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 4 隋唐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及中华文化圈的正式形成时期

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 4 隋唐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及中华文化圈的正式形成时期

第7页
返回导航
历史
解析:选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 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封拜官职,需先经中书省,再经 门下省,最后由尚书省下的吏部去执行,可见三省体制对皇权的 独断专行有一定的约束。答案为 D 项。
第8页
返回导航
历史
8.(2017·陕西咸阳抽检)“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史
第3页
返回导航
历史
[核心史实] 1.政治上 (1)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 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 (2)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第4页
返回导航
历史
2.经济上 (1)农业:曲辕犁发明、筒车出现,均田制一度盛行,农业经济繁 荣。 (2)手工业:丝织业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商业: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海上 丝绸之路发达。
第5页
返回导航
历史
3.文化上 (1)科技: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以僧一行为代表的天文成就, 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 (2)艺术: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绘画艺术以吴道子为代表。 (3)文学: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
第6页
返回导航
历史
[对点训练] 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 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 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D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历史
四、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及中华 文化圈的正式形成时期

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精品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二)、农业发展特点: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三)、手工业发展特点:1、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2、手工业发展特点: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四)、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五)、城市的兴旺:1、长安、洛阳2、扬州、成都3、汴州、广州二、能力培养目标:(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成就,培养其归纳、对比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通过指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与商业繁荣和城市兴旺关系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认识,帮助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一)、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条件。

(二)、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成就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说明:每一节教材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

它与知识要点之间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为了说明重点而设计的。

本节教材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正是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教材中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在说明这一中心问题。

二、难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说明:本课的重点是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就构成本课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将要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正是学生的弱点,因此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具体的历史现象,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ppt课件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ppt课件
1)、隋朝时, 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的主
张, 又称“三教合一”。;
2)、唐朝时, 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
教的发展,唐代韩愈等提出儒学复兴
2、科技: (1)四大发明: ①印刷术: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 ②火药:炼丹家发明,最早见于唐初孙思邈 著的《丹经》,唐末用于军事。
地位 的决策权、审议权和 行政权
作用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趋向巩固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相权一分为三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趋向完善
2、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 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
①都实行分权; ②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 ③都有积极作用。
⑵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 ①不同。 ②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 治的产物。
3、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 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答案】C 【解析】“大小之官,悉由吏部”,说明了隋代中央对 地方官员任免权控制的加强,实质上反映了中央集权的 加强。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措施
①外轻内重
②实行兵将分离 ③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出 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
(2)影响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唐太宗调整府兵制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军队叛乱。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耕作技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
②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后世誉“颜 筋柳骨”; ③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2)绘画:代表作有展子虔《游春图》、阎立 本《步辇图》、画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莫 高窟璧画盛极一时。 (3)戏曲:唐代宫廷中设有 “梨园”。 (4)雕塑:莫高窟(甘肃敦煌鸣沙山,开始于 前秦,历时一千多年,直到宋元,以隋唐作品为 多;佛像、壁画为主)。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促使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的因素 有
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密切,互通有无 ④采取较为(jiào wéi)开放的对外政策
A①②③④ 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第二页,共10页。
D②
二.关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
1.隋唐时期,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的活 动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八页,共10页。
12.下列不符合(fúhé)唐朝时期生活现象的是 A.居民以茶待客 B.购物使用开元通宝或五铢钱 C.市中有邸店和柜坊 D.扬州的经济地位超过成都 13.唐代著名的白瓷和青瓷产地分别在今天的 A.陕西省和江苏省 B.河北省和浙江省 C.河北省和河南省 D.河南省和湖南省
第六页,共10页。
7.下列反映隋唐手工业水平属世界前列的是
①制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②制瓷工艺 ③战舰 (zhànjiàn)上使用机械动力 ④冶铁业普遍采用切削、 抛光、焊接等工艺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唐朝通用的货币是开元通宝,始于
A.唐太宗 B.唐高祖 C.唐高宗 D.唐玄宗
9.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
学习目标:
1.隋唐时期社会(shèhuì)经 济繁荣的原因
农2.业隋(n唐ón时经gy济期è)重:社心会开(始sh南è移h;u筒ì)车经;曲辕犁;茶税 手济工繁业荣: 造的船表业现;唐三彩及秘色瓷;冶铸业;
商业: 货币;柜坊;城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第一页,共10页。
一.关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圩田更加普遍 ②围湖造田
③放火烧山
④兴修水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诗句所描绘的是隋唐的经济状况,其 中对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

高三历史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二. 重点、难点:1. 重点: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2. 难点:对科举制实行的准确理解、府兵制到募兵制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1. 情况:隋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2. 意义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

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生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①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②自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

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给他们一个政治出路。

③中央政府利用庶族地主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隋唐时期重视选拔人才,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2. 科举制的特点及作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高三历史:《专题3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 隋唐、宋元课件

高三历史:《专题3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 隋唐、宋元课件

广东 13 科举制 广东 14 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 山东 9 海南 4 海南 3 科举制 行省制度 宋代商业的发展
浙江 13 宋代制瓷业的发展 天津 2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以古诗切入 以图片切入 以图片切入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安徽 12 儒家伦理思想 安徽 13 古代绘画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2010
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审 核(门下)至执行(尚书)。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
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3.演变
(1)三省六部制是自魏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隋朝时三省为中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诊断参考】 知识缺陷 ●不能准确地把握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唐、宋、
元中枢机构的变化。
●不能很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尤其是宋代商业 发展的特征。 ●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情况把握不准确。 ●缺乏对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能力,尤其是对宋明理学的掌握。 ●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特色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对风俗画的把握。
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
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答案】 A )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3.(2012· 安徽文综)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技能缺陷
●缺乏对历史图片的观察和解读能力。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PPT课件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PPT课件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二)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1.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2.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3.筒车,曲辕犁
(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茶叶生活化;茶税
(05上海6) “檐yan剪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 茶”,“春泥秧稻 ,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 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 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思考原因和主要方式是什么? 1) 原因: 南方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加剧 2) 主要方式: 圩田(围湖造田)、火耕(放火烧山)
3)你如何看待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a.进步性:
促进隋唐农业发展,巩固江南经济地位, 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隋唐粮食产储量提高,经济的发展。 2)比较隋唐库藏丰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原因?
结果:隋统治日益腐败,矛盾激化,加速灭亡;唐出现盛世景象. 原因:所采取的统治政策不同:隋赋税沉重;唐轻徭薄赋.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2.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 3.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
• 材料二 •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
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新唐书》
•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3分)
• 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兴修了水利工程, 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 材料三: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 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 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高中历史人教版:4.5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

高中历史人教版:4.5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掌握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

德育目标1.学习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城市的繁荣。

认识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通过学习隋唐经济的繁荣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情况,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说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教学重点1.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市(长安和洛阳)的兴旺。

●教学难点1.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

2.邸店和柜坊的出现。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制作的曲辕犁和筒车的模型或实物图片。

3.地图《唐前期统治疆域图》《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4.投影图片《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特点表》《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表》。

●教学方法1.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隋唐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以及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

2.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比较琐碎的知识点,教师要讲解清楚。

3.图表归纳法:可对课文中一些比较琐碎的知识点,制作一些图表,既便于讲解,又便于学生记忆。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堂构思本节主要叙述隋唐两代的经济状况,内容比较多,且比较琐碎,因此在讲课中教师应注意:1.本节内容分两课时。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2.对一些重点、难点以讨论法和讲解法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浇灌工具筒车和耕作工具曲辕犁.
翻车和筒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筒车自行旋转汲水至高岸,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其 动力来水力,在唐朝出现.
翻车和筒车都是用于灌溉的工具.但翻车则需人力,是曹魏马
钧改进的. 那水排呢?
西汉的耧车
-----
---
唐唐曹东西 朝朝魏汉汉
———
--- --- ---
结果:隋统治日益腐败,矛盾激化,加速灭亡;唐出现盛世景象. 原因:所采取的统治政策不同:隋赋税沉重;唐轻徭薄赋.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2.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 3.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
经济重心南移 1.先秦:关中 2.秦汉:黄河中下游 3.六朝:南北趋向平衡 4.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 5.南宋:南移完成 6.明清:明显超过
3)你如何看待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a.进步性:
促进隋唐农业发展,巩固江南经济地位, 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b.局限性: 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土流失
4) 你认为…对当前发展农业的启示是什么?
限制人口增长,提高科技含量,注意保护环境,重视 节约资源……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淮水
海 滨 湘 水 五岭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2.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 3.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
巩固:1、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 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重要地位,中国的统治中 心迁离此区域是在:
C A 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 B 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结束后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二)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1.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2.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3.筒车,曲辕犁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 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 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 、唐朝 D、北宋
C 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D 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都时
2、隋唐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是:① 国家统一、安定
② 民族交往密切 ③ 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④ 统治者轻徭薄
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C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思考?
为什么在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
第一.战乱主要在洛阳和长安一带进行,破 坏了北方的社会经济.
2. 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 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ˇ (lin,粮仓) 俱丰实.” 材料二 “含嘉仓在洛阳城内,约有粮窖四百座。其 中,大窖储粮可达一万多石,小窖也有数千石。” 1) 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隋唐粮食产储量提高,经济的发展。 2)比较隋唐库藏丰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原因?
三彩双鱼瓶 该骆 驼形状高大,造 型生动,形态逼 真,釉色光润, 鲜艳亮丽。陶塑 技艺高超,形象 地反映出唐代商 人用骆驼携带丝 绸等物品,经丝 绸之路西去经商 的情景。
这是1970年10月在西 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 唐代刻花金碗。金碗 高5.5厘米,口径13.7 厘米。碗身布满珍珠 纹饰,腹部有莲花瓣, 花瓣内刻有鸳鸯、鸭 子、鹦鹉等纹饰。碗 内有唐人刻写的“九 两半”三字。 这只
金碗充分反映出唐朝 铸造工艺的高度发达。
半两钱 秦 — 汉武帝
五铢钱
汉武帝 — 唐 高祖
开元通宝 唐高祖 — 明末
大明宫麟德殿模型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一.经济繁荣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统治者的政策调整
(二)客观原因
a.国家统一、强盛 b.交通发达 c.中外交往频繁、民 族交往密切 d.人民的辛勤劳动
苗寨筒车
中国历史博物馆据陈廷章《水轮赋》和王祯《农书》复原 筒车是 利用水力驱动的灌溉工具。水轮上所缚竹筒,低可舀水,高可泻水。
隋 五 牙 战 船 模
唐五瓣葵口秘色瓷茶碗
唐秘色瓷八棱瓶
唐五瓣葵口秘色瓷盘
唐代越窑秘色釉 葵花式瓷碗瓷 法门寺出土
胡 商 俑
1955年陕西省 西安市唐墓出 土直径25.3厘 米此镜仙人飞 升的姿势,以 行云流水般的 线条表现衣饰 的飘逸,加上 身下的云气和 仙山,一副凌 空飞翔的姿态 便跃然镜上。
第二.人口部分南迁,主要迁往长江中下游一 带.
第三.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成为藩镇割据 混战的场所,发展缓慢,而江南却比较安定.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二)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阅读课本71页第四段,
归纳具体表现
1. 隋大运河开凿——有利于农田灌溉
2. 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江南兴修的水利工程 3. 超过六朝总和;
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政治是否安定统一? 2.生产关系是否调整? 3.统治者政策是否清明? 4.民族是否交流和睦? 5.对外是否开放吸收? 6.科技文化是否提高? 7.劳动人民的辛勤运动 8.其他具体原因推动?(交 通等)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 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思考原因和主要方式是什么? 1) 原因: 南方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加剧 2) 主要方式: 圩田(围湖造田)、火耕(放火烧山)
这件陶灯主要由座、柄、盘、 盏四部组成,灯的形制似古 代豆形灯,浅盘,盘心承托 起一敞口小灯盏,犹如一个 小碗置于盘上。灯柄上细下 粗,作竹筒状,并自下而上 装饰以一圈圈整齐细密的弦 纹,灯座为覆盆状,体形硕 大突出,给人以稳重大方之 感。釉色鲜艳华丽,斑纹交 错。整个器物于庄重典雅中 又显出颀长秀美。
--- --- ---
曲 辕
筒 车
翻 车


冶播
田 耕 作
灌 溉
灌 溉


———
(水转)筒车
二牛抬扛式犁耕法 —— 西汉武帝时赵 过推广的
翻车 二牛抬扛式犁耕法
(05天津19)
• A. ①谷物加工 • B .①耕地 • C. ①耕地 • D .①谷物加工
②汲水 ③耕地 ④耕地 ②汲水 ③ 耕地 ④灌溉 ②汲水 ③耕地 ④谷物加工 ②耕地 ③耕地 ④灌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