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1.赵州桥(相关资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赵州桥:历史的见证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赵州桥:历史的见证者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学习课文《赵州桥》。
通过阅读此篇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事件和艺术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成就。
2.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并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义和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引入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合作学习法:分为小组阅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3.问题导向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
4.示范讲解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样书的示范,让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入历史背景: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赵州桥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和文化背景等有初步了解。
2.介绍文学作品:让学生详细了解本次学习的文学作品《赵州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文化意义。
二、阅读理解1.小组阅读: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阅读一段课文,并做好相应的笔记。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笔记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学习。
三、文学欣赏1.词语解释:让学生解释一些课文中比较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2.赏析文章: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样书的示范,让学生赏析课文,并学习其中的文化内涵。
四、综合评价1.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记忆所学内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赵州桥》人教部编版

教案名称: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赵州桥》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背景资料介绍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赵州桥》2. 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知识3. 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桥梁史上的地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深入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桥梁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背景资料介绍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内容。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赵州桥相关知识的拓展学习,如赵州桥的建筑特点、桥梁史上的地位等。
六、板书设计1. 赵州桥2. 历史背景3. 建筑特点4. 桥梁史上的地位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赵州桥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背景资料介绍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11《赵州桥》知识点、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11《赵州桥》知识点、同步练习题《赵州桥》课文知识点归纳教材分析:《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造型美观。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课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
第二段讲赵州桥的设计精巧。
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
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
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
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会写:赵zhào(赵国、姓赵、赵州桥)省shěng(节省、身份、省钱)县xiàn(县城、知县、县长)匠jiàng(木匠、工匠、能工巧匠)设shè(设想、假设、设计)计jì(计算、计较、不计其数)史shǐ(历史、史记、史无前例)创chuàng(创造、创业、创办)举jǔ(举手、举行、举重)且qiě(而且、尚且、且慢)智zhì(智力、智慧、心智)慧huì(聪慧、慧眼、秀外慧中)历lì(历代、历来、历历在目)多音字:省shěng(节省)xǐn(反省)横héng(横竖)hèng(蛮横)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济jì(救济)jǐ(人才济济)近义词:闻名——有名雄伟——宏伟减轻——减弱节省——节约坚固——牢固美观——美丽精美——精致宝贵——珍贵反义词:减轻——加重容易——困难节省——浪费精美——粗糙坚固——松散理解词语:遗产: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本课指赵州桥的设计前所未有。
雕刻:在金属、玉石、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
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

《赵州桥》是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的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设计特点和美观程度。
文章首先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等信息,接着重点描述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和美观程度,最后强调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设计特点方面,文章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其中,赵州桥的独特设计是其坚固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采用了一个大拱和四个小拱的设计,不仅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而且在河水暴涨时,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这种巧妙的设计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美观方面,文章通过描绘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展现了赵州桥的精致和美丽。
这些图案包括两条相互缠绕的龙、两条飞龙和双龙戏珠等,它们形象传神,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在游动一样。
这些图案不仅增添了赵州桥的美观程度,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才华。
此外,文章还强调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和宝贵性。
作为一座历经千年沧桑的石拱桥,赵州桥见证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辉煌成就,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见证,也激发了人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仰和钦佩之情。
总之,《赵州桥》是一篇生动、准确、简练的课文,通过介绍赵州桥的历史、设计特点和美观程度,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赵州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二、读读写写。 雄伟壮丽 坚固美观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长虹卧波 金碧辉煌
气势磅礴 巧夺天工 亭台楼阁
美轮美奂 别具匠心 固若金汤
三、连线。 雄伟的 智慧的 稳定的
结构 赵州桥 结晶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 赵州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荡 舟洨河,去领略赵州桥独特的美。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真动所
像,有
精 美 的 图 案
活的 了龙 一似 样乎 。都
在
游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 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赵州桥的历 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说一说:学完了赵州桥这节课,你有什么 感受?
通过学习赵州桥的雄伟,我体会我国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结构梳理
同学们再见!
jì hénɡ
lì shǐ
zhǎo zhì huì
设计 横 跨 历史 前爪 智慧
多音字
zhǎo
爪 两条龙前爪互相抵着。
héng
桥横跨在河上。
横
hèng
他非常的蛮横。
zhuǎ
鸡爪
我会写
省 县 匠设计史 赵 创 举 且智 慧
生字归类
设、部、横 跨、栏 __左___右___结构
固 _全___包__围__结构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 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 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思考: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有哪些?
赵州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桥下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
水小的时候,水从大拱桥下流过! 当水面在线条以下的时候。
水大的时候,水从大拱桥下流过;侧拱里也流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1《赵州桥》备课相关资料李春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1《赵州桥》备课相关资料李春简介李春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春是隋代的一位普通工匠,由于史书缺乏记载,他的生平、籍贯及生卒年月已无法得知。
我们仅能根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有:“赵郡**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我们方知道是李春建造了这座有名的大石桥。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
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
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
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
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
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
当然这只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它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河上,横跨**河南北两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敝肩圆弧拱桥。
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
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
它以首创的敝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令人瞩目,充分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
赵州桥建于隋代,隋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分裂、兵戈相见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从这里北上可抵重镇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 赵州桥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水面在线条以下
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 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 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 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既……又……”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两种 好处,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才干。
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shè jì( 设计 )并参加 建造的。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zhì huì ( 智慧 )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lì shǐ ( 历史 )遗产。
二、课内阅读。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 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 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这段话运用了_排__比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栏板上_图__案___的__精__美___,既赞美了 龙的_姿__态__美,又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写,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和才干。
总起:世界闻名
雄伟:长、宽
赵
州 分述 坚固:石头砌成
桥
美观:精美的图案
总结: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惊独 人特 创设 举计
赵州桥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 慧与才干,身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在骄傲、 自豪的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开篇总体介绍赵州桥的情况。
填一填:
桥名:赵州桥 地点: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设计建造者: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年代:到现在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
仔细读第2~3自然段,思考: 这一部分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特点?在
文中画出来。
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赵州桥》说课课件(共14张PPT)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并对古代和现代技术的对照,感受劳动 人民的智慧。
2、把握赵州桥的特点,感受“坚固”
提出问题“在1400年的历史中,赵州桥会经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 的想象能力。
【设计意图】完成教学重难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任务四:教师小结,课文总结 本节课认识了生字词,使学生学会了用关联词“有的……
有的…”造句,了解了古建筑的一般方法,把握赵州桥的特 点。让学生明白了赵州桥闻名于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 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加深课堂 印象。
七、说作业布置
其次,精研课本,出示“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 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并介绍关联词,讲明该 关联词的并列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关联词,帮助学生运用”有的…有的……”造句。
最后,配乐让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并通过问题“在石头上雕刻容易吗?”“雕刻得栩栩 如生容易吗?”“这些图案是李春一个人雕刻的吗?” 引导学生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佩,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赵州桥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巩固学生所学习的课堂知识,我布置以下作业: 1. 用“赵”、“省”等生字组词,尝试用“雄伟”、“创举”
等词语造句 2. 课后当小小导游,与家长分享赵州桥,向他们介绍美丽
宏伟的赵州桥。
八、说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赵州桥
总起:世界闻名 雄伟:长、宽
11.赵州桥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作业布置 八、说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州桥相关资料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
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赵州桥的结构:
主拱由28道相互独立的拱券并列而成,建桥时先砌中间的,再砌两边的,每道拱券宽约35厘米,每石长度不同,自70厘米至于109厘米不等,各块条石之间用二个“腰铁”相连。
每条拱券坏了可单独修理,因外侧的拱券易风化损坏,明代时桥西侧的5道拱券塌落,在明清时重修(没有修复记录,可明显看出与中间的石料不同),1955年对东侧塌落的5道拱券进行了重修。
中间18道拱券还是隋代建筑的。
为了防止拱券向外倒,另外还采取了以下方法:
1.上窄下宽。
为了防止拱券向外倾斜,拱脚宽9.5米,拱顶宽9
米;
2.用9个铁连杆横向连接28道拱券。
在拱券中用几根用一头是孔,一头是钩的铁连杆将28道拱券连起来,在最外边的拱券处有一个铁冒头(下图)。
在主拱上共有5处铁拉杆,每个小拱上各有一个铁拉杆。
3.用形似锯子的腰铁将各块石料加固,每块石料相连处用二个腰铁。
4.用6个条石钩拉住外侧桥拱,用1.8米长,头部长出5公分曲尺形的条石放在桥拱的外侧,利用长出部分起到一个向内拉住桥拱的作用。
因每道桥拱宽35公分,条石可压住外侧5道桥拱。
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桥东西二侧的桥拱都曾塌落,二侧外边的5道桥拱都是后修的。
1956年修缮时大桥拱顶采用钢筋结网加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