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
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
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
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
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
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一片孤城”,隐约可见。
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
“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
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
这“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
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派之卢纶、王翰、王之涣《塞下曲(一)》、《塞下曲(二)》、《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之涣)》
小翰林便签
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
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
一箭射出……
塞下曲(一)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
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
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塞下曲(二)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
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月黑风高下雨天之一夜惊魂
六年级面授班吕步锦
那天夜里,我一个人坚定地向前方走去……
“啊!”我差点摔了一跤,那是一个月黑风高下雨天,我举着书包在一个羊肠小道里走着,风吹着,雨下着,我怕着,月亮瞬间变得黯淡无光,大风把树叶折磨得哗哗作响,看看表,十点十八了,冬天的雨很细,很快,很冷,使我忐忑不安。
走到了印刷所门口,狂风暴雨轮番击打着大门上的铁锁,“咚,咚”,这是铁锁发出的“鬼敲门”的声音。
我不得不加快脚步,我抄起一根树枝,在空中挥舞着,想给自己壮壮胆,可没想到,树枝在空中发出的“鬼叫”声,让我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屁股全湿了,衣服粘在身体上,雨点打在水坑上,让人觉得你被跟踪了,我也不例外,一步三回头。
这时,一个身影闪过,“鬼呀!”我一边尖叫着一边向前冲,现在路上一个人也没有,路灯像是跟我作对似的,一闪一闪的,“啪啪”我的脚在水坑里快速的飞奔了起来。
快到家了,门口的水果摊都关门了,雨滴落在塑料防水薄膜上的声音像是水果们在豪叫似的。
我仿佛看到许多被冤死的鬼魂朝我奔来,以窦娥为首,我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叫道:“饶了我吧,不是我干的,我活着也不容易,天天上学,饶命啊!”我边叫边一百米冲刺的速度冲破鬼魂的包围圈,向家里跑去到了楼道里,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忽然,我听到了鬼在楼道里原地踏步,他穿的大拖鞋发出了“啪啪”的声音,我吓得边扶着楼梯往下走边尖叫:“饶了我吧!?”这时,鬼竟然说话了:“小孩儿,干嘛?怎么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哦,原来是邻居家的大爷呀!我壮了壮胆朝楼上走去,拿出了钥匙,进了家,嗨,原来是虚惊一场啊!
小翰林便签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
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4.催:催人出征。
5.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6.君:你。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纵纵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君不要笑。
自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翰林便签
王之涣,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凉州词》和《登鹳雀楼》等六首。
王之涣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
钻研学问,精益求精;写作诗文,落笔惊人。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语文金字塔
把下列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补充完整。
1.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登鹳雀楼》)
2.,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3.君不见,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参考答案】
1.黄河入海流2.黄河远上白云间
3.黄河之水天上来4.长河落日圆
5.欲渡黄河冰塞川
相关链接
黄河
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第二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
在中国历史上,美丽而古老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早在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便出现西候度猿人;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
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因此,减缓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是治理黄河的长远目标。
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在此基础上采取水库拦沙、增水冲沙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河床变淤为冲,从而对黄河进行根治。
课堂思维碰撞
1.“尽”有这样几种解释:①用完;②尽头;③尽力;④全部。
请在下面句子的括号中选出正确的解释。
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⑵一到草原,各种美景尽收眼底。
()
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参考答案】②;④;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